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在术前对富血运脑膜瘤进行介入经动脉超选择栓塞的安全性、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本院治疗的34例脑膜瘤患者,术前均经全脑血管造影(DSA)证实为富血运脑膜瘤,其中12例使用明胶海绵栓塞,15例使用PVA颗粒栓塞,7例未经栓塞直接手术,栓塞3~5 d后进行开颅手术切除肿瘤,记录患者的栓塞程度、开颅切除肿瘤的出血量及肿瘤切除程度。结果 栓塞术后明胶海绵组肿瘤染色完全消失3例,大部分消失9例; PVA颗粒组肿瘤染色完全消失9例,大部分消失6例; 2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 2组无与介入栓塞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发生。PVA组出血量为(350±135)mL,明胶海绵组出血量为(475±265)mL,未栓塞组出血量为(660±350)mL,3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PVA组肿瘤全切14例,次全切除1例; 明胶海绵组全切11例,次全切除1例; 未栓塞组全切7例,次全切0例。结论 富血运脑膜瘤在术前进行介入栓塞能减少术中出血,降低全切难度,但并未能明显提高全切率,对于栓塞材料而言,PVA颗粒的栓塞效果比明胶海绵颗粒更好,两者均可作为富血运脑膜瘤切除术前栓塞的材料使用,术前的介入栓塞能作为富血运脑膜瘤的一项可行的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伽玛射线大分割立体定向放疗(SRT)加或不加全脑放疗(WBRT)对肺癌有限脑转移瘤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非小细胞肺癌多发脑转移瘤(1~4枚)患者66例,其中单纯SRT 30例,SRT+WBRT 36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用Logrank法对各因素进行预后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无明显区别;SRT组与WBRT+SRT组的中位生存期(MST)分别为12.1与13.3个月,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216)。Logrank分析显示卡氏评分(P=0.017)和颅外病变的控制情况(P=0.032)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SRT是非小细胞肺癌有限脑转移瘤患者有效治疗手段,单纯SRT可取得与WBRT加SRT相似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直径≤3 mm)的疗效和技术要点。方法选取2013-01—2019-04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35例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行介入栓塞治疗的患者,采用3D-DSA选择工作角度测量动脉瘤大小(前后径、上下径、最大径、瘤颈和载瘤动脉的弯曲角度)。随访脑血管造影3~20个月(平均6个月)。结果对所有35个微小动脉瘤成功实施了弹簧圈栓塞,其中30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5例单纯弹簧圈栓塞。术中均未破裂出血,发生脑栓塞事件2例,术中弹簧圈不能完全填入1例。术后即刻造影示完全栓塞28个,次全栓塞5个,部分栓塞2个。术后半年复查造影,27例复查DSA,动脉瘤完全闭塞22例,不完全闭塞5例。结论介入栓塞是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有效手段,治疗关键是准确的术前评估和术中精细操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01—2014-01对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为脑动脉瘤破裂的68例患者行介入栓塞治疗,采用三维血管重建和旋转血管造影技术,用GDC或DCS(铂金弹簧圈)填塞动脉瘤。介入手术均在全麻状态下进行。结果 68例脑动脉瘤患者,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成功65例,成功率达95.6%;3例失败,其中2例患者检查为宽颈动脉瘤。术后因压迫载瘤动脉造成3例偏瘫,占4.41%;死亡1例,占1.47%,为术中动脉瘤破裂大量出血,清除血肿后昏迷死亡。结论经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破裂治疗成功率很高,临床观察术后创伤小、并发症少,是一种非常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X-刀联合全身化疗治疗脑部恶性肿瘤的具体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部恶性肿瘤病人52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n=31)和单纯X-刀治疗组(对照组,n=21)。联合治疗组在X-刀治疗3周后行多个疗程的全身盐酸尼莫司汀(ACNU)治疗;对照组仅采用X-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①两组在X-刀治疗3周后均可观察到血脑屏障、脑肿瘤屏障开放。②60周时联合治疗组29例(93.5%)生存,对照组14例(66.7%)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X-刀治疗脑部恶性肿瘤,增强了化疗效果,两者联用有助于提高病人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脑转移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总结SRT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的脑转移瘤患者49例(肺癌脑转移瘤患者38例,乳腺癌脑转移瘤患者5例,肠癌脑转移瘤患者6例),并与同期78例(肺腺癌脑转移瘤患者60例,乳腺癌脑转移瘤患者12例,肠癌脑转移瘤患者6例)SRT联合激素和甘露醇治疗的传统药物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肿瘤缓解率、瘤周水肿的控制率、KPS评分的改善情况并对相关副作用进行评估。结果贝伐珠单抗组患者的近期(1~4周)肿瘤缓解率较传统药物组更有优势(χ~2=6.537,P=0.037);近期瘤周水肿控制率明显优于传统药物组(t=3.256,P0.001),在快速获得的KPS评分提升的同时减少了甘露醇和激素的应用,药物相关性副作用较轻且可控。结论 SRT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脑转移瘤能获得更高的近期肿瘤缓解率和瘤周水肿控制率,可能是治疗脑转移瘤的理想组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方法治疗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确诊的创伤性假性动脉瘤患者30例,均给予介入栓塞方法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30例患者均得到有效止血,均介入栓塞治疗成功,造影复查结果表明假性动脉瘤供血动脉已得到有效封闭,在假性动脉瘤瘤体内未发现对比剂充盈现象,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或减轻。术后随访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介入栓塞方法治疗创伤性假性动脉瘤临床疗效较理想,可及时有效止血,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瘤的预后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79例外科手术治疗的NSCLC脑转移瘤患者,观察其术后转归情况及临床资料,对患者性别、年龄、KPS评分、病理类型、脑转移瘤大小、术后治疗方案等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Cox多因素分析。结果 79例中67例术前存在神经系统症状,手术治疗后65例(97.01%)神经系统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79例NSCLC脑转移瘤患者1 a、2 a、3 a生存率分别为48.10%、21.52%、10.13%。单因素分析发现,KPS评分、术后放疗、靶向治疗、颅外转移和原发灶控制情况对患者术后生存期有显著影响(P0.05);而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肿瘤直径与术后生存期无明显影响(P0.05)。Cox多因素分析发现,KPS评分、术后放疗、靶向治疗、颅外转移和原发灶控制情况是影响NSCLC脑转移瘤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外科手术治疗能有效改善NSCLC脑转移瘤患者神经系统不良症状,影响术后患者生存时间的因素包括KPS评分、术后放疗、靶向治疗、颅外转移和原发灶控制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远期随访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04—2012-08收治的76例脑动脉瘤患者,抽签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外科常规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术后有效随访1~3a,观察2组预后改善情况。结果 2组手术均取得较好效果,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89.47%、92.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8.42%)较对照组(39.47%)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DL(86.4±11.2)分、SF-36(112.5±15.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7.8±13.6)分、(98.7±18.4)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远期成功率(86.84%)较对照组(65.79%)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远期疗效来看,微创血管内介入栓塞术能有效改善脑组织正常血运情况,减少脑血管痉挛、脑梗死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高脑动脉瘤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对帮助病情稳定恢复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Wingspan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症状性载瘤动脉狭窄合并未破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Wingspan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35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合并症状性载瘤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技术成功率、操作相关并发症、造影和临床随访结果。结果 35例患者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载瘤动脉平均残余狭窄率为17.4%;操作相关致残率为5.7%(2/35);动脉瘤完全栓塞25例(71.4%),次全栓塞7例(20.0%),不全栓塞3例(8.6%)。35例患者临床随访1 d~37月,平均18.3个月;终点事件(病变血管供血区域发生的卒中或死亡)发生率为11.4%(4/35)。31例患者脑血管造影平均随访10.6个月,支架内再狭窄率为12.9%(4/31),动脉瘤再通率为6.5%(2/31)。结论 Wingspan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症状性载瘤动脉狭窄合并未破裂动脉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开颅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开颅夹闭和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开颅夹闭组24例,血管内栓塞组26例,对两组的疗效和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开颅夹闭组:24例成功夹闭瘤颈,手术相关并发症6例。随访2年,复查脑血管造影,24例中有2例夹闭不全。血管内栓塞组:成功栓塞24例,2例多发动脉瘤患者一侧成功栓塞,遗留另一侧未栓塞,血管内栓塞相关并发症5例。随访1月~2年,无瘤体复发或再发。结论开颅夹闭和血管内栓塞都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方法,临床上应视病人瘤体特点等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联合血管内栓塞治疗延髓背侧实质性多血性血管母细胞瘤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11例延髓背侧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患者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联合血管内栓塞治疗方法,临床效果通过KPS评分进行评价.所有的患者均进行了术前的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包括核磁共振成像(MRI)和全脑血管造影(DSA).首先在全麻插管下对异常血管团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在凝血指标正常后,即一般在介入治疗后2周内再进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结果 11例患者栓塞过程顺利,栓塞后即刻造影显示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大部分消失,未出现并发症.肿瘤均经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全切除,术中均未输血,无手术死亡.术后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改善和恢复者10例,1例因术后急性心肌梗死死亡.术后的随访显示除死亡病例外,肿瘤全切者无肿瘤复发,且KPS评分均有所增加.手术并发症主要有:交通性脑积水,切口感染,肺炎,切口脑脊液漏等.而且无论血管栓塞还是手术治疗,术中及术后均无正常灌注压突破综合征(NPPB)的发生.结论 对延髓背侧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患者进行术前栓塞,对于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减少手术并发症具有一定的意义,而且术前对于供瘤动脉的栓塞范围应个体化,以不损伤重要脑组织供血为原则.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开颅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对2010-10—2014-10在我院及湘雅医院治疗的颅内动脉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开颅手术组和介入手术组各随机纳入100例,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和远期疗效,比较2组疗效。结果介入组患者全部成功实施血管内介入治疗术。术后即刻造影结果显示,动脉瘤致密性栓塞89枚,瘤颈残留18枚,部分栓塞4枚。回访结果显示,介入手术组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开颅手术组,预后不良率和致残率则显著低于开颅手术组;介入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颅手术组(P0.05)。结论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成功率高,手术并发症低,介入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颅内动脉瘤治疗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伽玛射线大分割立体定向放疗(SRT)加或不加全脑放疗(WBRT)对肺癌有限脑转移瘤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非小细胞肺癌多发脑转移瘤(1~4枚)患者66例,其中单纯SRT30例,SlIT+WBRT36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用Logrank法对各因素进行预后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无明显区别;SRT组与WBRT+SRT组的中位生存期(MST)分别为12.1与13.3个月,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216)。Logrank分析显示卡氏评分(P=0.017)和颅外病变的控制情况(P=0.032)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SRT是非小细胞肺癌有限脑转移瘤患者有效治疗手段,单纯SRT可取得与WBRT加SRT相似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硬脑膜动脉供血的高级别脑动静脉畸形(AVM)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介入栓塞联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合并硬脑膜动脉供血的高级别脑AV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首发症状表现为头痛4例,意识障碍1例,肢体无力1例,顽固性癫痫1例。Spetzler-Martin分级Ⅳ6例,Ⅴ级1例。所有患者均Onyx-18胶栓塞硬脑膜供血动脉和/或部分高流量的颅内供血动脉、深部供血动脉,栓塞术后48 h内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脑AVM,术后1周复查脑血管造影评估手术切除效果。结果 6例患者成功栓塞10支硬脑膜动脉及其对应的畸形团,1例患者仅栓塞供血动脉近端,同时栓塞4例大脑后动脉(其中1例有血流动力学相关性动脉瘤),2例大脑前动脉分支(1例有血流动力学相关性动脉瘤),1例小脑上动脉。所有患者AVM均被完全切除。1例患者肌力较术前下降,2例出现颅内感染。临床随访7例,改良Rank评分0~1分7例,6例血管造影复查AVM未显影。结论 硬脑膜动脉供血的脑AVM以高级别多见,同时兼备脑AVM和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表现,显微外科手术前行介入栓塞治疗能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内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早期栓塞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根据患者意愿和病情情况,22例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分别采用弹簧圈闭塞近端椎动脉1例,动脉瘤及载瘤动脉闭塞15例,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5例(其中两个以上支架叠加4例),单纯双支架治疗1例。术后腰大池引流血性脑脊液,防治脑血管痉挛。结果栓塞成功100%,无术中出血。1例有术后早期非动脉瘤性出血,2例有后组颅神经麻痹症状,1例高龄Ⅳ级患者放弃治疗出院。随访3~18个月,无再出血,无脑梗死。20例恢复良好,1例遗有后组颅神经麻痹症状。影像随访14例,3例多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的,载瘤动脉通畅,动脉瘤消失。11例动脉瘤及载瘤动脉闭塞的无再通,对侧椎动脉造影显示动脉瘤不显影。结论颅内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应该尽早介入栓塞治疗。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介入方法安全有效,应优先考虑保留载瘤动脉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肺癌脑转移瘤方面的疗效及分析与其生存时间和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选取106例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本院行伽玛刀治疗的肺癌脑转移瘤患者,按照其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其中42例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治疗,30例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治疗,17例行SRS联合全脑放疗(WBRT)治疗,13例行SRS/SRT挽救治疗,4例行SRS联合WBRT挽救治疗,观察患者的疗效并分析影响其生存时间和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106例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经伽玛刀治疗后6个月生存率为50%,各种治疗方法治疗后的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1%、57%、42%、30%、2%和9、8、6、5、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影响经伽玛刀治疗的肺癌脑转移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主要有KPS评分、原发灶的控制情况、病理分型以及是否进行过前期颅内治疗(P0.05)。结论肺癌脑转移瘤使用伽玛刀治疗可获得相似的生存率;影响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和预后的因素主要是KPS评分、原发灶的控制情况、病理分型以及是否进行过前期颅内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介入栓塞与开颅瘤颈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术前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颅内动脉瘤患者12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开颅夹闭组及介入栓塞组各60例;记录术前相关影响因素及术后恢复情况,分析比较性别、年龄、Fisher分级、Hunt-Hess分级、动脉瘤部位、动脉瘤长轴与颈宽比(AR)、高血压及高血糖等术前影响因素对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的影响。结果年龄是手术治疗的影响因素,60岁以上患者预后明显差于60岁以下患者(P0.05);Fisher分级中Ⅰ、Ⅱ级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Ⅲ、Ⅳ级患者(P0.05);Hunt-Hess分级越高,预后效果越差,但开颅夹闭术与介入栓塞术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动脉瘤的部位对预后有显著影响(P0.05),动脉瘤长颈和瘤颈比值(AR)对介入栓塞术组影响较大(P0.05),随着AR值增大采用介入栓塞术的疗效明显好转(P0.05);高血压及高血糖对介入栓塞术治疗的影响较小(P0.05);不同年龄对临时阻断载瘤动脉时间的耐受能力不同,导致其预后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年龄、Fisher分级、Hunt-Hess分级及动脉瘤部位是颅内动脉瘤患者开颅夹闭术和血管介入栓塞术术后疗效的共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术中造影术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采用复合手术方式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使用了术中脑血管造影技术(iDSA)辅助进行动脉瘤瘤颈夹闭。结果所有患者的动脉瘤均得到妥善处理。有3例患者因iDSA发现瘤颈残留而重新夹闭;1例患者因iDSA发现分支血管误夹而重新夹闭;1例患者因术中未能完全夹闭瘤颈而二期行介入栓塞术。结论 iDSA能够准确判断瘤颈是否完全夹闭,以及是否误夹分支血管。复合手术的意义是为了更好地进行脑血管手术;对于脑动脉瘤是一项安全可行的,以及疗效确切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0.
颅内血管疾病经介入治疗后的临床随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后颅内血管疾病的长期疗效及随访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 12 8例颅内血管病变栓塞治疗后长期临床随访资料。 4 6例动脉瘤应用弹簧圈致密栓塞 ;6 8例动静脉畸形应用NBCA栓塞 ,其中 4 0例结合手术或放射治疗 ;14例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 (CCF)应用球囊栓塞。术后均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 ,后者包括术后6~ 2 4个月的CT或MR检查 ,以及必要的脑血管造影复查。随访期 6~ 36个月。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 动脉瘤栓塞后 4 4例 (95 7%)痊愈 ;M2 段及C2 段动脉瘤瘤颈复发各 1例 ,经再行介入术改善瘤颈血流动力学后 ,9个月造影复查无复发。动静脉畸形栓塞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仅 1例 (1 5 %)造影显示复发 ,予 2次放射治疗。CCF栓塞后症状完全消失 ,未见复发。结论 介入治疗上述血管性疾病疗效满意 ,预后良好。致密填塞动脉瘤和改善瘤颈血流动力可减少其复发或破裂 ;动静脉畸形栓塞后采取综合治疗疗效确切 ;两者随访应结合临床症状和造影复查。外伤性CCF随访以临床症状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