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雄  陈良娇  兰泽栋 《广东医学》2016,(14):2080-2083
目的:发现牙周膜干细胞(PDLSCs)骨向分化后显著高表达的环状RNA(circRNA),探索circRNA在PDLSCs骨向分化中生物学标记物的作用。方法用酶消化法体外培养牙周膜细胞,通过免疫磁珠法分选出PDLSCs。用普通培养基和成骨诱导培养基分别培养PDLSCs 21 d,茜素红染色检测矿化结节的形成,RT-qPCR检测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N)和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的表达。采用Arraystar公司的circRNA芯片检测PDLSCs骨向分化前后整体circRNAs的差异表达,将芯片中上调变化最显著的前10位circRNAs进行PCR引物设计,RT-qPCR检测circ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PDLSCs骨向诱导21 d后,茜素红染色阳性,有大量矿化结节形成,ALP、OCN和Runx2表达量明显升高。 Hsa_circ_0008433在PDLSCs骨向诱导21 d后显著高表达。结论Hsa_circ_0008433将来可能是PDLSCs骨向分化新的生物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Mage-D1与活化后p75NTR的结合及对外胚间充质干细胞(EMSCs)矿化的调控。方法 取孕19.5 d SD大鼠牙胚,组织贴壁法获取EMSCs,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抗原。设置实验分组:空白对照组(NC),100 ng/mL NGF刺激组(100 ng/mL NGF)、慢病毒干扰Mage-D1组(SH-Mage-D1)。邻位连接技术检测Mage-D1与经NGF活化后p75NTR结合的变化,并比较不同分组间的结合强度差异。茜素红与ALP染色观察染色,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ALP、Runx2、OCN、BSP、OPN、Col1、Msx1及Dlx1的表达水平。结果 组织块贴壁法获得孕19.5 dEMSCs,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抗原结果为CD44、CD90、CD29、CD146,CD105高表达,CD45低表达;邻位连接法检测Mage-D1与经NGF活化后p75NTR的结合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多,且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结合强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茜素红与ALP染色结果显示矿化结节与碱性磷酸酶与强度变化一致;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ALP、Runx2、OCN、BSP、OPN、Col1、Msx1及Dlx1在100 ng/mL NGF组最高(P<0.05)。结论 Mage-D1在外胚层间充质细胞中可与经NGF活化后的p75NTR直接结合,且二者的结合对EMSCs的矿化有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融合状态对p75 neurotrophin receptor(p75 NTR) 在外胚间充质干细胞(ectomesenchymal stem cells,EMSCs) 中的表达影响.方法 用酶消化法获取SD大鼠胚胎12. 5 d(E12. 5d) EMSCs,以不同细胞密度铺板,贴壁后即获得4种融合状态: 半融合状态(1. 0 × 104 /cm2 ) 、融合前状态(1. 5 × 104 /cm2 ) 、融合状态(2. 5 × 104 /cm2 ) 、融合后状态(3. 5 × 104 /cm2 ) .检测4种融合状态细胞矿化诱导前后p75NTR、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 和碱性磷酸酶(ALP) 、Ⅰ型胶原蛋白(Col1) 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茜素红染色检测钙盐沉积情况.结果 矿化诱导0 d时, p75NTR mRNA和蛋白在融合状态组表达最高,Runx2、ALP、Col1在4种融合状态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矿化诱导3、7 d时,融合状态组p75NTR、Runx2、ALP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 05);同时融合状态组p75NTR、Runx2、Col1蛋白表达水平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矿化诱导21 d时,融合状态组钙盐沉积量高于其他3组(P<0. 01) .结论 不同融合状态p75NTR表达差异显著,在融合状态组p75NTR表达最高,此时细胞矿化能力最强,表明p75NTR的表达与矿化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异槲皮苷通过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和成骨分化对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体外实验:CCK 8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Transwell实验检测BMSCs迁移,茜素红S染色检测BMSCs钙沉积,碱性磷酸酶(ALP)检测试剂盒检测BMSCs中ALP活性,Western blot检测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和骨钙素(OCN)蛋白表达;体内实验:40只骨折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BMSC组、异槲皮苷组和BMSC+异槲皮苷组,每组10只。对照组大鼠尾静脉和腹腔注射PBS; BMSC组大鼠尾静脉注射2×106个BMSCs,腹腔注射PBS; 异槲皮苷组大鼠腹腔注射40 mg/kg异槲皮苷,尾静脉注射PBS; BMSC+异槲皮苷组尾静脉注射2×106个BMSCs,腹腔注射40 mg/kg异槲皮苷。X线摄影检测大鼠骨折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骨痂组织OCN和Ⅰ型胶原蛋白(ColⅠ)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异槲皮苷促进BMSC增殖,其中10 μmol/L效果最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异槲皮苷(5μmol/L和10μmol/L)促进BMSCs迁移、钙沉积和ALP活性,促进BMSCs中Runx2和OCN蛋白表达(均P<0.05)。体内实验中,与对照组及BMSC组相比,BMSC+异槲皮苷组大鼠在骨折2周后,骨折愈合评分、OCN和ColⅠ的表达升高(P<0.05);而BMSC组、异槲皮苷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BMSC组、异槲皮苷组和BMSC+异槲皮苷组大鼠在骨折3周后,骨折愈合评分升高,OCN和ColⅠ的表达升高(P<0.01);与BMSC组相比,BMSC+异槲皮苷组大鼠在骨折3周后,骨折愈合评分升高,OCN和ColⅠ的表达升高(P<0.05)。结论 异槲皮苷通过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和成骨分化促进大鼠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观察密度梯度离心并贴壁培养法体外分离纯化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效果,以及诱导后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特性.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培养法分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倒置显微镜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抗原;经成骨培养液诱导培养后,对碱性磷酸酶活性、细胞矿化形成钙化结节的能力进行测定.结果 分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2 h后贴壁,贴壁细胞平均10 d[]形成克隆,细胞表型稳定.诱导条件下,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增高,Von.ossa染色可见矿化结节.结论 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能有效分离纯化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此种方法培养的细胞具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一般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阿仑膦酸钠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骨向诱导增殖和成骨诱导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第四代细胞,分为实验组(不同浓度的阿仑膦酸钠,A-F组)、空白对照组(L-DMEM,G组)和阳性对照组(地塞米松,H组)各自诱导成骨分化.观察细胞形态,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hBMSCs骨钙素的分泌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培养液中Runx2和Osx mRNA的表达情况,并检测经成脂肪细胞诱导分化后细胞内脂蛋白脂酶(LPL)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hBMSCs诱导分化至第7天时,A-F组大部分细胞仍呈长梭形,G组部分细胞开始出现形态学改变;各组细胞培养基中骨钙素均随诱导分化时间推移而增多;各组细胞表达Osx和Runx2 mRNA也随诱导分化时间推移而增多;hBMSCs经诱导分化21 d时,A-F组细胞Osx和Runx2 mRNA表达量进一步增加,E组和F组超过半数细胞阳性表达,高于其他阿伦磷酸钠工作液诱导组;在阴性对照组,始终未见有细胞形态学改变、骨钙素表达和Osx和Runx2 mRNA表达.结论:ALN能促进hBMSCs增殖和骨向分化,1×10-6mol/L为其诱导分化的合适浓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建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s)快速、有效的体外分离纯化方法。方法全骨髓离心贴壁法分离大鼠BMSCs;分别采用同种异体血清培养基(同种异体血清组)、胎牛血清培养基(胎牛血清组)、无血清培养基(无血清组)培养BMSCs,传代后换用胎牛血清培养;12、24、48、72 h和5 d首次换液;绘制P3代BM-SCs生长曲线;免疫荧光鉴定BMSCs CD44和vimentin的表达;诱导BMSCs的骨向、内皮向分化;茜素红检测钙结节表达;免疫荧光鉴定血管内皮样细胞CD31和vWF的表达。结果(1)同种异体血清组及胎牛血清组细胞形态均一,生长速率相似。(2)P3代BMSCs生长曲线显示:同种异体血清组与胎牛血清组倍增速率相似,均快于无血清组。(3)P3代BMSCs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同种异体血清组与胎牛血清组CD44、vimentin表达均高于无血清组。(4)成骨诱导14 d后,茜素红染色可见大量橘红色钙化结节形成。(5)内皮诱导14 d后,内皮样细胞表面标志物CD31、vWF阳性。结论改良培养条件后所获得的骨髓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表型和功能特点。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3):30-34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柚皮苷对牙周韧带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分别在含有0.14 mg/mL(低浓度组)和1.4 mg/mL(高浓度组)柚皮苷的细胞培养基上对牙周韧带干细胞进行培养,并与不含柚皮苷的细胞培养基(空白对照组)培养情况进行对比。在培养1 d、4 d、7 d后对牙周韧带干细胞的增殖情况进行测定,在培养7 d、14 d后对牙周韧带干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及成骨相关基因[成骨特异性转录因子(Runx2)、骨钙素(OCN)、碱性磷酸酶(ALP)、Ⅰ型胶原(ColⅠ)]的表达进行测定。结果高浓度(1.4 mg/mL)的柚皮苷对牙周韧带干细胞的增殖具有促进作用(P0.05),对牙周韧带干细胞的成骨向分化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能够显著提高成骨相关基因(ColⅠ、ALP、OCN、Runx2)的表达。结论柚皮苷在一定的浓度和时间下,能促进牙周韧带干细胞的增殖与成骨向分化。  相似文献   

10.
①目的探讨早期(60-80分钟)贴壁分离法建立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体系,对细胞贴壁分离的时机以及传代后的形态变化的影响。②方法采用早期贴壁分离方法及机械刮除纯化法纯化问充质细胞,并用钙钴法染色检测细胞的ALP表达情况、使用成骨诱导荆诱导间充质细胞。用茜素红染色观察矿化结节的形成。③结果第一代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呈阳性;经条件培养基定向培养5天的细胞呈集落生长,并形成钙结节,茜素红染色阳性。④结论采用早期贴壁分离法可以短期内得到大量较纯的免间充质干细胞。在诱导剂作用下可成功分化成为成骨细胞,是培养骨组织工程用途的种子细胞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神经肽Y Y1受体拮抗剂(PD160170)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以及骨缺损修复的影响。方 法第三代大鼠BMSCs成骨分化诱导培养,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等体积PBS),终浓度分别为10-6、10-7、10-8 mol/L Y1受体拮抗 剂三浓度梯度组,在干预7、14 d时,分别进行碱性磷酸酶(ALP)和茜素红染色;在干预7、21 d时,采用q-PCR和Westen blot检测 I 型胶原(COLI)、骨钙素(OCN)和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采用300±20 g 雄性SD大鼠构建股骨髁 上骨缺损模型,直径为2.5 mm,随机分为3 组,每组6 只,分别每日局部注射0.2 mL溶液等体积PBS(对照组)、10-6 mol/L 和 10-8 mol/L Y1受体拮抗剂溶液,28 d后处死,Micro-CT检测观察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ALP和茜素红染色发现,Y1受体拮抗 剂组细胞胞浆内棕色颗粒、细胞外周基质矿化结节均高于对照组,且具有浓度特异性,以10-8 mol/L最为明显;q-PCR及Westem blot检测发现,在成骨分化诱导第7天,10-8 mol/L Y1受体拮抗剂组COLI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21天,10-8 mol/L Y1受体拮抗剂组OCN、Runx2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 micro-CT分析发现,在局部注射10-6 Y1受体拮抗剂28 d后,骨缺损BV/TV、骨密度、骨小梁数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 意义(P<0.05);而骨小梁厚度(P=0.07)、骨体积(P=0.35)在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肽Y Y1受体拮抗剂可促进 BMSCs成骨分化以及骨缺损的修复,提示阻断Y1受体信号传导具有预防或治疗骨折、骨质疏松症等潜力,为临床药物研究提 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甲状腺素(thyroxine, T3)和维甲酸(retinoic acid, RA)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软骨形成的影响。方法 在3种条件培养基中培养和诱导猪BMSCs成软骨分化:对照组使用软骨生成培养基(含10-7 mol/L地塞米松和10 ng/mL转化生长因子β1),RA组采用软骨生成培养基加1μmol/L RA,T3组采用软骨生成培养基加100 nmol/L T3。采用MTT法单层检测BMSCs的增殖情况。收获第3代BMSCs,离心形成细胞颗粒,分为3组分别进行软骨细胞诱导。4周后采集3组的细胞颗粒,通过组织学染色和半定量基因表达分析进行软骨形成评估。结果 T3组BMSCs增殖高于对照组(P<0.05);RA组BMSCs增殖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BMSCs颗粒中观察到软骨特征的类腔隙结构和甲苯胺蓝阳性染色,RA组未见;RA组软骨发生标志基因ColⅡ、蛋白聚糖(aggrecan)和Sox9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而肥大标志基因ColX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对兔源骨髓间充质于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 离心法分离兔骨髓后,体外培养BMSCs,体积分数5%和10%的PRP与BMSCs共培养,观察BMSCs诱导分化过程中茜素红染色阳性率,应用酶标仪检测碱性磷酸酶(alkaliphosphatase,ALP)活性,应用ELISA法检测BMSCs诱导分化过程中骨钙素(osteocalcin,OCN)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的含量,应用real time-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CTGF、ALP、成骨细胞核心结合因子α1(core-binding factor alpha 1,Cbf-α1)、兔Ⅰ型胶原(Col-Ⅰ)和OCN的表达. 结果 BMSCs诱导分化后细胞茜素红染色阳性率、ALP活性、OCN及CTGF含量升高,CT-GF、ALP、Cbf-α1、Col-Ⅰ和OCN的mRNA表达增加. 结论 PRP可促进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可能与PRP促进BMSCs中CTGF、ALP、Cbf-α1、Col-Ⅰ和OCN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葡萄糖及胰岛素(INs)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向成骨细胞(OB)分化能力的影响,探讨葡萄糖及INs对骨代谢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自大鼠股骨和胫骨中分离BMSC进行纯化,培养,然后在成骨培养基中诱导BMSC分化为OB,并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5.6、25、50 mmol/L)及加或不加INs(0.6 μg/ml)干预诱导过程,光镜下观察茜素红染色分化后的OB钙结节的细胞比例.Realtime PCR测定OB的标记物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及转录因子Runx2 mRNA表达.结果 随着糖浓度升高,茜素红染色红色钙结节数目明显减少,PCR结果显示ALP,BGP及Runx2 mRNA表达也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随着糖浓度增加成骨分化逐渐减少,在同等糖浓度下,加入INs干预组,茜素红染色阳性细胞计数明显增加,PCR结果ALP,BGP及Runx2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提示INs可提高OB分化.结论 葡萄糖呈量效性地抑制BMSC向OB分化,这可能为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INs可促进BMSC向OB分化,并可改善高糖对BMSC向OB分化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I型(HSV-1)感染后在宿主骨髓是否形成潜伏感染。方法:尾静脉注射HSV-1感染小鼠,分别于病毒接种后5、15、30d处死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取股骨分离培养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并对其进行成骨细胞诱导和树突状细胞诱导的鉴定,PCR法检测骨髓及BMSCs中HSV-1特异条带。结果:BMSCs成骨诱导碱性磷酸酶和钙结节染色均呈阳性,培养出形态典型的树突状细胞。各实验组骨髓及其对应的BMSCs的第1、2代均检测到HSV-1的特异DNA片段。结论:骨髓是HSV一1形成潜伏感染的靶器官之一,且能随细胞增殖而持续携带HSV-1。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皮素B受体(ETBR)激动剂对成牙骨质细胞系OCCM-30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为牙源性牙根修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对数生长期的小鼠成牙骨质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10-6 mol·L-1 ETBR激动剂处理成牙骨质细胞,以未处理的细胞为对照组。采用MTT方法检测培养不同时间点(24、48和72h)2组成牙骨质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不同时间点(24、48和72h)2组细胞凋亡率,碱性磷酸酶染色和茜素红染色检测细胞体外分化及矿化情况,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中Runx2、BSP、OCN、Col1和Osterix等分化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结果:MTT检测,与对照组比较,培养24、48和72 h后,实验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升高(P<0.05),培养48 h时细胞增殖抑制率最高。流式细胞术检测,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成牙骨质细胞凋亡率无明显变化。碱性磷酸酶和茜素红染色检测,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细胞显色较浅,产生矿化结节较少。实时定量PCR检测,与对照组比较,在培养24h时实验组细胞中Runx2、BSP、Osterix、OCN和Col1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在培养48h时上述基因表达水平开始降低,在培养72h时细胞中Runx2、BSP、Osterix和Col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ETBR激动剂可抑制成牙骨质细胞增殖和分化,但对细胞凋亡无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状腺素在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软骨形成的作用。方法在两种条件培养基中培养和诱导猪BMSCs,对照组用成软骨培养基(含10-7 mol/L地塞米松和10 ng/mL TGFβ1),甲状腺素(T3)用成软骨培养基加100 nmol/L T3。MTT法检测BMSCs单层增殖情况。4周后取两组BMSCs Pellets,进行组织学染色和半定量基因表达分析。结果T3组BMSCs增殖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3组BMSCs Pellets形成典型软骨陷窝样结构,甲苯胺蓝染色阳性,并且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T3组第4周软骨生成标志基因Ⅱ型胶原(Col-Ⅱ)、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和性别决定基因9(SOX9)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肥大标志基因Ⅹ型胶原(Col-Ⅹ),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基因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成骨基因Ⅰ型胶原(Col-Ⅰ),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表达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素可促进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和软骨形成,同时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软骨细胞肥大,这些结果为研究软骨组织工程的诱导方案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生长活性及成骨分化能力,以及Dickkopf-1(DKK-1)蛋白在BMSCs诱导成骨过程中的表达水平,探讨T2DM对 BMSCs成骨活性的影响及其与DKK-1表达的关系。方法:提取并分离T2DM造模大鼠BMSCs,进行体外培养与成骨诱 导,并将其分为T2DM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BMSCs增殖活性;采用膜联蛋白V(annexin V)-异硫 氰酸荧光素(fl 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 碘化吡啶(propidium iodide,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碱性磷酸酶 (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及ALP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BMSCs中ALP表达水平;采用茜素红染色与矿化结节定量法 分析BMSCs成骨分化程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qRT-PCR)法检测大鼠BMSCs中核心结合 因子a1(core binding factor alphal 1,Runx2)和DKK-1的表达。结果:T2DM组大鼠BMSCs增殖活性比正常对照组弱,细 胞凋亡增加(均P<0.01);BMSCs成骨诱导过程中,T2DM组大鼠ALP表达量比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且钙结节形成减 少,Runx2表达下调(均P<0.01);T2DM组BMSCs中DKK-1蛋白和mRNA表达上调,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DKK-1 蛋白和mRNA表达与Runx2的表达升高有关(均P<0.01)。结论:T2DM造模大鼠BMSCs的生长活性及成骨分化潜能受 损,这可能与BMSCs中DKK-1表达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慢病毒转染过表达NFIC基因,研究NFIC在cAMP信号通路促进根尖牙乳头干细胞(SCAPs)分化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消化法培养SCAPs,将SCAPs分别于普通矿化诱导液(对照组)、cAMP信号通路激动剂(Forskolin组)、转染空病毒载体协同Forskolin(Forskolin+LV-empty组)、转染过表达NFIC慢病毒协同Forskolin(Forskolin+ov-NFIC组)的矿化诱导液中培养.矿化诱导10 d后茜素红染色检测各组矿化结节形成情况,QPCR法检测7 d Runt相关基因2(RUNX2)、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N)mRNA的表达.结果 Forskolin作用SCAPs后矿化结节形成增多,相关矿化基因表达增高,而Forskolin+ov-NFIC组矿化结节进一步增多,矿化基因表达进一步上调.结论 转录因子NFIC能够促进cAMP信号通路介导的SCAPs分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实验性雌性大鼠绝经后骨质疏松(PMOP)治疗前后骨组织中PERK、ATF4、Runx2、osterix、RANKL和OPG的变化,阐明PERK信号通路在PMOP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复制雌性大鼠卵巢去势骨质疏松模型。45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大鼠不做处理,15只)、骨质疏松组(雌性大鼠卵巢摘除,15只)和骨质疏松治疗组(大鼠卵巢摘除后尾静脉注射雌激素,15只)。观察各组大鼠血清中Ⅰ型胶原(ColⅠ)、碱性磷酸酶(ALP)和骨钙素(OCN)水平。饲养3个月后取各组大鼠股骨骨干做病理切片,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骨组织中PERK、ATF4、Runx2、osterix、RANKL和OPG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blotting法分析PERK、ATF4、Runx2、osterix、RANKL和OPG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骨质疏松组大鼠血清中ColⅠ、ALP和OCN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骨质疏松组比较,骨质疏松治疗组大鼠血清中ColⅠ、ALP和OCN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骨质疏松组大鼠骨组织中PERK、ATF4、Runx2和osterix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或P<0.01),RANKL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骨质疏松组比较,骨质疏松治疗组大鼠骨组织中PERK、ATF4、Runx2和osterix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RANKL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骨质疏松组大鼠骨组织中PERK、Runx2和osteri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或P<0.01),RANKL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骨质疏松组比较,骨质疏松治疗组大鼠骨组织中PERK、Runx2和osteri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5或P<0.01),RANKL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HE染色,与对照组比较,骨质疏松组大鼠骨组织中骨吸收陷窝变大,骨吸收增强,导致骨质流失;与骨质疏松组比较,骨质疏松治疗组大鼠骨质吸收减弱,骨骼恢复正常结构。结论:雌性大鼠卵巢切除及注射雌激素治疗后,其骨组织中PERK表达趋势与成骨细胞转录因子Runx2和osterix变化一致,与破骨细胞转录因子RANKL表达相反,提示PMOP发病时成骨细胞功能减弱与PERK表达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