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患者外周血清白细胞介素-8(Inted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可溶性细胞问粘附分子-1(Solble intercelluar adhesion molecule-1,slCAM-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41例正常人和63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外周血清slCAM-1、IL-8、TNF-α水平.结果:乙肝肝硬化患者IffL清中 sICAM-1、IL-8、TNF-α含量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失代偿期肝硬化与代偿期肝硬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肝硬化患者s1CAM-1、IL-8增高呈正相关;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三指标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Child-eugh C级、B级、A级组及正常对照组,且Child-Pugh分级各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sICAM-1、IL-8、TNF-α水平可反映肝硬化肝细胞损害程度和炎症活动性,对其动态观察可对病情作出有价值的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血清循环游离DNA(cfDNA)水平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11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根据Child-Pugh分级标准分为A级组(39例)、B级组(31例)和C级组(42例);根据是否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分为出血组(48例)和未出血组(64例);根据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白介素17( interleukin17,IL-17)、白介素23( interleukin23,IL-23)、C反应蛋白( 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收集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40例慢性乙型肝炎,38例代偿期肝硬化,4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 ELISA)及免疫比浊法测定各组患者血清中IL-17、IL-23和CR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①各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清IL-17、IL-23和CR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代偿期肝硬化组、失代偿期肝硬化组和慢性乙型肝炎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IL-17和IL-23、CRP呈正相关。结论①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IL-17水平远高于正常人,与公认的反应炎症状态的指标CRP呈正相关性,提示IL-17可能参与了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慢性炎症和肝纤维化;②IL-17和IL-23表达水平有密切相关性,IL-23可能通过诱导 IL-17的产生而使后者在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发病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急性乙型肝炎66例,慢性乙型肝炎68例,86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A 24例、B 37、C 25)及正常对照组50例。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IL-18和IL-10水平。结果急、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IL-1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IL-10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随急、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随着病情的进展,血清IL-18水平升高、血清IL-10水平下降(P<0.01);Child-Pugh A、B、C级三组肝硬化患者血清IL-18和IL-10水平也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肝硬化患者血清IL-18和IL-10呈负相关(P<0.01)。结论检测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IL-18和IL-10的水平可作为监测病情演变的可靠指标之一,并为临床设计治疗方案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电解质紊乱情况和病情相关性。方法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87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和15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电解质水平,并根据临床症状、生化检查和影像学诊断进行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结果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电解质Na ,Cl-,K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各级之间电解质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Child-PughB,C级患者同时存在多种电解质紊乱。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电解质紊乱程度与Child-Pugh分级有相关性,对于疾病的治疗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8结合蛋白(IL-18BP)和干扰素γ(IFN-γ)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血清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法检测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Child-Pugh A级、Child-Pugh B级、Child-Pugh C级各20例)、2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IL-18,IL-18BP,IFN-γ水平,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上述4组的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水平,用全自动血凝仪检测4组的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水平.结果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IL-18,IL-18BP,IFN-γ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IL-18,IFN-γ水平随着肝硬化Child-Pugh评分上升而进行性升高,而IL-18BP则在Child-Pugh B级最高.IL-18,IFN-γ,IL-18BP与TBIL成正相关,与ALB,PTA成负相关(P<0.05).结论 IL-18,IL-18BP,IFN-γ参与了宿主对HBV的免疫应答,三者之间存在相互关系,检测三者的水平有助于判断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核苷(酸)类似物初始联合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2月于夏邑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编号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按治疗方法分为A、B组)。观察组应用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对照组A口服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B口服阿德福韦酯治疗。对比3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次数低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HBV DNA阴转率高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未发生药物耐受和不良反应。结论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应用核苷(酸)类似物初始联合治疗,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促进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阴性率、肝脏储备功能(Child-Pugh)评分、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肝功能、Child-Pugh评分、HBV-DNA阴性率以及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5%,与对照组的2.2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可以取得显著的疗效,不良反应少,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IL-21水平,研究IL-21在体外对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影响。方法纳入乙肝肝硬化患者60例,其中代偿期组30例,失代偿期组30例,同时以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21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含量,分离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IL-21共培养后,再检测上述指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乙肝肝硬化患者代偿期组和失代偿期组血清IL-2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和NK细胞的含量均明显下降,而CD8+T淋巴细胞的含量则上升(P0.05);加入IL-21体外培养后可使乙肝肝硬化患者代偿期组和失代偿期组的CD8+T淋巴细胞含量升高(P0.05)。结论 IL-21在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提示IL-21可应用于乙肝肝硬化患者的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及其与肝硬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甲状腺激素在评估肝硬化严重程度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8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同一时期年龄性别匹配的180例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肝硬化与正常对照组、不同肝功能分级之间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_3)、游离甲状腺素(FT_4)、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差异,评估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肝硬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乙肝肝硬化组FT_3水平低于对照组,FT_4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FT_3水平低于对照组,Child-Pugh B、C级患者FT_4水平高于对照组及Child-Pugh A级患者,对照组和Child-Pugh A、B级患者TSH水平高于Child-Pugh C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肝硬化患者Child-Pugh评分与FT_3、TSH呈负相关,与FT_4呈正相关(P<0.05);MELD评分与FT_3、TSH呈负相关,与FT_4呈正相关(P<0.05)。结论测定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有助于评估患者肝硬化的严重程度,FT_3可以作为评估乙肝肝硬化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慢性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抗病毒治疗,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肝功能,包括丙氨酸转氨酶(ALT)、谷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白(ALB)及Child-Pugh评分,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HBe Ag阳性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血清ALT、AST、Tbil及Child-Pugh评分均降低,ALB水平升高(t=4.37~6.80,P0.01或P0.05),且观察组血清ALT、AST、Tbil及Child-Pugh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水平,而ALB高于对照组水平(t=3.62~5.09,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HBV-DNA、HBeAg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χ~2HBV-DNA=4.49,χ~2 HBeAg=6.57,P0.05)。结论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失代偿期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具有比较肯定的效果,能够快速清除HBV病毒,降低了病毒的血清学标志物,改善了肝功能,延缓了病变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0 引言 对部分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T3、T4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T3、T4明显降低,提示肝功能损坏影响甲状腺激素代谢。1 资料 全组患者8例,男5例,女3例,年龄50-78岁,均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按Child-Pugh肝功分级均为C级,其中4例入院时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8例患者均  相似文献   

13.
葛秀林 《中国全科医学》2005,8(13):1092-1093
目的 探讨迈普新治疗乙型肝炎后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58例乙型肝炎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给予迈普新,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HBVDNA、Child-Pugh分值的变化。结果 治疗结束时8例患者死亡(13.8%),治疗后TBil、ALT和Child-Pugh分值、血清白蛋白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HBV DNA阴转24例(48%)。结论 迈普新治疗乙型肝炎后失代偿期肝硬化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前列素E2(PGE2)水平对患者感染发生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有感染分为A组(合并感染,23例)和B组(未合并感染,4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患者PGE2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血清PGE2水平,并用ROC曲线预测PGE2在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感染价值。结果 A、B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白蛋白水平、WBC计数、Child分级、肝硬化病因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PGE2水平高于B组[(3 894.6±368.4)pg/m L vs(2 541.8±318.6)pg/m L,P<0.05]。ROC曲线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合并感染风险曲线下面积为0.86(95%CI为0.75~0.91),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当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PGE2浓度为2 845 pg/m L时,预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合并感染灵敏度和特异度最高,分别为0.831和0.794。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PGE2水平显著升高,检测PGE2水平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发生感染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方法:40例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口服拉米夫定100 mg/d,52 W,对照组不用抗病毒药物.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功能、HBV血清标志物、HBV-DNA、内毒素(ET)、IL-6以及TNF-α水平.结果:拉米夫定可以抑制活动性肝硬化患者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降低ET、IL-6和TNF-α水平,缓解病情.结论:拉米夫定可用于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内可溶性B7-H3(sB7-H3)与白介素-1 (IL-1)对乙肝相关肝癌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于我院收治的122例乙肝相关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47例乙肝相关肝癌患者、41例乙肝相关肝硬化患者、34例乙型肝炎患者,选取同期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内sB7-H3、白介素-1α(IL-1α)、白介素-1β(IL-1β)水平,分析乙肝相关肝癌患者血清内sB7-H3、IL-1α、IL-1β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Pearson法分析sB7-H3、IL-1α、IL-1β水平的相关性,采用ROC、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内sB7-H3、IL-1α、IL-1β水平对乙肝相关肝癌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效能。结果:各组受试者血清内sB7-H3、IL-1α、IL-1β水平从高至低依次为:乙肝相关肝癌组>乙肝相关肝硬化组>乙肝组患者>健康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内sB7-H3、IL-1α、IL-1β水平与乙肝相关肝癌患者的肿瘤TNM分期、甲胎蛋白水平及远处转移情况显著相关(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内sB7-H3水平与IL-1α、IL-1β水平均呈正相关(r=0.837、0.756,P<0.05),IL-1α与IL-1β水平呈正相关(r=0.734,P<0.05)。ROC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B7-H3、IL-1α、IL-1β及三者联合检测诊断乙肝相关肝癌的AUC分别为0.893、0.887、0.881、0.961(P<0.05),评估其预后的AUC分别为0.843、0.837、0.834、0.917(P<0.05)。结论:血清内sB7-H3、IL-1α、IL-1β水平均可用于乙肝相关肝癌患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三者联合检测效果更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慢性肝病患者血清瘦素(leptin)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肝纤维化发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20例慢性乙型肝炎和60例肝硬化患者(根据Child-Pugh分级分为3组,各20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瘦素的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肝功能。2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血清瘦素水平(3.80±0.85)μ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09±0.76)μg/L(P<0.05);肝硬化组血清leptin水平(6.39±1.23)μg/L明显高于慢性乙肝组(3.80±0.85)μg/L(P<0.01);肝硬化患者Child-Pugh A级至C级组血清leptin水平逐渐升高,A级与C级组相比较,血清leptin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随着慢性肝病患者的病情程度加重,血清瘦素水平逐渐增加,其水平对慢性肝病患者的病情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吴剑  肖霞 《四川医学》2012,33(10):1753-1754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银杏叶片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予恩替卡韦0.5mg,1次/d口服,治疗组2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银杏叶片,2片/次,3次/d口服。两组均以6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1V型胶原(Ⅳ-C)]、Child-Pugh积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结果治疗组HA、PC-III降低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hild-Pugh积分均减少,ALT、AST、HBV-DNA水平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银杏叶片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能协同改善肝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低钠血症、Child-Pugh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近期死亡危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00-2009年收住我院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61例,其中19例死亡病例(死亡组),42例好转出院病例(存活组).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血清钠、总胆红素、肌酐水平,凝血酶原时间,MELD评分、Child-Pugh评分等,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死亡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肌酐水平,凝血酶原时间,MELD评分及Child-Pugh评分较存活组显著增高,而血清钠则较存活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钠血症与MELD评分、Child-Pugh评分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27和-0.419,P均<0.01),MELD评分与Child-Pugh评分呈正相关(r=0.754,P<0.01).COX回归分析显示,低钠血症及MELD评分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死亡危险性的独立预测因素(P值分别为0.000和0.015).结论 低钠血症与MELD评分均是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Child-Pugh分级及包含血肌酐值的Child-Pugh(CrCTP)分级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预测的意义。方法分别计算14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死亡患者(死亡组)和79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好转患者(对照组)的MELD、Child-Pugh及CrCTP分,并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比较MELD评分、Child-Pugh分级及CrCTP分级判断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准确性。结果两组患者MELD、Child-Pugh及CrCTP分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判断患者预后的ROC的AUC比较中,MELD评分(0.849)>CrCTP分级(0.815)>Child-Pugh分级(0.756)(P<0.05)。结论MELD评分在判断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预后方面优于Child-Pugh分级及CrCTP分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