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颈部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 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常规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还服用阿托伐他汀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TC、TG、LDL-C 、HDL-C、血管斑块大小及颈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化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TC、TG、LDL-C减低更明显,HDL-C升高更明显,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斑块大小和颈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较对照组减低更明显,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明显缩小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颈部动脉斑块大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4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记录各项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均小于对照组,TC、LDL-C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HDL-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肯定,安全性好,能够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缩小斑块面积以及改善血脂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郭玉雪  胡英允 《吉林医学》2013,(34):7183-718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将IMT≥0.9 mm的高血压患者98例随机分为常规组(降压治疗)和治疗组(降压治疗加阿托伐他汀)各49例,对比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果:治疗组IMT、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略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降低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延缓或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4.
欧阳思艳 《当代医学》2012,18(21):131-132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药理疗效.方法 选择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2009年8月~2011年12月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112例,分为观察组(n=56)与对照组(n=56),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治疗,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C、HDL-C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C、HDL-C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均具有较好的降脂作用,但阿托伐他汀在原发性高脂血症治疗中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改善高脂血症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炎症标志物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高脂血症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50例,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Qd,12周,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周、12周后进行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一3(Matrix metalloprtease-3,MMP-3)、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factor,TNF-α)检测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6周及12周后的TC、TG、LDL-C、hs-CRP、MMP-3、TNF-α均有明显降低(P均<0.05),治疗12周后HDL-C升高(P<0.05)及颈动脉IMT变薄(P<0.05)才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托伐他汀在有效调脂同时可发挥其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3):49-51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调控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改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托伐他汀组(n=40)和辛伐他汀组(n=40),阿托伐他汀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组患者给予辛伐他汀,两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厚度、最大长径。结果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患者TC、LDL-C水平显著低于辛伐他汀组(P0.05),但两组患者TG、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MT、斑块厚度、最大长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调控效果较辛伐他汀好,但二者对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改善效果相当,值得临床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7.
赵耀 《当代医学》2013,(25):145-146
目的分析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福州市第二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74例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脑心通胶囊。6个月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的大小。结果两组患者的TC、TG、LDL-C水平均较服药前有所降低,HDL-C较治疗前升高,IMT、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明显缩小。但是治疗组的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比单纯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效果更好,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联合利用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及单独使用阿托伐他汀或阿司匹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三组,分别为联用组、阿司匹林组、阿托伐他汀组,每组40例。联用组使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阿司匹林组、阿托伐他汀组单独使用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经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血脂浓度变化及颈部血管超声变化。结果:三组患者TG、TC、LDL-C浓度都有明显下降,HDL-C浓度明显升高,联用组患者TG、TC、LDL-C浓度下降及HDL-C浓度升高较其他两组相比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颈动脉中膜厚度有明显降低,颈总动脉内径明显扩张,联用组患者颈部血管超声变化较其他两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可以降低患者TG、TC、LDL-C浓度,提高HDL-C水平,改善患者颈动脉状况,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比较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每组各35例,用法均为每晚睡前口服10mg,疗程为8周.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C、TG、LDL-C、HDL-C的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TC、TG、LDL-C水平均显著下降,治疗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水平均轻度上升,其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降低TC、TG、LDL-C的总有效率高于辛伐他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均为高效、安全的降脂药物,但阿托伐他汀的降脂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滋阴涤痰调脂方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脂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112名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每组各56例。常规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联合组应用滋阴涤痰调脂方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用药前后血脂相关指标水平变化。结果:联合组有效率96.43%,高于对照组的83.93%,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TC、TG、LDL-C水平均降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联合组治疗后HDL-C显著升高,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显著差异( P<0.05)。治疗后联合组TC、TG、HDL-C、LDL-C值与常规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阴涤痰调脂方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匹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匹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分别观察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颈动脉斑块的面积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连续治疗6个月后的TC、TG、LDL-C和IMT以及颈动脉斑块的面积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HDL-C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匹伐他汀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能够干预并降低血脂水平,显著改善颈动脉斑块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减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使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率、致残率和致塞率降低。  相似文献   

12.
文蕾  李辉  王丽 《疑难病杂志》2014,(6):579-581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钙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对中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石)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的影响。方法将134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给予瑞舒伐他汀钙10 mg、硫酸氢氯吡格雷75 mg口服,每天1次;对照组64例,仅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75 mg口服,每天1次。治疗前、治疗12周后,分别测定2组患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I-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TNF-α、IL-1、IL-6水平及IMT、斑块面积。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TC、TG、LDL-C、HDL-C、TNF-α、IL-1、IL-6、IMT、斑块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2周后对照组TG、TC、TNF-α、IL-1、IL-6均下降(P<0.05),而LDL-C、HDL-C、IMT及斑块面积均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TG、TC、LDL-C、TNF-α、IL-1、IL-6均下降,IMT及斑块面积均缩小,HIDL-C升高(P<0.05)。治疗12周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G、TC、LDL-C及TNF-α、IL-1、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IMT、斑块面积显著减小(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炎性因子水平,减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面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瑞舒伐他汀钙对高脂血症病人血脂及IMT(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脂血症病人53例,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 5mg/次/晚,服药6个月后,观察并比较病人治疗前后血脂,包括: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患者经治疗后血脂水平指标下降,其中TC和LDL-C下降最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高脂血症合并冠心病37例 ,高血压30例,脑梗死 20例,各组中TC总胆固醇和LDL-C低密度脂蛋白的下降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③ 治疗前后患者IMT(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低剂量瑞舒伐他汀钙能够降低高脂血症病人血脂水平,6个月内对TC总胆固醇和LDL-C低密度脂蛋白下降最明显,且对合并冠心病、高血压、脑梗死等病人均可达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与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颈总动脉厚度及斑块积分的影响。方法:选取71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三七总皂苷组36例与阿托伐他汀组35例。三七总皂苷组患者给予三七总皂苷100 mg口服;阿托伐他汀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口服。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颈总动脉厚度(CIMT)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与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TG、TC、CIMT及斑块积分相比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前后,三七总皂苷组患者的LDL-C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阿托伐他汀组患者LDL-C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患者的肝功能异常、胃肠道反应及复发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高于三七总皂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七总皂苷与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颈总动脉厚度及斑块积分均有治疗效果,其安全性三七总皂苷优于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研究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11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辛伐他汀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12周持续时间、心绞痛发作次数、疼痛程度、硝酸甘油用量、TC、TG、LDL-C、HDL-C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持续时间、心绞痛发作次数、疼痛程度、硝酸甘油用量、TC、TG、LDL-C、HDL-C均优于辛伐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辛伐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以及辛伐他汀均为高效降脂药物,运用于冠心病患者中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阿托伐他汀疗效略优于辛伐他汀,但价格较为昂贵,临床医师可根据情况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强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代谢、动脉粥样硬化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2组患者均予标准化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强化治疗,治疗周期均为2个月,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动脉粥样硬化及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等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TC、TG、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且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面积均较对照组减小,血清CRP、IL-6及MMP-9均较对照组下降,组间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代谢及动脉粥样硬化,降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疏血通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8月于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就诊的7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患者于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疏血通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血脂水平、颈动脉内膜厚度、斑块面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5.71%(23/35)、88.57%(31/3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血清TC、LDL、TG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斑块面积较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疏血通可有效提高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减小颈动脉内膜厚度及斑块面积。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松龄血脉康胶囊联用匹伐他汀钙片对颈动脉内膜斑块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重症医学科内科住院的100例颈动脉斑块和血脂异常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接受阿托伐他汀钙片10 mg,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单硝酸异山梨酯分散片40 mg,培哚普利片4 mg,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给予糖尿病患者瑞格列奈片1 mg等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用药的基础上(阿托伐他汀钙片除外)联合松龄血脉康胶囊口服,3粒/次,3次/d,匹伐他汀钙片口服,2 mg/次,1次/d。治疗前后均采用B超检查颈部动脉血管内膜情况,并抽血检查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血浆D-二聚体,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C-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厚度(TMT)、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TMT、斑块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C、TG、LDL-C水平下降,HDL-C水平升高,CRP、FIB、D-二聚体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TC、TG、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CRP、FIB、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用药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松龄血脉康胶囊联用匹伐他汀钙片有抗脂质氧化、保护血管、改善动脉内膜斑块等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加倍剂量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心肌病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于新野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86例糖尿病心肌病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口服常规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每次20 mg,每日1次),观察组患者口服加倍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每次40 mg,每日1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治疗后,两组FBG、2 h PG、HbA1c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FBG、2 h PG、HbA1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TC、TG、LD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TC、TG、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HDL-C水平高于同组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糖尿病心肌病患者使用加倍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糖脂代谢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比较阿托伐他汀钙片和血脂康片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6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血脂康片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脂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甘油三酯(TG)均无明显变化( P >0.05);治疗后两组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治疗前降低( P <0.05),两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较治疗前升高( P <0.05);治疗后观察组TC、LDL-C和HDL-C指标变化均优于对照组( P <0.05或P <0.01)。结论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确切,能够使TC和LDL-C下降,HDL-C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