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前救治延迟的影响因素。方法 连续纳入2020年6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睢宁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STEMI患者414例,根据出现症状至入院时间分为延迟组300例(>120 min),非延迟组114例(≤120 min)。比较2组基线资料和院内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院前延迟的影响因素。结果 延迟组年龄、空巢老人、糖尿病、首诊非直接PCI医院比例明显高于非延迟组,非老人、非空巢老人、吸烟和使用救护车比例明显低于非延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延迟组直接PCI、LVEF明显低于非延迟组,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院内病死率明显高于非延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空巢老人(OR=5.223,95%CI:2.702~10.095,P=0.001)、糖尿病(OR=2.045,95%CI:1.211~3.455,P=0.007)、首诊非直接PCI医院(OR=2.821,95%CI:1.656~4.804,P=0.001)与院前时间延迟...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症状发作-到达医院及开始治疗的时间,分析导致院前和院内延迟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调查连续住院的329例STEMI患者,分析社会描述性变量、临床、心理因素等对院前延迟的影响。将门-住院时间分成≤60min和60min两组,分析延迟因素。并做心肌梗死知识及来源调查。结果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危险因素3个、发病时担心打扰别人与院前延迟长有关,而症状进展、重视反应和直接到定点医院则与院前延迟短有关。影响患者门-住院的因素是急救车转运、急诊就医和就诊1次。结论患者发病后到院及院内延迟明显,需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症状发作后的求医意识,提倡急救车转运,缩短签字同意时间,同时强调减少院内环节,缩短院内延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介入治疗(PCI)门-囊(D2B)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潞河医院2005年1月至2008年8月连续收治的行直接PCI的STEMI患者的D2B时间及其组成成分,记录如下时间(中位数):院前时间、门-CCU时间、CCU-获得知情同意时间、知情同意-导管室时间,导管室-首次球囊扩张时间。将D2B时间分为两组:短D2B组(≤120min)和长D2B组(120min),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D2B时间的因素。结果477例STEMI患者中,院前延迟时间125min,总的D2B时间120min,其中门-CCU时间19min,CCU-获得知情同意时间30min,知情同意-导管室时间30min,导管室-首次球囊扩张30min。D2B时间低于90min的患者占19.5%(93/477)。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与长D2B时间(120min)有关的因素是节假日住院(OR=1.85,95%CI1.19~2.85),门诊就医(OR=2.28,95%CI1.21~4.33),入CCU时无症状(OR=2.17,95%CI1.47~3.20)。而通过急救医疗服务系统(EMS)转运(OR=0.36,95%CI0.23~0.55),入CCU时间在6am~10pm(OR=0.48,95%CI0.30~0.74)预测短D2B时间(≤120min)。结论多数STEMI患者的D2B时间超过指南要求,临床因素和院内机制与长D2B时间相关,应当建立起有效的院内机制来降低院内延迟。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PCI患者的发病-首次医疗接触(FMC)、百次医疗接触-球囊扩张(FMC2B)和入门-球囊扩张(D2B)的观察以及不同来院方式对救治时间的影响,探讨胸痛中心运作对STEMI患者急诊PCI的影响.方法 选择435例STEMI急诊PCI患者,通过胸痛中心运作和流程的改进,观察胸痛中心运作对缩短发病-FMC、FMC2B和D2B时间作用.结果 STEMI患者发病-FMC 2010、2011和2012年组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12、62、78 min,各年组间无差异(P=0.368).2010、2011和2012年FMC2B的中位时间分别为287.0、313.5、421.8 min,组间无显著差异(P=0.135).D2B中位时间分别为107、78、59 min,各年组间D2B时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0),通过各种途径转运来院的患者D2B均有明显的改善(P=0.008),但自行来院患者的D2B各年组未见改善(P =0.846).结论 胸痛中心模式不仅仅局限在医院还必须扩大到整区域,缩短发病到再灌注时间必须依靠患者、家庭、社区和完整的医疗保健体系、胸痛救治网络的建设、EMS系统建设和与医院的无缝衔接、规范化胸痛救治流程推广和持续改进以及反复高质量的全员培训.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新疆石河子某三甲医院胸痛中心建立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发病至入院的时间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优化本地区胸痛中心院前救治流程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2017-12-01-2018-11-31在石河子某三甲医院行直接PCI手术的222例患者,统计其发病至入院时间,描述院前救治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病至入院时间≤3 h者110例(49.5%),>3 h者112例(50.5%)。是否呼叫120、首诊医院为PCI医院、服药史和对疾病的认知是STEMI患者院前延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本地区在缩短发病至入院时间方面尚待提高,应加强心肌梗死预防及治疗方式的宣传普及,让群众了解急救医疗服务系统,发病后及时拨打救援电话或到PCI医院就诊,可有效减少院前救治时间,提高抢救率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门-囊时间(患者入院至首次球囊扩张的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潞河医院2008年1月—2009年1月连续收治的198例急诊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的门-囊时间的影响因素。按门-囊时间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120min)和B组(120min),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门-囊时间的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筛选出12个影响门-囊时间的因素(P均0.05);12个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5个变量与门-囊时间明显相关(P均0.05)。结论多数STEMI患者的门-囊时间超过指南要求,临床因素和院内机制与长门-囊时间相关,应当建立起有效的机制来降低院内延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救干预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经我院急诊120确诊为ST段抬高型AMI患者58例为急救组,同期自行入院确诊ST段抬高型AMI患者74例为自救组。观察2组患者间首次医疗接触(FMC)时间、发病-再灌注时间、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及溶栓治疗的比例,住院期间血管再通率、治愈率、并发症、死亡及住院天数。随访观察1、3和6个月时2组患者心绞痛症状、射血分数(EF)、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再发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死亡发生率等。结果:急救组的FMC时间(19.54±8.66)min,发病-再灌注时间(113.27±10.16)min,均低于自救组[分别为(50.85±11.46)、(135.69±12.25)min,均P<0.05)];急诊PCI比例为29.3%,高于自救组的13.5%(P<0.05);急救组溶栓的比例(20.7%)与自救组(24.3%)无显著差异;急救组血管再通率及治愈率分别为77.6%和81.0%,均高于自救组60.8%和59.5%(均P<0.05);急救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25.9%,平均住院日为(18±9)d,均低于自救组48.7%和(32±16)d(均P<0.05)。随访期间,1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及病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3个月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急救组低于自救组(均P<0.05);而其他方面无统计学差异。6个月时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急救组低于自救组(均P<0.05),而在其他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急救干预能够降低AMI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及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优化急救流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FMC B)时间的作用和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实施优化流程前45例为对照组,实施优化流程后45例为研究组。将2组院前完成心电图检查情况、院前明确诊断情况、院前及院内启动介入团队情况、医疗接触至到达医院(FMC D)时间、入门至球囊扩张(D B)时间、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FMC B)时间进行对比。结果:2组院内启动介入团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院前完成心电图检查、院前明确诊断及院前启动介入准备方面,研究组显著超过对照组(88.89% vs 33.33%;64.44% vs 24.44%;40.00% vs 0.00%,均P<0.05)。2组患者FMC D时间相对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D B时间、FMC B时间、住院时间更短,腹胀、便秘、腰酸背痛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均P<0.05)。结论:优化急救流程可有效缩短急性STEMI患者FMC B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急救医疗服务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到达医院时交通工具的选择类型及影响患者选择急救医疗服务(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EMS)的因素。方法我院住院并确诊的412例STEMI患者,根据是否应用EMS到医院分为两组:EMS组和自我转运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应用急救医疗服务的情况。结果有26.90%的患者应用EMS到医院,单因素分析表明:CAD住院史、恶心、呕吐、头晕、晕厥、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进展、发病初期等症状消失、不愿打扰别人、院前就诊次数、认为是心脏起源疾病、恐惧感、重视症状是有意义的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STEMI患者选择EMS的独立变量是院前就诊(0.49,0.33~0.73),恶心(2.57,1.58~4.19),晕厥(5.49,2.05~14.70),症状进展(1.98,1.19~3.29),等待症状消失(0.55,0.34~0.89),认为是心脏起源疾病(2.37,1.44~3.91)。结论1/4的STEMI患者应用EMS到达医院,只有当患者感觉病重时才想到EMS,应当宣传EMS不仅仅是运输工具,同时也是及早诊断和治疗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梗死前心绞痛(PAP)对初发 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AMI)进展的影响。方法:280例初发ST段抬高 AMI患者,发病后24h内进行冠脉造影,心电图检查并作 QRS记分。根据有无PAP,患者被分为 PAP (102例)和非PAP组(178例)。根据发病至造影时间患者被分为:早期组(<2h,60例)、中期组(2-6h,150例)和晚期组(6-24h,70例)。结果:伴有PAP患者较无PAP患者 QRS记分显著降低[(2.4±2.4)分比(3.2±3.0)分],PAP组高 QRS记分比例亦显著低于非 PAP组(8.0%比18.4%),P 均<0.05。早期组,PAP与非PAP患者之间 QRS记分无显著差异[(2.0±1.8)分比(2.6±2.8)分,P=0.35];中期组,PAP患者QRS记分显著低于非PAP组[(2.0±2.1)分比(3.0±3.0)分,P=0.03];晚期组,PAP和非 PAP患者 QRS记分较中期组显著上升,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4.1±3.3)分比(5.5±2.9)分,P=0.13];非PAP组患者 QRS记分随着发病时间延长逐渐增加。结论:梗死前心绞痛可延迟急性心肌梗死疾病进展,扩大再灌注治疗时间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缩短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开始时间对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价值。方法171例STEMI,根据发病到开始PCI时间分为3组:<3h(A组,43例),≥3h、<6h(B组,58例),≥6h、<12h(C组,70例)。其中18例应用远端保护装置。比较3组术后TIMI3级率、ST段无回落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和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A组术后TIMI3级率和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B组和C组,ST段无回落率和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B组和C组。B组和C组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STEMI直接PCI中,与3h后开始PCI比较,3h内PCI可显著提高TIMI3级率,改善心肌组织再灌注、心功能和近期预后;3h后介入治疗无明显的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3.
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再通(PCI)后心肌微循环灌注的影响。方法:符合研究标准的87例STEMI患者,按梗死前应用他汀类药物的情况分为4组:A组(21例)应用他汀类药物>6个月;B组(25例)应用他汀类药物36个月;C组(18例)应用他汀类药物<3个月;D组(23例)未应用他汀类药物。所有患者均于急诊PCI后常规给予药物治疗,并于第21天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心肌灌注显像(SPECT)。结果:A组和B组的心肌灌注积分、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和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均明显低于D组(P<0.05),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D组(P<0.05)。C组的心肌灌注积分、LVEDV、LVESV也低于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心肌灌注积分、LVEDV、LVESV均明显低于B组(P<0.05),LVEF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长期小剂量应用阿托伐他汀可以改善STEMI患者急诊PCI后的心肌微循环灌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心绞痛问卷(SAQ)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探讨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方法:以在我院就诊且在就诊前1个月自觉有心绞痛症状的急性STEMI患者17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积分(CSS)评分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病变组,比较不同组患者生活质量差异及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冠脉重度病变组SAQ活动受限程度评分明显低于轻度和中度组分别为[(72±22.8)分比(80±15.6)分比(78±18.8)分,P〈0.01]。对于SAQ活动受限程度的影响因素为年龄、性别和CSS评分(P均〈0.001)。结论:年龄、性别、冠脉病变程度等是影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经皮介入治疗术后心肌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 81例行急诊冠状动脉经皮介入治疗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之前服用辛伐他汀的情况分为四组:A组15例,服用时间超过6个月;B组19例,服用时间1~6个月;C组17例,服用时间少于1个月;D组30例,未服用.比较各组校正的TIMI帧数计数(CTFC)和1 h内ST段回落情况.结果 A组和B组CTFC较D组较小(P<0.01),且术后1 h ST段回落较D组明显(P<0.01).结论 长期服用辛伐他汀,可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经皮介入治疗术后心肌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肌组织的再灌注影响。方法:符合STEMI入选标准的患者6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术前常规给予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调脂药等治疗,术中加用盐酸替罗非班以输液泵持续泵入;对照组除未加盐酸替罗非班外,其他治疗同治疗组。2组术中都常规应用普通肝素。联合应用TMP(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和sumSTR(sum-ST-segment resolution)方法对心肌组织的灌注进行评价。结果:2种评价方法均显示治疗组急诊PCI后心肌组织的再灌注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能明显改善STEMI患者急诊PCI后心肌组织的再灌注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PA)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急性STEMI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常规溶栓组和GSH组(溶栓+GSH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4h检测两组患者血浆cTnT、CK-MB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1个月后随访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测定LVEDd、LVESd和LVEF。结果:(1)治疗后两组CK-MB,cT-nT、SOD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1),但与常规溶栓组比较,GSH组血浆CK-MB,cTnT水平较低,SOD水平更高(P均〈0.05);(2)与常规溶栓组比较,GSH组LVEDd[(55.01±3.56)mm比(51.58±2.97)mm]、LVESd[(47.34±4.83)mm比(42.95±4.58)mm]明显减小,LVEF明显增大[(54.76±4.73)%比(61.21±6.38)%],P均〈0.05;3、GSH组较常规溶栓组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22.5%比35.0%)、再发心肌梗死率(5.0%比22.5%)、严重心律失常(17.5%比37.5%)发生率显著下降(P均〈0.05)。结论:rPA溶栓联合GSH治疗急性STEMI,能减少冠状动脉再通后并发症,改善心室重构,GSH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墓碑形”段抬高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临床资料将28例心电图呈“墓碑样”改变的AMI患者作为观察组(A组),选取心电图ST段呈常态改变的AMI患者43例作为对照组(B组)。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病变多发于前降支,除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外,心源性休克、AMI后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3个并发症及病死率、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A组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T段呈墓碑样改变的AMI患者近期预后较凶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进行血栓抽吸术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7年9月至2009年12月在我中心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共177例,其中急诊介入术加血栓抽吸治疗者为血栓抽吸组(81例),仅行急诊介入治疗患者作为标准PCI组(96例),比较两组的基础资料、术后心肌供血和心功能指标恢复情况.结果 血栓抽吸组支架直接置入率、术后2 h ST段回落〉50%率、冠脉心肌灌注分级(TMP)和校正的TIMI记帧法(CTFC)血流均明显优于标准PCI组;发病后24 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值与B型尿钠肽(BNP)值显著低于标准PCI组.结论 STEMI急诊介入术中应用血栓抽吸治疗安全可靠,可增加心肌水平的血流灌注,减少坏死心肌数量,从而改善STEMI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老年人与中青年人群心肌梗死发病时间的差异,以指导临床防治。方法 选取2000年1月至2010年5月我院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且症状发作时间明确的1024例患者。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组(<65岁)536例,老年组(≥65岁)488例,比较两组发病月、周、日的差异。结果 中青年组心肌梗死发病人数在10月及2月,周五、周六及周三,早上10点及晚上10点较高。老年组心肌梗死发病人数在10月、1月及3月,周五、周日及周一,早上6点及2点较高。老年组在3月(11.89%),周日(15.97%)及周一(17.42%),早6点(6.35%)及2点(5.74%)心肌梗死发病高于中青年组(P<0.05)。中青年组在2月(9.89%),周六(16.98%),晚8点(4.86%)及晚10点(5.78%)心肌梗死发病高于老年组(P<0.05)。结论 老年人心肌梗死发病时间规律不同于中青年,易发在季节交替、休息日与工作日交替及凌晨。提示心肌梗死发病时间规律在不同年龄段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