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整理陈绍宏教授运用活血法治疗临床瘀血类疾病的临床经验,阐释陈老“久病多瘀、百病多瘀”的学术思想,归纳临床常见血瘀疾病的辨证分型为五大类,即:“气虚血瘀、血瘀痰结、气滞血瘀、寒凝血瘀、血热致瘀”,总结出“益气活血、活血散结、行气活血、温经活血、凉血活血”等治法,结合中风病、肺结节、乳腺增生、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慢性湿疹等案例进一步分析陈教授活血法学术思想,为临床治疗血瘀类疾病提供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2.
韩智   《中国医学工程》2012,(2):46+49-46,49
周围血管病虽然病因多端,但都要归总于血瘀这个总病机上来。"血实宜决之",活血化瘀为周围血管疾病的内治总则。然而临床具体应用这一总则时,还必须究致瘀之因,而化裁出理气活血化瘀等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治法。本文主要探讨活血化瘀法在周围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痰瘀互阻证在各种疾病中所占比例逐渐升高,中医所谓"怪病多痰","百病皆由痰作祟",久病多瘀,痰瘀合病已成为临床许多病症之症结,冠心病、动脉硬化、脑梗死等疾病的发病机制中痰瘀均占有重要地位,而西医病理中阐述的自由基损伤与中医病机所谓痰瘀致病息息相关,活血化痰中药及以活血化痰为主要功效的中药复方药效的发挥更被证实与清除自由基作用密切相关。通过论证痰瘀与自由基的关系及其活血化痰药清除自由基在相关疾病治疗中作用,为活血化痰治则在多种痰瘀相关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下肢大隐静脉曲张作为周围血管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是指下肢浅静脉系统在长时间站立时出现静脉逆流引起血液瘀滞,导致血管壁为适应多种病理因素影响而产生异常膨胀和浅静脉迂曲、扩张的代偿性反应,其发病机制迄今尚不完全清楚。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连建伟教授治疗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随连师临诊、学习连师的著作,搜集痰瘀互结证相关医案,结合中医理论与临床辨证论治原则,总结连建伟教授从肝论治痰瘀互结证的辨证思维方法及临床治疗的经验,并举3则验案予以佐证。[结果]连建伟教授认为痰瘀互结证与肝密切相关,治以疏肝理气、化痰消瘀法,疏肝健脾、活血化痰法,平肝熄风、活血化痰法,清肝胆湿热、活血化痰法,通(肝)络逐瘀、活血化痰法。所附医案,以其特有的经验辨证论治,随症加减,临床效佳。[结论]连建伟教授重视调肝论治痰瘀互结证的思想具有独创性,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笔者自1993年提出“肾虚血必瘀,瘀血必归肾,补肾需活血,血活肾易复”的观点以后,近十年来,运用补肾活血法治疗各种慢性疑难病症的报导不少,现就补肾活血法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总结血管外科主要疾病——主动脉疾病、周围动脉疾病和静脉疾病的诊治现状和进展,特别论述了血管腔内治疗的进展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简述了血管外科基础研究的热点,并提出了关于血管外科医师培训和进行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作为全身动脉硬化斑块的局部表现,是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发病基础,中医将其分属于"中风""头痛""眩晕""胸痹"等范畴,病机为肾气亏虚,痰瘀交阻。治法主要采用补肾活血法。补肾活血法可通过调脂、抗氧化、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及抗血管中膜平滑肌细胞(SMC)增殖、修复血管壁的损伤、改善微循环等逆转斑块形成,预防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根据对周围血管疾病领域临床用药情况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总结出运用藤类药治疗周围血管病的经验。藤类药具有活血消痈、引药下行的功效,恰与下肢缺血性疾病应秉承“辨证论治”的指导思想、“以通为补”的治疗理论相契合。灵活运用藤类药发挥因症用药、因人制宜的中医药优势,对周围血管疾病的治疗成效显著。本文将结合周围血管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治则分析运用藤类中药的临床经验,丰富周围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0.
内容评介: 周围血管疾病的血管内治疗比较传统的外科治疗一直以来逐渐为广大患者和相关临床医生所接受。近年来随着各种导管、球囊扩张导管和支撑架设计以及远端血管保护装置的成功开发与应用,使地周围血管阻塞和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更为安全可靠和有效。这些进展是多年来各个领域包括心血管介入治疗、血管外科和介入放射学科医生们的共同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活血化瘀法 ,是中医学中富有特色的一种治疗大法。所谓活血 ,就是畅通血流 ;所谓化瘀 ,就是祛除瘀滞 ,也就是使血脉畅通、瘀滞消散的一种治法。诚如古人云 :“疏其气血 ,令其调达。”活血化瘀法的适用范围极为广泛 ,可用于临床各科因气血瘀滞所致的蓄血、血瘀证 ,诸如症瘕、积聚、痛证、月经不调、紫癍、肌肤创伤等。近代实验研究证实 ,活血祛瘀药物具有下列作用 :扩张血管 ,改善血液循环 ,特别是微循环的作用 ;调整内脏和血管平滑肌功能 ;促进增生性病变组织的软化与吸收 ;抑制血小板聚集 ;防止血栓形成及调整体内纤维蛋白溶解活性 ,增加溶…  相似文献   

12.
1月15日,由北京医学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北京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承办的2010北京血管外科年会举行。  相似文献   

13.
血管内支撑器在周围血管疾病中应用的现状第三临床学院血管外科张静菊(王嘉桔审校)关键词血管内支撑器,周围血管疾病中图号,R654.4血管内支撑器(Endovascularstent,简称ES)又名血管内支架或假体,是防治血管狭窄和阻塞的机械性装置。在国...  相似文献   

14.
一.瘀血理论的概述 李令根老师在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临床实践过程中,总结了以"瘀"为病因病机的理论,他认为全身上下之经脉、血络,无论是在周围血管病变的哪个过程中均含有瘀血的病变,而且因瘀而成病.无论是感受外邪、气滞、气虚、外伤、阴虚、阳虚、热结、寒凝、湿寒还是肾虚、脾虚、心火、肝亢等均可导致血流不畅和血液瘀滞形成四末经脉不通而发为周围血管病.因而通过各种化瘀法疏通经脉、濡养肢体则病可解也.  相似文献   

15.
李军教授在活血利水治法方面颇有建树,远溯仲景等古代医家活血利水法学术思想,从活血利水学术思想形成、血与水的相互关系、水瘀互结证、活血利水法、临床用药特点等方面继承发展了活血利水法学术思想,对临床工作有较大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血瘀是中医对疾病的病理﹑病机概念,血瘀是血液循环有关的病理过程,血液积蓄,血流滞缓等,血液循环障碍都可以导致血瘀证.血瘀根据"久病入络,久病多瘀"的认识,中医认为病在一定时期,发展到一定阶段必将影响气血的运行,导致气血失调,大凡气虚﹑气滞﹑气逆﹑阳虚﹑寒凝﹑热结﹑痰凝﹑涩阻﹑津亏液少等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血瘀发生.活血行瘀法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常用方法,祖国医学对瘀血证的认识及活血行瘀法的应用十分广泛,认为血脉流通是行气活血治疗原则的基本原理;而现代血液流学证明,血液流在血管内流动通畅,履行其生理功能﹑血行失度,就是因为血液流变性或血液粘稠度异常而发生了全身或局部的气血运行障碍或紊乱而形成的疾病,"活血行瘀法"就是利用某些能够改变血液流变性能和血液粘稠度,排除血液循环障碍﹑增加血流量的药物,以解除全身或局部的血行失度,使生理功能恢复的一种措施.近年来活血行瘀疗法被广泛地运用到临床辩证施治之中,尤其对心内科疾病﹑妇科病﹑外科疾病之血瘀病证等具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7.
尚德俊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血管疾病是外科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发病原因复杂,治疗困难且极易复发,严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尚德俊教授根据我国中医学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理论和血瘀证学说,从以病串证,到以证带病,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血管疾病。从中医中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为开端,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温阳祛风活血法治疗早期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社旗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4例早期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依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对照组西洛他唑,观察组则加用温阳祛风活血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足背动脉血流量、前后踝肱指数(ABI)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足背动脉血流量、ABI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两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祛风活血法可显著改善早期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足背动脉血流量及ABI指数,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李红  王宏伟  秦悦 《吉林医学》2008,29(6):485-486
1血管外科是一门新兴和发展快的学科 在外科领域内,血管外科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在我国上世纪60年代,血管外科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伴随着我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的兴起和发展,仅仅“是我国血管外科的开端”。但西医诊治血管疾病工作仍是一直隶属于其他外科范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解郁活血法治疗紧张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的论述,并结合自身临床体会,从理论基础与临床运用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结果:本病主要为郁、瘀所致,临床应用解郁活血法疗效显著。结论:解郁活血法治疗紧张性头痛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