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通窍利咽针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恢复期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脑卒中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针刺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脑梗死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吞咽康复训练,针刺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通窍利咽针法,2组疗程均为20 d.比较2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及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tand...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透刺吞咽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透刺吞咽针法组和常规针刺组,各30例.2组均予内科基础治疗,透刺吞咽针法组采用透刺吞咽针法;常规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法.2组均于星期一至星期六每天固定时间针刺1次,每次30 min,共治疗4周.结果 透刺吞咽针法组总有效率(93.3%,28/30)高于常规针刺组(73.3%,22/30)(P<0.05).治疗后,2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低于治疗前,FOI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1),且透刺吞咽针法组洼田饮水试验、FOIS评分均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P<0.01).治疗后,2组舌骨最大位移(Hm)均明显改善(P<0.01),透刺吞咽针法组舌骨最大位移改善程度优于常规针刺组(P<0.01).结论 透刺吞咽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吞咽功能训练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运用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视频吞咽造影检查(VFSS)对患者症状进行评分;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估吞咽障碍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30 d后,两组FMA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与治疗前相比,口腔期、咽喉期及误咽VFSS评分均有所改善,且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更优(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吞咽功能训练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刘有山 《中华全科医学》2017,15(10):1782-1785
目的 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及其对舌骨喉复合体动度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洼田饮水试验结果、才藤分级、VFSS吞咽功能障碍评分及舌骨喉复合体动度。 结果 经治疗后,2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分级结果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洼田饮水试验结果分析,观察组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才藤分级结果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才藤分级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才藤分级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效率(P<0.05)。2组患者治疗后VFSS吞咽功能障碍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VFSS吞咽功能障碍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吞咽半流质食物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舌骨前移距离和舌骨上移均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吞咽时甲状软骨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吞咽时舌骨动度及甲状软骨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NMES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症状,提高颏舌骨肌和下颌舌骨肌肌力,有效恢复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天灸膏贴敷廉泉穴对缺血性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70例缺血性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天灸膏贴敷廉泉穴治疗,2组疗程均为14 d。治疗前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及吞咽困难评价量表(VFSS)评分对2组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评定。【结果】(1)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为80.0%,治疗组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级和VFS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作用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灸膏贴敷廉泉穴治疗缺血性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运动想象结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康复组、运动想象疗法组、针刺组、联合康复组,各20例。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及VFSS评分进行评定。结果四组治疗后吞咽功能均有改善,联合组显著优于其他组。结论运动想象疗法结合针刺可以更好地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治呛四穴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30)。观察组应用针刺治呛四穴配合吞咽训练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吞咽训练。2组均治疗4周后以洼田饮水试验结果进行临床疗效判定。结果治疗后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且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达76.67%,2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呛四穴配合康复训练可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项丛刺加旁廉泉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及对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神经科常规治疗以及中风病临床路径常规选穴(百会、曲池、内关、合谷、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太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项丛刺加旁廉泉针刺法。两组治疗前后采用荧光透视吞咽检查(videofl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VFSS)测定咽部收缩持续时间、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生活质量评估(Barthel)指数变化。采用RT-PCR及免疫印迹检测外周血IL-6、IFN-γ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程结束后VFSS评分、Barthel指数较对照组升高,洼田饮水试验评分降低(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IL-6、IFN-γmRNA和蛋白降低(P0.01)。结论:项丛刺加旁廉泉针刺法通过降低炎性细胞因子IL-6、IFN-γ表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吞咽功能,疗效优于常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李本夫  张怀安  李召鹏 《吉林医学》2013,(31):6483-6485
目的:观察吞咽障碍治疗仪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观察组增加吞咽障碍治疗仪联合吞咽训练治疗。对两组治疗前、治疗后洼田饮水测试及滕岛一郎吞咽功能评分、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住院治疗15 d后,观察组洼田饮水评级及滕岛一郎吞咽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比较,两组吞咽功能均提高,但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吞咽障碍治疗仪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吞咽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吞咽功能训练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我院康复医学科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应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09±0.72)分vs (4.10±0.71)分,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为(1.40±1.1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8±0.97)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37/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33/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功能训练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障碍,促进吞咽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疗法结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NMES组和对照组各20例,NMES组主要接受VitalStim电刺激治疗,同时结合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则仅接受常规吞咽功能训练。治疗前、治疗3周以及3个月后进行洼田氏饮水试验和吞咽X线电视透视检查(VFSS)。结果两组治疗前评估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周后洼田氏饮水试验和VFSS评分均明显好于治疗前,而且NMES组疗效更明显,治疗3个月后两组间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MES和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均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NMES结合吞咽功能训练起效更快,但未显示出远期疗效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以深层咽肌神经刺激疗法(DPNS)为主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海安县人民医院康复科收治的7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在常规脑卒中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双边软腭平滑、三边软腭、舌后根、舍旁、舌中央、双边咽喉壁紧缩反射、舌后根回缩反射力量和小舌头/悬雍垂刺激等DPNS为主的康复治疗,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标准吞咽功能评分(SSA)、X线吞咽造影检查(VFSS)评分、吸入性肺炎率、营养不良率等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洼田饮水试验、SSA评分低于治疗前,VFSS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洼田饮水试验、SSA评分低于对照组[(2.61±0.23)分比(3.54±0.37)分,(24.90±3.36)分比(28.80±3.42)分],VFSS评分高于对照组[(7.58±0.64)分比(6.04±0.59)分](P<0.01)。治疗后,观察组的吸入性肺炎和营养不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8.57%(3/35)比20.00%(7/35),11.43%(4/35)比25.71%(9/35)](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给予DPNS为主的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7月—2021年4月于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82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与观察组(41例)。对照组开展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共治疗4周。比较2组干预前后洼田饮水试验分级、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评分及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SWAL-QOL)评分。结果 干预前,2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VFSS评分及SWAL-QOL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优于对照组,观察组VFSS、SWAL-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功能训练能提高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利于吞咽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4.
观察中医情志护理对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对60例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脑血管病治疗方案,治疗组运用中医情志护理方法对治疗组进行干预,对照组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洼田饮水试验评级、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各指标结果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级和VFSS评分有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洼田饮水试验评级和VFSS评分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医情志护理对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焦虑情绪有良好的调节作用,能有效促进吞咽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诱导性咳嗽在改善咽期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作用。方法:将100例卒中后合并吞咽障碍(PSD)的患者根据X线电视荧光透视吞(VFSS)和吞咽造影(VFSE)动态检查方法[1]筛查出咽期吞咽障碍的患者100例随即分成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诱导性咳嗽和常规吞咽康复训练相结合,对照组常规吞咽康复训练,治疗30天后参考洼田饮水试验评估,观察患者情况。结果:治疗组吞咽障碍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PSD)的患者进行早期诱导性咳嗽训练能有效地促进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恢复并有效预防肺炎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Vitalstim吞咽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3例。两组均在病情稳定后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采用Vitalstim吞咽障碍治疗仪进行治疗,每次30 min,刺激同时患者进行吞咽动作,每天1次,每周6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每天1次,每周6次。两组疗程均为3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洼田饮水试验、标准吞咽功能评估、吞咽困难分级量表和吞咽障碍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2.45%,对照组有效率为78.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8,P=0.046);观察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标准吞咽功能评分、吞咽困难分级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Vitalstim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能显著改善吞咽障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吞咽训练联合饮食干预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鼻饲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吞咽训练结合饮食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吞咽功能及神经功能。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NIHS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平均洼田饮水试验、NIHSS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NIHS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吞咽训练结合饮食护理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及神经功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慕鸿泽  关晓婧  杜晶 《当代医学》2022,(20):137-139
目的 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应用于急性脑梗死(ACI)后吞咽障碍康复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88例ACI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分为实验组(经颅直流电刺激)与对照组(吞咽障碍康复训练),每组44例。比较两组洼田饮水试验、改良曼恩吞咽能力评估量表(MMAS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吞咽生存质量问卷(SWAL-QOL)评分、电视荧光透视检查(VFSS)及渗透-误吸指数(PAS)。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MMASA评分、ADL评分、SWAL-QOL评分、VFSS和PAS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DCS有助于改善ACI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能力、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9.
孙洁  李则衡  魏涛  黄颖  陈国芳 《中华全科医学》2018,16(10):1718-1721
目的 探讨深层咽肌神经刺激疗法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和营养状态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徐州市中心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16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2组,每组83例。对照组给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深层咽肌神经刺激疗法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标准吞咽功能评分(SSA)、X线吞咽造影检查评分(VFSS)、生活质量(SWAT-QO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营养状态(Hb、ALB、PAB)、吸入性肺炎与营养不良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后,2组洼田饮水试验、SSA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VFSS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SWAT-QOL、MBI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Hb、ALB及PAB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8.4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28%(P<0.05),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0.8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51%(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9.1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87%(P<0.05)。 结论 深层咽肌神经刺激疗法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降低吸入性肺炎与营养不良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早期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对36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护理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用日本洼田咽水试验评定吞咽困难为观察标准,康复组进行系统康复训练治疗。结果早期康复护理治疗组洼田咽水试验评定吞咽困难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进行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可使患者恢复经口吞咽进食,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是本病患者较佳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