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消化性溃疡(PU)是一种多病因疾病,证据表明:HP与本病的发病、病变的严重性、活动性及顽固不愈和早期复发有关〔1〕,现将我们的检测结果分析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于1996年12月~1997年12月因消化道症状而行胃镜检查人数1057例... 相似文献
2.
3.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发生消化性溃疡(Pu)的主要因素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HBV标志物HBsAg,同时通过胃黏膜尿素酶试验及组织学染色。进行Hp检查,用果胶铋、灭滴灵,四环素,雷尼替丁治疗2周,治疗前后用内镜观察。结果:HBsAg阴性患者Pu的发病率21.59%(65/301),Hp感染率38.36%(115/301),Pu治愈率81.54%(53/65);HBsAg阳性患者Pu的发病率是41.27%(26/63),Pu治愈率46.15%(12/26),Hp感染率56.45%(36/63),伴有门静脉高压的Pu占73.08%(19/26)。结论:HBV感染者Hp感染率高,Pu发病率高,治愈率低,Pu的发病机制可能与HBV对胃黏膜直接或间接损害等有关。 相似文献
4.
<正> 自从1982年Marshall首次分离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y,HP)以来HP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 系一直是胃肠病学、微生物学、病理学,免疫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课题。大量研究资料表明,HP是慢性胃炎的病原菌;在预先存在十二指肠胃化生的情况下,Hp可感染十二指肠引起十二指肠炎;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是消化性溃疡的高度危险因素;一旦根除了Hp,十二指肠溃疡的复发率明显降低。 1 HP与慢性胃炎 早先人们就注意到消化性溃疡常合并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与胃炎的相差性可以有三种解释:(1)胃炎仅是消化性溃疡的结果;(2)胃炎是消化性溃疡的致病 相似文献
5.
1995年4月~9月,我们对有上消化道症状并经胃镜确诊为慢性胃炎(CG)和消化性溃疡(PU)的1362例患者用尿素酶试验法进行了幽门螺杆菌(HP)检测,结果慢性胃炎中HP的检测的阳性率为77.6%(701/903);PU的阳性率为86.7%(398/459)对比男女患者HP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年龄组间HP感染率亦无显著差异(P〉0.05),但PU的HP感染率高于CG,差异有显著意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根除HP的方法及根除HP后对消化性溃疡复发率的影响,笔者自1996年元月~1998年元月应用洛赛克、枸橼酸铋钾、灭滴灵、阿莫仙联合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随访1年,取得满意效果,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对象 经我院胃镜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符合下列条件者入选:①溃疡直径<2.5cm,数目1~2个;②无活动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③无其它严重疾病;④1个月内未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物和铋剂及抗生素治疗;⑤HP阳性。HP测定以活检胃窦和胃体组织各一块行病理组织学(W-S染色)检查阳性者… 相似文献
7.
8.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业已成为全球性令人瞩目的研究课题。提高对这一研究领域的认识,对更好地防治胃十二指肠疾病无疑具有实际临订价值。为此,本刊特邀中南地区消化病学专家,就其有关专题笔谈,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正>1 HP感染对消化性溃疡的影响消化性溃疡患者胃粘膜的HP阳性率较高,十二指肠溃疡为90~100%,胃溃疡为60~80%,比无溃疡者检出率高.显示HP和消化性溃疡的病原关系的证明是HP除菌治疗后消化性溃疡再发率明显降低.据Tytgat报道,统计27组1881例使用各种除菌治疗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HP持续阳性者1年再发率为58%,HP阴性者仅为2.6%,且后者再发病例多数使用NSAIDs.4组胃溃疡报道也得相似结果,HP持续阳性者1年内再发率为53%,阴性者为2%.另有报道表明消化性溃疡应用常规药物加除菌治疗比单用常规药物治疗者治愈率高,说明除菌治疗对化性溃疡治愈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赵冰秀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1996,18(2):262-264
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的研究近况广西柳州市第四人民医院赵冰秀(柳州545001)1983年9月,Marchal在一次国际微生物学家会议上提出了他的研究成果,认为所有的消化性溃疡都是由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简称HP)引起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研究输卵管性不孕的病机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用庆大霉素注射液8万U+透明质酸酶1支(或糜蛋白酶1支)+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30ml。一般在150mmHg(1mmHg=0.133kPa)压力下,以每分钟1-3ml的速度缓慢滴入,每周2次。结果本组66例,1-4次再通55例,5-8次再通4例,不通7例,总有效率89.4%。结论①输卵管性不孕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伞端闭锁或输卵管黏膜破坏,输卵管闭塞,导致不孕。②合理配制药液有利于输卵管再通。③通液治疗方法简便,疗效明显,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以雷贝拉唑、胶体果胶铋为基础的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该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医治的160例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对照组80例,治疗组以雷贝拉唑(10 mg,2次/d)、胶体果胶铋(0.4g,2次/d)、克拉霉素(0.5g,2次/d)和甲硝唑(0.4g,2次/d)进行治疗,对照组为减掉胶体果胶铋的三联方案,均治疗10天,后继续服用雷贝拉唑(10mg,1次/d)3周。全部疗程结束后1个月复查。对两组患者治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75%,对照组(65%);治疗组HP清除率为90%,对照组为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胶体果胶铋联合克拉霉素、甲硝唑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效果显著,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与ABO血型、幽门螺杆菌感染及Lewis表型分布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75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观察组,75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门螺杆菌感染、ABO血型以及Lewis表型分布差异。结果①观察组患者中Le(a+b+)患者共26例,占34.67%;对照察组患者中Le(a+b+)患者共8例,占10.67%,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②观察组患者中不同ABO血型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A型57.14%,B型50.00%,O型52.78%,AB型57.14%)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Lewis表型为Le(a-b+)的患者感染率为71.79%,明显高于其他Lewis表型,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及Lewis表型分布均有一定的关系,Lewis表型为Le(a+b+)的人群消化性溃疡发病风险较大,Lewis表型为Le(a-b+)可能是门螺杆菌感染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由奥美拉唑、胶体次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左氧氟沙星组成的10日改艮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渍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且Hp阳性的患者11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9例)前5d口服奥美拉唑20mg,2;L/d,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457mg,2坎/d,饭前半小时服胶体次枸橼酸铋钾200rng,2;L/d,后5d口服奥美拉唑20mg,2;L/d,左氧氟沙星200mg,2次/d;对照组(58例)口服奥美拉唑20mg,2次/d。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457mg,2;L/d,饭后服用克拉霉素500mg,2;k/d,疗程10d,疗程结束4周后行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结果治疗组3^C尿素呼气试验转阴率为94.9%,对照组转阴率为70.6%,两组Hp转阴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艮序贯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渍疡具有较高的Hp根除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以奥美拉唑为主三联效法对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幽门螺杆菌为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以奥美拉唑为主的三联效法进行治疗,4个疗程后复查判定治疗效果。结果:总溃疡愈合率为80.8%,总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84.6%,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于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以奥美拉唑为主的三联疗法进行治疗,可迅速缓解症状,促进溃疡愈合,且用药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复发性口腔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所致消化性溃疡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RAU)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及消化性溃疡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分别检测128例RAU患者及128例健康对照组口腔HP阳性率情况,13C呼气试验检测54例HP阳性的RAU患者抗HP的三联药物治疗组和常规抗炎治疗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128例RAU患者和128例健康人群HP的阳性率分别为42.2%和15.9%(P〈0.01),128例RAU患者和128例健康人群中,伴有胃肠道疾病的和未伴有消化性溃疡的比例分别为25.0%和9.4%(P〈0.05)。54例HP阳性的RAU患者中,抗HP治疗和常规治疗的RAU有效率分别为81.5%,51.9%(P〈0.05)。结论口腔中HP及消化性溃疡均与RAU的发病有某种相关。HP感染与RAU的发病率之间有一定关联,RAU患者较健康人群消化性溃疡患病率高,抗HP药物治疗更有利于RAU的愈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胃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内镜诊断为消化性溃疡且有慢性牙周炎的64例患者进行三联药物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其中32例还同时进行牙周基础治疗。药物治疗后通过14C-尿素呼气试验分析牙周基础治疗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胃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影响。结果 经过牙周基础治疗的患者1年后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显著高于未进行牙周基础治疗的患者(68.8% vs 40.6%,P<0.05)。结论 对消化性溃疡且有慢性牙周炎的患者进行三联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牙周基础治疗能提高胃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小儿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采用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60例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克拉霉素、甲硝唑、奥美拉唑三联法治疗,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甲硝唑、奥美拉唑三联法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HP(幽门螺旋杆)清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6.7%,93.3%,10.0%;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HP清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0.0%,80.0%,36.7%;两组患儿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小儿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根除Hp治疗的常用三联治疗方案7d疗程和14d疗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Hp检测(尿素酶法)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治疗7d,B组治疗14d,观察Hp根除情况、溃疡愈合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临床总有效率B组明显优于A组(P〈0.01)。结论14d疗程明显优于7d疗程,药物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三联疗法+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幽门螺杆菌(Hp)性消化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7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9例,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三联疗法)和对照组(38例,给予三联疗法),观察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 Hp 根治率8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2%(P<0.05)。观察组治愈率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4%(P<0.05)。2组均随访半年,观察组复发率5.9%,低于对照组的16.7%。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三联疗法治疗 Hp 感染性消化溃疡,Hp 根治率高,疗效好,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