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苓散源出《伤寒论》,为治疗太阳病发汗后,见脉浮,小便不利,水蓄气化不行,表亦不解之证所设。后世医者以五苓散加减,如四芩散、胃苓汤等治疗多种病症,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五苓散本为《伤寒论》治太阳表邪未解,内传太阳之腑,以致膀胱气化不利,遂成太阳经腑同病之蓄水证的主方。笔者于临证中,不拘成法,衰治病必求其本之者,审证求因,审因论治,以五苓散为主方,治疗小儿泻泄,累见奇效。  相似文献   

3.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为治疗太阳经病蓄水证之方剂,笔者以此方加味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5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五苓散方出《伤寒论》,是仲景为治疗太阳病蓄水证所设。《伤寒论》,是治疗外感热病的专著,它不仅为外感疾病提出了完整的辨证纲领和治疗方法,同时也给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辨证施治的一般规律,有效地指导了各科疾病的临床治疗。所以《伤寒论》的法和方,不仅应用于热病,更广泛应用于杂病。五苓散方就不局限于在外感热病中应用,它也是杂病常用方剂。五苓散方剂组成:猪苓泽泻茯苓白术桂枝方中桂枝辛温解肌发散表邪,  相似文献   

5.
五苓散原载于《伤寒论》,书中共有7条原文阐述本方的运用,如71条:“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74条:“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相似文献   

6.
五苓散为《伤寒论》中太阳蓄水证主方,《金匮要略》中用来主治癫眩之水气病。后世医家用此方治疗水湿内停,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临证还用于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合并口干、小便不利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1 治太阳病伤寒麻黄汤乃开表逐邪发汗之第一峻剂,是《伤寒论》治太阳病伤寒证的主方,是证风寒束表卫闭营郁,即所谓“表实证”,用麻黄汤以开腠发汗使营卫调和。“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35)。是仲景阐述麻黄汤治太阳病伤寒的主要条文,它明确指出了麻黄汤证的主要  相似文献   

8.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为治疗太阳经病蓄水证之方剂,笔者以此方加味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5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9.
五苓散证病机及主药新解向国友成都中医学校五苓散源于《伤寒论》,主治太阳经腑同病的膀胱蓄水证。《金匮要略》用本方治痰饮咳嗽病。尽管二者病证不同,但病机相同,故用五苓散异病同治。1传统病机及主药的学术观点1.1五苓散证病机观点五苓散证病机历代多数医家均认...  相似文献   

10.
<正> 桂枝汤是《伤寒论·辩太阳病脉症并治篇》之主方,用于太阳病中风证。临床以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或浮弱为辨证要点。本方治病广,疗效佳,为《伤寒论》之要方。据统计,《伤寒论》共113方,其中由桂枝汤加减变化而成的方占20余首。故为历代医家所推崇,柯韵伯说“此方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头  相似文献   

11.
五苓散方证是《伤寒杂病论》研究的一个重点,历代医家对其病机、病位、主证、方义争论颇多。通过考察《伤寒杂病论》原文及历代医家对五苓散方证的认识,认为五苓散方证病位在胃、涉及三焦,病机属"水蓄于胃,三焦不利",主证当为"渴欲饮水";五苓散方类属"苓桂剂群",当以茯苓、桂枝二药为君。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第21条云“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我将此方付诸实践,每有所得,现举三例谈谈。  相似文献   

13.
桂枝汤有调和营卫,解肌发汗,滋阴和阳的作用,《伤寒论》例为治太阳病中风证的主方,故传统上多作“汗法”解表剂进行解释,其实桂枝汤虽为解表之剂,但配伍芍药和阴之药,姜枣又能和里,与专于发汗之方不同,故本方除用于外感风寒之邪表证外,对病后、产后由于营卫不和,以致时而微寒,脉缓有汗等证,皆可酌情使用,临床上还广泛使用于脾  相似文献   

14.
<正>胃苓汤出自金元四大家朱丹溪所著的《丹溪心法》,是由《伤寒论》治太阳病蓄水证的五苓散和宋代《太平患民和剂局方》中的平胃散合方而成,具有祛湿和胃、行气利水之功效,主治脾湿过盛,浮肿泄泻等症。笔者从2009年6月到2012年12月期间,用该方加减共治疗小儿腹泻176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顾展旭 《吉林医学》2010,(35):6542-6544
五苓散出自于汉朝张仲景的《伤寒论》。药物组成是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用以治疗太阳蓄水证。其原文记载“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本方以茯苓、猪苓、泽泻淡渗利水;白术补气健脾,燥湿以制水;桂枝化气以行水,兼解表邪。全方以淡渗通利,化气行水为其功效。苓散方解《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这是对人体津液之生成、输布及排泄的水液运化过程概括性阐述。  相似文献   

16.
五苓散加味治疗“中浆”26例疗效观察李进(河南省南阳市眼科医院,470000)主题词蓄水证/中医药疗法;五苓散/治疗应用五苓散是张仲景治疗太阳蓄水证的主方。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中应用此方加味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效果满意,现整...  相似文献   

17.
正真武汤源自《伤寒杂病论》,由茯苓、芍药、生姜、炮附子、白术组成,功用温阳利水,不仅能用于肾阳虚水肿,而且能够用于治疗其他脏腑病证。黄平主任中医师临证擅长思辨合用经方治疗,对真武汤应用体会颇深,现将黄平应用真武汤合方经验介绍如下。1真武汤相关条文及病机分析真武汤首见于《伤寒论》第82、316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少阴病,二三日不已,  相似文献   

18.
桂枝汤及其加减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枝汤是治疗太阳中风表虚证的一个主方。柯韵伯称它“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根据《伤寒论》及《金匮》两书所载以桂枝汤为基础加减变化后约有20余处。后世医家对本方的认识和应用极其广泛。认为本方“乃调和阴阳,彻上彻下,能内能外之方”,“桂枝汤最切实用,外感风寒初起用之,内伤气血不和亦用之。妊妇用之,产后亦用之”。故桂枝汤非仅治太阳经的病,其它杂病亦可用之。方中主药虽同,经化裁加减后所主治症候截然不同,由此可知桂枝汤并不是一方仅治一种病,而是一方能治多种病。大大超越了仲景所…  相似文献   

19.
五苓散出自东汉张仲景《伤寒论》,是治疗太阳蓄水证的代表方剂。现代临床运用本方除治疗小便不利之"尿闭"外,也用于小便频数之"尿频"证,皆收良效。本文从五苓散的方证特征、病机等出发,探讨五苓散对小便的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五苓散为仲景名方,书中原意用其治疗太阳表邪不解,水蓄为患之病证。后世扩大其应用范围,将之广泛应用于临床内、外、妇、儿、耳鼻喉的多种疾病。对于其有关治疗应用方面的综述报道较多,但时间多集中于近十年,内容多是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论述,涉及进去相关内容及用其治疗疑难杂病方面的论述较少。鉴于以上原因现将1980年 ̄2005年来有关五苓散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的各类报道分析总结如下。1五苓散的临床应用五苓散的临床应用,在古代有很多记载,大大超出了《伤寒论》《、金匮要略》的范畴。如宋代陈言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就指出它可以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