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晓琳  吴彦 《安徽医学》2018,39(7):881-884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抗血小板聚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就诊于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年龄≥65岁且通过临床表现、冠脉造影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患者80例,根据PCI围术期治疗药物选择不同分为两组,接受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治疗的为替格瑞洛组(40例),接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为氯吡格雷组(40例),PCI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及术后随访期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出血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替格瑞洛组PCI术后TIMI血流改善程度较氯吡格雷组好(替格瑞洛组术后TIMI血流3级增加22例,氯吡格雷组术后TIMI血流3级仅增加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术后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4例,少于氯吡格雷组的12例,肌酐值升高发生1例少于氯吡格雷组的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血风险和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绪论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在老年ACS患者PCI围手术期中抗血小板聚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腔内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PCI)术后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太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行PCI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入院顺序将其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联合替格瑞洛治疗,对两组术后血小板活化功能指标[血小板活化因子CD62p、血小板活化因子CD63]变化及预后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CD62p、CD63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后研究组CD62p、CD63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主要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血小板活化因子有较好抑制作用,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药物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2型糖尿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治疗后效果。方法:将我院103例ACS合并2型糖尿病PCI术后患者随机分组,两组均予阿司匹林口服,对照组51例加氯吡格雷,观察组52例联合替格瑞洛,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血小板高反应性、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及MA-AD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ADP、AA抑制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能够更为有效的降低ACS合并2型糖尿病PCI术后患者血小板高反应性,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在冠脉搭桥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387例。术前冠脉造影证实存在冠脉血管左主干病变或严重弥漫冠脉血管病变的 患者共221例,其中65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40例行溶栓治疗,余116例患者因存在急 诊PCI困难或超过溶栓治疗时间窗,建议限期行冠脉搭桥手术且获家属同意。随机平均分为替格瑞洛组( 58例)、氯吡格雷组(58例),两组患者术前均予以降低心肌耗氧、改善冠脉供血等对症治疗。氯吡格 雷组术前加用氯吡格雷口服,术后予以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口服;替格瑞洛组术前加用替格瑞洛口服,术 后予以替格瑞洛+阿司匹林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电图ST段回落幅度、血小板聚集率变化情况、心 功能指标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术后第1、12、24小时替格瑞洛组ST段回落程度大于氯吡格雷 组(P<0.05);患者用药 5 d、10 d以及30 d血小板聚集率替格瑞洛组低于氯吡格雷组 (P<0.05); 术后第1周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术后第4周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替格瑞洛组优于氯吡格雷组 (P≤0.05 ;心血管不良事件[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出血、急性心肌梗死(AMI)、心力衰竭(CF) ]发生率 ,替格瑞洛组低于氯吡格雷组 (P<0.05)。结论:替格瑞洛可显著提高冠脉搭桥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 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应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的疗效。方法选取长葛市人民医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3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PCI术,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替格瑞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血小板聚集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PCI术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使用替格瑞洛治疗效果优于氯吡格雷,能够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杨丽霞  郭海霞  董丽   《四川医学》2017,38(11):1323-1326
目的比较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应用替格瑞洛及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诊断为ACS并且拟行PCI治疗的患者12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62例。A组应用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B组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两组均观察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A组术后2h、24h、7d的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低于B组[(52.24±7.56)vs.(56.82±7.49)、(48.65±7.90)vs.(55.31±7.11)、(42.47±6.30)vs.(53.86±6.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小板聚集率达标率高于B组(82.26%vs.4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A组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2.90%vs.3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PCI术后应用替格瑞洛抗血小板聚集优于氯吡格雷,且降低MACE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PCI治疗中应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行PCI手术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氯吡格雷负荷剂量300 mg,维持剂量75 mg,1次/d,n=35例)和观察组(替格瑞洛负荷剂量180 mg,维持剂量90 mg,2次/d,n=37例)。随访3个月,观察患者血小板聚集率(PAR)变化情况,药物不良反应及心源性死亡、卒中事件发生率、再发ACS等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结果:替格瑞洛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氯吡格雷对照组(P<0.05);对照组发生ACS事件2例,观察组ACS事件(P<0.05);对照组呼吸困难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0%、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心源性死亡和脑卒中事件(P>0.05)。结论:对择期行PCI的ACS患者,替格瑞洛早期血小板抑制作用更显著,且不增加出血事件,可更好地降低术后再发心梗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曹佐锋  何苗 《当代医学》2021,27(23):8-10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8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指标、心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速度峰值(E/A)水平高于对照组,hs-CRP、Hcy、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格瑞洛治疗ACS效果显著,有利于减轻患者炎性反应,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介入治疗近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入选的拟行冠状动脉支架植人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ACS 283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氯吡格雷+常规治疗)和试验组(替格瑞洛+常规治疗).检测两组PCI治疗前后TIMI血流分级、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计数;随访30 d,记录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观察治疗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PCI术前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TIMI血流3级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试验组血小板聚集率为0.27±0.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37±0.09(P<0.05);术后随访30 d,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与试验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于行PCI的ACS患者,替格瑞洛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TIMI血流分级,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改善近期临床疗效,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伴复杂病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应用替格瑞洛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抽签法将95例ACS复杂病变患者分为2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47例予阿司匹林,实验组48例加用替格瑞洛,均治疗3个月。对比两组疗效、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情况,治疗前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及NO水平高于对照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ET-1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替格瑞洛可有效改善ACS复杂病变患者的血管内皮水平,减少不良MACE发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王秋婷  方毅华 《安徽医学》2021,42(11):1259-1263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替罗非班联合替格瑞洛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冠脉血流、心肌损伤标志物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于赤壁市人民医院行PCI术治疗的18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替格瑞洛,n=62)、半量组[替格瑞洛+替罗非班0.075 mg/(kg·min),n=63]和全量组[替格瑞洛+替罗非班0.15 mg/(kg·min),n=63].比较3组患者术后即刻冠脉血流情况,血清肌红蛋白(MB)、心肌肌钙蛋白I(cTn I)、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峰值时间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比较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用药安全性情况.结果 半量组和全量组患者cTFC及冠脉血流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MB、cTnI、α-HBDH峰值时间相比对照组提前(P<0.05),术后15天血清CRP、TNF-α、MPO水平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半量组和全量组在上述指标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半量组与全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半量组不良反应较全量组更低(P<0.05).结论 替罗非班联合替格瑞洛可有效改善急诊PCI患者冠脉血流,保护心肌,缓解炎症反应,降低近期心血管事件风险,且半剂量替罗非班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12.
冯娟娟  李红 《华夏医学》2022,35(1):36-40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应用替格瑞洛效果.方法:选取95例接受PCI的ACS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均给予拜阿司匹林,再分别联合替格瑞洛、氯吡格雷.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血浆晶体渗透压、血小板(PLT)聚集功能、P2Y12反应单位(PRU)...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口服替格瑞洛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ACS患者196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氯吡格雷组)98例和治疗组(替格瑞洛组)98例,观察6个月,观察2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以及对肝肾功能血尿酸的影响情况。结果:氯吡格雷组MACE发生率明显大于替格瑞洛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出血并发症,轻度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有5例因呼吸困难、乏力而停药;两组对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肾功能(血肌酐,Cr)及血尿酸(UA)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替格瑞洛治疗ACS,可明显减少MACE发生率,对严重出血风险无增加,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皮冠脉介入法(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围术期替格瑞洛联合替罗非班抗血小板出血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性冠脉综合征并成功完成PCI手术的患者328例,其中替格瑞洛组172例,氢氯吡格雷组156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后给予替罗非班11.5 h,并长期口服阿司匹林100 mg,1次/d。分析患者临床资料观察PCI术后30 d内出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间一般情况、危险因素、临床资料、临床用药及PCI数据等均无统计学意义。替格瑞洛联合替罗非班组和氢氯吡格雷联合替罗非班组,两组均未见致命性出血患者。替格瑞洛组发生非致命性出血发生率为9.30%;氯吡格雷组为7.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7,P>0.05)。结论:与氢氯吡格雷相比,PCI术后替格瑞洛联合替罗非班不会增加患者的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替格瑞洛治疗高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研究对象是接受治疗的NSTE-ACS患者38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氯吡格雷组(n=222)与替格瑞洛组(n=164)。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出血时间及主要终点。替格瑞洛组患者口服负荷剂量180 mg,随后维持剂量90 mg,每日2次;氯吡格雷组患者口服负荷量300 mg,随后维持剂量75 mg,每日1次。接受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口服100 mg,每日1次。PCI术后的第1、3、6与12个月对患者进行门诊随访或电话随访,观察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CE)、出血、不良反应与复发心肌缺血等。结果两组患者出院后用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合并用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氯吡格雷组比较,替格瑞洛组MACCE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严重心肌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发生率替格瑞洛高于氯吡格雷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药物相关呼吸困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可以改善高龄NSTE-ACS且行冠脉治疗的患者的预后,未提高患者出血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联合替格瑞洛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于中牟县第二人民医院行PCI治疗的218例冠心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9例。对照组术后口服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术后口服瑞舒伐他汀+替格瑞洛治疗。统计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后1 a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58%)高于对照组(83.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 a,两组均无脱落病例,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4.59%)低于对照组(12.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替格瑞洛可提高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患者心肌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接受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方案不同,分为替格瑞洛组(阿司匹林+替格瑞洛,n=57)和氯吡格雷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n=51).比较PCI术后血小板聚集率、冠状动脉血流灌注、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心脏超声指标和不良心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结果:替格瑞洛组PCI术后2 h、1 d、3 d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PCI术后冠脉血流TIMI 3级比重高于氯吡格雷组(P<0.05).替格瑞洛组术后8~20 h CK-MB水平和CK-MB达峰时间均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术后4周LVEF高于氯吡格雷组(P<0.05).两组随访6个月MAC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对STEMI患者PCI术后心肌血流灌注和心功能的改善效果优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炎性因子和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0例NSTEMI患者分为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每组各100例。两组均给予NSTEMI常规标准治疗,氯吡格雷组PCI术前口服阿司匹林300 mg和氯吡格雷300 mg负荷量,术后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和氯吡格雷75 mg/d;替格瑞洛组PCI术前口服阿司匹林300 mg和替格瑞洛180 mg,术后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和替格瑞洛90 mg(2次/d)。检测两组PCI术前后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结合术后3个月随访观察两组MACE发生情况。结果:术后7 d、30 d,两组患者PCI血清CRP、TNF-α、IL-6水平与术后1 d比较均有明显下降(P<0.01),替格瑞洛组PCI术后1 d、7 d、30 d血清CRP、TNF-α、IL-6水平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CI术后均成功随访3个月,替格瑞洛组MACE发生率(10.00%)低于氯吡格雷组(2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9,P<0.05)。结论:替格瑞洛能有效降低NSTEMI患者PCI术后炎性因子浓度,减少MACE发生,效果优于氯吡格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抗血小板治疗患者血小板聚集抑制效果的评价。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行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对照组患者术前口服300 mg阿司匹林及300 mg硫酸氢氯吡格雷片,PCI术后口服100 mg阿司匹林,每日1次,75 mg氯吡格雷,每日1次。观察组患者术前口服300 mg阿司匹林及180 mg替格瑞洛口服,PCI术后口服100 mg阿司匹林,每日1次,90 mg替格瑞洛,每日1次,经TEG观察2组患者术后花生四烯酸(AA)及腺苷二磷酸(ADP)途径下凝血反应时间、血凝块形成时间、最大波幅及角度等TEG参数值及血小板聚集抑制效果。结果术后,观察组AA及ADP途径下凝血反应时间、血凝块形成时间长于对照组,最大波幅低于对照组,角度小于对照组,血小板抑制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TEG监测显示,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抗血小板聚集效果优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其可监测冠心病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患者血小板聚集抑制效果,利于临床监测结果指导调整抗血小板治疗方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中使用替格瑞洛对于近中期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6月在我院收治ACS并成功完成PCI手术的患者59 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替格瑞洛治疗组(n=29),氯吡格雷治疗组(n=30).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其他常规治疗,替格瑞洛治疗组术前给予替格瑞洛负荷剂量180mg、术后给予替格瑞洛标准剂量(90mg/次,2 次/d,口服)治疗,氯吡格雷治疗组术前给予氯吡格雷负荷剂量300mg,术后给予氯吡格雷标准剂量(75mg/次,1 次/d,口服)治疗. 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检测PCI术前、术后24h的肝肾功能(ALT、Cr)、心肌酶谱(CK-MB、cTnI)等资料. 对术后6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进行随访. 结果 两组患者间一般情况、危险因素、临床资料、临床用药及PCI 数据等均无统计学差异. 术后24h两组患者间血浆ALT及Cr水平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 05),但替格瑞洛组患者血浆CK-MB、cTnI值低于氯吡格雷组(P<0. 05),替格瑞洛组患者术后6个月MACE 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P=0. 042). 结论 在我国人群中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能够更好地抑制ACS 患者PCI 术后的血小板聚集,减少近中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其临床疗效确切,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