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了解某院临床标本中检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某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本院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的134株鲍曼不动杆菌(非重复菌株)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活性最好,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28.4%,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都在30%以上。结论:对于耐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的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感染,可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医院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和耐药现状,为规范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2010年至2013年临床各科室送检标本中分离的580株鲍曼不动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4年来,微生物送检标本共计88 715例,检出鲍曼不动杆菌580株,占致病菌总数的1.63%;检出鲍曼不动杆菌的标本83.10%来源于痰液;215株鲍曼不动杆菌来自重症监护病房(ICU),占所有感染病区的37.07%,其次是神经内科76株(13.10%);对抗菌药物敏感(S)、多重耐药(NDR)、广泛耐药(XDR)菌株、全耐药(PDR)的菌株分别占检出鲍曼不动杆菌总数的19.83%,8.45%,16.90%,54.83%;ICU全耐药菌株占全耐药菌株总数的47.16%;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最高。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现象非常严重,且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需加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监测和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管理,重视医院环境、工作人员消毒,遏制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内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本院临床标本中检出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2009年1月~2010年6月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的172株鲍曼不动杆菌(非重复菌株)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活性最好,耐药率为10.5%,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都在55.2%以上。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严重,且呈多重耐药,对其引起的感染,可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  相似文献   

4.
何周康  赵昕 《中南药学》2011,9(12):930-932
目的了解儿童患者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1月至12月临床分离的124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K-B法检测药物敏感性。结果 124株鲍曼不动杆菌中,79株来自痰标本(占63.71%),20株来自血液标本(占16.13%)。病区来源以ICU病房最高(40.32%),其次为呼吸内科(21.77%)。在检测的19种药物中,耐药率超过50%的达13种(68.42%),且71株鲍曼不动杆菌呈多重耐药,占57.26%。耐药率最高为哌拉西林(81.45%),耐药率最低为多黏菌素B(1.61%),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15.32%)。结论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多来源于呼吸道标本,以ICU和呼吸内科为主,且多重耐药现象十分严重。临床应加强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监测,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控制医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从住院患者分泌物中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的标本来源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年共分离鲍曼不动杆菌112株,其中79.5%(89/112)的菌株来源于呼吸道标本,其耐药情况严重,鲍曼不动杆菌仅对多黏菌素E、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保持较低的耐药率,对第3、4代头孢菌素、氨曲南、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均超过50.0%,耐药率最高为氨苄西林(93.4%)。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主要从呼吸道检出,其耐药性严重,医院应加强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监测,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控制耐药菌株的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6.
259株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分布特点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本院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0月-2008年12月,常规细菌培养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结果共检出259株鲍曼不动杆菌,在临床标本的痰液中分布率较高(83.8%)。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以内科和儿科为主(43.3%、30.9%)。鲍曼不动杆菌对14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以亚胺培南最低(6.6%)。2008年耐亚胺培南的鲍曼不动杆菌较前两年明显增加。结论应加强我院对耐亚胺培南的鲍曼不动杆菌的监测,采取积极的防控措施,避免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7.
鲍曼不动杆菌分布特征及耐药趋势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状况,为临床使用抗生素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统计分析273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标本来源、感染科室分布及耐药状况。结果273株鲍曼不动杆菌中,252株来自痰及支气管吸出物(占92.3%),其次为伤口分泌物12株(占4.4%)。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科室ICU病房检出率最高,占40.7%,其次为呼吸内科,占16.1%。273株鲍曼不动杆菌中,48株鲍曼不动杆菌呈多重耐药菌株,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10.0%),氨苄青霉素(97.0%)耐药率最高。慢性肺部疾病和脑血管疾患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例的主要基础疾病。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多来自于痰及支气管吸出物标本,感染率最高为ICU病房,并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临床应加强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监控并防治耐药菌株的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8.
戚小提  裴欢欢  李家斌  叶英 《安徽医药》2017,21(9):1723-1727
目的 分析2010-2014年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的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近5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患者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相关资料,用SPSS17.0软件分析其分布特征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 在检出的603株鲍曼不动杆菌中,以重症监护病房(ICU)最多(288株,47.8%),其次是呼吸内科(12.9%);标本以痰液最多(519株,81.1%);在临床经常使用的抗菌药物中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较好的敏感性,耐药率为31.5%;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高(>70%).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广泛、耐药情况严重,应加强对鲍曼不动杆菌的监测,为治疗和预防提供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常规培养检出的258株鲍曼不动杆菌,分析其在临床标本和病房的分布、耐药状况。结果检出258株鲍曼不动杆菌中,标本主要分布以痰液为主,占85.3%;科室分布主要为重症监护病房(ICU)最高,占53.9%,其次为血液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分别占11.6%、10.5%、9.3%、9.3%;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氨曲南、头孢唑啉、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50.0%,而对多粘菌素耐药率为0.0%。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耐药性严重,应积极预防治疗医院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株的上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本院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对本院2012年至2014年分离的145株不重复鲍曼不动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药敏试验采用MIC法,结果按CLSI 2010年版标准判断其敏感性。结果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于临床各种标本,尤其是肺部感染重要的病原菌。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类抗菌药物均表现出较高的耐药率,其中检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27株,占检出的鲍曼不动杆菌的18.6%。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是引起肺部及其他部位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并且,鲍曼不动杆菌存在严重的耐药性,临床应对感染进行细菌培养和耐药性监测,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王偲  刘岚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5):2248-2250
目的:探讨我院分离的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临床标本分离的不动杆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BDPhoenix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系统。结果:360株(83.1%)不动杆菌来自于痰标本。47株来自于伤13分泌物(10.9%)。临床分布以呼吸内科为主(32.6%),其次为重症监护室和新生儿病房,均占12.9%。14种抗菌药物中,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耐药率较低(0.78%)。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6.01%和1.57%。洛菲不动杆菌对多种药物的耐药率低于鲍曼不动杆菌。结论:不动杆菌主要来自于痰和呼吸内科,耐药率较高,应加强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检测,选择合理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12.
周秀岚  赵建平 《中国医药》2013,8(8):1170-1172
目的 分析医院内临床分离细菌构成以及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监测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临床分离的7152株细菌;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培养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以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分离数前5位的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30.7%(2195株)]、铜绿假单胞菌[13.4%(957株)]、肺炎克雷伯菌[9.5% (677株)]、鲍曼不动杆菌[9.1%(650株)]和金黄色葡萄球菌[8.1%(576株)].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性分别为71.6%(1560/2180)、21.5%(198/923)、24.8%(164/662)、77.0%(499/648)和58.2% (323/555);左旋氧氟沙星分别68.0%(1477/2172)、18.0%(168/932)、17.4%(115/661)、58.0%(376/648)和49.1% (191/389);屎肠球菌对环丙沙星和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P<0.01).结论 临床医师应改进喹诺酮类药物的传统给药方案,参考本院各细菌耐药性的变化,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某"三甲"医院2009年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基本资料、药敏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41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48.94%)、神经外科(12.77%)、呼吸内科(11.35%);感染患者大多存在严重原发病或免疫功能低下;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耐药率最低(0.0%),其次是亚胺培南(3.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96.7%、90.9%、92.4%、51.9%;经验性用药最多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其次为左氧氟沙星及头孢匹胺;药敏报告后主要使用亚胺培南,其次为左氧氟沙星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以单一用药为主,其次是二联用药。结论:该院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可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及亚胺培南治疗。  相似文献   

14.
邱春嫦  肖增璜  曹燕  陈佑明 《中国药房》2008,19(26):2039-2040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感染中的流行特征及耐药趋势。方法:对2002~2006年243株院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43株鲍曼不动杆菌标本来源以呼吸道分泌物最多(占69.5%),其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5年的耐药率均低于6%,而对部分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其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增幅最大为28.6%~75.7%。结论: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率和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呋喃妥因对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活性,为临床合理使用呋喃妥因提供依据.方法 监测某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5 589株;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培养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以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大肠埃希菌和产酸克雷伯菌对呋喃妥因的抗菌活性较好(耐药率<4.3%),阴沟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呋喃妥因的抗菌活性尚好(耐药率25.6%~36.3%),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奇异变形菌和黏质沙雷菌对呋喃妥因的抗菌活性较差(耐药率93.7%~98.9%),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对呋喃妥因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108/108)、100.0% (335/335)和96.1% (74/77).结论 呋喃妥因对尿液、血液、脓汁和分泌物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的抗菌活性较好;痰液标本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呋喃妥因的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2000-2006年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变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变化,为临床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帮助。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所分离出的菌株,采用Kirby-Bauer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鲍曼不动杆菌2000-2005年每年分离出的菌株数在61~104株之间,占分离菌株数的第7到第10位。2006年分离出247株鲍曼不动杆菌,占分离菌株的第5位。2000-2002年,鲍曼不动杆菌对丁胺卡那、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很低;到2003年,则只有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不到20%。2005和2006年,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也高达40%以上。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现象呈明显上升趋势,需引起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7.
我院2006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2006年细菌耐药性的变化趋势,研究我院抗菌药物使用量和医师选药倾向与病原菌耐药性的关系。方法:统计和分析我院2006年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以及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使用频率前10位的抗菌药物种类分别有青霉素类(2种)、喹诺酮类(3种)、头孢类(3种)、大环内酯类(1种)、硝基咪唑类(1种);主要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398株)、铜绿假单胞菌(176株)、肺炎克雷伯菌(187株)、鲍曼不动杆菌(130株)、阴沟肠杆菌(10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08株);主要病原菌对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敏感率最高,分别为69·1%~100·0%和>72·4%;青霉素类普遍耐药,耐药率为70·0%~100·0%;头孢类的耐药率为12·0%~100·0%,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耐药率>50·0%。结论:广泛使用抗菌药物使细菌的耐药性增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降低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的关键。同时,及时总结地区医院细菌耐药性的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2012年我院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的流行趋势,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2年在我院就诊患者的病原学及药敏检测资料,分析临床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对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进行统计。结果:2012年共收集4208份临床标本,分离出致病菌1069株,阳性率25.40%。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8.48%,革兰阳性菌占21.52%。检出肺炎克雷伯菌223株(20.86%),居第1位,其次是铜绿假单胞菌183株(17.12%),鲍曼不动杆菌143株(13.38%),大肠埃希菌120株(11.23%),金黄色葡萄球菌104株(9.73%)。病原菌主要分布于呼吸道和伤口渗液,分别占全部病原菌的57.01%和22.01%。多重耐药菌平均检出率为33.92%,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菌株检出率最高(39.16%),其次是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33.63%)。结论:我院病原菌耐药形势严峻,应加强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监测,加大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鲍曼不动杆菌产AmpCβ-内酰胺酶的耐药表型及基因型分析,研究其耐药特征和流行趋势。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10月两所综合性医院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63株,采用琼脂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AmpC酶。结果 63株鲍曼不动杆菌耐头孢西丁61株(96.8%),而且对临床其他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也非常高,均在90%以上(除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米诺环素,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卡西林/棒酸),表现为多重耐药,其中对米诺环素的敏感率最高为56%,头孢哌酮/舒巴坦位列第二为41.3%。所测63株鲍曼不动杆菌中AmpC酶阳性率为67%。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有蔓延趋势,出现1株对临床现有抗生素全部耐药的菌株。AmpC酶在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其携带率为67%。米诺环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是目前本地区最为有效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