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卵黄囊癌是较少见的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多发生在卵巢和睾丸,偶尔发生在性腺外。在小儿的性腺外诸部位中,以骶尾部居多。由于该瘤可产生甲胎蛋白(AFP),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AFP在瘤组织中的分布情况,对研究该瘤的形态与功  相似文献   

2.
黄克斌  邹奖励  杨鑫  朱峰 《陕西医学杂志》2001,30(5):291-292,F003
12例恶性卵黄囊瘤 ,其中性腺 1 1例 (卵巢 4例、睾丸 7例 ) ,性腺外 (骶尾部 ) 1例。发病年龄以 30岁以下多见 ,占 91 .7%。病理上可见疏松网状结构、S- D小体、透明小体等特征性结构 ,临床测定血清 AFP,可以协助诊断 ,并可作为观察治疗效果 ,有无复发或转移的指标。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术中应将原发瘤及转移瘤切除干净 ,术后辅以化疗 ,可以提高生存率。恶性卵黄囊瘤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
内胚窦瘤又称卵黄囊瘤,是一个反映胚胎期生殖细胞向胚外的中、内胚层分化。病理改变特征性强而又复杂多样的高度恶性生殖细胞肿瘤〔1〕,主要发生于性腺,亦可发生于性腺外组织,如骶尾部,腹膜后,松果体等处,靠近躯体中线部位。发生于卵巢多见,曾称为中肾瘤、胚胎瘤、睾丸母细胞瘤、婴儿型睾丸胚胎性癌及恶性畸胎瘤等。Teilum首先指出该瘤来源于生殖细胞,所描述形态与大白鼠胎盘的内胚窦组织结构相似,故命名为内胚窦瘤。本瘤在组织学发生、形态特征、生物学行为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均具有特征性,现将我科20年来卵巢发生的内胚窦瘤的临床资料共15…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CT检查巨大卵巢囊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8例巨大卵巢囊性腺瘤,总结分析其CT表现。结果:8例巨大卵巢囊性腺瘤其中浆液性5例。粘液性3例,均为良性。术前CT检查均作出了正确诊断。结论:卵巢囊性腺瘤及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性腺外卵黄囊瘤的临床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在性腺外卵黄囊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性腺外卵黄囊瘤的临床及CT影像表现。结果:3例发生于腹膜后,1例发生于纵隔内,2例发生于骶尾部。1例肿瘤呈囊实性,边缘强化明显,其内可能少量出血灶;5例呈不均匀软组织肿块,增强后均呈不均匀性强化,其内有不同程度坏死灶。结论:性腺外卵黄囊瘤的CT影像表现虽具有恶性肿瘤的特点。但缺乏特异性,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6.
卵黄囊癌又称内胚窦瘤、婴儿型胚胎性癌、幼年性胚胎性癌。现多认为它是从生殖细胞发生并具有向胚外卵黄囊成份分化的肿瘤,它常发生于睾丸与卵巢,但也可发生于性腺以外的器官,如骶尾、后腹膜,纵膈、松果体、女阴、宫颈、阴道、阔韧带及肝等。现将我们发现于右外阴部的1例报告如下。患者:高某、女,1.5岁,发现右外侧阴部肿块一天。于1988年9月26日入院。无发热、恶心、呕吐,既往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恶变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与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了14例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恶变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并且应用PCR技术对其中7例的瘤体组织及宫颈组织进行了人类乳头瘤病毒检测。结果:14例卵巢畸胎瘤恶变病例发病年龄为30 ̄82岁(平均61.7岁),组织学类型包括鳞状细胞癌(11例)、腺癌,甲状腺乳头状腺癌及甲状腺类癌(各1例)。人类乳头瘤病毒检测没有发  相似文献   

8.
卵黄囊瘤是较少见的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好发部位与其它生殖细胞来源的肿瘤一致。现将本组18例卵巢卵黄囊瘤分析如下: 资料和方法查阅我室1959~1987年间病检资料及市内会诊切片,对过去诊为卵巢中肾瘤,卵巢胚胎癌,年幼患者囊腺癌进行仔细复查,资料完整的单一型(即A型)卵巢卵黄囊瘤18例,除HE染色外,大部分  相似文献   

9.
内胚窦瘤(Endodermal Sinus Tumor,EST)又名卵黄囊瘤,是由胚外结构一卵黄囊发生的高度恶性的生殖细胞肿瘤,发生于性腺外者非常少见。我科遇到10例,现就其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卵巢卵黄囊瘤以往被称为内胚窦瘤,因其组织形态酷似啮齿类胎盘内胚窦结构,但因人类无此结构,却有类似人胚卵黄囊结构,故Huntington(1970)称卵黄囊瘤,本瘤多认为起源于原始生殖细胞或多潜能胚胎细胞向胚外的中、内胚层衍化为卵黄囊瘤内的各种成分。本瘤为罕见且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本瘤在组织学发生、形态特征、生物学行为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均具有特征性,我们近20年收治8例卵黄囊瘤,复习其临床及病理资料,并进行光镜观察,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以提高对卵黄囊瘤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卵黄囊瘤来源于胚外结构卵黄囊,又名内胚窦瘤,约占卵巢恶性肿瘤的3%~5%,恶性程度高,直接蔓延及腹腔种植是其主要的转移途径,晚期可发生血行播散,以肝、肺为常见[1-2].本研究拟通过我院近期收治的1例卵巢卵黄囊瘤发生弥漫性肝转移的危重患者的诊治经过,探讨对此类患者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恶变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与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了14例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恶变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并且应用PCR技术对其中7例的瘤体组织及宫颈组织进行了人类乳头瘤病毒检测。结果:14例卵巢畸胎瘤恶变病例发病年龄为30~82岁(平均61.7岁),组织学类型包括鳞状细胞癌(11例)、腺癌、甲状腺乳头状腺癌及甲状腺类癌(各1例)。人类乳头瘤病毒检测没有发现阳性病例。结论: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恶变是一种少见的病变,发病年龄以绝经后妇女为主,组织学类型以鳞状细胞癌最为多见,未发现HPV感染与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恶性卵黄囊瘤(malignant yolk sac tumor)是近年来已获公认的一个肿瘤单元。本瘤由原始生殖细胞来源,具有拟似胚胎发育过程中卵黄囊结构的分化特征。可为纯粹性,或与其它生殖细胞性肿瘤并存。本瘤不太少见,既往常误认为胚胎性癌或恶性畸胎瘤。主要发生于性腺,亦可见于骶尾部等靠近中线的其它部位。发生于睾丸者,多见于婴幼儿,其中两岁以内手术者予后较好。发生于卵巢和性腺以外部位者,则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恶性度高,予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卵巢恶性卵黄囊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 8例卵巢性卵黄囊瘤的临床理特征 ,免疫组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瘤组织由多形性瘤细胞排列成疏松网状结构 ,内胚窦样结构 ,瘤细胞质内外有嗜酸性透明小体。免疫组化 AFP(+) ,AAT(+)。结论 :多取材 ,全面观察易正确诊断 ,测定血清 AFP水平对确定肿瘤性质 ,监控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分析研究42例卵巢子宫内膜样癌的临床资料、病理检查及其发病规律与特点。结果:子宫内膜样癌占同期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的25%,患者发病年龄29~78岁,平均52.1岁。35例患者随访,5年存活率为54%。结论:卵巢子宫内膜样癌多发于中老年妇女,在组织学上与卵巢其他肿瘤或转移瘤相似,应注意与浆液性囊腺癌、粘液性囊腺瘤及转移癌的鉴别。预后好于浆液性囊腺癌。  相似文献   

16.
<正> 尽管目前对婴儿睾丸卵黄囊肿瘤<内胚窦瘤>的术语,名称和组织发生认识还不一致,但肿瘤的组织学特点已是众所周知。对发生在卵巢、睾丸和性腺外的相似的组织形态也已被认识。卵黄囊瘤可以认为是婴儿和幼儿最常见的肿瘤,对成人睾丸生殖细胞瘤中卵黄囊成分的发现也说明了这种肿瘤的存在不象以前认为的它是不常见的肿瘤。  相似文献   

17.
目的:加深对产生AFP的癌(除外肝细胞癌和卵黄囊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发生和类型、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的认识。方法:对1例发生于女性胰腺产生AFP的癌的病理组织学、免疫表型进行观察,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诊断为胰腺内分泌癌合并肝样型癌,其组织学特点是肝样型癌与内分泌癌相互移行、交替排列。前者表达AFP,后者表达CgA和Syn。根治术后,发生肝转移。结论:产生AFP的癌分为四个亚型。各个亚型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与该脏器的原发性癌合并出现。确诊依据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并且主要与肝细胞癌和卵黄囊瘤鉴别。产生AFP的癌具有特殊的组织发生和临床生物学行为,由于AFP有免疫抑制作用,易发生肝转移,属高度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8.
卵黄囊癌是一种具有向胚外体腔分化倾向的恶性肿瘤,曾被 Teilum(1959)命名为内胚窦癌,后 Pierce 等(1970)认为以称“卵黄囊癌”较好。本瘤可发生于睾丸,卵巢及生殖腺外,一般是靠近躯体中线的部位。生殖腺外卵黄囊癌报导过的病例有骶尾部、盆腔、腹膜后、纵隔、颅内、上颌窦、肝、胃、女性的外阴、阴道、阔韧带、子宫及男性的前列腺等部。  相似文献   

19.
恶性卵黄囊瘤组织发生来自人胚卵黄囊,恶性程度高,称恶性卵黄囊瘤较确切。应与透明细胞癌,乳头状腺癌,胚胎性癌进行鉴别.在诊断方面,要以病理诊断为主 AFP 对其诊断上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0.
<正>中枢神经系统原发生殖细胞肿瘤(CNS germ cell tumors,CNS GCTs)主要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包括生殖细胞瘤、胚胎性癌、卵黄囊瘤、绒毛膜癌、畸胎瘤、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与性腺外生殖细胞肿瘤一样,CNS GCTs几乎都发生于中线结构,包括松果体和蝶鞍区,第三脑室和下丘脑。该类肿瘤比较罕见,其中生殖细胞瘤预后较好,胚胎性癌,卵黄囊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