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艳红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2):2193-2194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于鄢陵县中医院心内科就诊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予以对照组(30例)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心功能指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3.33%),MACE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LVEF均较治疗前升高,LVEDV、LVESV、LVEDD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相比对照组,观察组LVEF较高,LVEDV、LVESV、LVEDD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予以替罗非班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MACE发生率,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医院96例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将9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控制血糖、溶栓、抗感染、扩张动脉等常规治疗,并在此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两组均连续用药7d。于治疗7d时,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7d时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CK)、肌钙蛋白T(cTnT)、脑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功能[左房内径(LAD)、心脏指数(CI)、心输血量(CO)、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记录两组治疗7d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LAD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LVEF、CI、CO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7d时,两组cTnT、CK、hs-CRP、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P>0.05)。结论替罗非班与美托洛尔联合应用,可帮助降低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心肌损伤程度,并可帮助他们改善心功能,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戴晓萍 《安徽医学》2013,34(8):1145-1147
目的观察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欣维宁)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介入治疗(PCI)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72例AMI患者并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36例患者采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与心血管PCI治疗作为观察组,36例患者采用常规PCI治疗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梗死区域血管TIMI分级、术后4周内病死、血运重建、难治性心肌缺血及恶性心律失常等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TIMI分级3级者为33例(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例(72.22%,χ2=4.60,P0.05)。观察组术后4周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28%(χ2=4.60,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或血管出血等,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4例(11.12%)出血,对照组2例(5.55%)出血,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3,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可有效恢复梗死区域血管血流,降低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4.
刘德林 《西部医学》2012,24(11):2126-2128
目的评价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直接PCI,42例)和替罗非班组(替罗非班+PCI,40例),比较两组患者梗死相关动脉PCI后即刻TIMI血流,术后12、24h肌酸激酶同工酶变化,术后2周左室射血分数,术后30d内不良心脏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死亡)及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基础临床情况和冠状动脉造影特征无明显差异(P>0.05),替罗非班组梗死相关动脉PCI术后即刻TIMI血流高于对照组(P<0.05),替罗非班组轻度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未发生严重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症。术后2周左室射血分数,术后12、24h肌酸激酶同工酶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在急诊PCI治疗中是有效而安全的,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李锴 《吉林医学》2013,34(12):2216
目的:观察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替罗非班和血栓抽吸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观察临床实施替罗非班和血栓抽吸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TIMI血流改善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ST段回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替罗非班和血栓抽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与药物洗脱支架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对照组采用药物洗脱支架治疗,观察组采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治疗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LVEDD、IVST较对照组低,LVEF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6.98%)较对照组(23.26%)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联合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与药物洗脱支架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陈震  周俊高  徐曙东  孙欣 《现代医学》2010,38(2):141-143
目的:观察补救性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2例常规治疗失败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19例)及对照组(2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除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外,接受替罗非班治疗.结果:治疗组胸痛缓解时间显著缩短,梗死后心绞痛、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虽有降低趋势,但无显著差异,出血并发症无显著差异.结论:补救性运用替罗非班可有效缓解症状,且治疗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不同剂量替罗非班联合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两组患者行急诊PCI术前均接受相同的基础治疗,术中给予盐酸替罗非班,以100 μg/kg负荷量静脉推注,随后对照组以0.15 μg/(kg·min)的速度持续静脉泵注盐酸替罗非班48 h,观察组以0.075 μg/(kg·min)的速度泵入。对比两组患者冠状动脉TIMI 3级发生率、心肌损伤标志物、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压积、心脏不良事件及出血事件。结果:治疗后对照组TIMI 3级31例(70.45%),观察组40例(90.91%),两组TIMI 3级发生率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K(94.16±20.97 IU/L)、CK-MB(22.09±7.36 U/L)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nⅠ水平(3.20±0.99 μg/L)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PV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PLT及P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心脏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15.91%,与观察组的11.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3例(6.82%)出血事件,观察组为2例(4.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剂量替罗非班与常规剂量替罗非班联合急诊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TIMI3 级发生率、肌损伤标志物、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及血小板压积影响相当,且不增加心血管事件、出血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血栓抽吸导管和替罗非班联合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8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均行急诊介入术治疗,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仅予PCI治疗,研究组46例予血栓抽吸导管和替罗非班联合治疗。结果对照组TIMI 3级血流、ST段回落率、无复流率均少于研究组,LVEF水平小于研究组,LVEDd及LVESd均多于研究组,且不良的心脏事件发生率为18.6%,高于研究组的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予血栓抽吸导管和替罗非班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4例AMI患者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替罗非班。观察2组患者出血事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及主要心脏不良反应。结果 2组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LVEF、LVEDVI及LVESVI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术后3个月2组患者LVEF、LVEDVI及LVESV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主要心脏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可有效改善行PCI治疗患者的心功能,抗血小板聚集,减少出血、血小板减少症及主要心脏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直接进行冠脉介入治疗,观察组患者利用盐酸替罗非班与冠脉介入治疗相联合来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梗死相关动脉冠脉介入治疗之后的即刻TIMI(血流分级)血流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之后12 h、24h的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周的左室射血分数,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之后30 d内所发生的心脏不良事件,并且要对其出血与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情况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特征,发现无显著差异存在,观察组患者的即刻TIMI血流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观察组中患者的轻度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但无严重出血及血小板减少发生,术后12 h、24 h的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变化情况以及术后2周时间的左室射血分数两组患者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中,应用盐酸替罗非班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并且有很高的安全性,在临床上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值得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2.
孟昭斌 《中外医疗》2021,40(5):103-105
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心血管介入与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便利选取该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7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用数字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成研究组(n=37)和对照组(n=37),对照组应用心血管介入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与尿激酶静脉溶栓合用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12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静脉溶栓、硝酸甘油、培哚普利/或氯沙坦、美托洛尔、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钙、依诺肝素等作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溶栓后静脉泵入替罗非班,先0.4μg/(kg.min)×30min,后0.15μg/(kg.min)。观察梗死血管再通、出血并发症、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结果梗死血管再通率治疗组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血并发症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MACE治疗组比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在治疗AMI与尿激酶静脉溶栓合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替罗非班不同给药途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10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采取静脉注射替罗非班,观察组实施冠脉内超声注射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TIMI血流分级情况、CTFC、术后左心室功能、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TIMI血流为3级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CTFC、LVEDD、LVESD、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EF高于对照组数据(P<0.05)。结论:冠脉内超声注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相较于静脉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更加优越,患者TIMI血流分级情况、CTFC、左心室功能改善更为明显,且能够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临床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采用阿托伐他汀与替罗非班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68例未接受PCI或溶栓治疗的AMI患者根据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患者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3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与替罗非班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29%(29/34),与对照组的73.53%(25/34)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8.82%(3/34),较对照组的26.47%(9/34)显著降低(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替罗非班治疗AMI能够提高临床疗效,且副反应较少,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中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60),对照组单纯实施介入治疗,观察组在介入治疗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54/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67%(49/6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TIMI 2~3级占91.67%(55/60),sumSTR>50%占85.00%(51/60),LVEF为(46.36±3.65)%,对照组分别为80.00%(48/60)、73.33%(44/60)、(39.99±3.12)%,观察组上述冠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冠脉血流情况,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内急性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主要原因,冠状动脉内大量血栓形成常是AMI急诊介入治疗过程中较为棘手的问题,微小的血栓或斑块脱落导致远端血管栓塞常会产生"无复流"或"慢复流"现象,从而影响急诊介入治疗的效果[1].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 a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纤维蛋白原受体与Ⅱb/Ⅲa复合物结合,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发挥抗血栓作用[2].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1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8例。两组患者给予相同的溶栓前准备,溶栓治疗药物的使用量及给药时间有所不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6.6%,高于对照组的6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量瑞通立联合替罗非班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较好,且出血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用于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对照组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加用低分子肝素以及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92%,较对照组的85.42%显著提高(P <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3%(P <0.05)。结论:PCI 治疗冠心病中应用盐酸替罗非班辅助治疗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急性非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是本院从2014年8月~2016年2月接诊的60例急性非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根据患者档案的纳入顺序和患者的意愿,随机的将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以常规药物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患者进行持续72 h的盐酸替罗非班药物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血小板集聚率和血小板计数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血小板集聚率和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集聚率和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血小板集聚率和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休克、心源性猝死和急性心肌梗死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对于急性非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并且患者在治疗后有较低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上进行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