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农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病死率逐年增加,已超越城市。县级医院溶栓和溶栓后转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救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利器。建立区域性基层医院溶栓后转运PCI紧急救治体系,有望降低中国AMI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IJ���˨������������ƵĹ�ϵ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冠心病的急症 ,溶栓治疗在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中已证实并无益处 ,对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而言 ,尽快恢复梗死相关血管的血流可以降低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病死率 ,通过药物即溶栓治疗或机械性治疗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而达到。对于二者的比较一直在不断进行 ,随着新型溶栓药物的临床应用和PCI伴随用药的进展 ,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势 ,近年来合用溶栓和PCI成为最新的选择。1 溶栓和PCI的选择AMI后 6~ 12h内梗死部分心肌发生坏死 ,AMI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尽快、尽可能完全恢复梗死部位心肌…  相似文献   

3.
溶栓治疗是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非介入治疗中最有效的手段.对早期AMI患者进行及时的溶栓治疗,才能有效的挽救濒死心肌,改善左心室功能,最大限度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大量临床实践证明:梗死4h内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率是4h后溶栓的2倍,因此溶栓治疗越早越好.早期不典型心肌梗死往往因为心电图衍变不典型、症状不典型和心肌酶值不高而延误确诊及溶栓时机,影响患者预后.我们在吸取以往教训的基础上对近期遇到的3例早期不典型AMI进行及时溶栓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于江  赵怀荣  许玲 《山东医药》2012,52(4):117-118
急性心肌梗死(AMI)起病凶险、病死率高、预后差,是冠心病极其危重的表现类型。根据其管腔闭塞的程度,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由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其血栓形成的病理生理基础不同,因此在治疗方案上有所差异,本文仅讨论对急性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临床上所说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 tion,AMI)通常是指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seg 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虽然有各种各样的药物和机械灌注治疗方法可供选择,包括溶栓和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percutaneouscoro naryintervent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病例,对40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病例进行临床治疗研究。观察40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并发症(糖尿病、高血压等)、术前TIMI分级≤2级、吸烟史、术后不良反应(心律失常、心绞痛、心源性死亡、再次心梗)等因素均会对患者预后产生较大的影响。结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术前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病症、术前TIMI分级在2分以内并存在长期的吸烟史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较正常患者而言会受到更大的影响,另外,术后不良反应,诸如心律失常、心绞痛、心源性死亡、再次梗死等也会影响患者正常预后。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主要发病机理是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导致血管急性闭塞所致.按照发病时心电图有否ST段抬高分为ST段抬高AMI(STEMI)和非ST段抬高AMI(NSTEMI).前者80%~90%而后者约20%最终演变为Q波性心肌梗死.AMI的再灌注治疗主要包括介入治疗和溶栓治疗这两部分内容,后者主要针对STEMI患者而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致死性心律失常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年期间收治的384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并发致死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及30 d病死率,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AMI并发致死性心律失常30 d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384例患者中,30 d病死率为53.13%。单因素分析显示,女性、年龄60岁、Killip分级Ⅱ级以上、侧壁心肌梗死、前壁心肌梗死、未接受溶栓治疗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未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未应用静脉硝酸盐制剂,未接受降脂治疗和未应用抗心律失常药是增加AMI并发致死性心律失常患者30 d病死率的相关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前壁心肌梗死、Killip分级IV级和未接受降脂治疗是影响AMI并发致死性心律失常患者30 d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素(均P0.05)。结论:高龄、前壁心肌梗死、Killip分级IV级和未用降脂治疗是影响AMI并发致死性心律失常患者30 d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素。临床上应重视患者病情的评估,积极进行临床干预,强化降脂治疗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近20年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变化。方法统计1986,1991,1996,2001及2006年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住院AM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式。结果 5个时段心脏科住院患者总数为5282例,其中AMI患者为762例,占14.8%。AMI患者在5个时段的住院例数分别为64、81、127、182和308例,AMI住院患者与时间呈正相关(r=0.953,P<0.00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表现出迅速上升趋势,2006年已经达到53.8%。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采用保守治疗的住院病死率下降不明显,而溶栓和PCI治疗患者的住院病死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住院病死率的下降主要得益于溶栓和PCI,而非药物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再灌注治疗的推广和普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预后有了显著的改善.和传统溶栓治疗相比,直接冠状动脉(冠脉)经皮介入治疗(PCI)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已成为目前治疗的首选[1,2].然而,尽管支架等器械的应用最大程度上开通了闭塞冠脉,术后慢血流等冠脉微循环灌注不良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导致患者预后不佳[3,4].动脉血栓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的整个环节中具有关键作用,近年来针对抗栓治疗药物的开发和相关临床研究也是学术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包括Q波性急性心肌梗死(AMI),非Q波性A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他们的主要发病机制都是在斑块破裂的基础上诱发急性血栓形成,如果形成急性闭塞性血栓则主要造成ST段抬高的Q波性AMI,如果血栓为非闭塞性或虽为闭塞性,但其远端已有侧支循环形成,多造成非Q波性AMI或不稳定性心绞痛,统称为无ST段抬高的ACS.梗死相关冠状动脉血栓性闭塞率在ST段抬高的AMI、无ST段抬高的A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中分别占90%、20%~40%和10%左右.对于ST段抬高的AMI直接急诊介入治疗明显优于溶栓治疗的疗效已成定论.对于无ST段抬高的ACS患者是否常规急诊介入治疗,其疗效是否优于内科药物治疗,目前尚无定论.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再灌注治疗包括溶栓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其治疗目的是使不可逆的心肌坏死最小化以减少早期死亡率,改善长期预后和心功能。随着心肌梗死早期血管再通治疗的广泛开展,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早期病死率已显著下降,由1986年的13%下降至2000年的约4%。  相似文献   

13.
倪梅  张兴华 《山东医药》2004,44(4):53-55
目前 ,将急性心肌梗死 (AMI)分为两大类 ,即 ST段抬高AMI和非 ST段抬高 AMI,由于二者在病理上不同 ,故应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本文重点讨论 ST段抬高 AMI的药物治疗进展。ST段抬高 AMI的定义是指患者具有 AMI的临床症状 ,并且伴有 ST段抬高在 V1 ~ V3导联≥ 0 .2 m V,或在其他导联≥ 0 .1m V。1 再灌注治疗1.1 溶栓治疗1.1.1 溶栓治疗的适应证 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导联 ST段抬高 (胸导≥ 0 .2 m V,肢体导联≥ 0 .1m V) ,或提示 AMI病史伴左束支传导阻滞 ,起病时间 <12小时 ,年龄 <75岁(ACC/AHA指南列为 类适应证 )。…  相似文献   

14.
罗小春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7):3789-3790
早期进行药物溶栓和机械介入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最有效方法.结合我国国情,当前国内经济和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加之介入治疗对高龄患者相对慎重,因此溶栓治疗仍是治疗STEMI的首选方法.本研究观察第三代纤溶药物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瑞通立,r-PA)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STEMI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王晴  李波 《心肺血管病杂志》2022,(11):1188-1192
<正>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AMI患者的首选治疗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  相似文献   

16.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由于心肌细胞急性缺血缺氧导致局部心肌坏死的病死率极高的临床综合征。其目前主要治疗方式是通过溶栓或介入治疗来早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达到血运重建,使心肌再灌注。然而溶栓与PCI在治疗时机和成功率各具优劣势,因此溶栓与PCI的结合成为了可能。但随之而来的高出血风险使得溶栓后PCI饱受争议。于是,研究能够有效降低出血风险的同时克服PCI时间窗使更多患者收益的治疗方式具有极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主要是溶栓药物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PCI方案包括直接PCI、易化PCI、溶栓后转运PCI和补救PCI.不同PCI方案患者适应证不同,其临床结局亦各不相同.若接诊至球囊扩张时间<90min,直接PCI为首选方案.溶栓药物与介入治疗联合施行措施中,易化PCI临床结局较差,...  相似文献   

18.
倪梅  张兴华 《山东医药》2004,44(4):53-55
目前,将急性心肌梗死(AMI)分为两大类,即ST段抬高AMI和非ST段抬高AMI,由于二者在病理上不同,故应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本文重点讨论ST段抬高AMI的药物治疗进展。ST段抬高AMI的定义是指患者具有AMI的临床症状,并且伴有ST段抬高在V1~V3导联≥0.2mV,或在其他导联≥0.1mV。  相似文献   

19.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是高龄冠心病患者的主要表现形式,远期预后差.目前其治疗方法主要为介入干预和药物保守治疗,然而如何选择仍然争议较多.高龄是冠心病介入治疗远期死亡率和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高龄冠心病患者PCI围术期风险更高.高龄也是抗凝治疗发生出血的独立预测因子,大多数患者难以耐受长期药物强化治疗.本研究旨在探讨仅对"罪犯病变"进行姑息性PCI,对高龄(年龄>80岁)急性NSTEMI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老年人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和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共同问题包括症状不典型、合并危险因素多、临床证据不充分。老年人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减少死亡或心肌梗死绝对和相对危险度,长期随访显示其改善生存和症状的优越性。老年人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主要获益来自减少再次心肌梗死和重复血运重建;再灌注及时性和可行性是挽救濒危心肌和改善临床预后的重要因素;选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溶栓取决于患者是否存在心源性休克、时间延搁、合并病等因素,多数情况下倾向选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年龄是老年人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临床疗效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