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因其可在直视下操作,手术精确,对于复杂的鼻中隔偏曲及鼻中隔偏曲伴鼻息肉、鼻窦炎、鼻甲肥大者,较传统的鼻中隔矫正术具有优势。因此,它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我科2001年3月~2004年5月对4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行了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4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中,男35例,女11例,年龄22~51岁。其中C形偏曲11例,S形偏曲7例,高位偏曲10例,嵴突或棘突型6例,兼有两种或以上类型者12例。46例中15例伴有慢性鼻窦炎,10例伴有鼻息肉,6例伴有下鼻甲或中鼻甲肥厚,予…  相似文献   

2.
鼻中隔偏曲是耳鼻喉科常见病之一,不仅影响鼻腔通气功能,且可引起鼻出血、头痛、鼻塞等症状。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往往伴有鼻中隔偏曲,不同程度的鼻中隔偏曲不但影响鼻窦引流,还妨碍鼻内镜自由放入鼻腔,不能充分暴露术野、彻底开放鼻窦,影响手术疗效。传统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已成为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主要方法,但也可能发生鼻中隔穿孔、血肿及鼻腔粘连、鼻中隔黏膜摆动、鼻梁塌陷等并发症。在临  相似文献   

3.
<正>鼻中隔偏曲为鼻科常见的器官畸形。它不仅有损于人的面部容貌,且严重影响鼻腔功能。如影响鼻窦及鼻腔的正常引流,引发鼻炎、鼻窦炎、鼻息肉等并发症,降低了患者生存质量。外鼻的整形中没有中隔的活动,复位不可能达到满意的结果,因此,矫正歪鼻的关键是矫正鼻中隔偏曲。鼻中隔偏离中线向一侧或两侧偏曲,或局部形成突起而引起临床症状。鼻中隔偏曲多与鼻外伤或发育异  相似文献   

4.
张晓根 《云南医药》2012,(6):595-596
鼻中隔偏曲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其治疗手段为鼻中隔矫正术(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1]。常由鼻部遭受外伤、生长发育过程中鼻中隔骨与软骨发育不均衡、鼻腔鼻窦巨大鼻息肉压迫等引起鼻中隔偏曲。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能矫正偏曲的鼻中隔软骨和骨性弯曲,使临床症状消失或改善。我院于2010年12月~2011年11月对30例不同类型的鼻中隔偏曲患者  相似文献   

5.
鼻中隔单侧偏曲与慢性鼻窦炎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郝玉梅 《贵州医药》2003,27(1):47-48
随着鼻内窥镜手术的日益发展 ,慢性鼻窦炎的病因及转归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笔者对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1993年 12月至 1998年 10月鼻中隔偏曲患者的鼻窦CT片进行分析比较 ,借以探讨鼻中隔偏曲与慢性鼻窦炎的相关性 ,为鼻内窥镜手术的选择提供依据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调查对象共 116例 ,其中男 83例 ,女 33例 ,年龄 9~ 75岁 ,平均 4 9岁。1 2 选择鼻中隔单侧偏曲的患者 ,按偏曲发生的部位划分 ,以下鼻甲附着处为界 ,鼻中隔偏曲在下鼻甲附着处以上为高位偏曲 ,以下为低位偏曲。鼻腔 ,鼻窦肿物 ,鼻息肉 ,既往有鼻部…  相似文献   

6.
单纯鼻中隔偏曲对慢性鼻窦炎发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单纯性鼻中隔偏曲在慢性鼻窦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432例行CT检查患者,排除了鼻中隔偏曲以外的其他解剖学异常,符合条件有152例,分为鼻中隔偏曲组(研究组),非鼻中隔偏曲组(对照组)。结果,严重鼻中隔偏曲组鼻窦炎发生率为56.3%和非鼻中隔偏曲组鼻窦炎的发生发生率为33.3%,两者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轻度和中度鼻中隔偏曲和非鼻中隔偏曲组鼻窦炎的发生率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轻度和中度鼻中隔偏曲不是鼻窦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重度鼻中隔偏曲是慢性鼻窦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均一次性地得到矫正,取得满意通气效果,鼻塞、流涕、头痛等症状消失41例,明显减轻9例,术后经随访半年以上,均未出现鼻中隔穿孔、鼻腔粘连、鼻梁塌陷等症状.伴有鼻窦炎、鼻息肉、慢性鼻炎患者随访半年无复发,窦口开放良好.结论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不仅可以矫正偏曲的鼻中隔,且可同期完成鼻窦手术,不需二次手术,大大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偏离中线或呈局限性突起,并引起鼻功能障碍,如鼻塞、头痛、鼻衄等,鼻中隔嵴突是鼻中隔偏曲的类型之一。我科于1998~2005年收治20例鼻中隔嵴突(包括骨棘)患者,于鼻内镜下单纯嵴突切除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例中,男15例,女5例;年龄16~58岁,平均30岁。部分患者行鼻内镜检查及冠状位CT扫描检查。其嵴突(包括骨棘)位于左侧11例,位于右侧9例。鼻中隔偏曲20例均为单纯鼻中隔嵴突或骨棘,其中压迫下鼻甲12例,压迫中鼻甲6例;伴鼻窦炎8例,伴鼻息肉、鼻窦炎2例,变应性鼻炎6例。主要表现为鼻塞、头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型术在鼻中隔偏曲矫正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8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型术,术中尽量保留鼻中隔原有结构,切除偏曲部分骨性组织,保留较多鼻中隔软骨,对合并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肥厚性鼻炎、变应性鼻炎、泡状中鼻甲等同期手术处理。结果 80例患者术后鼻塞等症状完全缓解,鼻中隔居中,无穿孔,无摆动。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型术操作简便,疗效明确,且适合青少年患者。  相似文献   

10.
鼻内窥镜在鼻中隔偏曲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优点及适应症。方法 对87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在鼻内窥镜引导下行鼻中隔矫正术,其中32例合并鼻息肉、鼻窦炎同期行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结果 术后效果良好,无一例发生鼻中隔穿孔、鞍鼻及脑脊液鼻漏等手术并发症。结论 该法术野清晰,手术操作精确细致,损伤小,对合并有鼻息肉、鼻窦炎者可行同期手术。随着鼻内窥镜技术的不断普及,鼻中隔手术的适应症将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经鼻内镜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手术技巧及优点。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我科对鼻中隔偏曲患者施行鼻中隔矫正术1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手术过程进行总结并观察其术后疗效。结果 100例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所有患者均一次性地获得完全矫正,术后鼻腔通气良好。随访612个月,主观治愈率95%(95/100),好转率5%(5/100)。无塌鼻、鼻中隔穿孔及鼻中隔脓肿等现象,鼻塞、头痛、流涕等症状均消失或明显改善。结论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具有直观、微创、精细、安全、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便于示教等优点,可以同时行鼻窦炎或鼻息肉的功能性鼻窦内镜术,具有绝对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在内窥镜鼻窦手术的同时行鼻中隔矫正术.最大限度的减轻患的痛苦,二期手术一次完成。26例鼻窦炎、鼻息肉伴鼻中隔偏曲患,经鼻中隔矫正术,对内窥镜鼻窦手术后的恢复起到了重要作用,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功能性鼻内镜手术的真菌球型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得出不同菌群对患者术后上皮化时间的影响,为真菌球型鼻—鼻窦炎的诊疗提供帮助。方法 选取在全麻下行FESS治疗,且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曲霉菌或毛霉菌的真菌球型鼻—鼻窦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伴有鼻息肉和鼻中隔偏分为4组:A组单纯患病组,B组鼻中隔偏曲组,C组鼻息肉组,D组鼻中隔偏曲及鼻息肉组;各组互为对照组,研究各患病组之间真菌菌群的分布差异。以SNOT-20量表对各组患者术腔黏膜上皮化的时间做分析,研究不同真菌和各患病组类型对术后上皮化的影响。结果 曲霉菌和毛霉菌在各患病组中的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真菌种类对术后上皮化时间的影响无差异(P>0.05)。结论 致病真菌种类与是否伴发鼻息肉和(或)鼻中隔偏曲无相关性。真菌种类对术腔术后上皮化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联合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24例慢性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在鼻内镜下行鼻窦手术联合鼻中隔矫正术,术后随访6个月~2年,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124例患者总有效率95.2%,偏曲的鼻中隔均一次性矫正成功,未出现鼻中隔穿孔及脑脊液鼻漏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联合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疗效肯定,安全性高,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行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11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治疗过程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中,39例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均治愈。77例合并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及下鼻甲肥大患者61例治愈,9例显效。总有效率为94.0%。全部患者术中及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术野清晰,使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操作精确,矫正完全,从而避免了术中发生穿孔及黏膜受损,使鼻腔生理功能的恢复得到促进,并维持了鼻中隔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鼻内镜手术的开展,以及对鼻腔、鼻窦功能的新认识,提出了结构相关性鼻炎,它是指因解剖学因素如鼻中隔偏曲,下鼻甲肥大,反向或泡性中鼻甲可导致鼻塞的鼻炎。中、重度鼻中隔偏曲可导致鼻黏膜肿胀或水肿是引起慢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最常见的结构性病变。鼻中隔偏曲传统的治疗,部分症状改善不满意,是因忽视了对下鼻甲、中鼻甲和肥大钩突的处理。利用鼻内镜技术的微创特点,同时进行中、下鼻甲或其他结构的成形,更符合鼻腔的发展功能,  相似文献   

17.
鼻窦是人体面部的空腔结构,鼻窦炎就是细菌感染了这些空腔结构引起的炎症。引起慢性鼻窦炎的病因有很多,有些是由于感冒后引起的急性鼻窦炎治疗不彻底转化而成;有些是鼻腔自身结构的问题,比如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鼻息肉等造成鼻窦通气引流的障碍发展而成;还有些是全身性因素,包括各种慢性疾病、营养不良、疲劳过度而导致的机体抵抗力低下。同时,还有过敏性鼻炎等各种过敏性疾病及支气管扩张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18.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后复发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璟  李其庆 《淮海医药》2009,27(4):303-304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术后复发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08年我院行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268例中术后复发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复发患者中,临床分型为Ⅱ-Ⅲ型20例,围手术期未进行抗生素、激素治疗4例,术后发生鼻腔黏连16例,术后钩突残留10例,术中鼻中隔偏曲未矫正8例,术中中鼻甲和下鼻甲未处理6例,副鼻窦口及窦内病灶未清除彻底12例,术后未定期进行鼻腔处理和未合理用药14例。约90%的复发患者是多种因素共同引起的。结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后复发与其临床分型、围手术期用药、术后鼻腔黏连、钩突的切除、鼻中隔偏曲与中、下鼻甲的处理、副鼻窦口的开放、术后鼻腔定期换药及术后合理用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郝力  雷冬梅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7):F0003-F0003
鼻中隔偏曲是鼻科常见病,常因为两侧鼻腔不对称,引起鼻腔、鼻窦引流不畅。导致慢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等。传统治疗只注重中隔软骨和骨质的部分切除。往往术后效果不够理想。随着鼻内镜外科技术和医学影像的发展,对鼻腔鼻窦生理病理研究的深入,中隔手术同时进行中、下鼻甲及其它结构的成形,更符合现代微创手术的特点。我科2000-2003年采用内镜下鼻内多结构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40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9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治疗作用。方法术前1周口服罗红霉素及泼尼松,手术切除鼻息肉,开放前组筛窦,矫正鼻中隔偏曲,修正病变中下鼻甲,术后口服罗红霉素及泼尼松,白拟清鼻汤1及2号。结果治愈40例,好转41例,无效15例。结论中西结合治疗鼻窦炎鼻息肉Ⅱ型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