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经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1月夏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分析患者手术情况,并对比手术前后VAS及ODI评分。结果手术时间为(43.26±6.43)min,术中出血量为(12.13±5.45)ml,住院时间为(4.16±0.57)d;术后患者VAS及ODI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恢复患者腰椎功能,缓解神经根压力,降低腰椎疼痛感,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3.
4.
方淼  杜明奎  匡正达 《医学综述》2014,(12):2199-2201
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虽然疗效确切,但对腰部软组织及脊柱附属结构破坏较大,脊柱正常载荷传导及运动功能的紊乱,加速邻近节段退变,从而影响手术的远期疗效。随着外科技术及器械的发展,微创治疗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该文将目前主流微创技术的临床应用现状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centr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CLDH)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时不同入路方式(侧后方与椎板间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20年12月东莞市中医院收治的106例C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根据入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予以侧后方入路,观察组予以椎板间隙入路。两组患者均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疗效以及术前与术后3个月疼痛VAS评分、腰椎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短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5、2.604、3.004,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54,P<0.05)。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评价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97,P>0.05)。结论:CLDH患者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不同的入路取得的疗效相当,而且对腰椎功能影响并无明显差异,但是经椎板间隙...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方法:总结分析了43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施行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的术前、术后护理。结果:术后住院时间5~8 d,平均(5.67±0.78)d。术前视觉模拟评分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为(7.91±1.23)分,术后为(2.09±1.31)分,疼痛明显减轻(P<0.01),住院期间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PELD安全有效,可用于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心理护理、细致的术后病情观察及合理的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和功能恢复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11):1060-1063
目的比较经椎板间与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64例LIDP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其中131例患者采取椎板间入路(椎板间入路组),33例患者采取椎间孔入路(椎间孔入路组)。2组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7、30、90 d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问卷测评;术后3个月按照MacNab疗效判定标准评估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随访1~2 a,观察2组患者并发症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与椎板间入路组比较,椎间孔入路组患者手术时间长,术中X线照射次数多,术后卧床时间短(P <0. 05); 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术后3、7、30、90 d VAS评分和ODI均显著低于术前(P <0. 05);术前及术后3、7、30、90 d,2组患者VAS评分及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椎板间入路组和椎间孔入路组患者治疗效果优良率分别为96. 18%(126/131)、90. 90%(30/33),2组患者治疗效果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273,P> 0. 05)。椎板间入路组和椎间孔入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 05%(4/131)、6. 06%(2/33),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092,P> 0. 05)。椎板间入路组和椎间孔入路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分别为2. 29%(3/131)、3. 03%(1/33),2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148,P> 0. 05)。结论经椎板间及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LIDP均有显著疗效,可有效缓解患者腰椎疼痛,改善患者腰椎功能。2种手术入路各有优势,应根据LIDP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更为合适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将2012年9月至2014年12月接收并确诊的76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选作研究病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作两组,其中38例为对照组采取椎板开窗减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另外38例为研究组采取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优良率92.50%与对照组89.47%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1.42±0.21)、(1.18±0.23)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数值明显减少,而JOA评分(27.43±2.65),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数值明显增加,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与开放手术疗效相当,且患者术后恢复快,是理想的治疗方法,适合进行推广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椎间孔镜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82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方法 把82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椎间盘镜治疗,观察组实施椎间孔镜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5.1%,对照组治疗优良率75.6%,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椎间孔镜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双通道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台州市中医院收治的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例,所有患者均行双通道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1 d、1周、4周、12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 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14(11.6±3.4)个月。术后均未出现椎间隙感染、大出血、脊神经根性损伤、硬脊膜撕裂等并发症。患者术后各时点腰腿痛VAS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末次随访时临床疗效优8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0.9%。结论 双通道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切口小、出血量少、费用低、效率高,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丁荣攀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7):1240-1241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TED)与椎板间开窗椎间盘切除术(F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3月于上蔡县人民医院就诊的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接受FD治疗,观察组接受PTED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手术优良率(100.00%)高于对照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FD相比,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且失血量较少,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14.
椎间孔镜技术作为脊柱微创疗法的最新进展,一经问世,就以其微创、可视、疗效确切而受到疼痛界和骨科界的热捧。本文简要介绍了椎间孔镜技术的适应证、手术方式、手术入路、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李军勇  张竞予  杨雪梅  刘青柏 《安徽医学》2017,38(10):1319-1321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PTED)技术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7月石家庄市第二医院在局麻下行PTED手术治疗的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进行Oswestry功能障碍(ODI指数)评定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1周及3个月采用Macnab进行疗效评级。结果 术后1周优良率为81.0%,术后3个月为8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3个月VAS评分较术前下降(P<0.05),而术后3个月与术后1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3个月ODI评分较术前下降,且术后3个月较术后1周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患者术后1周症状无明显改善,再次行椎间盘镜手术后症状明显缓解;4例患者术后出现神经根水肿,予以对症处理后症状好转。结论 PTED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且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李雪梅  余忠香 《吉林医学》2012,33(25):5560-5561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方法。方法:观察110例经皮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护理,包括术前对患者进行术前指导、心理护理,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后及时沟通、交流并告知患者可能发生的症状反弹及麻木症状缓解缓慢以求患者的理解,从而消除患者顾虑,结合脊柱外科规范的康复护理指导患者功能锻炼,采用VAS评分法对结果进行评价。结果:110例患者术后次日均下床活动,2周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大多数疼痛症状在3 d内缓解,术后3天出院,术后VAS评分0~4分,平均2.60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能明显减轻或消除临床症状,术前对患者进行术前指导、心理护理,术后及时沟通、交流可以消除患者顾虑,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焦作市中医院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6例接受开放椎板间开窗术,观察组50例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VAS、ODI评分。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6.22±1.04)d]、出血量[(40.69±9.58)mL]、手术时间[(60.38±8.14)min]与对照组[(9.68±2.54)d、(110.25±9.03)mL、(86.26±9.47)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两组VAS、ODI评分均较术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不仅可减轻机体创伤性,还可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及腰腿痛症状。  相似文献   

19.
20.
杨林  鹿洪辉 《重庆医学》2015,(20):2761-2764
目的 椎间孔镜下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表现形式,进行总结分类.方法 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选择行椎间孔镜手术治疗200例,镜下观察椎间盘的变化及其与神经根的关系,根据不同情况分类统计.结果 椎间孔镜下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表现形式,共分为4种.分别是压迫型105例(52.5%),瘢痕型36例(18.0%),钙化型38例(19.0%),侧隐窝狭窄型21例(10.5%).结论 椎间孔镜为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了新的视野,镜下分型更能反映疾病的本质,有望增加对病理过程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