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于建生(综述)刘兆昶(审校)作者单位:300120天津市第二中心医院(于建生);天津市第三医院(刘兆昶)于建生男35岁主治医师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与脑卒中有很大关系。常见病因包括风湿性心脏病特别是二尖瓣狭窄、冠心病、...  相似文献   

2.
啜玉娟  陈牧雷 《浙江临床医学》2009,11(11):1206-1208
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年发生率平均为5%,不同亚组间差异很大0.5%~12%。房颤占所有脑卒中原因的15%~20%,在房颤基础上发生的卒中与无房颤患者相比,导致严重功能障碍和致死的比例更高^[1]。心房颤动(房颤)是缺血性卒中常见的危险因素,临床试验证实华法林能使非瓣膜房颤脑卒中的年发生率从4.5%下降至1.4%,且比阿司匹林更有效^[2]。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抗凝剂肝素、低分子肝素对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将9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8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降颅压、神经营养、口服阿司匹林;治疗组另加用肝素、低分子肝素。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8.8%)显著高于对照组(83.7%),副作用无明显差异。结论肝素、低分子肝素可明显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心房颤动100例抗凝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临床实践中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现状并分析。方法回顾性观察100例房颤患者接受抗凝治疗的情况。结果房颤患者接受抗凝治疗的比率低,接受华法林治疗者更少。结论应加强临床医生尤其非心血管专科医生对房颤引起脑卒中的认识及正确使用华法林抗凝知识,并不断提高房颤患者对房颤所致脑卒中的危险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心房颤动的抗凝策略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也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房颤可使各年龄段脑卒中的危险增加4—5倍,其年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因此,对房颤患者,尤其是老年房颤患者,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正>缺血性结肠炎是指由于闭塞性/非闭塞性动脉供血不足或静脉回流受阻所致的结肠缺血损伤。好发于60岁以上老年人,早期诊断困难,漏诊率较高。作者回顾分析了本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确诊的37例缺血性结肠炎老年患者,对其临床特点及内镜下表现进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杨葵花 《临床医学》2011,31(11):41-42
目的观察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病例抗凝治疗临床效果,提高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存活率及生存质量。方法收集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住院的心房颤动患者(年龄≥65岁)。分析抗凝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共140例住院患者,平均随访8.4个月(7.0~14个月)。有效随访126例,其中包括年龄﹤75岁组66例和年龄≥75岁组60例。失访14例(10%)。随访期间16例(12.69%)死亡。本组32例(25.40%)进行了抗凝治疗。结论老年心房颤动患者进行抗凝病者尚少,达标率低。应该对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治疗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现阶段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流行病学变化、临床特征及抗凝治疗情况。【方法】对本院出院诊断为房颤有心脏超声资料的921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①住院房颤患者中瓣膜性房颤占房颤病人总数的38.8%;非瓣膜性房颤占61.2%,病因以高血压病、冠心病、孤立性房颤、扩张型心肌病为主。②大于70岁房颤占30.3%,年龄越大房颤发生率越高。③左心房超声记录中左房增大(>40mm)占71.9%;约21.4%有左室射血分数降低;阵发性房颤369例(40.1%),持续性房颤552例(59.9%),持续性房颤患者左心房明显大于阵发性房颤患者(P<0.01)。④应用华发林抗凝治疗76例,仅占8.3%。【结论】非瓣膜性房颤已成为现阶段房颤的主要病因,年龄和高血压是房颤最常见的相关因素。应积极应用华发林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9.
预防心房颤动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温玉敏  陈宝珠 《新医学》2004,35(8):509-511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大多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少数患者无可发现的心脏病。其发生率随年龄增高而增加。在成人中,年龄每增加10岁,心房颤动的发生率就增加近1倍,其范围从55~64岁人群的每年每干人口新增2~3例至85~94岁人群的每年每干人口新增35例。心房颤动患者的病死率是无心房颤动者的两  相似文献   

10.
200例心房颤动患者病因及抗凝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瑛  钟巧青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8):1527-1528
【目的】探讨房颤患者的病因及抗凝治疗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房颤患者病因组成前四位依次为风心病41.5%;冠心病24.5%;高血压病15.5%;特发性8.5%。治疗多以地高辛为主控制心率125例,应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172例,使用华法令28例。【结论】房颤患者病因以风心病、冠心病、高血压最多见。治疗上应注意控制心率并使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华法令应用不足,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1.
黄虹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2):2658-2659
目的探究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90例老年乳腺癌患者,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随访。同时选取同期的年轻乳腺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照,进行相关的临床特点的分析。结果相对于年轻乳腺癌患者,老年乳腺癌患者表现的并发症比较多,肿瘤的分期比较晚,浸润性特殊癌所占的比例较高,接受化疗的比较少,化疗的耐受能力差。术后随访,老年患者的术后门诊随诊率低,术后5年的生存率低,以上的临床指标相比年轻患者差异均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的乳腺癌患者的并发疾病多、肿瘤分期相对晚、化疗耐受能力差、治疗依从性差、生存率较低。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鼓励患者积极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13.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抗凝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众多治疗方法中,目前已证实确切有效的仅有脑卒中病房(stroke unit)的专业化治疗、起病3h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静脉溶栓和早期阿斯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用于预防心源性脑栓塞的复发有肯定效果,临床上有时也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但直接的治疗效果尚未经大规模、多中心、双盲、安慰剂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所证实,但如果治疗中严密监测凝血功能,对减少急性缺血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4):4371-4372
目的探究抗凝疗法治疗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40例,依据入院单双号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给予抗凝治疗,对照组给予双联抗栓治疗。对两组患者PPI(质子泵抑制剂)使用情况、随访情况以及CHADS2、HAS-BLED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PPI使用率为1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为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事件及次要重点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AS-BLE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HADS2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凝治疗方法应用于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效果明显优于双联抗栓治疗,可以降低出血风险事件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王路宏 《新医学》1997,28(11):580-581
老年人心房颤动的特点及治疗青海交通医院老年心内科(810008)王路宏老年人的心脏解剖、生理与代谢、植物神经功能随增龄而发生一系列变化,很容易出现心律失常。近年来冠心病作为心房颤动(房颤)的原因已有增多趋势,然而房颤并不是冠心病的常见临床表现。临床医...  相似文献   

16.
刘淑萍  蔡丽霞  于梅 《临床荟萃》2008,23(2):122-123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临床极为常见的心律失常,对患者最重要的危害为缺血性脑卒中.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备受临床关注.近5年来我们对108例房颤患者给予华法林钠(华法林)抗凝治疗并进行随访,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39例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抗凝治疗的护理体会。主要包括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并加强饮食、药物管理。认为临床中需密切监测抗凝强度,做好宣教与指导,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发病率为1%~2%[1,2]。我国30~85岁居民心房颤动患病率为0.77%,其中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30%以上[3,4]。在过去10年间,我国心房颤动年患病率增长了20倍,预计到205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心房颤动患病数将达到830万。年龄的增加是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年龄每增长1 岁,心房颤动发病风险增加10%;年龄每增长10岁,心房颤动风险增加110%。在心房颤动患者中,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占绝大多数。在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的年发生率约占5%,是无心房颤动患者的2~7倍,而瓣膜病心房颤动脑卒中发生率是无心房颤动患者的17倍[5],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风险进一步增高[6]。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心房颤动伴脑梗死住院患者抗凝治疗的情况,并比较与指南建议之间的差距.方法 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358例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分析抗凝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358例患者中254例既往有心房颤动史(70.9%),在脑梗死发病前服用过华法林者11例,占有心房颤动病史患者的4.3%;11例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均<1.5.出院患者中,20.9%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使用华法林与HAS-BLED评分,MRS评分及抗血小板药物呈负相关(OR分别为-1.974、-0.725、-4.170,P<0.05或P<0.01).出院后给予华法林治疗的患者中,33.8%长期坚持服用华法林,用药剂量中位数为2.5 mg(1.25~3.75 mg),INR控制在1.5~3.1之间.患者平均1个月(2周~2个月)复查一次凝血常规,INR在治疗目标范围内的时间百分比平均为(61.6±21.2)%.结论 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治疗率和INR达标率均较低,对出血的担忧和监测INR的不便影响了华法林的使用.  相似文献   

20.
缺血性卒中的抗凝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几个大规模、多中心、随机试验发现,天然肝素(UFH)或低分子肝素(LMWH)并不能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总体预后。紧急抗凝可预防长期卧床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伴房颤及附加危险因素,如附壁血栓和(或)新发心肌梗死的心源性栓塞性卒中患者具有较高复发性卒中危险,若无显著出血可紧急抗凝。华法令抗凝可作为伴心房纤颤卒中患者的初级和二级预防。颅内静脉窦栓塞形成、颈动脉夹层和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可常规抗凝,而非心源性栓塞性卒中或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综合征患者长期抗凝治疗证据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