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朱琏抑制Ⅱ型针刺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电针治疗,治疗组采用朱琏抑制Ⅱ型针刺手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81.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颈痛量表(NPQ)评分及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朱琏抑制Ⅱ型针刺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较常规电针疗法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与针刺深度的关系。方法选择10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穴位深刺治疗。比较两组疗效、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目测类比评分(VAS)、Northwick Park(NPQ)颈痛量表评分、安全性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主观症状评分、适应能力评分、临床体征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NPQ评分比较有时间效应(P0.05),即两组NPQ评分有随时间变化而降低的趋势,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两组治疗前后NPQ评分比较有组别效应(P0.05),即两组NPQ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存在时间与组别的交互作用(P0.05),即两组NPQ评分差异有随时间变化降低的趋势。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不同针刺深度与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疗效有关,深刺效果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项八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项八针"法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治疗,两组每星期均治疗3次,1星期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2个疗程后进行Northwick Park Questionnaire颈痛(NPQ)评分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治疗1、2个疗程后NPQ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1、2个疗程后NPQ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项八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痛症状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且疗效优于牵引疗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新型艾灸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项八针配合新型艾灸盒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项八针配合传统型艾灸盒治疗。治疗10次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NPQ量表评分、症状体征评分及VAS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PQ量表评分、症状体征评分及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NPQ量表评分、症状体征评分及VAS评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项八针配合新型艾灸盒是一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新中医》2017,(10)
目的:观察脏象全息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采用脏象全息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及简式麦吉尔疼痛问卷(SF-MPQ)评估患者治疗前后颈部疼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VAS、NPQ、SF-MPQ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NPQ、SF-MPQ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VAS、NPQ评分均比较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SF-MPQ评分差值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脏象全息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效果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气滞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中药药枕结合当归芍药散治疗。比较2组VAS评分、NPQ评分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 63%,对照组为81. 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VAS评分及NPQ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气滞血瘀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根三穴"配合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根三穴"配合微调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手法治疗,2组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临床治愈率治疗组为76.7%,对照组为53.3%,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90.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改善疼痛分级指数(PRI)、疼痛定级(VAS)、疼痛强度(PPI)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根三穴"配合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传统针刺手法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神经根结合整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整脊手法治疗,治疗组应用针刺神经根结合整脊手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6%,对照组为88.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症状体征量化评分、MPQ疼痛评分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整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症状,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运用针刺调补脾肾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腹部取穴组)和对照组(常规取穴组),分别于1个疗程和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的症状体征积分、疼痛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疗程后治疗组起效更快,止痛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3个疗程后,两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疼痛评分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调补脾肾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在止痛方面较常规取穴治疗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隔物温和灸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颈椎病颈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5例)。两组针刺取穴均为百劳、大椎、肩中俞、中渚,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隔物温和灸肾俞穴。采用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McGill疼痛问卷评分(MPQ)作为疗效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疗程结束时及3个月后临床疗效。结果 1个疗程结束时,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2%(41/44),对照组为90.7%(39/43),两组近期疗效相当(P0.05);3个月后随访,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6%(39/44),对照组为81.4%(35/43),观察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结束时和3个月后随访时,两组NPQ评分、MPQ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两组在1个疗程结束时NPQ评分、MP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在3个月后随访时NPQ评分、MP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NPQ、MPQ评分较疗程结束时均有所升高,观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隔物温和灸治疗颈椎病颈痛的近期疗效与针刺相当,但具有更好的远期疗效,且复发的可能性更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讨针刺配合韦氏痛安汤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颈型颈椎病患者60例,采用简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针刺) 30例和观察组(针刺配合痛安汤) 30例。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予中医证候、视觉模拟量表(VAS)、诺夫域公园颈痛问卷(NPQ)及临床疗效评分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VAS、NPQ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VAS、NP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显愈率为80%,对照组显愈率为56.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刺配合韦氏痛安汤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联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灸、推拿手法联合颈椎牵引治疗,对照组使用针灸、牵引治疗,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及VAS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87%,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推拿联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在改善临床症状和减轻疼痛等方面均优于单纯使用针刺和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13.
郭琴 《江西中医药》2020,51(9):54-56
目的:观察经筋辨证取穴结合浮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顽固性上肢麻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选择大椎、天柱、后溪、颈夹脊、曲池、合谷、外关进行常规针刺手法治疗。观察组通过颈部取穴和上肢取穴进行针刺治疗。颈部夹脊穴针刺手法同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上肢部位针刺方法:在选取经筋的针刺取穴区域寻找阳性反应点作为针刺穴位,针刺时采用"浮刺"手法进行治疗。…两组均每日针刺1次,每周治疗5次,2周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对比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评分、临床总体疗效评定,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愈显率为70.58%,对照组愈显率为4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一疗程后、二疗程后两组患者症状、体征及总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生活能力、手的功能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3个月后、治疗结束6个月后两组患者症状、体征、手的功能、总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生活能力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筋辨证取穴浮刺法能够有效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顽固性上肢麻木,且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陆氏针灸"烧山火针刺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将2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治疗组采用烧山火针刺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平补平泻手法针刺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分级指数(PRI)评分、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VAS、PPI及PR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VAS、PPI及PR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VAS、PPI及PRI评分与同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为7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陆氏针灸"烧山火针刺手法是一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能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程度及临床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15.
《光明中医》2021,36(3)
目的 观察自配方中药封包联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40例)和联合组(40例)。针刺组采用针刺治疗;联合组采用中药封包联合针刺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颈痛量表评分(NPQ)、McGill疼痛量表评分、判定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NPQ评分和McGill疼痛量表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联合组NPQ评分和McGill疼痛量表评分较针刺组均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针刺组总有效率87. 5%,联合组总有效率95. 0%。结论 中药封包联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显著减轻颈部疼痛,改善颈部症状,总疗效优于单独针刺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闵晓莉  周达君  庄义杰 《新中医》2017,49(10):133-135
目的:观察脏象全息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采用脏象全息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及简式麦吉尔疼痛问卷(SF-MPQ)评估患者治疗前后颈部疼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VAS、NPQ、SF-MPQ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NPQ、SF-MPQ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VAS、NPQ评分均比较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SF-MPQ评分差值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脏象全息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效果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颈夹脊穴配合梅花针刺络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采用针刺颈夹脊穴的基础上加梅花针叩刺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针刺颈夹脊穴治疗。两个疗程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疗效、视觉模拟评分(VAS)、麻木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26/30),对照组为83.3%(25/30),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均P0.01),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麻木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均P0.01),治疗组治疗患肢麻木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梅花针叩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对缓解患肢麻木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桂枝新加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营血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加甲钴胺片,观察组予桂枝新加汤口服,疗程均为2周。在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比较2组疼痛视觉评分法(VAS)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结果:在改善VAS评分方面:治疗结束时,2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时与治疗结束时比较,观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中医证候评分方面:治疗结束时,2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时与治疗结束时比较,观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83.3%,对照组76.7%,2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新加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营血虚证临床疗效良好,且远期效果优于单纯采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傍针刺法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傍针刺法治疗,对照组30例予常规针刺治疗。2组均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证候积分程度均较本组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2组治疗后证候积分程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VAS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8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傍针刺法可明显改善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方法。此法操作简单,显效迅速,作用持久,且安全可靠,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项四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项四针速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两组每周均治疗5次,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进行田中靖久症状量化表20分法评分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80.0%(P0.01)。两组治疗后20分法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20分法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20分法量表评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项四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且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