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Olympus AU-10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48例病毒性脑炎患儿(观察组)和35例正常小儿(对照组)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心型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水平,分别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急性期与恢复期、轻型脑炎与重型脑炎、丙球治疗组与非丙球治疗组之间的心肌酶谱差异。发现病毒性脑炎患儿不同程度伴有心肌损害,患儿病情越重心肌酶越高,并且随脑炎恢复心肌酶也下降。加用丙种球蛋白有助于心肌酶较快下降,有利于疾病痊愈。提示心肌酶活性可作为观察病毒性脑炎患儿病情和转归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人血清心肌酶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人(病毒性脑炎30例,结核性脑炎30例)设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60名设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病人血清心肌酶。结果观察组病人血清心肌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毒性脑膜炎病人的血清心肌酶水平与结核性脑炎病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血清心肌酶会显著增高,可作为鉴别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心肌酶谱、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胱抑素C(Cyst C)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2015年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34例作为观察组,按昏迷程度分为轻度组10例,中度组18例,重度组6例;另选取同期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体检健康小儿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及不同昏迷程度病毒性脑炎患儿心肌酶谱指标〔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浆hs-CRP和Cyst C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LDH、CK、CK-MB、AS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血浆hs-CRP和Cyst 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患儿血清LDH、CK、CK-MB、AST水平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P0.05);中度组患儿血清LDH、CK、CK-MB、AST水平高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患儿血浆hs-CRP和Cyst C水平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P0.05);中度组患儿血浆hs-CRP和Cyst C水平高于轻度组(P0.05)。结论心肌酶谱、血浆hs-CRP和Cyst C水平可作为诊断小儿病毒性脑炎及评估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心肌损伤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现象,其中50例合并心肌损伤,作为观察组,其余患儿作为对照组。对患者的心肌酶学检查结果以及心电检查结果进行数值分析,并对观察组患者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肌酶学数值显著升高,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观察组患者心电图波动水平显著加大,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早期心肌酶学检查对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心血管损伤,具有良好的鉴定作用,通过阿奇霉素进行针对性抗菌治疗,对于急性期及早期病症具有较好效果,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心肌损害治疗中磷酸肌酸钠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6月30例心肌损害患儿,依据入院顺序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两组患者均根据病因采用对应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磷酸肌酸钠进行治疗,对照组予大剂量vitc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电图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1)、羟丁酸脱氢酶(HBDB)、血肌钙蛋白I(cTnI)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心电图的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心肌损害治疗中磷酸肌酸钠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改善小儿心肌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2016年该院治疗的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同时给予补液,纠正酸中毒,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对症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上磷酸肌酸钠治疗,1 g/次,0.9%氯化钠稀释后静脉治疗滴注,1次/d,7 d为一个疗程。结果两组患儿在治疗后心肌酶、心电图、心肌肌钙蛋白指数均有所下降,对照组中心肌酶CK-MB、LDH-1、HBDH分别为(44.5±12.3)U/L、(180.2±13.8)U/L、(255.46±63.22)U/L,心电图恢复正常率为75.0%,心肌肌钙蛋白为(0.11±0.03)U/L,观察组中心肌酶CKMB、LDH-1、HBDH分别为(32.3±6.7)U/L、(115.6±11.7)U/L、(220.31±36.53)U/L,心电图恢复正常率为92.5%,心肌肌钙蛋白为(0.05±0.01)U/L,观察组疗效更加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具有良好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儿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合并心肌损害患儿8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两组均给予祛痰、止咳、平喘、抗感染及抗病毒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加用磷酸肌酸钠,两组疗程均为1周。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肌酶谱中磷酸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及α-羟基丁酸脱氢酶(HBDH)表达水平,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CK、CK-MB、AST、LDH及HBDH水平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儿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磷酸肌酸钠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合并心肌损害的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心肌酶谱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优质护理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确诊的7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按照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观察组40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对比不同护理模式应用后效果。结果观察组体征、症状、心电图及心肌酶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差错、护理投诉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护理中的应用,可改善患儿症状体征以及生活质量,推广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9.
韩艳  薛芳菁 《山东医药》2012,52(36):90-91
目的了解磷酸肌酸钠对热性惊厥患儿心肌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热性惊厥伴心肌损伤患儿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37)与对照组(n=37),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退热止惊及能量合剂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磷酸肌酸钠(CP)治疗,疗程为7 d,观察治疗前后患儿心肌酶谱的改变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心肌酶水平相似且高于正常值,治疗后治疗组心肌酶改善及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对热性惊厥患儿心肌损伤有显著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合并心肌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重症病毒性脑炎合并心肌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后临床症状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重症病毒性脑炎合并心肌炎患儿护理后临床症状恢复时间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合并心肌炎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磷酸肌酸钠治疗儿童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治疗心肌损害患儿共181人。按照其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92人,对照组89人。两组均予以限制活动、常规营养心肌、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静点治疗,用量为1g/次,2次/日,7天为1疗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症状改善、心肌酶谱、肌钙蛋白及心电图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2.6%(76/92),对照组为68.5%(61/8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症状、心肌酶及心电图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肌钙蛋白转阴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磷酸肌酸钠能积极修复心肌损伤,恢复心肌功能,可作为小儿心肌损害的良好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01~2015-12收治的92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再增加磷酸肌酸钠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39例,有效3例,无效4例。对照组显效28例,有效6例,无效12例。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两组患儿的CK、CK-MB以及LDH等指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各项心肌酶指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治疗中合理地应用磷酸肌酸钠,能够有效降低心肌酶,改善心肌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儿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患儿伴发心肌损害所致心肌酶、心电图及cTnI异常表现。方法对180例确诊患儿和我院同期住院的小儿外科患儿100例同时于入院次日和病程结束后,行心肌酶谱、心电图和cTnI检查。结果①HFMD患儿与正常小儿比较心肌酶谱明显升高(P〈0.01);②HFMD患儿心电图异常率71.3%,以ST-T改变为主;③HFMD患儿cTnI异常44例(占24.4%);④心肌酶谱、cTnI、心电图三者具有相关性。结论部分HFMD患儿伴发心肌损害时心肌酶谱和cTnI明显升高,心电图出现异常改变。早期进行心肌酶学、cTnI和心电图等检测,有助于HFMD患儿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病毒性心肌炎合并CAVB患儿8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丙种球蛋白组,每组各40例,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心肌酶谱变化、症状消失时间、心肌酶恢复时间、心电图恢复正常时间。结果丙种球蛋白组的总有效率(95.00%)高于常规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CD3+升高、CD4+降低、CD8+升高、CD4+/CD8+降低,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乳酸脱氢酶(LDH)降低,且治疗后丙种球蛋白组与常规组上述指标改善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种球蛋白组与常规组相比症状消失时间、心肌酶恢复时间、心电图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合并CAVB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监测的临床实际意义。方法选取45例新生儿肺炎患儿(肺炎组和)和45例健康新生儿(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新生儿的心肌酶谱和心电图情况。结果 1肺炎组各项心肌酶谱指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2肺炎组恢复期患儿心肌酶谱指标均低于急性期,经统计学处理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3肺炎组轻症患儿心肌酶谱指标均低于重症患儿,经统计学处理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4肺炎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高于健康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新生儿肺炎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可通过监测患儿的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来评估疾病的发生与进展情况,对患儿的临床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是否更容易导致心肌损害。方法对131例急性腹泻病患儿检测大便中的轮状病毒,阳性62例作为观察组,阴性69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腹泻病情、心肌损伤相关症状和体征、心电图和影像学改变、心肌酶和肌钙蛋白T的生化检测。结果两组腹泻病情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心肌损害相关症状和体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免疫抑制法)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但肌钙蛋白T仅1例弱阳性。心电图和影像学无心肌损害特异性改变。结论轮状病毒肠炎并不容易导致心肌损害,用免疫抑制法测定的CK-MB水平可能存在假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及其对T淋巴细胞亚群和心肌酶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4月—2016年2月收治的60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进行辅助治疗。观察两组在治疗两周后外周T淋巴细胞的变化情况,治疗4周后检测心肌酶水平,评定治疗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在治疗两周后外周血中CD_4~+T淋巴细胞显著降低。观察组在治疗两周后患儿外周血中CD_4~+T淋巴细胞较治疗前显著降低,CD_8~+T淋巴细胞和CD_4~+/CD_8~+的值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两组患儿在治疗后血清中的心肌酶含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后血清中心肌酶的含量观察组普遍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疗效有统计学意义(χ~2=13.944,P0.001)。结论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时使用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对患儿体内心肌酶和T淋巴细胞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可以在临床上进行初步运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阿昔洛韦和磷酸果糖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将2014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律失常患儿8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1例。两组均采取常规方法治疗,A组患儿在此基础上采取阿昔洛韦治疗,B组患儿在此基础上采取磷酸果糖治疗,对两组患儿各项指标及疗效进行对比评估。结果在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除时间,心电图、心肌酶完全恢复时间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68%、90.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律失常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无论采取阿昔洛韦还是采取磷酸果糖,疗效均显著;值得采纳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参麦注射液合用1,6二磷酸果糖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住院治疗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及1,6二磷酸果糖静脉输注,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谱等变化。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7%,心电图总有效率为97%,心肌酶酶改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0%,心电图总有效率为77%,心肌酶改善总有效率为84%,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合用1,6二磷酸果糖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可使临床疗效提高,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酶谱在婴幼儿肺炎并心力心衰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收治的41例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为观察组,以同期住院的32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为对照组,对两组心肌酶谱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心肌酶谱中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酶(α-HBDH)、谷草转氨酶(AST)均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恢复期AST较急性期显著降低(P<0.05),余心肌酶谱各指标呈下降趋势,但与急性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肌酶谱可以反映婴幼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时心肌受损的严重程度.CK-MB增高是判断心肌损害的关键指标,及时检查、积极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