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目前我国关于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实施心脏康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研究寥寥无几,患者出院后的心脏康复项目也屈指可数。本文旨在讨论我国心脏康复的发展现状及它在改善患者远期不良预后中的关键作用,并试图探讨我国未来心脏康复发展的蓝图,促成心脏康复在治疗老年心血管病中的广泛应用。1心血管病的流行病学及相关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引起死亡的首要原因,其中大多数死亡发生在低至中等收入国家〔1,2〕。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行早期心脏康复的安全性。方法 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血管中心CBD-Bank数据库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12月住院的AMI患者1 364例,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纳入379例行急诊PCI的AMI患者。根据患者是否接受早期心脏康复将其分为心脏康复组(接受早期心脏康复患者,n=79)和对照组(未接受早期心脏康复患者,n=300)。对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进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及随访1年全因死亡率、心源性死亡率、因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再住院率。结果 匹配后,两组心源性死亡率及靶血管重建、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匹配后,两组随访1年全因死亡率、心源性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康复组随访1年因ACS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AMI患者急诊PCI后开展早期心脏康复相对安全,且早期心脏康复可有效降低AMI患者因ACS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3.
心脏康复被广泛认为在优化心脏病患者康复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能够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率、减少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是心血管疾病防治的IA类推荐。远程心脏康复是能惠及更多的冠心病患者,是心脏康复的补充及延伸。我国远程心脏康复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对我国远程心脏康复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期能为我国的远程心脏康复的研究及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胡强  张剑  张权宇 《心脏杂志》2022,34(2):220-227
目前,心脏康复作为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已逐渐在临床中应用,它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和转归。运动康复是心脏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高冠心病患者的心肺功能和运动耐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其中,高强度间歇运动(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HIIT)相比较于其他运动方式在改善患者心肺功能、血管内皮功能、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因其运动强度较高,心脏康复医师对其运动安全性等方面仍存在疑虑,这些因素制约了其在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本综述分别对HIIT的定义、HIIT的适应症及禁忌症、HIIT在心肺功能与化验指标中的作用、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阐述,并对HIIT联合药物治疗的效果进行了归纳,从而为临床及运动康复策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5.
心房颤动患者心脏康复中国专家共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房颤动(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危险因素控制和多学科综合管理逐渐受到人们重视。多项研究证明,AF心脏康复行之有效,但目前国内尚缺乏AF心脏康复的统一管理方案。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指南,择其更新的重要学术内容,制订AF(包括瓣膜病性AF和非瓣膜病性AF)患者心脏康复中国专家共识,以期推动我国AF康复的发展。共识内容主要包括AF的上游管理,多维度康复评估和处方制定。  相似文献   

6.
随着心脏康复体系的不断完善,心脏康复已发展成为多学科、多方面的综合干预措施,目的在于恢复心脏病患者最佳的身体、心理和社会状态,延缓或逆转疾病的进展。这些干预措施包括运动训练、危险因素控制、心理支持和药物治疗等。大量研究已证实以运动为基础的心脏康复能使冠心病患者获益。现主要对心脏康复的发展史、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的益处和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心脏》(Heart)在2012年12月4日发表了一项关于心脏康复治疗对患者长期获益的研究。该研究指出,心脏康复治疗可对患者产生远期益处,并且可能存在剂量效应关系(Heart,Dec.4th,2012,publish online)。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对急性心梗早期康复有了新的认识,打破了卧床休息6—8周的旧观念。国内外学者认为早期康复运动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速疾病的恢复,缩短住院日。1990年美国心肺康复学会提出了冠心病康复运动危险分度。危险度被分为低、中、高度,其中高度室性异位搏动被认为是高危度。因此确定高危度者人群乃是心脏康复的重要任务。许多研究已证实体表晚电位可识别持续室速或室颤患者,且是心梗后“心律失常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晚电位在心梗不同时期的特点,以筛选心脏康复的高危患者群。  相似文献   

9.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与脑卒中、心力衰竭和心血管死亡风险的增加有关,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心脏康复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生活质量和预后,故已被推荐用于冠心病、心力衰竭和其他慢性心脏疾病的综合治疗,但目前在房颤治疗中应用较少.本文系统回顾了心脏康复对房颤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观察经舍曲林治疗前后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抑郁障碍患者抑郁状态、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再发心绞痛和心律失常及药物安全性等情况.  相似文献   

11.
背景 发生在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心律失常又称为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IVA),其中大多数起源于左心室或右心室流出道.目前关于特发性流出道室性早搏(IOTPVC)与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的流行病学调查、预后以及临床干预均缺乏大样本的循证医学证据.基本原理 相关研究表明,不同负荷的IOTPVC/NSVT可能对患者的影响不同.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和β受体阻滞剂对IVA有效,导管消融是IVA的一线治疗措施.特发性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IOTVA)研究将评估IOTPVC/NSVT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和不同干预方案对IOTPVC/NSVT负荷≥5%的患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设计方案 IOTVA研究包括:①调查IOTVA在医院心内科门诊和住院患者中的构成比;②随访观察未经干预的IOTVA对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③探讨与安慰剂对照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IOTPVC患者的安全性;④比较抗心律失常药物与导管消融治疗IOTPVC/NSV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探索IOTVA的临床治疗路径.患者的随访终点包括随访研究中PVC与NSVT出现次数及心脏功能变化等.本研究的次要终点包括脑钠肽(BNP)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等.结论 IOTVA研究将明确我国IOTVA在门诊与住院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构成比,抗心律失常药物和导管消融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脏活动起源异常或传导障碍致心脏搏动异常的心血管疾病,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而心理因素作为一种运动、变化着的心理过程,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目前系列研究证实心理因素在自主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不同人格类型及基因遗传学等多方面与心律失常的发生发展存在关联,而2019年12月在我国流行的新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作为急性应激源可或诱发患者心律失常发作。对心律失常与心理因素相关机制研究,可有助于临床医护提高对患者心理因素的关注,降低心律失常发作频率,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分析心脏神经消融术在治疗神经反射性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2017年12月至2020年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行心脏神经消融术治疗的39例神经反射性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术前22例诊断为间歇性高度房室传导阻滞,7例诊断为窦性停搏,6例诊断为窦性心动过缓,3例患者同时有高度房...  相似文献   

14.
帅维  黄鹤 《心脏杂志》2019,31(3):327-330
肥胖易诱发心律失常,并且治疗手段有限。现有证据表明肥胖致心律失常与心脏钾离子通道异常有关。研究肥胖患者心脏钾离子通道功能表达和电生理机制,有利于提高对肥胖致心律失常的认识,发现新的致病机制,找出新的治疗靶点,对于肥胖患者意义重大。本文旨在探讨心脏钾离子通道与肥胖致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胺碘酮治疗老年人心律失常11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老年人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10例60岁以上心律失常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心律失常的有效控制率及心脏外不良反应。结果110例心律失常的有效控制率为84.4%,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胺碘酮治疗老年人心律失常临床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类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在其发展过程中,既存在结构重构,也存在电重构,二者共同构成心律失常的基础。NLRP3炎症小体与心衰密切相关,研究其对心衰后心律失常的影响对患者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就NLRP3对心衰后心律失常的影响机制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7.
无症状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症状的非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的首要目的是控制症状,其次是预防严重变故如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脏性猝死;而无症状的非持续性心律失常患者其治疗仅基于理论上能预防更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由于至今未证实抑制非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能预防心脏猝死,故评价这类病人治疗的合理性是困难的。本文将评论治疗无症状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潜在危险性和好处。危险因素分析心脏性猝死是值得重视的健康问题,据统计美国每天约有1000人死亡。许多研究证实,室性心律失常和存在严重心脏病是引起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因素。本文按病人所表现  相似文献   

18.
心脏康复(cardiac rehabilitation,CR)能够显著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功能能力、死亡率和再入院率,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随着运动促进心血管健康意识的增强,心脏运动康复日益受到关注。该文采用文献综述法回顾总结心脏康复的定义、心脏康复运动训练模式及其机制,旨在提高运动康复的安全性,增加运动康复的参与度,为探索最佳获益的个体化运动模式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近5年国际范围内心脏康复研究的热点及现状,以期对我国心脏康复事业的发展方向起到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方法在PubMed数据库检索2013年11月至2018年11月发表的相关文献,采用Bicomb2.0软件和SPSS 22.0软件对主题词进行词频分析和共词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4598篇文献,获得高频主题词81个,通过共词聚类分析总结出心脏康复研究的6个热点:心力衰竭患者的康复、运动能力的评估、心脏康复应用对象及病理生理学、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心脏康复指南及患者的依从性、心脏康复知信行。结论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心脏康复研究日益增多,研究对象、研究主题趋于多样化,但高质量研究不多。我国可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心脏康复模式,加强对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的落实及心脏康复体系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20.
目前肿瘤心脏病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及临床关注重点多集中于抗肿瘤药物的心脏毒性及血管毒性, 然而针对肿瘤患者心律失常的关注较少, 研究尚不充分。肿瘤与心律失常研究领域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①真实世界中肿瘤患者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尚不明确;②肿瘤患者心律失常的识别、管理、危险分层及预防策略;③肿瘤本身及不同抗肿瘤治疗导致心律失常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未来需要更多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及基础研究为肿瘤患者的心律失常防治提供更多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