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核心肌群训练结合深层肌肉刺激仪(DMS)对非特异性腰痛(NSLBP)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2例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治疗组(n=42),对照组采用核心肌群训练,治疗组则采用核心肌群训练结合DMS治疗,治疗6周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和Oswestry腰痛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疗效。结果:治疗6周后,治疗组VAS、ODI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核心肌群训练结合DMS治疗非特异性腰痛有显著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核心肌群训练联合头针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的效果。方法:将6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头针治疗,观察组则此基础上配合核心肌群训练,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定量表(GMFM-88)、Berg平衡功能量表和ADL评分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GMFM-88、Berg和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观察组治疗后GMFM-88、Berg和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心肌群训练联合头针能进一步促进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康复,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针刀结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62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单纯小针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核心肌群训练康复治疗。两组均治疗3周后判定疗效。结果:在VAS评分、JOA评分方面治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针刀结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核心肌群肌力结合电针训练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单中心单盲随机对照方法,将78例住院患者按抽签方法简单随机分成两组。基础治疗均为电针,治疗组39例,采用核心肌群肌力训练;对照组39例,采用常规肌力训练。观测徒手肌力评定以及表面肌电图肌电积分以及中值频率,连续治疗8周,判定疗效。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肌群肌力训练对肌力的改善优于常规肌力训练,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采用多针排针针刺颅底带为主治疗气滞血瘀型耳鸣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气滞血瘀型耳鸣耳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2组,每组各各36例.对照组选取常规穴位治疗,观察组在选取上述常规穴位的基础上配合采用多针排针针刺头针颅底带进行治疗,每日针刺1次,颅底带穴位按1组、2组,2组交替取穴,每日1...  相似文献   

6.
陈晓军  陈利芳  陈勤  方针 《中国针灸》2012,32(4):289-292
目的:验证督脉、膀胱经头部三线排刺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法将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分为头针排刺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30例。头针排刺组从前发际至枕骨粗隆之间的督脉、膀胱经三线行排刺法,常规针刺组穴取印堂、风池、四神聪透百会、神庭透上星,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治疗8周。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于治疗前后进行评分,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对于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头针排刺组总有效率为76.7%(23/30),优于常规针刺组的43.3%(13/30,P<0.05);两组治疗后MMSE评分较治疗前提高(均P<0.01),且对MMSE评分的改善程度头针排刺组优于常规针刺组(P<0.01)。结论:督脉、膀胱经头部三线排刺法能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且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核心肌力训练联合针刺推拿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NLBP)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CNLBP患者随机分为针推组(n=55)和联合组(n=61),针推组选用膀胱经、督脉相应腧穴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联合组在针推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核心肌力训练。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VAS、ODI、核心肌力(一分钟内卷腹个数、一分钟内背桥个数、平板支撑时间)变化及治疗后6个月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ODI均降低(P<0.05),核心肌力改善(P<0.05);且联合组患者治疗后VAS、ODI低于针推组,核心肌力高于针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发现联合组复发率低于针推组(P<0.05)。结论:核心肌力训练联合针刺推拿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近远期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腰部疼痛症状、增强腰椎稳定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刺血拔罐配合针刺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病员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毫针常规针刺膻中、血海(双)、曲池(双)、三阴交(双)、合谷(双),留针30分钟后起针;刺血拔罐:大椎、肺俞(双)、膈俞(双)、心俞(双).对照组:采用曲咪新乳膏局部外擦治疗,每日早晚用生理盐水清洗患处后外涂药膏于皮损处.每天1次,10天为1疗程,观察两个疗程.结论: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且远期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脑瘫患儿采取核心肌群训练结合感觉统合训练,观察分析其对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接收的脑瘫患儿中选取8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后增加核心肌群和感觉统合训练,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GMFM-88量表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结论:核心肌群训练结合感觉统合训练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促进患儿的运动发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针刀联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慢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诊断为慢性腰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干预措施为小针刀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对照组为单纯小针刀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病情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量表进行评估进行评定,并将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的VAS与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治疗后组内与组间VAS与JO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小针刀联合核心肌群训练以及单纯小针刀治疗慢性腰痛均有疗效,而配合核心肌群训练疗效优于单纯小针刀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浮针疗法配合关节松动训练治疗冈上肌肌腱炎的疗效。方法将41例冈上肌肌腱炎患者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浮针疗法配合肩关节松动训练治疗1次,对照组给予2%盐酸利多卡因+醋酸曲安奈德痛点注射治疗1次,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疗法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冈上肌肌腱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2.
电鍉丛针结合认知训练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电鍉丛针结合认知训练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病例标准的60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将其分成两组:电鍉丛针结合认知训练组(观察组)与认知训练组(对照组),观察组30例采用电鍉丛针刺激额区及右侧颞区,同时进行认知训练。对照组30例采取单纯的认知训练。两组治疗时间均为30 min,每日1次,每周6天,休息1天,连续观察8周。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6.2%,对照组有效率67.9%,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电鍉丛针结合认知训练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克服了针刺疼痛及有创伤的问题,适于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强化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及综合康复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4例,均给予常规腰椎牵引、超短波理疗、推拿疗法等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配合常规腰背肌训练,治疗组则配合强化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下腰痛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疗效,并于治疗结束2年后观察其复发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JOA评分、VAS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2年后,随访发现治疗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与常规腰背肌训练相比,能进一步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对于减轻疼痛、抑制病情复发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时长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早期下肢运动功能及痉挛的影响。方法:将5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A、观察组B和对照组各18例,均行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A配合15min/天、5天/周的核心肌群训练,观察组B配合30min/天、5天/周的核心肌群训练,三组均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下肢临床痉挛指数(CSI)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FMA评分、CS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FMA评分、C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A、观察组B其FMA评分及观察组B其CS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偏瘫早期针对核心肌群的运动控制训练可进一步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且偏瘫早期较短时长、较小运动量核心肌群训练相对于长时间、较大运动量能更好地抑制下肢痉挛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电针对卒中后气管切开留置套管患者膈肌功能的作用。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1例脱落)。两组均给予内科基础治疗和呼吸训练,对照组辅以"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穴取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留针30 min;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天鼎、风池、C3~C5夹脊穴行电针治疗,连续波,10~20 Hz,每次30 min。两组均每日1次,每周6次,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美国索诺声便携式彩超(M-Turbo)测量两组患者膈肌活动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膈肌活动度均较治疗前增加(P<0.01),且观察组增加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针能促进卒中后气管切开留置套管患者膈肌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和评价恢刺夹脊穴结合SET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并与常规针刺治疗进行比较,寻求一种将现代康复理念与中医特色理论有机结合形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色中医康复技术。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湖南中医药大学附一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运用恢刺夹脊穴结合SET训练进行治疗1次/d,6次/周,连续治疗2周,对照组运用常规针刺进行治疗,30 min/次,1次/d,6次/周,连续治疗2周。采用VAS疼痛评分、腰痛症状积分表、表面肌电图对治疗前后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1) 2组VAS计分、腰痛症状积分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均不同程度降低(P 0. 05,P 0. 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2) 2组治疗前后表面肌电在A、B、C、D电极RMS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表面肌电在E、F电极RMS值均有升高(P 0. 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 01); 3)整体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 01)。结论:恢刺夹脊穴结合SET训练能明显减轻腰突症患者疼痛及症状积分,提高临床疗效。激活并强化腰腹部核心肌群肌力,加强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腹部透灸法对脑卒中患者核心肌群肌力、耐力的影响.方法:将6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脱落2例)和对照组(31例,脱落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基础治疗、针刺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腹部透灸,每次约50 rain,每天1次.两组均每周5次,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采用表面肌电图测量两组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项丛刺疗法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及针刺风池穴的即刻效应。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接受吞咽功能训练,每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项丛刺疗法,穴取风池、天柱、完骨、廉泉、旁廉泉、金津、玉液,每日1次,并于金津、玉液点刺放血,每周2次。两组均每次治疗30min,1周为一疗程,治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以及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评分,采用吞咽超声诊断仪及表面肌电图(s EMG)观察针刺风池穴即刻对吞咽相关肌肉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SS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VFS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针刺风池穴即刻可提高患者颏下肌群、舌骨下肌群振幅(P<0.05),减少颏舌骨肌运动时间、增大颏舌骨肌位移(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项丛刺疗法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强化核心肌群训练在脑卒中偏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本科接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强化核心肌群训练方案,分析两组平衡能力的改善情况、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和Berg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和Berg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高(P0.05)。结论:予以脑卒中偏瘫患者强化核心肌群训练,不仅有助于改善其平衡能力,还能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排针疗法针刺拮抗肌治疗中风后肌张力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给予多个经络排针疗法针刺拮抗肌配合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康复治疗。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肌张力MAS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肌张力MAS、Barthel指数评定均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与对照组(P0.05)。结论:排针疗法针刺拮抗肌对中风后肌张力亢进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