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制剂组分较为复杂,作用靶点较多,其药代动力学研究与仅关注单一成分或生物效应的经典药代动力学研究具有较大的差异。近年来,为了全面阐述中药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体内过程,推动中药现代化,中药药代动力学成为近年来兴起的中药研究新领域,研究者们在血药浓度法、生物效应法和药动/药效学模型结合法等经典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中药整合药代动力学、药代标志物、指征药代动力学和中药复方谱动学新研究方法等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新方法、新思路,大大推进了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发展。查阅通过近年来中药药代动力学相关研究的文献,并对其中新方法新思路进行总结,综述了中药药代动力学近年来的研究现况和前沿进展。  相似文献   

2.
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药制剂组分较为复杂,作用靶点较多,其药代动力学研究与仅关注单一成分或生物效应的经典药代动力学研究具有较大的差异。近年来,为了全面阐述中药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体内过程,推动中药现代化,中药药代动力学成为近年来兴起的中药研究新领域,研究者们在血药浓度法、生物效应法和药动/药效学模型结合法等经典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中药整合药代动力学、药代标志物、指征药代动力学和中药复方谱动学新研究方法等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新方法、新思路,大大推进了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发展。查阅通过近年来中药药代动力学相关研究的文献,并对其中新方法新思路进行总结,综述了中药药代动力学近年来的研究现况和前沿进展。  相似文献   

3.
中药纳米乳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近期国内外的文献报道进行检索、分类和整理,系统地综述中药纳米乳的结构类型、处方组成、制备方法、质量评价及纳米乳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研究显示:纳米乳作为一种新型载药系统可用于经皮、口服、注射给药,纳米乳给药系统在中药领域将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中药缓释剂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在中药现代化中的作用出发,以肝苏缓释胶囊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为例,对中药缓释剂药代动力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价,总结各自的优缺点。并根据大量文献资料及作者在肝苏缓释胶囊药代动力学研究过程中的体会,对中药缓释剂动力学研究的难点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概括。中药缓释剂药代动力学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其理论及技术体系的创新,必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一步规范和成熟。中药缓释剂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杨明 @杨荣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多西他赛纳米乳注射液,并对其药代动力学特点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多西他赛纳米乳注射液;选用Beagle犬作为实验动物,分别给予相同剂量的多西他赛乳注射液(DTX-m)和上市品多西他赛注射液(DTX-s),利用LC-MS检测给药后各时间点的血药浓度,并计算各自对应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比较研究。并对两者进行大鼠体内组织分布研究。结果:多西他赛纳米乳注射液载药量为2g.L-1,粒径为(46.7±35.0)nm,含量质量分数为96.69%;给予Beagle犬DTX-m和DTX-s,等剂量的DTX-m药代参数Cmax、AUC较DTX-s明显提高,体外与血浆蛋白质的结合率明显提高。结论:DTX-m和DTX-s比较,DTX-m更易于与血浆蛋白结合,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物利用度,易于被肝脏、淋巴结及肿瘤组织摄取,同等剂量的DTX-m更易于快速进入血浆、心、肝、脾、肾、肿瘤,二者之间靶向效率未见显著差异,在血液和组织中其他主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未见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中药缓释剂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在中药现代化中的作用出发,以肝苏缓释胶囊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为例,对中药缓释剂药代动力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价,总结各自的优缺点。并根据大量文献资料及作者在肝苏缓释胶囊药代动力学研究过程中的体会,对中药缓释剂动力学研究的难点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概括。中药缓释剂药代动力学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其理论及技术体系的创新,必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一步规范和成熟。  相似文献   

7.
中药具有多成分、药效物质不确切的特征,长期以来中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存在许多困难。新的仪器、分析技术的出现,提高了中药体内成分分析的灵敏度,使得中药多成分药代研究成为可能。目前认为,在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中同时监测多个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是十分有必要的,"中药多组分整合药代动力学研究""中药药代标记物""代谢组学"的研究思路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但目前的研究仍然存在许多争议,本文对近十年中药药代动力学的新技术与新方法进行综述,希望对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中药缓释剂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在中药现代化中的作用出发,以肝苏缓释胶囊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为例,对中药缓释剂药代动力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价,总结各自的优缺点。并根据大量文献资料及作者在肝苏缓释胶囊药代动力学研究过程中的体会,对中药缓释剂动力学研究的难点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概括。中药缓释剂药代动力学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其理论及技术体系的创新,必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一步规范和成熟。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药临床疗效的肯定和药效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通过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有利于中药有效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的阐明、临床合理用药指导、药物安全性评价和新药的开发,对于实现中药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但中药复方存在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作用的特点,其药代动力学具有特殊性,完全不同于单体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药药代动力学是研究中药复杂成分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动态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是阐明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作用特点、组方机制等方面的重要手段。但由于中药是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且药效物质基础不明的多维复杂体系,使得中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成为中药领域的难题。随着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虽然得到快速发展,但从目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情况来看,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方向的申请项目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该文从近五年(2016—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简要分析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现状,主要包括中药药代动力学项目的申请和资助情况、主要研究内容,并重点分析研究热点、难点及不足之处,以期为从事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科研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药提取物多成分药代动力学研究同时分析多种活性成分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特征,阐述中药复杂体系的体内过程,对于帮助揭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中药研究思路、技术和方法的发展,研究者对中药提取物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该文对近五年来中药提取物多成分药代动力学研究进行综述,主要从生物样本分析技术、中药复杂体系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中药炮制和疾病状态对中药提取物药代动力学的影响这几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中药提取物的质量控制、产品开发及临床合理应用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药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是研究中药特有复杂成分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动态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长期以来其一直作为阐明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作用特点、组方机制等方面研究的重要手段;随着新学说、新理论及先进分析测试手段的逐步应用,中药药代动力学也得到迅速发展。为此,笔者在查阅大量文献基础上,对近期发展的中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进行全面总结,以期为中药药代动力学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药复方成分较为复杂,作用靶点较多,其药代动力学研究与仅关注单一成分的经典药代动力学研究具有较大的差异。近年来,国内外中药现代化的进程加快,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其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及作用机制日益明确。通过查阅相关研究文献,综述了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近年来的研究现况和前沿进展,对其中新思路、新方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4.
纳米乳以其独特的递药优势在中药制剂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的文献报道进行检索、分类与整理,笔者从提高口服生物利用度、增强靶向作用及延缓药物释放3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纳米乳剂递送中药有效成分的应用优势及其产生机制;归纳了目前中药纳米乳常用的处方优化策略、制备工艺及质量评价指标;围绕不同有效成分中药纳米乳的研究现状探讨了中药纳米乳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案,并对中药纳米乳未来的研究热点和方向进行展望。该文明确了纳米乳对于丰富中药剂型选择的可行性,可为后续合理设计及改良中药制剂提供参考依据;同时,揭示了未来中药纳米乳的研究重点在于中药复方的整体化研究,且呈现出多学科联合、针对性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在创新中药及现代复方中药研究中,药代动力学研究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单体活性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已较为成熟,而多组分药物成分之间协同或者拮抗作用及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却使得多组分药 代动力学研究极具挑战性。目前尚缺乏符合中药自身特征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策略与评价体系,本文围绕多组 分药代动力学研究策略展开,从Poly-PK策略的提出、初步验证到运用于临床研究进行详细概述。  相似文献   

16.
随着当今中药现代化的发展需求,中药研究不仅在体外寻找其化学物质基础,而且应深入探讨其在体内的处置过程,定量评价中药各化学成分间的相互作用。因此,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显得尤为迫切。中药及其复方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对系统地阐明和揭示中药作用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阐明其配伍或组方的原理,科学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研究实例,对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特殊性和难点及常用研究方法等科学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希望对学者们有所帮助,共同推动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中药人体群体药代动力学(PPK)研究的关键问题进行总结和探讨.阐述了中药PPK的研究对象、测定指标的选择;认为多成分药代动力学曲线的拟合、有效成分的检测是中药PPK研究的关键问题,并结合中药PPK已有的研究成果,探讨了中药群体药代动力学曲线拟合方法,并分析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中药药代动力学是中药现代化研究进程中的桥梁学科,在对中药复杂物质基础、各成分/组分体内过程以及药动/药效关系等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中药的多成分/组分复杂体系,如何科学揭示符合中药自身特征的药代动力学一直是探索的热点和难点。中药物质基础的最优组成结构发挥着最佳的功效,而成分/组分组成结构的功效差异与体内的吸收、转运、代谢、排泄密切相关。该文系统回顾了当前中药及复方药动学的研究方法,并根据组分结构理论思想对中药药代动力学进行探索,拟采用中药组分结构整合中药药代动力学的方法,深入探究组分结构对中药多成分/组分的体内药动学特征的影响,以促进我国中药现代化、创新中药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中药的应用历史远早于化学药,但由于中药来源及组分复杂,作用机制还不太明确,其药代动力学研究晚于化学药。近年来,随着中药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新思路、新方法涌现,国内外中药现代化的进程加快,中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其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及作用机制日益明确。为促进中药的发展与应用,提高其现代化程度,对国内外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中药注射剂疗效确切、临床应用广泛,但是其安全性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中药药代动力学对指导中药注射剂给药方案设计、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中药研究思路、技术和方法的进步,研究者对中药注射剂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该文对近十年来中药注射剂药代动力学研究进行综述,主要从基于分析技术的临床前体内经时过程、分布、代谢和排泄研究、中药注射剂组分相互作用、疾病状态的影响、中药注射剂与化药相互作用以及中药注射剂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这几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产品开发及临床合理应用等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