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68例宫内感染新生儿的病因及影响因素,从而提高对宫内感染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宫内感染新生儿病因及临床影响进行分析。结果:68例宫内感染新生儿中病因以巨细胞病毒最多见占26.47%。其他依次为乙肝病毒(19.11%),人乳头瘤病毒(16.17%),衣原体(11.76%),支原体(8.82%),单纯疱疹病毒(7.35%),风疹病毒(4.41%),淋球菌(2.94%),梅毒(1.47%),宫形虫(1.47%)。结论:新生儿宫内感染病因复杂多样,以病毒感染为主,临床影响大,后果严重,应引起产、儿科医生高度重视并加强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附29例报告)李玉梅(郑州铁路局中心医院儿科450052)巨细胞病毒(CMV)是胎儿和新生儿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因。感染后表现多样,先天性感染可能多脏器损害,获得性感染多为自限性。本文对我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巨细胞病毒感染共29例报道...  相似文献   

3.
赖长城  梁昌达  李艳红  何飞 《江西医药》2011,46(12):1099-1101
目的探讨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2月-2011年2月我院收治的17例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转归。结果 17例中8例(47.1%)与感染相关,其中EB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最多。临床表现以持续高热(100%)、肝脾肿大(100%)最为常见,实验室检查示全血细胞减少(64.7%)、甘油三酯增高(64.7%)、血清铁蛋白增高76.5%、肝功能异常88.2%、凝血功能障碍52.9%、低纤维蛋白原血症82.3%,骨髓涂片中找到噬血细胞100%。结论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的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病死率较高。在早期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予HLH-04方案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能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洪颖  徐颖 《江苏医药》1998,24(5):356-356
TORCH感染是指由弓形体(TOX。),风疹病毒(RV),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疤疹病毒Ⅰ型、Ⅱ型(HSV-1,HSV-2)等一类广泛传播的病原体引起的感染。孕妇由于内分泌及免疫状态的改变,易发生感染,并可通过胎盘,产道或母乳传染给胎儿或新生儿。引起流产、死胎、畸形、宫内发育迟缓等。并可使受染的新生儿于几年后发生多系统、多脏器损伤,后果非常严重。中孕妇女患TORCH感染将对胎儿、新生儿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对1036例中孕妇女进行TORCH感染检测,以便寻找TORCH感染对胎儿及新生儿的近期影响。资料和方法一、资料自19…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小军  宋作林  黄玲 《中国医药》2010,5(11):1063-1064
目的 了解新生儿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新生儿感染提供防治依据. 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ATB系统软件,统计分析68例患儿呼吸道标本分离菌种类及药敏结果;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其中60例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血清抗体检测. 结果 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16株,23.5%)、大肠埃希菌(12株,17.6%)、金黄色匍萄球菌(12株,17.6%)为主要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较敏感,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最明显.60例患儿检出呼吸道合胞病毒26株(43.3%);肺炎支原体17株(28.3%);肺炎衣原体8株(13.3%);腺病毒4株(6.7%),其他5株(8.3%). 结论 新生儿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很复杂,临床首先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清除新生儿的感染诱因,然后根据检测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疾病反复和耐药菌产生.  相似文献   

6.
<正>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也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病因。围生期感染性肺炎死亡率约占5%~20%。可发生在宫内、分娩过程中或出生后,由细菌、病毒、霉菌等不同病原体引起。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感染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症状,也是造成新生儿病死率增高的主要原因,其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多脏器损伤,尤其是病毒引起的宫内感染不仅可引起新生儿期的感染,还可引起畸形及严重的远期影响,新生儿心肌损伤也是围新生儿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病死率高.因此,在患儿发生感染后实施及时、正确、完善的治疗和护理是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36例病因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建勋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1):182-183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诊治措施。方法:选择2008年2月~2010年5月本院收治的23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分析归纳患儿的发病因素,所有患儿均采取积极措施治疗。结果:病因以围生因素为主(29.7%),包括宫内窘迫、胎膜早破、窒息等;其次为G-6PD缺陷(20.3%);然后依次为感染(18.2%)、ABO溶血(13.6%)、胎粪延迟排出(7.6%)、颅内血肿(6.4%)、原因不明(4.2%);共治愈211例,治愈率为89.4%,好转21例(8.9%),2例转上级医院,死亡2例。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较多,及时确定病因并积极采取措施早期干预,患儿绝大多数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窒息170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褚红阳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6):2249-2250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方法 对17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4.69%(170/3620),发生原因:脐带因素、头位难产、胎盘功能减退为前三位,分别为42.4%(72/170)、40.0%(68/170)、11.2%(19/170);新生儿窒息与胎儿宫内窘迫密切相关. 结论 加强产程监测,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胎儿宫内窘迫可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582例新生儿重度窒息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的影响因素,提高对高危因素的认识。方法对窒息新生儿胎次、分娩方式、胎位异常、胎膜早破、羊水脐带胎盘情况、母亲疾病、宫内窘迫、胎儿先天异常、单胎/双胎(或多胎)、有无宫内感染以及在市级/镇区医院分娩进行记录;在新生儿转运时,登记资料随患儿一起转诊,将资料完整的582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82例中有一项或多项高危因素411例(70.61%),有胎儿宫内窘迫占28.69%,高危因素以脐带因素居多(28.3%)。脐带脱垂、胎盘早剥、宫内发育迟缓、胎儿异常、未定期或未产检在重度窒息组明显多于轻度窒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镇区医院重度窒息明显多于市级医院,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脐带脱垂、胎盘早剥、宫内发育迟缓、胎儿异常、母亲未定期或未产检是重度窒息发生的危险因素,应引起临床重视并积极处理,增强围产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替比夫定对慢性HBV(Hepatitis B Virus)感染妊娠妇女外周血细胞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 regulatory T cells)细胞率影响,探讨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慢性HBV感染孕妇10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月、3月、分娩前流式细胞术检测孕产妇Tregs比率,新生儿出生后检测乙肝五项及HBVDNA定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肝五项,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孕妇及新生儿HBVDNA定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孕妇肝功能.结果 对照组孕妇所生49例新生儿中,有5例HBsAg阳性,阳性率为11.2%,治疗组孕妇所生50例新生儿中有0例HBsAg阳性,阳性率为0%,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373,P<0.05).治疗组孕妇外周血Tregs比率治疗前、治疗后1月、3月、分娩前Tregs分别为(4.85±1.83)%、(3.26±1.39)%、(2.24±1.47)%、(1.78±0.56)%,对照组妇外周血Tregs比率治疗前、治疗后1月、3月、分娩前外周血Tregs比例分别为:(4.62±2.01)%、(4.59±2.51)%、(3.42±2.90)%、(1.99±1.64)%.妊娠时间与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之间有交互作用(F=3.88,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56,P<0.05).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39,P< 0.001).结论 替比夫定能降低乙肝母婴垂直传播,降低妊娠妇女Tregs细胞比率.  相似文献   

12.
张晓明 《哈尔滨医药》2012,32(3):175-176
目的评价妊娠中期应用拉米夫定对HBV传播的影响及安全性,寻求最佳预防宫内传播的方法。方法拉米夫定组57例孕妇于孕20~26周开始服用拉米夫定100 mg/天至分娩后,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组66例孕妇于孕28周开始使用HBIG 200 IU行宫内阻断治疗,2组新生儿出生均予主、被动联合免疫,观察新生儿宫内感染发生情况、抗病毒疗效及母婴异常情况,随访到婴儿1岁并分别在0、1、7、12月龄时监测其血清HBV DNA、HBsAg和抗-HBs定量变化。结果拉米夫定组孕妇于分娩前HBV DNA显著下降(t=18.72,P<0.05),转阴率为33.3%,肝功能异常者全部恢复正常。该组57例新生儿随访至1月龄时HBsAg或HBV DNA均阴性,宫内感染率为0,与HBIG组宫内感染率(15.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0,P<0.05)。2组婴儿1岁时的血清抗-HBs水平无差异(t=0.71,P>0.05),拉米夫定组HBV慢性感染为0,HBIG组10例宫内感染婴儿均为HBsAg、HbeAg、抗-HBc、HBV DNA阳性,2组孕妇及婴儿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对于HBV水平较高孕妇,妊娠中期采用拉米夫定降低病毒含量,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宫内传播及产时传播)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婴幼儿肝功能异常的常见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方法对172例肝功能损害婴幼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常见病因依次为病毒感染(50.6%)、细菌感染(26.2%)、支原体感染(4.7%)、药物损害(16.8%)、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1.7%)等;②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大多不明显,少部分有恶心、厌食、腹胀、呕吐、腹泻、肝脏肿大、腹水、黄疸、出血等表现;③实验室检查:丙氨酸转氨酶轻度异常(41~100U/L)(65%)为主,可伴有心肌酶升高、肾功能异常、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④治疗效果:感染及药物损害导致的肝功能损害给予抗感染、保肝等药物治疗1~6个月,96%可恢复正常。结论感染和药物是引起婴幼儿肝功能损害的主要原因,及时发现和合理用药可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婴儿喘息性疾病与呼吸道非细菌性病原体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112例喘息性疾病患儿的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研究及病原体分析。结果引起婴儿喘息性疾病的非细菌性病原体最常见的是呼吸道合胞病毒(30.4%)、肺炎支原体(18.8%)和巨细胞病毒(8.0%)。结论婴儿喘息性疾病多为病毒和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临床上应正确认识其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15.
林加斌  朱凯 《安徽医药》2008,12(6):525-526
目的探讨引起小儿病毒性肺炎病原学情况及其临床表现,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IIF)方法检测267例婴幼儿肺炎患儿急性期血清中11种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IFV-A,B;副流感病毒PIY1-4;柯萨奇B1病毒CB1V;柯萨奇A,病毒;CA7V;埃可病毒)血清特异性IgM抗体。结果267例婴幼儿肺炎中共检出病毒感染102例,病毒感染率38.20%,单一病毒感染84例(82.35%)。其中RSV27株(26.47%),IFV20株(19.61%),ADV18株(17.65%),PIV19株(18.62%),混合病毒感染共18例(17.65%)。RSV肺炎患儿喘息重,缺氧明显;ADV肺炎患儿以高热和中毒症状表现为主;IFV和PIV肺炎患儿主要表现为咳嗽重、喘息轻。结论病毒性肺炎以RSV为主要病原,婴儿期病毒感染率最高,好发于冬、春季节。各类病毒性肺炎各有其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婴幼儿喘息性疾病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原学情况.方法 采集318例婴幼儿喘息性疾病住院患儿的鼻咽部分泌物标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A、B型(INFA、B),副流感病毒Ⅰ、Ⅱ、Ⅲ型(PIY Ⅰ、Ⅱ、Ⅲ),腺病毒(ADV),鼻病毒(RV),偏肺病毒(hMPV)检测.结果 318例婴幼儿喘息性疾病中检出呼吸道病毒阳性258例,阳性率为81.1%.检出6种呼吸道病毒、其阳性率分别为RSV 36.2%,hMPV21.7%,RV 14.5%,INF-B 1.3%,PIV-Ⅲ3.1%,ADV 5.3%.4至6月份病毒阳性检出率最高(92.7%),1至3月份病毒阳性检出率最低(51.3%).1岁以前主要是RSV和hMPV感染,1~3岁主要是RSV和R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及喘息性支气管炎主要是RSV、hMPV感染,婴幼儿哮喘主要是hMPV、RV感染.结论 合胞病毒是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首位病毒病原体,其次是hMPV、RV.喘息患儿病毒检出阳性率呈季节性分布,且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7.
王宜芬  杨莉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8):2740-2742
目的探讨早产儿在婴儿期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利于降低早产儿在婴儿期RRTI的发病率。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通过病例回顾、问卷调查与对照组比较,并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筛选出发病危险因素。结果早产儿在婴儿期RRTI的检出率为29.2%,较足月儿明显增高(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出生时体质量偏低、小于胎龄儿、存在宫内感染征象、围生期机械通气、贫血、未及时添加辅食等各因素与早产儿在婴儿期RRTI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小于胎龄儿、围生期机械通气、存在宫内感染征象与早产儿在婴儿期RRTI的发生呈正相关。结论小于胎龄儿、存在宫内感染征象、围生期机械通气是早产儿在婴儿期发生RRTI的临床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朱晓华  李岚  陈晨  朱双桂 《江西医药》2014,(12):1356-1359
目的:分析冬春两季儿童肺炎感染病原学构成,为儿童肺炎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4月肺炎患儿1943例为研究对象,进行痰培养、7种呼吸道病毒抗原及巨细胞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43例肺炎患儿中,病原阳性946例,阳性率48.7%,感染病原中病毒感染633例(66.9%),细菌感染195例(20.6%),支原体感染147例(15.5%),衣原体感染39例(4.1%),混合感染221例(23.4%)。病毒感染以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率最高(62%),其次是巨细胞病毒(30.2%),流感/副流感(9.3%),腺病毒(5.5%)。细菌病原以肺炎链球菌最多见(12.5%),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9.8%)。1岁以下肺炎感染病原阳性率(64.8%)高于其他年龄段,以RSV、CMV感染为主,肺炎支原体是3岁以上儿童肺炎主要感染病原。重症肺炎218例,病原阳性146例,阳性率67.0%,以RSV感染为主,占62.2%,重症肺炎混合感染多,占24.3%。结论儿童肺炎发病以1岁以下儿童常见,病毒是冬春两季儿童肺炎最常见感染病原,且主要以RSV感染为主,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率高,尤其是重症肺炎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婴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34例ITP婴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34例ITP婴儿以男婴为主,男:女=3.96:1;年龄以6个月以下多见(74.6%)。临床多表现为发病急,出血症状轻,但血小板数量重度减少多见(69.4%)。发病前有感染史57例(42.5%)。血小板抗体检查阳性率52.7%。巨细胞病毒的感染率(51.7%)明显高于EB病毒和肺炎支原体的感染率。肾上腺皮质激素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93例,有效率达88.2%。结论婴儿ITP大多发病急,血小板数量重度减少,多数有病毒感染,肾上腺皮质激素联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