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拟四物汤联合氟桂利嗪及盐酸倍他司汀治疗偏头痛眩晕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我院收治的124例偏头痛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氟桂利嗪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自拟四物汤。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停药后1个月内头痛眩晕发作次数与眩晕严重程度,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停药后1个月内,研究组头痛眩晕发作次数及眩晕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拟四物汤联合氟桂利嗪及盐酸倍他司汀治疗偏头痛眩晕效果确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盐酸氟桂利嗪在前庭性偏头痛(VM)预防性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160例V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应用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与实验组(应用盐酸氟桂利嗪预防治疗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各80例。随访3个月,比较2组总有效率、眩晕累计发作时间、眩晕累计发作次数、眩晕强度评分、脑血流速度、睡眠质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5. 00%,显著高于对照组80. 00%(P 0. 05)。实验组治疗后眩晕累计发作时间、眩晕累计发作次数、眩晕强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实验组治疗后睡眠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实验组治疗后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及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 7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 7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 0. 05)。结论对VM患者实施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可有效减少眩晕发作次数及强度,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许波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11):1624-1626
目的 探讨氟桂利嗪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对血清内皮素(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给予氟桂利嗪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左侧椎动脉及右侧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对比两组治疗前后ET-1、CGRP水平变化,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ET-1水平低于对照组,CG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肠道反应、皮疹、嗜睡、乏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桂利嗪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可改善其血流速度及血清ET-1、CGRP水平,疗效确切且用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采取倍他司汀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头痛、眩晕发作次数、累积发作时间以及疼痛强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SQI、WHOQOL-BREF评分及血清CGRP、5-H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前庭性头痛能有效改善患者偏头痛及眩晕等临床症状,提高其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氟桂利嗪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效果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血浆相关因子、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117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常规处理,对照组58例应用甲磺酸倍他司汀,观察组59例在此基础上增加氟桂利嗪,对比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血浆相关因子、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显著快于对照组,血栓素B2和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氟桂利嗪能够通过增加椎动脉的血流速度,改善血浆相关因子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增加椎基底动脉供血,从而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外周性眩晕(PV)患者给予耳后注射倍他司汀联合氟桂利嗪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共计106例PV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53例)与对照组(53例),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治疗,研究组给予耳后注射倍他司汀联合氟桂利嗪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流速度、生活质量、平衡能力、头晕症状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92.45%)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73.58%)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基底动脉、左/右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加快(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更快(P<0.05);治疗后两组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评分升高(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头晕评价表(DHI)评分降低(P<0.05),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DHI评分更低(P<0.05),BBS评分更高(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21%,与对照组的16.98%比较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PV患者给予耳后注射倍他司汀与氟桂利嗪联合治疗能够促进临床疗效提高,改善血流速度,提升生活质量及平衡能力,减少头晕症状,不会加重机体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耳鸣的疗效及对患者中枢神经递质水平、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12月在我院收治的耳鸣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对比两组血清5-羟色胺(5...  相似文献   

8.
姬广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8):4979-4980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治疗颈性眩晕症的疗效。方法将80例颈性眩晕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同时给予培他司汀和氟桂利嗪口服治疗;治疗组采用丹参川芎嗪,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静脉滴注,疗程均为14d。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77.50%,总有效率97.50%;对照组治愈率50.00%,总有效率85.00%。两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流变指标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确能显著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抑制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治疗颈性眩晕安全高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我院接诊的93例PCIV患者,依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在其基础上,观察组合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4周后对比两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左椎动脉(LVA)]、眩晕程度[眩晕障碍评定量表(DHI)测评]、血管内皮指标[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CF1α)、血栓素B2(TXB2)、内皮素-1(ET-1)]。结果 治疗后,两组RVA、BA、LVA血流速度均升高,且观察组上述动脉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改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DHI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DHI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XB2、ET-1水平均降低,6-keto-PCF1α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上述血管活性物质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能有效改善PCIV患者椎基...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化痰清眩丸联合氟桂利嗪治疗眩晕(痰湿中阻型)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9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湿中阻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5例。参照组采用氟桂利嗪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化痰清眩丸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血脂指标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56%,高于参照组的75.56%(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眩晕、头痛、头重脚轻等证候积分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TG、TC、LDL-C、HDL-C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TG、TC、LDL-C水平低于参照组,HDL-C水平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应用化痰清眩丸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湿中阻型)患者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调节患者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型眩晕(VBIV)患者采用葛根素注射液与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8月VBIV患者88例,依据用药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葛根素注射液与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治疗,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椎-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 91%,40/44)高于对照组(70. 45%,3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降低幅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葛根素注射液与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治疗VBIV,可改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血流变力学状态,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氟桂利嗪联氟西汀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存民 《临床荟萃》2003,18(4):222-222
我院自 1999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联合盐酸氟西汀治疗偏头痛 78例 ,并以盐酸氟桂利嗪治疗75例作为对照 ,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①本组病例按孙传兴[1 ] 制定的偏头痛诊断依据确诊 ;②治疗前 3个月每月头痛发作频率≥ 2次 ;③所有病例均进行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排除其他躯体疾患。1.2 一般资料 本文 15 3例 ,随机将入选病例分为盐酸氟桂利嗪联合盐酸氟西汀组 (研究组 )和盐酸氟桂利嗪组 (对照组 )。研究组 78例 ,男 2 5例 ,女 5 3例 ;年龄 18~ 5 2岁 ,平均33.8岁 ;病程 3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天麻素与盐酸氟桂利嗪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用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康平县人民医院于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诊治的78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9例),对照组接受盐酸氟桂利嗪单独治疗,研究组接受盐酸氟桂利嗪和天麻素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临床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患者的内皮素、超敏C-反应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治疗后研究组的3项指标均更低,P < 0.05;椎基底动脉分级研究组患者Ⅰ级人数多于对照组,Ⅳ级及以上人数少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患者的椎基底动脉管径、长度、EEV评分均小于对照组,P < 0.05;不良反应两组无显著差异,P > 0.05。结论应用天麻素与盐酸氟桂利嗪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手术方法治疗的颈性眩晕患者血浆内皮素(ET-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手术治疗的33例颈性眩晕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颈前路椎间盘摘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颈性眩晕,患者在人院当天和治疗后2、6、12、24周分别空腹抽取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中ET-1含量;并与同期28例正常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同时在不同时间点分别采用颈性眩晕评分量表及头晕残障测量表(DHI)进行疗效评估,分析不同时间点所测ET-1水平的变化及与手术疗效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33例颈性眩晕患者术后2周血浆ET-1较术前稍有上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血浆ET-1水平较术前下降(P〈0.05);术后12、24周血浆ET-1继续下降并接近于正常对照组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示:观察组血浆ET-1浓度与眩晕评分呈负相关(r=-0.801,P〈0.05);即患者血浆ET—1浓度越高,眩晕评分越低,眩晕程度越严重;血浆ET-1与DHI评分呈正相关(r=0.957,P〈0.05),即患者ET-1浓度越高,DHI评分越高,眩晕程度越严重。结论ET-1是判断眩晕程度的敏感指标,可能在颈性眩晕的发病、发展及转归中发挥着重要的神经一体液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注射用盐酸倍他司汀联合养血清脑颗粒在眩晕治疗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4月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4例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比组(47例)使用注射用盐酸倍他司汀+氟桂利嗪治疗,结合组(47例)使用盐酸倍他司汀+氟桂利嗪+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结合组的眩晕情况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组的血流速度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组的治疗疗效(97.87%)高于对比组(8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20,P<0.05);结合组的不良反应情况与对比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注射用盐酸倍他司汀联合养血清脑颗粒运用到眩晕患者治疗中,能够使患者的眩晕情况得到改善,同时,还可加快血流速度,提高治疗疗效,且安全性较好,适合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偏头痛患者采用氟桂利嗪联合黛力新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5月收治的偏头痛患者72例,按照用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氟桂利嗪治疗,研究组采用氟桂利嗪联合黛力新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评分、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基底动脉、双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血流速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偏头痛患者应用氟桂利嗪联合黛力新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生活质量,同时能够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偏头痛急性发作期病人加巴喷丁治疗后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和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水平的变化,探讨加巴喷丁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的作用机制。方法:偏头痛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氟桂利嗪对照组和加巴喷丁治疗组,对照组33例,治疗组35例。加巴喷丁组用药剂量在900~2 400 mg/d之间,分3次口服,疗程为3天。氟桂利嗪组每晚10时口服1次,剂量10 mg,疗程为3天。分别在给予加巴喷丁药物治疗前、治疗后12 h、治疗后24 h、治疗后48 h和治疗后72 h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测定和外周空腹静脉血CGRP、PKC水平检测。结果 :氟桂利嗪组和加巴喷丁组病人治疗后VAS评分逐渐降低;加巴喷丁组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氟桂利嗪组(P<0.05)。氟桂利嗪组和加巴喷丁组病人治疗后12 h、24 h、48 h和72 h分别与治疗前相比,CGRP和PKC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加巴喷丁组与氟桂利嗪组治疗后12 h、24 h、48 h和72 h相比,CGRP和PKC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加巴喷丁能明显减轻偏头痛急性发作期VAS评分,对偏头痛急性发作期治疗有效。加巴喷丁能明显减少偏头痛急性发作期血浆CGRP和PKC水平,可能是加巴喷丁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期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吕瑶  杨阳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11):1626-1629
目的 探讨通络定眩针法联合盐酸氟桂利嗪及阿司匹林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陕西省铜川市人民医院中医科收治的PCIV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及阿司匹林治疗)和观察组(给予通络定眩针法联合盐酸氟桂利嗪及阿司匹林治疗),每组58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右椎动脉(RVA)、左椎动脉(LVA)、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均提高,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降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内皮素(ET)、血栓素B2(TXB2)、前列环素(PGI2)水平,以及眩晕障碍量表(DHI)、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量表)评分均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RVA、LVA、BA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ACTH、ET、TXB2、PGI2水平,以及DHI、SF-36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络定眩针法在PCIV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BA血流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电针改善家兔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内耳微循环障碍所致颈源性眩晕的效果,并与氟桂利嗪进行阳性对照。方法:取64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和氟桂利嗪组4组,每组16只。①造模:200 g/L组织硬化剂-775注射液10 mL注射至模型组、电针组和氟桂利嗪组左侧颈椎横突软组织,建立椎动脉型颈椎病模型,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②治疗:注射后第6周开始,电针组作双侧“风池”“听宫”“外关”穴电针处理(峰值电压4-6V,刺激频率10 Hz), 氟桂利嗪组以氟桂利嗪1.67 mg/kg进行胃灌注,1次/d,连续14 d,其他两组不干预。③观察指标:平行秋千分别产生±0.17 G、±0.34 G和±0.5 G 直线加速度刺激家兔前庭,测定诱发的眼震电图频率;经颅多普勒检测基底动脉和左、右侧椎动脉收缩期、舒张期和平均血流速度;激光多谱勒血流计检测左侧内耳血流量。结果:37只兔进入结果分析。①眼震电图频率:对照组±0.5 G直线加速度诱发的显著高于±0.17 G(P<0.05)。模型组、氟桂利嗪组3种直线加速度和电针组±0.5 G直线加速度诱发眼震电图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0.001)。电针组3种直线加速度和氟桂利嗪组±0.5 G诱发眼震电图频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0.001)。②血流速度:模型组左、右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氟桂利嗪组左、右侧椎动脉的收缩期、舒张期和平均血流速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减慢(P<0.01-0.001),电针组左侧椎动脉和氟桂利嗪组基底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电针组左和右侧椎动脉的舒张期血流速度显著快于氟桂利嗪组(P<0.05)。③内耳血流量:模型组和氟桂利嗪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0.05),电针组和氟桂利嗪组显著高于模型组(P<0.001,P<0.01),电针组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电针可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并通过增强内耳微循环局部调节改善内耳血供和前庭-眼反射,恢复前庭功能。其效应优于氟桂利嗪。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氟桂利嗪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治疗前庭型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3月收治的VM患者124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1例。观察组予氟桂利嗪联合TENS治疗,对照组仅予氟桂利嗪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随访2个月首次发作头痛、眩晕程度,头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眩晕程度采用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估;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随访2个月头痛、眩晕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两组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hort form 36 questionnaire,SF-36)评分;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6%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2.30%(P<0.01);治疗后随访2个月首次发作时两组VAS评分和DHI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VAS评分和DHI评分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随访2个月两组头痛、眩晕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头痛、眩晕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改善程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结束时两组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SF-36评分升高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治疗期间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桂利嗪联合TENS治疗VM可显著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头痛及眩晕的程度、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治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