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通过实验研究了解人羊膜上皮细胞(human amniotic epithelial cells,HAECs)对大鼠坐骨神经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 取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羊膜细胞组和对照组,各组再分为2周和4周组,每组15只.制作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再生室模型,HAECs组局部应用培养的HAECs,对照组局部使用等量的生理盐水.术后分别于2周、4周检测神经传导功能和HE染色观察神经纤维形态学变化.结果 术后2周两组的神经电生理及组织学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周HAECs组的大鼠坐骨神经传导功能明显恢复,HE染色显示术后坐骨神经手术部位出现大量炎性肉芽组织,呈现纤维性修复,吻合口以远HAECs组神经纤维形态结构较对照组完整,神经纤维与髓鞘直径均较对照组大.结论 HAECs移植可加速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传导功能恢复,有助于有髓神经纤维损伤后的轴突与髓鞘的再生修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实验研究了解人羊膜上皮细胞(human amniotic epithelial cells,HAECs)对大鼠坐骨神经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 取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羊膜细胞组和对照组,各组再分为2周和4周组,每组15只.制作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再生室模型,HAECs组局部应用培养的HAECs,对照组局部使用等量的生理盐水.术后分别于2周、4周检测神经传导功能和HE染色观察神经纤维形态学变化.结果 术后2周两组的神经电生理及组织学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周HAECs组的大鼠坐骨神经传导功能明显恢复,HE染色显示术后坐骨神经手术部位出现大量炎性肉芽组织,呈现纤维性修复,吻合口以远HAECs组神经纤维形态结构较对照组完整,神经纤维与髓鞘直径均较对照组大.结论 HAECs移植可加速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传导功能恢复,有助于有髓神经纤维损伤后的轴突与髓鞘的再生修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聚乳酸己内酮共聚物[Poly(1-lactide-co-epsilon-caprolactone),P(LLA-CL)]导管,移植修复大鼠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 选取健康SD大鼠54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18只.先造成坐骨神经1.5cm缺损段,然后分别采用P(LLA-CL)导管桥接(A组)、硅胶管桥接(B组)、自体神经逆行原位移植(C组).分别在术后4、8、12周对大鼠进行大体观察、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肌肉湿重、再生有髓神经纤维计数、电镜观察,评价各组神经再生.结果 术后4周时A组再生神经已部分生长到导管的中部;8周时再生神经已通过神经导管,但再生的神经纤细;12周时再生神经粘连较轻,直径较粗.A组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神经电生理、肌肉湿重和组织学观察等各项指标均略差于C组,但明显优于B组.结论 纳米聚乳酸己内酮神经导管具有促进神经轴突再生的作用,有望成为自体神经移植的替代材料应用于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血管化人工神经导管修复SD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 将成年雌性SD大鼠18只,制成14 mm的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用不同的材料修复缺损.A组:自体神经修复组;B组:普通PGLA神经导管修复组;C组:血管化人工神经导管修复组.术后行大体观察;术后6、12周行肌电图和再生神经轴突检测,评价神经修复效果.结果 术后6、12周,C组与B组相比,神经传导速度快,动作电位振幅大,再生神经轴突数量多且质量高,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化人工神经导管能促进神经再生,有效地修复长段神经缺损.  相似文献   

5.
丙戊酸钠充填导管促进大鼠外周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丙戊酸钠(VPA)充填导管对缺损外周神经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 通过建立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模型.用硅胶管(1 cm)进行缺损神经段(0.8 cm)的桥接,局部应用8%VPA注射液10ul,观察VPA对神经再生和运动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30只大鼠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在硅胶管局部注射VPA注射液;对照组在硅胶管局部注入生理盐水. 结果 术后每只大鼠每2周进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检测,每4周做电生理检查,最后术后12周处死所有大鼠,对坐骨神经进行组织形态学分析.用数字图像分析软件检测有髓神经纤维髓鞘厚度.并对再生神经纤维轴突计数.通过统计软件分析发现SFI,电生理检查,神经组织性形态上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局部使用VPA于神经缺损的大鼠,可以促进损伤神经的轴突再生和运动功能恢复.因此VPA有望在临床上应用于外周神经损伤病例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甲壳素涂层并预置引导纤维神经导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甲壳素涂层并预置引导纤维神经导管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24只,无菌条件下切断双侧坐骨神经,制成14mm的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模型。根据不同修复材料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A组:甲壳素涂层并预置引导纤维的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glycolic-lacticacid,PGLA)神经导管;B组:甲壳素涂层的PGLA神经导管;C组:单纯PGLA神经导管;D组:自体神经移植作为对照。术后4周和12周行大体观察、肌电图检查、S-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组织学观察,图像分析评价修复效果。结果术后4周A、B及C组观察到神经导管中有新生轴索通过,再生神经发育不成熟;D组近段有髓神经纤维均匀疏散分布,远段未见明显再生神经束形成。术后12周各组再生神经已通过神经导管长入远端,肌电图、S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图像分析结果表明A组再生神经轴突数量及再生神经质量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移植神经轴突直径、髓鞘厚度、纤维密度与A、B及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D组近段神经髓鞘部分空泡样变性及脱髓鞘改变,远段再生神经束形成少。结论甲壳素涂层并预置引导纤维的神经导管能有效修复周围神经缺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体坐骨神经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可行性。方法:将58只雌性Wistar大鼠分为二组,实验组: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将50只大鼠于T13水平切除左半侧脊髓10mm,再取右侧坐骨神经10mm移植到脊髓缺损处,近端接脊髓,远端接马尾,分别于术后2、4、6、8、12、22周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移植处坐骨神经、吻合口远端马尾神经、左后肢坐骨神经再生情况,并用摄像机记录患肢功能恢复情况。对照组:8只大鼠,于13水平切除左半侧脊髓10mm,不移植坐骨神经,观察脊髓缺损远端马尾神经和左右肢坐骨神经再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坐骨神经的轴突及髓鞘部分崩解,密度降低,无再生轴突形成。实验组术后4周电镜下偶见移植处坐骨神经髓鞘及轴突形成,术后8周光镜及电镜下可见较多细的有髓神经纤维,22周时接近正常;同时观察到左后肢坐骨神经再生;大鼠后肢功能部分恢复,肌力达3级。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有再生能力,周围神经移植修复脊髓损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三种去细胞神经支架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效果差异.方法 取大鼠坐骨神经39条,分别用甘油(A组)、叠氮钠(B组)、三硝基甲苯(C组)萃取,每组13条.观察萃取神经结构.用A、B、C三组神经支架修复1.5 cm长的SD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另设自体神经移植组(D组)和空白对照组(E组),每组10只,术后12周比较五者的修复效果.结果 萃取后A组90%细胞、B、C100%细胞消失,纤维性支架结构A组95%完整;而B、C组仅30%.修复后小腿三头肌湿重、神经电生理A、B、C三组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效果相当(P>0.05),与D、E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甘油、叠氮钠、三硝基甲苯等萃取神经可较好地修复坐骨神经缺损,但甘油处理神经最为简单.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lialcellline derivesneurotrophicfactor ,GDNF)基因对周围神经断伤后促进轴突再生及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应用体外获取的GDNF修饰的雪旺细胞结合细胞外基质凝胶及生物可降解聚乳酸 聚羟基乙酸共聚物管 (polyCDL lactide co glycolide ,PLGA)构建的神经移植复合体 ,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的缺损。 2 0只成年Wistar大鼠按桥接物的不同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5只。A组 :细胞外基质凝胶 PLGA管桥接组 ;B组 :雪旺细胞 细胞外基质凝胶 PLGA管桥接组 ;C组 :GDNF基因修饰的雪旺细胞 细胞外基质凝胶 PLGA管桥接组 ;D组 :自体神经桥接组。术后 12周检测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并进行再生神经的组织形态学观察以及计量学分析。结果 术后 12周 ,坐骨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轴突数、髓鞘的厚度、神经纤维的直径、神经组织面积的百分比和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率等 ,C组均优于A、B组 (P <0 .0 1) ,而与D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雪旺细胞的转基因处理可能弥补单纯细胞移植神经营养因子含量的不足 ,而达到与自体神经移植相似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后近端轴突再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采用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对SD大鼠坐骨神经近端新生轴突进行标记,观察坐骨神经损伤修复后近端轴突再生过程.方法 64只SPF级SD大鼠于右侧坐骨神经分叉以上5mm处切断坐骨神经,分别采用原位缝合以及生物可溶性甲壳质套管小间隙(2 mm)缝合方法进行修复,分别于术后1、3、7及14 d取材.观察神经缝合处组织大体形态;套管内坐骨神经生长状态;近端新生轴突形态,并应用图像分析方法对新生轴突数目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套管小间隙缝合组大鼠神经缝合处粘连情况较轻.免疫荧光染色显示:术后14 d,新生纤维神经干形成圆锥形向前生长.形态规则均一.原位缝合组大鼠缝合处粘连较重,新生轴突于7 d左右长过缝合点,坐骨神经远端新生轴突散在分布,形态不规则.免疫荧光染色图像分析结果显示: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后,术后3 d原位缝合组新生轴突数目较套管缝合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7 d套管小间隙缝合组大鼠坐骨神经开始大量再生;术后14 d左右,套管小间隙缝合组新生轴突数目显著高于原位缝合组(P<0.05).结论 甲壳质套管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套管内新生轴突前沿以圆锥形向前生长,新生轴突形态较原位缝合组好,套管小间隙修复7 d后新生轴突数目开始较原位缝合组多.本实验主要观察了两种术式修复后大鼠坐骨神经新生轴突的生长规律,也从组织学角度解释了生物套管小间隙套接方法的再生效果比原位缝合效果好的可能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1.
We undertook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to examine the efficacy of metoclopramide at three different doses (2.5 mg, 5 mg, 10 mg) for reducing pain on injection of propofol in 100 patients scheduled for elective surgery. Patients received intravenously the study drug, with venous occlusion for one minute, followed by propofol 2 mg/kg into a dorsal hand vein. The incidence of pain was significantly less in patients receiving metoclopramide 5 mg (32%) or 10 mg (28%) than in patients receiving placebo (80%) (P<0.01). No difference between metoclopramide 2.5 mg and the placebo groups was found. We conclude that pretreatment of a dorsal hand vein with metoclopramide in a dose of 5 or 10 mg, with venous occlusion for one minute, effectively decreases the incidence of pain caused by propofol injection.  相似文献   

12.
离心对脂肪颗粒活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9,他引:19  
雷华  李青峰 《中国美容医学》2005,14(1):21-24,i004
目的:明确离心对脂肪颗粒活性的影响,为脂肪移植术中纯化脂肪颗粒时是否采用离心以及选择最佳离心速率提供参考。方法:将脂肪颗粒经不同高速率(1 000、2 000、3 000、4 000rpm)及不同低速率(600、800、1 000rpm)离心后,即刻进行葡萄糖转移实验——即将每组脂肪颗粒样本分为 12 个标本,每个标本 5ml,置入 10ml 含糖 DMEM 中孵育,1h 后检测其葡萄糖转移量,此值代表各标本的活性,方差分析检验比较各组样本葡萄糖转移量即活性大小。将经不同速率 (600、1 000、2 000、3 000rpm)离心的脂肪颗粒放置 4.5h 后再进行葡萄糖转移实验(方法同上),方差分析检验比较各组脂肪颗粒葡萄糖转移量即活性变化。经静置、3 000rpm 离心的两组脂肪颗粒分别植入 6 只裸鼠背部皮下,每只注射 4 点,每点 0.2ml。15 周后取出移植物,测量残留体积、重量并比较之。每组取两个移植物送病理学检查。结果:脂肪颗粒经不同高、低离心速率处理后的即刻活性随离心速率的增大而显著降低(P<0.05),而经不同高、低离心速率处理再放置 4.5h 后,各离心组样本活性变得差异不显著(P>0.05),但仍较对照组(静置组)明显降低(P<0.05)。静置悬浮和 3 000rpm 离心的两组样本植入裸鼠背部皮下 15 周后,残留体积、重量差异不显著(P>0.05), 组织病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肾康宁对家兔实验性肾炎黏附分子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以及临床肾小球肾炎治疗前后尿蛋白的变化.方法:检测牛血清白蛋白所致急性实验性肾炎动物肾组织ICAM-1表达、血清IL-6水平的变化,以及临床肾小球肾炎肾康宁治疗前后血清IL-6水平、尿蛋白的变化.结果:肾康宁能明显降低实验动物血清IL-6含量,降低急性实验性肾炎模型中ICAM-1阳性细胞表达率,同时减轻肾小球基底膜(GBM)增厚及炎症细胞浸润,阻止毛细血管内微血栓的形成;在临床肾小球肾炎中,肾康宁能减少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IL-6水平及24 h尿蛋白含量.结论:肾康宁通过降低细胞因子IL-6水平和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从而抑制免疫细胞的趋化、浸润、活化和增殖、减少免疫复合物的沉积,使肾小球炎症反应减轻,有效缓解家兔急性实验性和临床肾小球肾炎,使肾功能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14.
肠粘膜上皮细胞、粘膜下免疫细胞和肠腔微生物群之间微妙而复杂的相互作用决定了黏膜的内环境平衡。肠道受到不良刺激情况下可能导致肠损伤,或者肠屏障的破坏,如腹部肿瘤的化疗和放疗、炎性肠病以及肠应激状态下反应,后者如创伤、休克、炎症。受损的上皮屏障和伴随的对肠道微生物群的过度免疫反应导致腹痛、腹泻和炎性肠病,同时肠屏障破坏所致的肠通透性增加可能是引发肠外组织与脏器损伤的因素。谷氨酰胺在营养中是一种真正的具有功能性的氨基酸。膳食或补充的谷氨酰胺通过调节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蛋白质周转、抗氧化性和免疫反应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对维持肠黏膜屏障具有重要作用。但谷氨酰胺作用的潜在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未知的,因此,谷氨酰胺的重要作用不断激励研究人员在实验动物、基础和临床研究。本文回顾了肠屏障受损的机制及谷氨酰胺对肠道损伤药理作用,对于更好地理解谷氨酰胺的作用以及改善生物体内谷氨酰胺的营养利用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二氢青蒿素在体外、体内对胰腺癌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 通过MTT法检测二氢青蒿素对胰腺癌细胞株生长的抑制作用,Annexin V-FITC/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BxPC-3细胞中增殖、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监测给药后胰腺癌裸鼠移植瘤体积的变化,并通过对肿瘤组织标本Ki-67染色和TUNEL染色检测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结果 MTT结果显示,二氢青蒿素可抑制体外培养的胰腺癌细胞BxPC-3和AsPC-1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且呈剂量依赖性.二氢青蒿素亦可通过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而抑制胰腺癌的体内生长.Western blot检测BxPC-3细胞中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二氢青蒿素上调增殖相关蛋白p21WAF1、下调PCNA的表达;上调凋亡相关蛋白Bax、下调Bcl-2的表达,且可增加caspase-9的活化水平.结论 二氢青蒿素在体内外对胰腺癌均有抗肿瘤作用,是胰腺癌治疗的潜在药物.  相似文献   

16.
17.
异丙酚对布比卡因诱导的PC12细胞毒性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异丙酚对布比卡因诱导的PC12细胞毒性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PCI2细胞接种于96孔培养板中培养,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布比卡因组、异丙酚组和布比卡因+异丙酚组,分别加入Hanks液、布比卡因(终浓度为0.03、0.06、0.09、0.12、0.15mmol/L)、异丙酚(终浓度为1、2,4、8mmol/L)以及同时加入布比卡因(终浓度为0.09mmol/L)和异丙酚(终浓度为1、2,4、8mmol/L)。培养24h时,采用二甲基噻唑二甲基四唑溴盐比色微量分析法测定各孔的细胞活力和上清液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硫氧还蛋白-1(Trx-1)和硫氧还蛋白还原酶-1(TrxR-1)表达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布比卡因组PC12细胞活力降低(P〈0.01),且呈浓度依赖性;异丙酚组PC12细胞活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布比卡因组的0.09mmol/L亚组比较,布比卡因+异丙酚组的2—8mmol/L亚组PC12细胞活力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布比卡因组和布比卡因+异丙酚组LDH活性升高,Trx-1和TrxR-1表达率降低(P〈0.01);与布比卡因组比较,异丙酚组和布比卡因+异丙酚组LDH活性降低,Trx-1和TrxR-1表达率升高(P〈0.01)。结论 布比卡因对PC12细胞具有浓度依赖性的细胞毒性作用。异丙酚可通过保护内源性硫氧还蛋白系统减轻布比卡因诱导的PCI2细胞的毒性。  相似文献   

18.
聚精丸治疗少精子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聚精丸对少精子症患者精子超微结构和生精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聚精丸对精子生成的作用机制。方法:50例少精子症患者口服聚精丸5g/次,3次/d,3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1~4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3、6、12个月后,通过透射电镜和流式细胞仪(FCM)观察精子超微结构和生精细胞的凋亡、生精细胞倍体比例的变化。结果:①精子超微结构治疗6个月后顶体基质密度有所增加,治疗12个月后顶体膜形态完整性有明显改善;核的病理改变和尾部异常改变不明显。②生精细胞凋亡治疗后细胞碎片和凋亡细胞减少,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12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③生精细胞倍体比例经聚精丸治疗3个月后,单倍体成熟精子增多,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脱落的精母细胞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聚精丸可改善少精子症患者精子顶体基质密度和顶体膜结构形态的病理性改变,提高顶体膜和顶体酶的质量;降低生精细胞及精子凋亡速率,提高单倍体精子的百分率,降低二倍体细胞的百分率。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群因合并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肩袖损伤修复再撕裂率高。为解决这一难题,手术医师尝试通过增加锚钉初始固定强度、改变局部骨质情况等方法来降低这类患者肩袖损伤的再撕裂率。组织工程学的快速发展也使生长因子的辅助应用成为可能。但在目前的临床工作中,合并有骨质疏松的肩袖损伤修复仍然是临床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如何更好地增加锚钉固定强度,改善腱骨愈合微环境,降低肩袖再撕裂率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从骨质疏松与肩袖损伤的关系、骨质疏松对肩袖腱骨愈合的影响及目前采用的减少骨质疏松对腱骨愈合的不同方法3个方面进行综述,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提高患者的手术效果及术后满意率。  相似文献   

20.
通过离体试验观察红霉素对金黄地鼠胆囊运动的影响,结果发现红霉素可以使正常组和致石组胆囊产生剂量依赖性收缩,而且发现在胆囊结石形成前后红霉素的作用同样存在,红霉素收缩金黄地鼠胆囊的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胃动素受体介导的,这一发现有助于胆囊运动能障碍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