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瘢痕疙瘩,是皮肤科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一般分为表浅性瘢痕、增殖性瘢痕、萎缩性瘢痕。瘢痕疙瘩不但防碍美观,而且伴有疼痛,特别是萎缩性瘢痕具有很大收缩性,可牵拉临近组织、器官,而造成严重的局部活动功能障碍甚至畸形。目前治疗方法较多,本院于2003年4月至2006年4月用得宝松局部封闭治疗38例瘢痕疙瘩,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丹芎瘢痕涂膜预防和治疗深Ⅱ度烧伤后瘢痕增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临床病例观察丹芎瘢痕涂膜预防和治疗深Ⅱ度烧伤后瘢痕增生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例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尚未形成瘢痕或瘢痕形成初期患者,创面外涂丹芎瘢痕涂膜(鞍山第一制药厂生产),用药前后对比观察,未形成瘢痕的创面用药后是否有瘢痕轻度(明显)增生,或有瘢痕增生的观察瘢痕范围、厚度、硬度、弹性及颜色变化。结果 应用丹芎瘢痕涂膜治疗后对抑制瘢痕的增生和减轻瘢痕的痒、痛、潮红和紧束感,使瘢痕面积缩小,厚度变薄,硬度变软,颜色变浅或正常及改善肢体功能等方面均有良好疗效。结论 丹芎瘢痕涂膜对深Ⅱ度烧伤瘢痕增生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阎棣  梁军涛  佘慧英  苏桂冬 《河北医药》2010,32(14):1930-1931
目前,国内外对大面积瘢痕增生的治疗方法多样,但都存在不足。临床上常遇到药物注射困难,注射时疼痛,药物不良反应明显,瘢痕瘙痒等问题难以解决。我院采用膨胀液麻醉下低浓度曲安奈德瘢痕下注射法治疗大面积瘢痕增生,其原理是膨胀液可阻隔曲安奈德对瘢痕下正常组织的损害,低浓度曲安奈德瘢痕下注射可使增生瘢痕先软化,再瘢痕内注射,从而成功地解决了上述难题,疗效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疤痕止痒软化乳膏治疗烧伤后瘢痕60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邬佳敏  万思源 《贵州医药》2008,32(11):1008-1009
深Ⅱ^o及以上深度烧伤的后遗症很多,增生性瘢痕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治疗增生性瘢痕的非手术方法有多种,其中疗效比较确定的有瘢痕内激素注射、压力疗法、瘢痕局部放射治疗等,但均存在各种副作用,而且各种方法对瘢痕的痒痛症状收效欠佳,尤其不能用于治疗大面积增生性瘢痕的缺点,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患者因为瘢痕的痒痛寝食难安。  相似文献   

5.
李向云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6):1636-1636
增生型瘢痕和瘢痕疙瘩在临床中非常多见,由于它们都是发生在瘢痕体质的人身上,单靠手术切除常常使病情恶化,临床上对于颜面部和身体其他部位的较局限的增生型瘢痕和瘢痕疙瘩的治疗常采用瘢痕内注射,由于瘢痕注射非常费力,在实践的基础上,我们研制了压板式瘢痕注射助推装置,已获得了国家专利授权(zl:03201252.7),不仅解决了注射时费力费时的特点,在临床应用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手术切除瘢痕,移植大张中厚自体皮是治疗烧伤愈合后瘢痕增生、挛缩的常用方法。术后,中厚皮供皮区往往遗留创面、瘢痕增生及色素减退等不良后果,是目前尚未得到解决而且又被忽视的问题之一。1998年以来,我科在行10例烧伤瘢痕手术时,将瘢痕上皮皮浆回植于中厚皮供皮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5~48岁,均为皮肤烧伤后瘢痕增生,同时有挛缩存在。2例伴有瘢痕溃疡,瘢痕位于颈部、躯干及肢体,表面高低不平。供皮部位选择大腿及腹部,皮浆移植区域占其1/2~1/3,余下为对…  相似文献   

7.
瘢痕疙瘩因其治疗存在一定的复发性,是世界医学领域上的一大难题。尽管有大量关于瘢痕疙瘩的研究,但至今仍未有完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且对瘢痕疙瘩的形成机理还未完全掌握。本文就瘢痕疙瘩治疗方法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应用锯齿状切口修复条形瘢痕的效果。方法应用锯齿状切口修复外伤后瘢痕、手术后瘢痕58例,术前沿条形瘢痕边缘向外设计锯齿状切口线,沿设计线完整切除瘢痕组织及部分正常皮肤组织,减张后分层间断缝合皮肤。结果切口均Ⅰ期愈合,美容效果满意。结论应用锯齿状切口修复条形瘢痕方法简单易行,修复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9.
谷雨 《中国医药指南》2013,(34):445-445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并加曲安奈德注射治疗耳廓瘢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于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耳廓瘢痕患者35例,在0.5%利卡多因局部麻醉下切除瘢痕组织,拆线2周后局部注射40mg/mL的曲安奈德10-20mg,每月1次,共注射3-5次。随访1年,观察瘢痕变化及痒痛发生情况,记录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①本组35例患者,63处瘢痕皮损中,切口I期愈合58个,延期愈合5个②显效32例,显效瘢痕58处,有效2例,有效瘢痕4处,无效1例,无效瘢痕1处,总有效率98.4%(62/63),治疗后耳廓形态良好;③1年的随访显示,在治疗有效的34例患者,62处瘢痕中,复发3例(4处瘢痕皮损),复发率6.4%(4/62);④本组患者均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结论手术切除并加曲安奈德注射治疗耳廓瘢痕,晦床效果良好,复发率低,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瘢痕的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创伤修复而产生的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一直是临床治疗的棘手问题。近年来用于瘢痕治疗的药物和治疗方法主要有传统中药、肾上腺皮质激素、抗肿瘤药物、钙离子通道阻滞药、前列腺素E2、糜蛋白酶、玻璃酸、聚硅酮、细胞因子和基因疗法等。创伤的修复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影响瘢痕产生、发展的因素很多,且瘢痕的形成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对治疗瘢痕药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化和细胞水平,对分子机制和基因水平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相似文献   

11.
瘢痕疙瘩又称瘢痕瘤,指皮肤在创伤后由于大量结缔组织增生所致。瘢痕疙瘩由致密的胶原纤维组成,具有进行性收缩的特征。瘢痕的增生和收缩可导致外貌破坏和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2.
张芹 《中国实用医药》2014,(12):115-116
目的:探讨B超检测妊娠晚期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对阴道试产的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110例患者,根据患者的子宫瘢痕厚度进行分组,其中子宫瘢痕厚度〉3 mm的患者数为76例,≤3 mm的患者数为34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阴道试产成功率和先兆子宫破裂情况。结果子宫瘢痕厚度〉3 mm的患者阴道试产成功率较≤3 mm的患者数明显提高,子宫瘢痕厚度〉3 mm的患者先兆子宫破裂率较≤3 mm的患者数明显降低,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检测妊娠晚期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对阴道试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瘢痕疙瘩的治疗进行临床探讨。方法采用联合疗法治疗瘢痕疙瘩。结果患者通过联合疗法治疗瘢痕疙瘩较单一治疗临床疗效好,治愈率提高,复发率有所降低。结论目前联合疗法是最有效和最安全的治疗瘢痕疙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解决皮源困难的烧伤病人供皮问题和避免或减轻对于瘢痕体质病人供皮区瘢痕的转移问题。方法切除肥厚性瘢痕,应用J—1(北京桀亚)脱细胞异体真皮加自体头皮移植创面,一旦愈合即进行抗瘢痕治疗。结果 通过8例切瘢植皮,成活率达99%。结论 脱细胞异体真皮加自体头皮移植用于增生性瘢痕尤其是具有瘢痕体质病人的治疗,其近期效果是肯定的,远期结果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上升,瘢痕子宫的患者也较前增多。瘢痕子宫患者孕中期引产无定规的方法,安阳地区医院2006—2008年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孕中期瘢痕子宫引产,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大面积深度烧伤治愈后,往往遗留全身多部位瘢痕畸形,尤其是关节部位瘢痕,造成严重的功能障碍,生活自理困难或丧失,且由于自体皮肤不足或匮乏,增加了后期整形难度。自1993年以来,我们应用瘢痕组织瓣修复全身多部位瘢痕畸形15例,共98个功能部位。现就瘢痕组...  相似文献   

17.
余韬  吴晓梅  自蓉 《中国医药》2009,4(4):318-318
子宫剖宫产瘢痕妊娠是指受精卵着床于子宫下段既往切口瘢痕处,是异位妊娠的一种罕见类型。Vial等提出子宫剖宫产瘢痕妊娠有两种不同形式:一种是孕囊向宫腔生长,有继续妊娠的可能,但常常至中、晚期发生子宫破裂及严重出血等并发症;另一种是绒毛深深地植入瘢痕中,孕早期即发生出血甚至子宫破裂,危险性极大。我院2003年7月至2007年7月共收治7例后一种类型的子宫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谢红岩 《医药论坛杂志》2008,29(15):100-101
随着剖宫产指征的放宽,剖宫产率逐渐上升,瘢痕子宫宫腔操作的手术率也随之增加。为探讨瘢痕子宫宫腔操作的安全性,我院进行B超全程监测瘢痕子宫的宫腔操作,取得满意结果。现将完整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剖宫产瘢痕缺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在本院妇产科治疗的102例剖宫产妊娠患者,其中67例为瘢痕缺损者,有35例为瘢痕完整者,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并分析子宫瘢痕缺损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缺损组患者瘢痕距宫颈内口的距离短于完整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后位子宫多于完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的剖宫产次数、年龄、子宫缝合、24h 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相关性结果显示,后位子宫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OR =3.99,95% CI(1.72,9.38),P <0.05〕;剖宫产瘢痕缺损的发生与剖宫产次数、子宫缝合层数及手术失血量之间没有相关性(P >0.05)。结论后位子宫是剖宫产瘢痕缺损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剖宫产瘢痕缺损的发生与剖宫产次数、子宫缝合层数及手术失血量之间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瘢痕整形术后有效护理指导对防止瘢痕再复发的作用。方法 为防止瘢痕复发,对42例术后患者进行综合防治措施指导,包括:一般防护、压力疗法、自粘性硅酮薄膜敷贴应用及物理疗法指导。结果 随访6~18月,42例接受护理指导的患者,有效防止瘢痕复发率达95.23%。结论 以压力疗法及硅酮薄膜敷贴应用为主要预防措施之护理指导,对防止术后瘢痕复发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