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个体化医学营养指导联合等长运动在妊娠糖尿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禹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8例妊娠糖尿病患者,根据入院时间段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运动及饮食干预,观察组接受个体化医学营养指导及等长运动训练。共干预3个月。统计两组干预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妊娠结局。结果干预后,观察组FPG、HbA1c、2 h PG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38.89%(21/54)、16.67%(9/54),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医学营养指导联合等长运动可进一步提高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在中晚期妊娠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2年8月我院治疗的68例中晚期妊娠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组和指端毛细血管监测组(对照组),各34例,分别采用动态血糖系统监测和指端毛细血管监测,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监测结果和CGMS监测组患者的血糖分布情况。结果:CGMS监测组的总高血糖次数和总低血糖次数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晚餐后2h血糖、空腹血糖、早餐后2h血糖、午餐后2h血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晚期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以4.1~7.8mmol/L居多,占63.24%,低血糖以15:00-18:00时段发生频率最高,高血糖以午餐后最高。结论:动态血糖监测与指端毛细血管血糖监测结果呈显著相关,且易发现低血糖和高血糖的发生时间段,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研究个体化营养治疗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诊断为妊娠糖尿病且在有完整产前定期体检记录的65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孕妇划分为观察组(n=35)与对照组(n=3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饮食指导;观察组患者给予个体化营养治疗。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3餐后2 h血糖水平,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和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早餐后2 h血糖、午餐后2 h血糖以及晚餐后2 h血糖的血糖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孕期体重增加数及新生儿体重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的早产、巨大儿与剖宫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胎儿窘迫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营养治疗能够对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进行有效的控制,使产妇孕期体重及新生儿体重维持在正常水平,有利于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妊娠期糖尿病患者(GDM)采用个体化医学营养干预后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住院部111例GDM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55例应用传统宣教模式,观察组56例应用个体化医学营养干预,对比干预后疗效。结果:观察组FBG、2hPBG、Hb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早产、巨大儿、产后出血、羊水过多、剖宫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医学营养有效降低GDM患者血糖水平,保证妊娠发育安全。  相似文献   

7.
8.
陈鸿尔  郑亚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2,(34):115-116,119
目的探讨结构性自我血糖监测在2型糖尿病患者个体化饮食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糖尿病知识教育,出院后在家进行自我糖尿病饮食管理。对照组在复诊时来医院进行血糖监测,干预组在家进行结构性自我血糖监测,观察患者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的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运用24h膳食回顾法调查评价饮食的依从性。结果 6个月后,干预组的BMI﹑FBG﹑PBG﹑Hb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饮食依从性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构性自我血糖监测在2型糖尿病个体化饮食管理中可有效提高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提供个性化的可视性血糖数据,帮助患者控制血糖和体重。  相似文献   

9.
杨丽  范玲 《北京医学》2014,(11):898-900
一、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肥胖和超重妇女比例的不断增加,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这其中包括在原有糖尿病基础上合并妊娠(pre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PGDM )和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前者占妊娠合并糖尿病总数的10%~20%,GDM 占80%~90%[1]。对于PGDM,胎儿先天畸形发生率、自然流产率增高,并且发生率高低与妊娠早期血糖控制程度密切相关。全球多中心研究显示,妊娠中、晚期高血糖与大于胎龄儿、首次剖宫产分娩、新生儿低血糖、胎儿高胰岛素血症等不良母婴结局呈连续线性相关关系[2]。因此孕期血糖监测与控制在妊娠合并糖尿病治疗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自我效能护理联合个体化营养指导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0例G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实施个体化营养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自我效能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及护理2个月后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水平、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Ⅱ)评分,以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结果:护理2个月后,两组FBG、2hPG水平以及S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GSES评分以及HPLP-Ⅱ量表营养、健康责任和压力管理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产后出血和妊娠高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效能护理联合个体化营养指导应用于GDM患者可降低糖代谢指标水平和SAS评分,以及提高HPLP-Ⅱ评分的效果优于单纯个体化营养指导效果。  相似文献   

11.
我科采用美敦力动态血糖监测仪(CGMS),监测糖尿病患者3 d或更长时间的血糖动态变化,根据血糖变化的特点,调整治疗方案,并对病人进行宣教,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收到了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05年2月至2006年4月在我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42例,其中男30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个体化营养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4月在我院产检和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96例,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4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个体化营养干预的48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胎膜早破、早产、产后出血、肩难产、新生儿窒息、巨大儿、胎儿窘迫的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个体化营养干预,能有效控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动态血糖监测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该院住院的9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自我血糖监测,研究组患者采取动态血糖监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肌酐、24 h尿蛋白以及患者自我血糖管理水平、对糖尿病知识认知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FPG、2 hPG、HbA1c、血肌酐和24 h尿蛋白含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对糖尿病知识认知评分以及自我管理水平评分分别为(22.6±2.8)分和(28.8±2.2)分,对照组分别为(19.3±3.2)分和(23.4±2.9)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血糖监测能根据患者血糖实际情况调节胰岛素剂量,与传统血糖监测相比,动态血糖监测在改善患者血糖水平以及提高患者对糖尿病认知、自我管理水平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妊娠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妊娠糖尿病患者8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类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给予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胰岛素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和血糖达标时间.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为(5.56±0.28)mmol/L,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为(7.45±0.34)mmol/L,2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餐后2 h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实行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血糖,有效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帮助患者减轻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刘璐 《吉林医学》2023,(12):3563-3566
目的:探讨妊娠期合并糖尿病孕期中开展个体化营养干预联合心理护理对应用效果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天津市天津医院妇产科于2019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收诊的122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办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1例,于对照组落实妇产科常规护理对策,于观察组落实妇产科个体化营养干预及心理护理。对组间区别化干预阶段内所取得的有关孕期的相关数据展开全面分析,共涉及6个相关指标。结果:推行护理对策之前,组与组之间的血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推行护理对策后,观察组测得项目数值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经开展对两组患者焦虑情绪及抑郁情绪的精细化评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测评两组分值比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血脂指标数值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除高密度脂蛋白高于对照组外,其余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个疾病诊疗护理阶段内观察组各项目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动态血糖监测(CGMS)及自我血糖监测(SMBG)两种方法对妊娠期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血糖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56例(GDM组)及2型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34例(2型DM组),均应用CGMS动态监测72 h内动态血糖变化,同时应用SMBG记录每日0点、三餐前30 min及餐后2 h共7次末梢血糖值,观察并记录两种监测方法测得的血糖最大值、最小值及平均值,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记录患者血糖最大值及最小值的分布时间,分析两种监测方法对患者血糖波动特点的反映准确性。结果 GDM组患者CGMS及SMBG测得的血糖最大值及平均值均显著低于2型DM组患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CGMS测得的血糖最大值、平均值与SMBG测得的血糖最大值、平均值均显著相关(P<0.01)。GDM组患者两种监测方法结果对比,SMBG显示患者血糖最小值主要分布于早餐及午餐前(P<0.05),而CGMS显示患者血糖最小值主要分布于0:00~5:59(P<0.01);SMBG显示患者血糖最大值主要分布于午餐及晚餐后(P<0.01),而CGMS显示患者血糖最大值主要分布于6:00~7:59(P<0.01)。2型DM组患者两种监测方法结果对比,SMBG显示患者血糖最小值主要分布于午餐前(P<0.01),而CGMS显示患者血糖最小值主要分布于0:00~5:59(P<0.01);SMBG显示患者血糖最大值主要分布于晚餐后(P<0.01),而CGMS显示患者血糖最大值主要分布于6:00~7:59(P<0.01)。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的血糖水平较GDM患者更难控制,SMBG及CGMS两种血糖监测方法均能准确反映患者血糖水平,但CGMS对患者血糖水平的反映更加详细、完整,对于夜间无症状低血糖及早餐后高血糖的监测优于SMBG。  相似文献   

17.
动态监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全天的血糖波动,可提供一个非常完整的血糖监测,评估T2DM患者血糖波动趋势[1]。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4年10月-2006年5月,我们对住院及门诊40例患者进行分析,男23例,女17全;平均年龄53(3482)岁。体重指数(BMI)为(25±3)均为新诊断的T2  相似文献   

18.
彭静  牛建民  殷文静 《广东医学》2016,(Z1):120-121
目的:探讨连续动态血糖监测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住院控制血糖并住院分娩的单胎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其中指尖血糖组326例,动态血糖组181例。追踪并对比两组的分娩结局。结果动态血糖组孕妇孕期体质指数增加(4.83±1.11) kg/m2,低于指尖血糖组的(5.97±0.84) kg/m2(P<0.05),并且动态血糖组巨大儿发生率(5/181,5.52%)低于指尖血糖组(25/326,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新生儿体重无明显差异[(3348±526)g vs (3526±512)g,P>0.05)];动态血糖组剖宫产率(68/181,37.63%)低于指尖血糖组(137/326,4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血糖组新生儿低血糖率(4/181,2.21%)、新生儿转重症监护病房率(3/181,1.66%)低于指尖血糖组(20/326,6.13%;9/326,2.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动态血糖监测是目前最为理想的血糖监测手段,能有效减少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Minimed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在血糖监测中的准确性及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及控制情况。方法对100例糖尿病病人进行连续3天(72小时)动态血糖监测。结果(1)血糖控制理想10例,血糖控制良好24例,血糖控制较差66例。(2)发现低血糖31例,其中无症状的低血糖25例。(3)1型糖尿病血糖波动较大,易于发生夜间低血糖。(4)CGMS血糖值与自我血糖监测(SGMS)血糖值相关性良好。(5)根据CGMS检查结果,针对性调整治疗方案,并且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连续动态血糖监测准确、安全,能及时发现血糖波动,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就诊的GDM患者60例,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0例。A组患者给予24h动态血糖监测,B组行常规末梢血糖检查,未予动态血糖监测。统计并比较:①两组孕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早产、宫内感染、羊水过多、胎膜早破、剖宫产等围生期并发症发生率;②两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低血糖、围生儿死亡、新生儿窒息、巨大儿的发生率及新生儿体重及新生儿胎龄情况。结果①B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3.33%(4/30)]、早产[6.67%(2/30)]、宫内感染[6.67%(2/30)]、羊水过多[6.67%(2/30)]、胎膜早破[10.00%(3/30)]、剖宫产[53.33%(16/30)1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6.67%(2/30)、3.33%(1/30)、0.00%(0/30)、0.00%(0/30)、3.33%(1/30)、40.00%(12/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围生儿并发症比较,B组高胆红素血症[13.33%(4/30)]、低血糖[6.67%(2/30)]、新生儿体重[(3345±512)g]、新生儿窒息[6.67%(2/30)]、巨大儿[6.67%(2/30)]等项均明显高于A组[6.67%(2/30)、0.00%(0/30)、(3045±460)g、0.00%(0/30)、0.00%(0/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GMS能为需要治疗的GDM患者提供早期的动态血糖监测,为后续的治疗提供更准确的血糖依据,是有效降低母婴并发症和合并症的监测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