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锁孔入路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2  
目的 为进一步提高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经锁孔人路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的临床资料。结果 66例中死亡13例,存活53例。术后3个月根据ADL分级法结果如下,I级8例;Ⅱ级14例;Ⅲ级20例;Ⅳ级9例;V级2例。结论 手术效果令人满意。我们认为本术式有以下优点:①手术人路解剖结构简单,易于为术掌握;②手术创伤小;③止血彻底。  相似文献   

2.
正在经历了大体解剖手术、显微手术之后,神经外科正在迈入由神经导航、神经内镜、立体定向、锁孔手术等组成的微创神经外科阶段~([1])。微创技术已常规应用于各种神经外科手术~([2-4]),几乎涉及神经外科所有部位的病变,其中神经内镜和锁孔技术是目前最活跃、发展最迅速的领域之一。锁孔手术与神经内镜两种技术之间不是排斥的,而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利用锁孔入路的放大效应,显微镜条件下锁孔技术尤其适用于颅底或脑  相似文献   

3.
正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ranial hemorrhage,HICH)是一种多发,致残率和病死率都比较高的疾病,出血导致原发和继发性损伤,患者出现严重的后遗症甚至死亡。研究结果表明,HICH后如出血量大,必须尽早清除血肿~[1];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对32例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采取早期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结合神经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联合亚低温在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神经内镜治疗组22例(甲组),神经内镜联合亚低温治疗组18例(乙组),术后3个月根据GCS评分,甲组恢复良好1例,中残4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6例,死亡5例;乙组恢复良好4例,中残8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颅内压比较第1天两者差异不明显,但第2、3天亚低温组颅内压明显降低.结论 神经内镜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较为有效的手术方式,联合亚低温治疗能有效降低颅内压,改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是高血压的常见并发症,占所有中风病例的20%.50%的HICH位于基底节区,因其发病率高、致死率以及致残率高而成为我国乃至世界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1-3].治疗HICH的根本措施在于超早期(发病后7h内)有效解除血肿的压迫,降低颅内压,保护半暗带脑组织,减轻或逆转血肿周围脑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2011年01月~2011年08月采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镜下小骨窗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15例患者,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9例,女6例;年龄43~72岁,平均48.3岁。发病至手术时间4~12 h,平均8.5 h;术前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6~8分5例,5分3例;>8分7例,单侧瞳孔散大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均有高血压病史,排除  相似文献   

7.
神经内镜辅助锁孔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辅助锁孔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可行性及其意义。方法 对9例前循环动脉瘤病人,应用内窥镜辅助锁孔手术进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经翼点锁孔开颅后,应用手术显微镜初步显露动脉瘤后,置入硬性神经内镜了解动脉瘤颈及周围结构的局部解剖,动脉瘤夹闭后再次用内镜了解夹闭情况。结果 术后9例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应用神经内镜辅助锁孔开颅进行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可明显增加动脉瘤及其周围结构的可视范围,使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效果明显提高,手术时间缩短,术后病人恢复快,且不影响美容。  相似文献   

8.
神经内镜辅助锁孔手术治疗颅内深部病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辅助锁孔手术治疗颅内深部病变相关手术入路及显微手术技术。方法 根据高分辨诊断影像结果,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手术经由头皮小切口,作直径约2cm的骨窗开颅,在充分释放脑脊液令脑组织自动回缩后,从脑外间隙抵达深部病变;通过有序地解剖相关神经、血管间隙的蛛网膜下腔,作无创伤通道,完成对病变的显露。采用神经内镜辅助的显微手术技术治疗了颅内深部病变51例。结果 本组51例颅内深部病变,经神经内镜辅助的显微手术技术治愈,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神经内镜辅助的锁孔入路较常规显微手术入路更为微创、精细、准确、安全,是一种有临床实用价值的神经外科微创显微手术新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神经内镜辅助锁孔入路手术治疗35例面肌抽搐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锁孔(直径≤3 cm)乙状窦后入路神经内镜辅助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抽搐,解除面神经根的血管压迫.结果5例(14.3%)面肌抽搐消失,5例(14.3%)改善,25例(71.4%)仍有抽搐;6个月后面肌抽搐消失的人数增加到28例(80%),5例改善,仅2例没有恢复.结论面肌抽搐的主要责任血管是小脑前下动脉;利用神经内镜辅助锁孔外科技术,术中仔细保护第Ⅶ、Ⅷ脑神经和血管,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术中超声协同神经内镜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神经内镜技术及术中超声技术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1-9].我们自2007年10月至2009年12月,将两者结合应用于部分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外科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应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总结内镜血肿清除术的技术细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应用神经内镜治疗49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皮质造瘘位置选择、工作通道的走向、预防出血及内镜直视下止血方法等相关技术细节。结果 49例患者手术平均出血量(101.03±21.30)m L、手术时间(62.12±9.29)min、切口长度(5.02±0.37)cm及骨窗面积(6.65±0.31)cm2。术后24 h内行CT扫描,49例患者中43例血肿清除完全,5例血肿少量残留,1例未复查CT,无术后再出血发生。术后1例因脑疝死于脑干功能衰竭,1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死于消化道出血。存活46例患者均随访6个月以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为I级19例,Ⅱ级17例,Ⅲ级5例,IV级5例。结论 (1)神经内镜治疗脑出血具有微创、血肿清除满意及预后良好的特点。(2)恰当的皮质造瘘位置、顺血肿长轴工作通道的走向和术中轻柔的操作,能够最大限度降低手术副损伤;术前及术中实施预防出血的措施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机会,内镜下"内镜结合吸引器"等直视下止血方法简便实用,值得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MR-DTI)参数评估神经内镜手术与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沧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2022-01—2022-06收治的8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分为内镜组(40例)和钻孔组(40例),内镜组采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钻孔组采用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术后3个月行MR-DTI检查计算各向异性分数(FA)值,记录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脑血肿清除率及术后2周内并发症发生率。随访3个月,记录患者病死率,并采用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结果 内镜组和钻孔组治疗后FA值分别为(0.54±0.02)×10-3mm2/s、(0.61±0.03)×10-3mm2/s,2组术后患侧FA值均低于术前,内镜组低于钻孔组(P<0.05)。内镜组和钻孔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1.04±8.95)mL、(10.29±2.14)mL,手术时间分别为(104.63±18.59)min、(29.86±7.48)min,血肿清除率分别为(88.3...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额下回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额下回入路手术治疗18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复查头部CT示血肿近完全清除16例,大部清除2例。术后随访6个月,GOS评分5分6例,4分8例,3分4例。结论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额下回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具有微创、直视、并发症少等优点,为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显微与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02—2019-07在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显微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神经内镜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止血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肿清除率、术后GCS评分、术后GO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颅内血肿、颅内感染、肺部感染等总发生率4.65%,低于对照组的27.91%(P0.05)。观察组血肿复发率为0(0/43),低于对照组的13.95%(6/43)(P0.05)。2组患者治疗后1周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1周的NIHSS评分为(7.09±1.93)分,低于对照组的(11.98±2.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显著,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血肿清除率明显提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神经内镜手术与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HICH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开颅手术,观察组实施神经内镜手术,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随访恢复良好率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HICH的临床手术治疗中,神经内镜术式相比传统开颅术式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出血量,安全性更高,血肿清除更为彻底,且远期预后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应用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方法与最大程度的神经功能保护。方法63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在神经内镜引导下清除血肿,血肿腔壁粘附止血纱后引流,辅助全面正规治疗。结果术后按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为Ⅰ级21例,Ⅱ级22例,Ⅲ级12例,Ⅳ级6例,Ⅴ级0例,死亡2例。结论神经内镜辅助微创手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安全有效方法,可显著改善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清除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及手术技术要点。方法回顾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6月—2018年12月收治的31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在神经内镜下由皮层穿刺行血肿清除。总结分析患者的疗效,以及神经内镜下止血、提高血肿清除率、防止再出血的手术技术要点。结果本组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脑出血均经头颅CT检查确诊;术前平均血肿体积为(48.81±9.13) cm~3,术中出血量(120.12±21.27) mL,手术时间(83.11±12.56) min。术后24 h内复查头颅CT示平均血肿清除率为90.33%。术后,1例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死亡,1例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死亡。术后平均随访患者6个月以上,其中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为Ⅰ级者17例、Ⅱ级4例、Ⅲ级5例、Ⅳ级3例。结论神经内镜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清除术中具有创伤小、对脑组织激惹较小及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可提高手术效率并减少副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锁孔血肿清除术的优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锁孔手术52例临床资料中的方法和效果.结果 52例中手术存活43例(存活率82.6%),死亡7例(死亡率13.5%),有2例家属放弃自动出院.结论 锁孔手术治疗脑出血是一种微创而且效果良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神经内镜与锁孔显微治疗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治疗的基底节脑出血患者62例。根据手术方案分为2组,内镜组(35例)采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锁孔组(27例)采用锁孔显微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比术前、术后7 d GCS评分变化;术后6个月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估2组的预后情况。 结果内镜组手术用时、住院时间短于锁孔组,术中失血量少于锁孔组,血肿清除率高于锁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锁孔组(5.71% vs. 2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内镜组GCS评分等级优于锁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内镜组预后效果优于锁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锁孔显微手术相比,神经内镜治疗基底节脑出血可缩短手术用时、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失血量,提高血肿清除率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评价一次性透明鞘辅助神经内镜微创锁孔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采用一次性透明鞘辅助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5例患者手术切口长度为3.0~4.0 cm,骨窗直径2.0~2.5 cm,平均血肿清除率90.21%,手术平均时间76.2 min,术中平均失血量100 ml。术后6个月GOS评分:恢复良好10例,轻度残疾10例,重度残疾9例,植物生存6例,死亡0例。结论一次性透明鞘辅助神经内镜锁孔入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确切,其微创、精准、高效、预后良好的优点使该技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