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钙对老年患者血脂影响及颈动脉斑块逆转效果。方法将2009年2月-2013年3月我院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64例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予一般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脂水平和颈动脉斑块面积。结果观察组低密度脂蛋白和胆固醇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颈动脉斑块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能明显降低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血脂水平和逆转颈动脉斑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预防高危患者急性脑梗死复发的临床药理疗效,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脑梗死患者血脂、血清炎性因子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156例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66)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n=90)加服阿托伐他汀钙20mg/d,疗程6个月。全部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均测定血脂、炎性因子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血脂、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IMT、颈动脉斑块面积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观察组6个月脑梗死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56%vs.21.2%,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能够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血脂、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促进斑块逆转,降低脑梗死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对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以及其降脂作用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逆转疗效。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内科90例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A、B、C组在接受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基础上再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0、10、20mg/d治疗,观察并对比3组患者血脂、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结果:B、C组治疗后血脂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C组低于B组,B、C组治疗后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面积均低于治疗前及A组治疗后,C组治疗后的IMT和斑块面积均低于B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有效抑制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降低血脂,并可有效逆转颈动脉粥硬化,且以20mg/d剂量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强化降脂干预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120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脂异常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阿斯匹林+辛伐他丁常规剂量组(常规剂量组)、阿斯匹林组及强化降脂联合抗血小板聚集组(强化降脂组),每组40例,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6个月,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脂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面积的变化及脑血管事件复发率.结果 3组治疗后血清CRP水平均较前显著降低(均P<0.05);常规剂量组和强化降脂组治疗后IMT、斑块面积及血脂水平较阿斯匹林组明显降低(均P<0.05);阿司匹林组治疗前后IMT、斑块面积及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降脂组治疗后较常规剂量组IMT、斑块面积及血脂CRP水平改善更明显(均P<0.05),与另外2组比较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强化降脂联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对降低CRP及血脂水平,延缓和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优于使用阿斯匹林+辛伐他丁常规剂量组及单纯抗血小板聚集药,并可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采用阿托伐他汀钙与氢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12月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化患者88例,分为研究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氢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患者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TC、LDL-C以及TG等血脂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改善,但研究组患者改善更为明显(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MT和斑块面积改善明显,研究组患者的IMT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斑块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氢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缩小患者的斑块面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及炎性反应与急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对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A组)、46例无症状颈动脉硬化患者(B组)和32例健康对照者(C组)进行研究,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观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类型及形态。结果3组受试者hs-CRP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组颈动脉IMT较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为78.9%(60/76),以不稳定斑块发生例数较多(52.6%),B组以稳定斑块发生例数较多(71.7%);A组斑块以不规则型为主(69.1%),B组斑块以规则型为主(52.8%)。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与急性脑梗死有关,颈动脉硬化与hs-CRP水平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方法选择浙江省慈溪市人民医院2008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的8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B超检查颈动脉内-中膜的厚度(IMT)及斑块面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比较: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脂水平与正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比较: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和氢氯吡格雷联合应用较单用阿托伐他汀钙有更强的调脂作用和抗炎、抗血栓的作用,对于预防和治疗脑梗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应用阿托伐他汀钙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医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13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阿托伐他汀钙,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IMT、斑块面积、血脂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好转降低(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CRP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钙,患者颈动脉内斑块情况及血脂水平均明显好转,有助于患者康复,有临床扩大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0mg/d阿托伐他汀钙对颈动脉斑块患者血脂及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门诊经颈动脉彩色超声证实合并有颈动脉斑块及血脂异常患者26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组(治疗组126例)及对照组(136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测定两组血脂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面积变化情况,并观察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治疗12个月后血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C)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各项指标在12个月观察期内无显著性差异(P>0.5)。治疗组颈动脉内膜厚度(IMT)、斑块面积从治疗12个月起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10mg/d阿托伐他汀钙及拜阿司匹林100mg/d治疗能够干预并降低血脂水平,显著改善颈动脉斑块患者颈动脉硬化的程度,减低颈动脉内膜厚度,降低心脑血管终点事件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2):133-135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银杏叶片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脂异常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异常患者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28例。对照组患者睡前顿服瑞舒伐他汀10 mg;观察组患者睡前顿服瑞舒伐他汀10 mg,同时服用银杏叶片,每次2片,每日3次;2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采用颈动脉多普勒超声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计算斑块面积和斑块总积分;采用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检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颈动脉IMT、斑块面积、斑块总积分及TC、TG、LDL-C、H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颈动脉IMT、斑块面积、斑块总积分及TC、TG、LDL-C水平均降低(P<0.05),HDL-C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IMT、斑块面积、斑块总积分及TC、TG、LDL-C水平降低,HDL-C水平升高(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银杏叶片能更好地逆转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缩小颈动脉IMT值、斑块总积分及斑块面积,降低血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在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对斑块面积及中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揭东县人民医院自2008年10月-2010年12月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63例,治疗周期为12周,彩色B超观察两组的颈动脉斑块面积及中膜厚度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经过12周治疗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无明显变化(P>0.05),但治疗组斑块面积与治疗前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观察组TC、TG、hs-CR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G水平也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CH、hs-CRP水平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改善血脂、稳定斑块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3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给予脑心通胶囊4粒,3次/d,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1次/d。B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1次/d,疗程12周。用药前及用药后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总面积、斑块总积分、血脂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颈动脉IMT、斑块总面积及斑块总积分比较、血脂水平比较、血清CRP水平比较,A组均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具有更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逆转斑块、降脂等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焦岩  徐江涛 《重庆医学》2012,41(6):550-55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观察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变化、血脂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颈动脉IMT变薄、斑块面积减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显著减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缩小斑块面积,调节血脂,预防卒中事件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强化降脂治疗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厚度和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接受瑞舒伐他汀20 mg/d治疗,观察组接受瑞舒伐他汀40mg/d强化降脂治疗,比较两组用药前及用药3个月、6个月后颈动脉斑块厚度、面积、斑块评分及血脂水平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颈动脉粥样斑块评分、厚度和面积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斑块评分、颈动脉斑块厚度、面积及血脂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大剂量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可有效逆转和缩小颈动脉粥样斑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指标以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江油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各组常规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在此基础上,各组均每日口服1次阿托伐他汀,A组10 mg/d,B组20 mg/d,C组40 mg/d。比较各组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斑块面积与厚度变化以及脑血流指标。结果 B、C两组治疗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0.50±0.14)mm2比(0.64±0.21)mm2、(0.40±0.11)mm2比(0.65±0.19)mm2]、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1.41±0.16)mm比(1.63±0.33)mm、(1.23±0.12)mm比(1.62±0.33)mm]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C组斑块面积与IMT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B组、C组平均血流量、平均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外周阻力与脑血管床特性阻抗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组组间脑循环动力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红细胞刚性指数、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三组间红细胞刚性指数、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可有效缩小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降低脑卒中风险,而脑梗死患者脑循环动力学与脑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可能与阿托伐他汀的剂量无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在洛宁县人民医院就诊的87例CA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MT和斑块面积水平均有所改善,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C、TG、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能够有效降低IMT和斑块面积,改善患者的血脂状况,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宋文彤  贾岩 《中国厂矿医学》2011,(12):1097-109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对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颈动脉粥样硬化影响。方法将123例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氯吡格雷组(61例)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组(62例)。观察治疗8个月后2组血清hs-CRP、血脂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面积的变化及脑血管病复发率。结果氯吡格雷组治疗前后血脂无明显变化,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组血脂水平下降明显(P均〈0.05)。2组患者治疗后8个月血清hs-CRP、IMT均显著下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缩小(P均〈0.01);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组CRP下降幅度、IMT变薄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缩小较氯吡格雷组更明显(P均〈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用氯吡格雷应用于脑梗死患者能更有效地降低血hs-CRP浓度,使IMT变薄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缩小,更有利于抑制炎症、稳定斑块及降低卒中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大剂量瑞舒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脑梗死同时伴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高脂血症的14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72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钙20 mg/d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钙10 mg/d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于发病后第1天和第1、2、3周抽取血液,检测血清hs-CRP浓度。入选142例脑梗死患者于入院1周内、随访3月、6月、12月行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粥样斑块最大横切面面积。结果: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经瑞舒伐他汀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相比较,血清hs-CRP浓度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经大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后第2周和第3周,血清hs-CRP浓度显著降低(P<0.05)。治疗6月、12月,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最大横切面面积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且两组患者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最大横切面面积较对照组显著缩小(P<0.05)。结论:大剂量瑞舒伐他汀短期内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浓度,具有较好的抗炎症反应;同时,长期大剂量使用瑞舒伐他汀具有稳定和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卫辉市人民医院内二科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A组接受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B组接受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后各血液流变学、血小板及血脂指标均优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脑血栓可以改善血小板参数,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成像测量颈动脉实斑块体积预测老年颈动脉斑块征状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发病风险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广东省水电医院功能科就诊的老年颈动脉斑块征状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研究对象均行颈动脉斑块超声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各项颈动脉斑块测量结果,分析颈动脉斑块体积与Gensini积分、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 A组斑块体积大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最厚斑块厚度、斑块面积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Gensini积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斑块体积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875,P<0.05);颈动脉斑块体积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呈正相关(r=0.746,P<0.05);颈动脉斑块体积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r=-0.701,P<0.05)。结论三维超声成像测量颈动脉斑块体积是预测老年冠心病发病风险的可靠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