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比较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静脉泵注与间断静注的静脉全麻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例ASA I~II级静脉全麻手术患者随机为I、II组,每组10例,I组为丙泊酚及氯胺酮分次静注组,II组为丙泊酚及氯胺酮持续静脉泵注组。两组术前3分钟静注丙珀酚0.6mg/kg,氯胺酮1mg/kg。I组术中当麻醉转浅时静注丙泊酚(0.6mg/kg)和(或)氯胺酮(1mg/kg),Ⅱ组术中以微泵泵注丙泊酚(1~3mg·kg-1·h-1),氯胺酮(2~4mg·kg-1·h-1)。记录麻醉前至手术进行1小时每隔5分钟测得的平均动脉压(MAP)、呼吸(R)及脉搏氧饱和度(SpO);整个手术过程中麻醉药用量。结果2麻醉期间I组MAP、R波动大,Ⅱ组较平稳;I组有4例SpO下降至88%~94%;Ⅱ组所有病人SpO达98%~100%以上,2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Ⅱ组人均氯胺酮及丙泊酚用量显著多于Ⅰ组。结论 氯胺酮及丙泊酚微泵泵注给药麻醉效果好,术中BP和R平稳,麻醉药用量少,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微泵静注丙泊酚复合亚麻醉剂量氯胺酮清醒镇静用于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的甲状腺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15例.分别在丙泊酚20ml溶液中加入氯胺酮0mg(Ⅰ组,对照组),50mg(Ⅱ组),100 mg(Ⅲ组),150mg(Ⅳ组).以首次静脉推注丙泊酚剂量50 ug/kg后,继之以微泵输注35ug/kg/min维持,监测血压、心率、SpO2、ECG、警觉/镇静(0从/S)评分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病人术中镇静效果较对照组满意(P<0.05),Ⅲ组病人随访满意度最高(P<0.05),而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 颈丛麻醉下行甲状腺手术时,丙泊酚复合亚麻醉剂量氯胺酮清醒镇静效果优于单纯应用丙泊酚,100 mg组氯胺酮复合丙泊酚是较为合适的配伍剂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和丙泊酚复合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方法:46例ASAⅠ~Ⅱ级拟行剖宫产孕妇,随机分为单纯硬膜外麻醉组(Ⅰ组)和小剂量氯胺酮与丙泊酚复合硬膜外麻醉组(Ⅱ组),每组23例.Ⅰ组孕妇单纯硬膜外麻醉,Ⅱ组孕妇在硬膜外麻醉完善后于切皮前给与氯胺酮0.5mg/kg和丙泊酚1mg/kg,随后以氯胺酮0.5mg.kg-1.h-1和丙泊酚1mg.kg-1·h-1速度泵入,观察两组产妇的BP、HR、SpO2的变化及术中表现,并记录两组新生儿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结果:Ⅰ组产妇在分离腹膜和取胎儿时的BP明显高于Ⅱ组,也高于手术开始前(P<0.01),HR在Ⅰ组产妇中也高于手术开始前和Ⅱ组(P<0.01),而在Ⅱ组产妇中的BP、HR则较稳定.Ⅱ组产妇在手术中的表现明显优于Ⅰ组(P<0.01).两组新生儿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剖宫产手术中,应用小剂量氯胺酮和丙泊酚复合硬膜外麻醉可以减少产妇的应激反应,使血流动力学平稳,并且能使产妇舒适合作.  相似文献   

4.
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鼻腔内窥镜手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鼻腔内窥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苏醒期镇静评分的影响,探讨鼻腔内窥镜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方法 择期行鼻腔内窥镜手术成年患者3 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舒芬太尼 丙泊酚静脉麻醉组(n=15);Ⅱ组:异氟醚 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组(n=15).两组麻醉诱导成功插管后,麻醉维持:Ⅰ组以舒芬太尼0.2 ug·kg-1·h-1 丙泊酚4~6mg·kg-1·h-1静脉持续泵注,Ⅱ组以1.3MAC异氟烷吸入 丙泊酚4~6mg·kg-1·h-1 静脉持续泵注,术中间断i.v追加芬太尼1~2ug/kg维持镇痛.以维库溴铵0.04mg/kg间断i.v维持肌肉松弛.分别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0),插管前(T1),插管后(T2),切皮后5min(T3),手术30min(T4),手术1h30min(T5),拔管时SBP、DBP、HR变化及苏醒镇静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插管前均出现SBP、DBP下降,与麻醉前相比,SBP下降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DBP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 5;气管插管时、切皮后5min、拔管时Ⅱ组SBP、DBP均明显增加,与Ⅰ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 5.插管时、手术中及拔管时Ⅱ组HR明显快于Ⅰ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毕自主呼吸均恢复,Ⅱ组患者苏醒期出现明显躁动,镇静评分为1分.而Ⅰ组则无明显躁动,镇静评分为2~3分.结论 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鼻腔内窥镜手术对血压、心率的影响小于异氟烷复合丙泊酚麻醉,麻醉维持平稳,苏醒期无躁动,是目前鼻腔内窥镜手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颈丛阻滞下丙泊酚镇静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一点法颈丛神经阻滞下丙泊酚镇静对患者血压、心率、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甲状腺手术病人2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10例。Ⅰ组常规双侧颈深、浅丛神经阻滞。Ⅱ组在双侧颈深、浅丛神经阻滞的同时微泵持续输注丙泊酚,监测MAP、HR、SpO2的变化。结果Ⅰ组患者麻醉后较麻醉前MAP升高,HR增快。Ⅱ组患者麻醉前、后MAP、HR均平稳,两组患者SpO2无明显变化。结论颈丛神经阻滞下泵注丙泊酚具有较强的镇静作用,呼吸循环功能平稳,大大提高了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合适的应用方法。方法:选择ASAⅠ级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或妇科手术患者120例,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诱导和维持。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0例,各组在麻醉维持中,瑞芬太尼静脉输注速率分别为Ⅰ组0.2μg·kg-1·min-1,Ⅱ组0.25μg·kg-1·min-1,Ⅲ组0.3μg·kg-1·min-1,Ⅳ组0.35μg·kg-1·min-1。根据术中心率、血压情况,调整丙泊酚输注速率和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记录并统计分析各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丙泊酚和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术毕停药后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拔管时的苏醒质量。结果:Ⅱ组与Ⅲ组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小,术毕苏醒速度快、质量高,且术中用药单一、量少,麻醉管理简单。结论: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时,以0.25Ⅱ级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或妇科手术患者120例,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诱导和维持。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0例,各组在麻醉维持中,瑞芬太尼静脉输注速率分别为Ⅰ组0.2μg·kg-1·min-1,Ⅱ组0.25μg·kg-1·min-1,Ⅲ组0.3μg·kg-1·min-1,Ⅳ组0.35μg·kg-1·min-1。根据术中心率、血压情况,调整丙泊酚输注速率和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记录并统计分析各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丙泊酚和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术毕停药后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拔管时的苏醒质量。结果:Ⅱ组与Ⅲ组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小,术毕苏醒速度快、质量高,且术中用药单一、量少,麻醉管理简单。结论: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时,以0.250.3μg·kg-1·min-1速率静脉输注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甲状腺瘤摘除术期间,应用异丙酚、咪达唑仑的镇静遗忘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 36例ASA分级Ⅰ-Ⅱ级甲状腺瘤拟在局麻下行甲状腺瘤摘除术的病人,随机分为3组。第Ⅰ组和第Ⅱ组分别在局部麻醉前给予异丙酚1.0mg/kg或咪达唑仑0.1mg/kg 于30秒内缓慢静脉注射,随即分别以异丙酚2-3mg·kg-1·h-1或咪达唑仑0.11-0.15mg·kg-1·h-1连续静脉输注;第Ⅲ组病人为对照组,仅用局部麻醉。记录切皮前、切皮时、甲状腺瘤分离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镇静评分、躁动情况、呼吸抑制情况、术后遗忘率。结果 Ⅱ组和Ⅲ组在甲状腺瘤分离时HR、MAP明显高于Ⅰ组(P<0.05),二组之间呼吸抑制发生率、SpO2无显著性差异。Ⅰ组和Ⅱ组镇静评分及术后遗忘率明显高于Ⅲ组。结论 镇静剂量的异丙酚用于局部麻醉下甲状腺瘤摘除术期间能有效减轻血流力学波动,减少术后不良回忆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丙泊酚配伍太尼用于小儿眼科急诊手术的麻醉效果,以及在用药期间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术毕的苏醒情况,与传统使用氯胺酮复合羟丁酸钠麻醉效果比较,是否更具有优越性.方法 40例眼外伤急诊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丙泊酚芬太尼组(Ⅰ组)和氯胺酮羟丁酸钠组(Ⅱ组),Ⅰ组先静注芬太尼2ug.kg-1、丙泊酚2~3mg·kg-1、阿曲库铵0.5mg·kg-1诱导插管,然后微泵持续注射丙泊酚6~8mg.kg-1·h-1维持,30~45min间断静注阿曲库铵0.25~0.5mg·kg-1.Ⅱ组肌注氯胺酮6mg·kg-1,待患儿入睡后抱入室,静注氯胺酮1~1.5mg·kg-1、羟丁酸钠80mg·kg-1、阿曲库铵0.5mg·kg-1作诱导插管,用微量泵0.8~1.2mg.kg-1·h-1速率输注氯胺酮维持,酌情追加羟丁酸钠60mg·kg-1,相隔35~45分钟追加阿曲库铵0.25-0.5mg.kg-1.结果Ⅰ组病例麻醉效果良好,但诱导后SBP、DBP、MAP、HR稍降低.而Ⅱ组用药后HR增快,术中肢体有不自主的躁动现象,苏醒时间及拨管时间明显延长.结论丙泊酚伍芬太尼用于小儿眼科急诊手术,诱导起效快,麻醉平稳,恢复迅速,与氯胺酮羟丁酸钠相比,麻醉效果确切,副作用少,可控性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胃癌行全胃切除术病人静吸全麻和静吸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的绩效。方法:择期外科全胃切除术病人40例ASAⅠ~Ⅱ级,年龄48~65岁,体重55~70公斤,随机分成两组,单纯静吸全麻组(I组)和静吸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II组),两组均不用术前药,硬膜外阻滞注射1%利多卡因0.375%布比卡因复合液试验剂量4 ml。两组先后静脉注射咪哒唑仑0.04 mg.kg-1,芬太尼4 mg.kg-1,丙泊酚1 mg.kg-1,琥珀胆碱2 mg.kg-1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静脉注射维库溴胺0.08 mg.kg-1行机械通气。Ⅰ组术中麻醉维持:以微量注射泵静脉持续注射丙泊酚4~6 mg.kg-1h-1,维库溴胺0.08 mg.kg-1h-1,瑞芬太尼1~1.5 ug.kg-1h-1,同时吸入50%氧化亚氮。Ⅱ组术中麻醉维持硬膜外注射1%利多卡因和0.375%布比卡因复合液,静脉持续注射丙泊酚4mg.kg-1h-1,维库溴胺0.08 mg.kg-1h-1,吸入50%氧化亚氮。两组术后均采用自控静脉镇痛。两组均行深静脉穿刺置管静脉输液。记录年龄、体重、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24小时镇痛情况(VAS评分)、追加按压镇痛泵例数、药物费用(含浪费及术后镇痛药物费用)、麻醉材料费用和麻醉总费用。结果:Ⅰ组与Ⅱ组比较,两组年龄、体重、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无统计学差异,II组停药后苏醒时间与拔管时间缩短、按压镇痛泵例数减少(P<0.05),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少,全麻药物费用低(P<0.05),麻醉总费用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I组相比,全胃切除手术病人静吸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药物费用少,术后镇痛效果好,并且麻醉总费用相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静脉泵注应用于静脉全麻的效果。方法20例ASAⅠ~Ⅱ级静脉全麻手术患者随机为Ⅰ、Ⅱ组,每组10例。Ⅰ组为丙泊酚及氯胺酮分次静脉注射组,Ⅱ组为丙泊酚及氯胺酮持续静脉泵泵注组。两组术前3min静脉注射丙泊酚0.6mg/kg,氯胺酮1mg/kg。Ⅰ组术中当麻醉转浅时静脉注射丙泊酚(0.6mg/kg)和(或)氯胺酮(1mg/kg);Ⅱ组术中以微泵泵注丙泊酚眼1~3mg/(kg·h)演,氯胺酮眼2~4mg/(kg·h)演。记录麻醉前至手术进行1h每隔5min测得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R)及脉搏氧饱和度(SpO2);整个手术过程中麻醉药用量,术后苏醒时间。结果麻醉期间Ⅰ组MAP、HR、R波动大,Ⅱ组较平稳;Ⅰ组有4例SpO2下降至88%~94%;Ⅱ组所有患者SpO2为98%~100%。Ⅱ组人均氯胺酮及丙泊酚用量明显多于Ⅰ组,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氯胺酮及丙泊酚微泵泵注给药麻醉效果好,术中BP、HR和R平稳,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对老年患者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时围术期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择期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40例,ASAⅠ~Ⅱ级。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64~78岁。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分别接受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GEA组)和全身麻醉(GA组)。GEA组在全麻诱导前行硬膜外穿刺,间隙选择T8~9,局麻药选用2%的利多卡因。两组患者全麻诱导均采用静注依托咪酯0.2~0.3mg/kg、芬太尼3~4μg/kg、顺式阿曲库铵0.1~0.15mg/kg,维持采用吸入1%~3%七氟醚,静脉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和顺式阿曲库铵。GEA组每小时持续经硬外导管注入2%利多卡因6mL直至手术结束。GA组单纯用全麻,全麻诱导和维持方案与GEA组相同。两组患者术中出血均<200mL,手术时间<2h,保持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平稳并用肌松监测仪监测使两组患者达到相同的肌松程度。两组患者分别于麻醉前(T0)、手术结束时(T1)、术后4h(T2)和术后8h(T3)抽取静脉血测血浆中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和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血浆CK-MB和cTnⅠ浓度在手术结束后逐渐升高,全麻复合硬膜外组与单纯全麻组相比,复合组的血浆CK-MB和cTnI浓度在T1~T3各时点显著降低(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可以降低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的心肌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丙泊酚靶控输注和持续泵注对颅脑手术患者颅内压(ICP)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颅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T组(丙泊酚靶控输注组),麻醉诱导采用丙泊酚4μg·mL-1靶控输注,给予芬太尼3~5μg·kg-1、咪达唑仑0.05mg·kg-1、罗库溴铵0.9mg·kg-1,丙泊酚维持用量为2~3μg·mL-1靶控输注;C组(丙泊酚持续泵注组),丙泊酚诱导剂量为2mg·kg-1,丙泊酚维持量为4~6mg·kg-1·h-1,余同T组。记录2组不同时点的腰部脑脊液压力(CSFP)以及手术结束时丙泊酚使用量。结果: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基础值)CSFP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切开硬膜前、切开硬膜后2组患者CSFP均较基础值低,且T组较C组降低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关硬膜后和手术结束时2组患者CSFP无统计学差异(P>0.05);T组丙泊酚使用量较C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丙泊酚的靶控输注静脉麻醉在降低颅内压方面的作用优于丙泊酚的持续泵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麻诱导期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药时,既能预防气管插管心血管应激反应,又无过度降压效应的适宜剂量。方法全麻气管插管下择期手术患者162例,按麻醉配方分7组:组1硫喷妥钠5mg/kg,芬太尼7μg/kg(n=25);组2依托咪酯0.3mg/kg,芬太尼7gg/kg(n=28);组3依托咪酯0.3mg/kg,芬太尼5μg/kg(n=27);组4咪唑安定(力月西)0.05mg/kg,依托咪酯0.3mg/kg,芬太尼6μg/kg(n=22);组5异丙酚2mg/kg,芬太尼7μg/kg(n=15);组6异丙酚2mg/kg,芬太尼5μg/kg(n=15);组7异丙酚2mg/kg,芬太尼3gg/kg(n=30)。记录麻醉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即刻、插管后1、3、5、7、10min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结果各组进行自身对照,与基础值比较:组1,SBP、DBP和MAP在诱导后、插管后5、7、10min明显降低(P〈0.05),HR在诱导后和插管1min明显增快(P〈0.05)。组2,各项指标在各时点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组3,SBP在插管1min时显著增高(P〈0.01)。组4,仅SBP在诱导后明显降低(P〈0.05)。组5,SBP、DBP、MAP在诱导后和插管后各时点显著降低(P〈0.01)。组6,SBP、DBP、MAP在诱导后和插管后7、10min显著降低(P〈0.01)。组7,SBP、DBP、MAP仅在诱导后显著降低(P〈0.01)。结论静脉麻醉药在推荐的诱导剂量基础上,硫喷妥钠或依托咪酯伍用芬太尼7ug/kg,依托咪酯加咪唑安定伍用芬太尼6ug/kg,异丙酚伍用芬太尼3ug/kg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4.
曹晓芳  刘存明 《安徽医药》2014,(6):1153-1155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啶辅助全身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啶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D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0.5μg·kg-1(10 min泵注完毕),术中继以0.4μg·kg-1·h-1持续泵注;对照组以同样方式泵注等量0.9%氯化钠。记录两组患者给药前(T0)、插管即刻(T1)、手术开始即刻(T2)、气腹10 min(T3)、拔管即刻(T4)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拔管呛咳反应和苏醒期躁动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在T1、T2、T3和T4点的MAP、HR低于同时点对照组(P<0.05)。C组T1~4各时间点MAP、HR均较T0时升高(P<0.05)。D组拔管呛咳反应和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较C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0.5μg·kg-1(10 min泵注完毕),术中继以0.4μg·kg-1·h-1持续泵注可减轻妇科患者腹腔镜手术中循环动力学反应,降低拔管呛咳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从而提高麻醉质量。  相似文献   

15.
王娟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4):3692-3693
目的:比较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50例行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麻醉维持时舒芬太尼组予舒芬太尼1.0-1.5μg·kg^-1·h^-1静脉泵注,而瑞芬太尼组予瑞芬太尼9μg·kg^-1·h^-1静脉泵注。两组患者全麻诱导方法相同,麻醉维持时的丙泊酚和阿曲库铵泵注剂量相同。记录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及心率的基础值(T0),开颅时(T1)、颅内手术时(T2)、关颅时(T3)、拔管时(T4)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值,以及术毕苏醒情况。结果:舒芬太尼组(SF组)和瑞芬太尼组(RF组)在开颅时、颅内手术时、关颅时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明显低于基础值(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拔管时RF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明显高于SF组(P〈0.05),并且高于基础值(P〈0.05)。SF组呼吸恢复及拔管时间长于RF组(P〈0.05),但仍在较理想范围内,拔管后意识状态(OAAS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术中知晓。RF组拔管后疼痛评分(VAS)及躁动发生率高于SF组(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杨光  吴文知  苏丽  张兰 《中国药房》2012,(40):3792-3794
目的:观察曲马多对不同类型的骨伤手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按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标准评为Ⅰ~Ⅱ级的择期骨伤手术患者192例根据手术部位分为6组:上肢长骨干组(Ⅰ组)、肩肘关节组(Ⅱ组)、下肢长骨干组(Ⅲ组)、足踝组(Ⅳ组)、髋膝关节组(Ⅴ组)、脊柱骨盆组(Ⅵ组)。手术结束前10min将镇痛泵与患者连接并开启进行自控静脉镇痛,镇痛用药为曲马多15mg·kg-1(联合格拉司琼9mg止吐)。分别于术毕清醒时及术后2、4、12、24及48h记录生命体征指标,进行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镇静评分(Ramsay评分法)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调查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结果:各组各时间点相关生命体征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组各时间点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各组VAS评分在3~6分左右,均高于其他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Ⅱ、Ⅳ组术后2、4、12、24h的VAS评分在3~6分左右,均高于同时间点其他各组的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Ⅱ、Ⅳ组患者满意率显著低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马多15mg·kg-1进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对于大多数骨伤手术能达到较好的镇痛效果,无明显的不良反应,但对于肩肘关节及足踝部位的手术镇痛效果相对欠佳。  相似文献   

17.
王学成 《中国药房》2010,(8):728-729
目的:探讨在臂丛神经阻滞下不同剂量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对患者的镇静遗忘作用。方法:选取90例拟行单侧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Ⅰ组,咪达唑仑0.04mg·kg-1+芬太尼1μg·kg-1;Ⅱ组,咪达唑仑0.06mg·kg-1+芬太尼1μg·kg-1;Ⅲ组为对照组,穿刺前不给予任何药物。比较3组穿刺后的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的变化、镇静程度和遗忘程度。结果:Ⅰ、Ⅱ组在不同时间的镇静程度均优于Ⅲ组(P<0.05),Ⅱ组在给药后30、120min遗忘程度优于Ⅰ组(P<0.05)。3组患者的术中生命体征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在臂丛神经阻滞下对患者可产生有效的镇静遗忘作用,提高麻醉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王建设  尹宁  赵龙德  屈美敏 《安徽医药》2014,(12):2352-2355
目的:观察七氟烷、丙泊酚联合喉罩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麻醉管理应用的临床效果,探讨喉罩应用的安全性。方法择期行先心病介入治疗患儿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2~6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气管插管组(Ⅰ组)和喉罩组(Ⅱ组),每组各30例。麻醉用药:Ⅰ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 kg-1,丙泊酚2.5 mg· kg-1和罗库溴铵0.6 mg· kg-1,气管插管,机械通气;Ⅱ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 kg -1,丙泊酚2.5 mg· kg-1,并辅以七氟烷吸入,置入喉罩。两组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6 mg· kg-1· h-1和七氟烷1%~3%。根据血流动力学变化调整输注速度和吸入浓度,Ⅱ组术中保持自主呼吸。记录两组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围术期不同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等变化,记录两组患儿发生的心血管事件,术后苏醒质量和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儿手术时间、麻醉诱导前及喉罩或导管置入前、拔除前MAP、HR、SpO2值的实际差值不大;喉罩或导管置入后及术后拔除时Ⅱ组MAP、HR低于Ⅰ组( P<0.05),术后呼吸道并发症Ⅱ组明显少于Ⅰ组。结论喉罩应用于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全身麻醉管理中,血流动力学平稳,呼吸道并发症少,联合应用丙泊酚、七氟烷等药物,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丙泊酚静脉麻醉老年患者的脑电双频指数(BIS)和麻醉趋势指数(NI)的变化。方法行择期手术的100例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五组,分别采用5种不同剂量丙泊酚静脉麻醉方式,丙泊酚用量分别为:I组0.5mg/kg、11组0.75mg/kg、Ⅲ组1.0mg/kg、1V组1.25mg/kg和V组1.5mg/kg,注射时间均为1min。观察比较各组注药前、注药后1rain和5rain时心率(rm)、平均动脉压(MAP)、BIS及NI值变化情况。结果各组HR在组内、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注药后1min时,各组MAP均于显著低于注药前(t=2.17、2.84、2.49、5.63、7.10,均尸〈0.05),同时Ⅳ和V组低于I、Ⅱ和Ⅲ组(t=4.67、2.77、2.45、5.49、4.57、2.18,均P〈0.05);注药后5rain时,各组HR和MAP与注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注药后1rain时,各组BIS及NI均显著低于注药前(t=7.74、11.74、28.18、30.34、45.28、6.65、10.52、17.27、26.28、30.14,均P〈0.05),并随丙泊酚剂量的增加,BIS呈降低趋势,同时Ⅲ组、Ⅳ组和V组BIS值较I组和Ⅱ组明显降低(t=12.59、11.08、16.72、15.12、17.67、15.64,均P〈0.05);注药后5rain时,各组BIS及NI与注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丙泊酚剂量与BIS和NI之间呈直线负相关关系(r=0.898、0.930,均P〈0.05)。结论BIS和NI可准确监测老年患者的麻醉深度,丙泊酚1.0mg/kg静脉注射可满足老年患者静脉麻醉的需求,且循环平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丙泊酚(P)、芬太尼(F)联合亚麻醉剂量氯胺酮(K)全凭静脉麻醉在乳腺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乳腺区段切除手术病人75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每组25例。组I:P+F;组Ⅱ:P+K和组Ⅲ:P+F+K。麻醉诱导:静脉注射(iv)注丙泊酚(1.5±0.3)mg/kg,2min后组Ⅰ iv芬太尼3μg/kg;组Ⅱiv氯胺酮1mg/kg;组Ⅲ iv氯胺酮0.4mg/kg,芬太尼1μg/kg。麻醉维持:恒速输注丙泊酚,酌情追加芬太尼和氯胺酮。结果:组Ⅲ术毕苏醒时间与组Ⅱ相比明显缩短(P<0.05)。组Ⅲ芬太尼用量与组I比明显减少(P<0.05)。组Ⅲ氯胺酮用量比组Ⅱ比明显减少(P<0.05)。组I和组Ⅱ术中发生呼吸抑制等并发症明显高于组Ⅲ(P<0.05)。组Ⅱ术中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术前及组Ⅲ(P<0.05)。组Ⅱ苏醒期精神症状等不良反应明显高于组Ⅲ。结论:丙泊酚、芬太尼联合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全凭静脉麻醉用于乳腺区段切除术是一种较为良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