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药材》2016,(10)
目的:研究不同AM真菌对木香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为其田间高产栽培提供实验数据。方法:通过温室盆栽接种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别接种球状巨孢囊霉Gigaspora margarita、玫瑰红巨孢囊霉Gigaspora rosea、美丽盾巨孢囊霉Scutellospora calospora、双紫盾巨孢囊霉Scutellospora dipurpurascens、孔窝无梗囊霉Acaulospora foreata、细凹无梗囊霉Acaulospora scrobiculata、明球囊霉Rhizophagus clarum、根内球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等4属8种丛枝菌根(AM)真菌,以接种和未接种AM真菌木香幼苗为研究材料,测定木香幼苗的生长指标和叶片光合生理特征,采用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对其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结果:木香能迅速与AM真菌相互识别,形成了良好的共生关系,但8种AM真菌对木香幼苗的共生偏好性不同。AM真菌诱导处理后,对木香幼苗植株的生长发育影响不大,但不同AM真菌对木香幼苗叶片的光合参数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有所差异。AM真菌侵入木香幼苗根系形成共生体后,能够提高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和降低叶绿素a/b含量,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和初始量子效率(AQY),并降低了暗呼吸速率(Rd)、光饱和点(LSP)和光补偿点(LCP),从而促进木香幼苗光合作用的能力,有利于植株的生长。结论:从综合接种效应来看,双紫盾巨孢囊霉Scutellospora dipurpurascens、美丽盾巨孢囊霉Scutellospora calospora等是培育木香菌根苗优良备选菌株。  相似文献   

2.
潘兴娇  张杰  黄兴容  郭冬琴  张艳容  周浓 《中药材》2016,(10):2178-2184
目的:研究不同AM真菌对木香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为其田间高产栽培提供实验数据。方法:通过温室盆栽接种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别接种球状巨孢囊霉Gigaspora margarita、玫瑰红巨孢囊霉Gigaspora rosea、美丽盾巨孢囊霉Scutellospora calospora、双紫盾巨孢囊霉Scutellospora dipurpurascens、孔窝无梗囊霉Acaulospora foreata、细凹无梗囊霉Acaulospora scrobiculata、明球囊霉Rhizophagus clarum、根内球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等4属8种丛枝菌根(AM)真菌,以接种和未接种AM真菌木香幼苗为研究材料,测定木香幼苗的生长指标和叶片光合生理特征,采用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对其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结果:木香能迅速与AM真菌相互识别,形成了良好的共生关系,但8种AM真菌对木香幼苗的共生偏好性不同。AM真菌诱导处理后,对木香幼苗植株的生长发育影响不大,但不同AM真菌对木香幼苗叶片的光合参数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有所差异。AM真菌侵入木香幼苗根系形成共生体后,能够提高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和降低叶绿素a/b含量,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和初始量子效率(AQY),并降低了暗呼吸速率(Rd)、光饱和点(LSP)和光补偿点(LCP),从而促进木香幼苗光合作用的能力,有利于植株的生长。结论:从综合接种效应来看,双紫盾巨孢囊霉Scutellospora dipurpurascens、美丽盾巨孢囊霉Scutellospora calospora等是培育木香菌根苗优良备选菌株。  相似文献   

3.
AM真菌对滇重楼光合参数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温盆栽接种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观察灭菌土壤条件下接种28种丛枝菌根(AM)真菌对滇重楼光合参数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滇重楼与AM真菌形成了良好的共生关系。AM真菌诱导处理后,不同AM真菌对滇重楼叶片的光合参数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有所差异,AM真菌的施用能够提高滇重楼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提高滇重楼叶片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及保护酶活性,增强了滇重楼抗不利环境的能力,促进了滇重楼的生长,而滇重楼与AM真菌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选择性。从综合接种效应来看,瑚状盾巨囊霉Racocetra coralloidea、美丽盾巨孢囊霉Scutellospora calospora、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claroideum、透明盾巨孢囊霉S. pellucida和明球囊霉Rhizophagus clarus是最适宜滇重楼大田栽培时推广应用的优良备选菌株。  相似文献   

4.
不同温度下丛枝菌根对苍术根茎生物量和挥发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霁  刘大会  郭兰萍  金航  杨光  周洁 《中草药》2011,42(2):372-375
目的研究高温胁迫下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AM真菌)对苍术根茎生物量及其根茎挥发油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接种AM真菌,测定苍术地下部分生物量和根茎挥发油的量。结果高温胁迫显著降低了栽培苍术在自然条件下的AM真菌侵染率,而接种AM真菌苍术根系的侵染率无影响。高温胁迫下,接种AM真菌苍术根系的侵染率与未接种的苍术相比超过4倍。高温胁迫下,接种AM真菌可显著提高苍术根茎鲜质量、根茎含水量、根干质量、地下总干质量、挥发油组分数,显著降低苍术根茎挥发油中愈创醇与茅术醇的量。结论高温胁迫下接种AM真菌,有利于提高苍术根系侵染率、促进苍术地下部分生物量的积累,并影响苍术根茎挥发油总数和主要组分的量。  相似文献   

5.
施磷量和AM真菌对柴胡生长的交互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丽莉  滕华容  贺学礼 《中草药》2006,37(9):1405-1409
目的研究不同施磷水平下接种AM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mosseae、苏格兰球囊霉G.caledonium和两者的混合菌剂对柴胡Bupleurumchinense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果接种AM真菌提高了柴胡根系菌根侵染率,增加了植株磷的量和根干质量;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可溶性糖的量明显高于对照株,而接种混合菌种的柴胡根可溶性糖的量低于对照株;AM真菌接种效应因菌种和施磷量不同而变化,施磷量为0.1~0.3g/kg时接种效果最好。结论接种AM真菌有利于柴胡生长,提高磷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2016,(12)
目的:研究滇重楼幼苗光合作用-光响应特性,筛选滇重楼生长发育适宜的AM真菌,为人工栽培和引种驯化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方法:采用盆栽培养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长势一致的1年生滇重楼幼苗为试验材料,以不接种为对照组(CK组),观察了6种丛枝菌根(AM)真菌易误巨孢囊霉Gigaspora decipiens、巨大巨孢囊霉Gigaspora gigantea、双紫盾巨孢囊霉Scutellospora dipurpurascens、亮色盾巨孢囊霉Racocetra fulgida、沙荒球囊霉Septoglomus deserticola、细凹无梗囊霉Acaulospora scrobiculata对滇重楼幼苗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滇重楼能迅速与AM真菌相互识别,形成了良好的共生关系。接种和未接种AM真菌滇重楼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_n)、蒸腾效率(T_r)、气孔导度(G_s)、气孔限制值(L_s)均随着光合有效辐射(PAR)增强而逐渐增大,而胞间CO_2浓度(C_i)均随着PAR的增强和P_n的增大而减少。与对照组(CK组)相比,AM真菌诱导处理后,对滇重楼幼苗植株的生长发育影响不大,但不同AM真菌对滇重楼幼苗叶片的光合生理的影响有所差异。总体来说,AM真菌侵入滇重楼幼苗根系形成共生体后,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最大净光合速率(P_(nmax))和光饱和点(LSP),并降低了暗呼吸速率(Rd)和光补偿点(LCP),从而增强滇重楼幼苗对光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其光合作用的能力,有利于植株的生长。结论:6种AM真菌对滇重楼幼苗的共生偏好性不同。综合考虑滇重楼幼苗生长、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特性,本试验条件下,双紫盾巨孢囊霉Scutellospora dipurpurascens、沙荒球囊霉Septoglomus deserticola等是培育滇重楼菌根苗优良备选菌株。  相似文献   

7.
黄艳萍  张杰  杨敏  丁博  郭冬琴  潘兴娇  张德全  周浓 《中草药》2019,50(18):4438-4448
目的研究不同接种时期对丛枝菌根(AM)真菌侵染的滇重楼幼苗生长发育及重楼皂苷含量的影响,为栽培驯化出高品质的滇重楼奠定基础。方法采用HPLC测定不同接种时期滇重楼中重楼皂苷I、II、VI、VII的含量;采用曲利苯蓝染色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等方法对不同接种时期及不同AM真菌组合的滇重楼的侵染率、生理指标、根茎生物量等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接种时期的AM真菌侵染率较强,保护酶活性、光合色素和可溶性糖含量提高,可溶性蛋白无明显变化,丙二醛含量降低,滇重楼幼苗的抗逆性提高,生长发育良好;栽培种源1年实生苗(2015年8月采收,T7时期)的品质相对较低,栽培种源1年实生苗(2015年6月、7月采收,T5、T6时期)的与栽培种源2年实生苗(2015年8月采收,T8时期)的品质最佳;不同的AM真菌混合组中,S2、S3和S6处理组的效果更佳。结论接种时期对AMF侵染的滇重楼幼苗生长发育及重楼皂苷含量存在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接种不同丛枝菌根(AM)真菌组合对滇重楼幼苗的生长发育和入药品质的影响,为培育优质滇重楼药材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室温盆栽接种试验方法,在灭菌栽培土壤中分别接种9组不同AM真菌组合,以不接种为空白组,观察不同AM真菌组合对滇重楼幼苗的根系侵染率、光合参数、生理指标及化学成分等的影响。结果:接种外源AM真菌组合显著增加滇重楼根际土壤中的孢子密度、根系AM真菌的侵染率和侵染强度,以及根内琥珀酸脱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与空白组相比,不同AM真菌处理组对滇重楼叶片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接种混合AM真菌可以诱导滇重楼次生代谢过程的变化,总皂苷含量在T1至T2时期呈上升趋势,T2至T4时期急速减少,到T5时期有所提高。结论:不同混合AM真菌能与滇重楼根系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提高菌根生活力,增强滇重楼对外界不利环境的抗逆性,促进滇重楼的生长发育以及提高根茎品质。从综合接种效应来看S5,S8,S9组AM真菌组合效果最佳,为滇重楼菌根生物技术的运用提供了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阐明不同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与滇重楼共生培养条件下,AM真菌对滇重楼幼苗根际土壤养分,AM真菌侵染率及根茎总皂苷的影响。方法:通过室温盆栽接种试验与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滇重楼实生苗接种外源性AM真菌后处理组与不接种对照(CK)组根系侵染率、根际土壤养分和根茎总皂苷含量的变化,以及根际土壤因子与其侵染率和总皂苷含量的关系。结果:与CK组相比,接种AM真菌处理组根系侵染率显著增强(P0.05),处理组滇重楼根际土壤中易提取球囊霉素含量、总球囊霉素含量、全氮含量较CK组显著提高,速效钾含量和pH较CK组显著降低;接种AM真菌后滇重楼根际土壤全磷、速效磷、速效氮、铵态氮、硝态氮、速效钾、有机质含量与CK组相比变化较大,改善了土壤养分状况,提高了滇重楼根茎总皂苷含量。结论:接种AM真菌能够改善滇重楼根际土壤养分含量,有助于根际土壤养分转化,促进滇重楼生长,提高药材的入药品质。  相似文献   

10.
接种不同AM真菌对滇重楼菌根侵染率和入药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浓  丁博  冯源  戚文华  张华  郭冬琴  向军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6):3158-3167
通过室温盆栽接种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观察灭菌土壤条件下接种28种丛枝菌根(AM)真菌对药用植物滇重楼根系AM真菌侵染能力和入药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CK)相比,接种外源AM真菌对滇重楼根系AM真菌的孢子密度、侵染率、侵染强度具有调控(增减)作用,增强根内菌丝的琥珀酸脱氢酶(SDH)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从而提高滇重楼菌根生活力。AM真菌诱导子处理后,不同AM真菌对滇重楼根茎中不同甾体皂苷的影响有所差异,AM真菌的施用能够提高滇重楼的药用品质,但在实验期间未造成滇重楼甾体皂苷质量的变异。实验结果表明,滇重楼与AM真菌之间的共生关系具有一定的相互选择性,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claroideum和瑚状盾巨囊霉Racocetra coralloidea是最适宜滇重楼大田栽培时推广应用的优良接种菌剂。  相似文献   

11.
丛枝菌根真菌对半夏产量及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研究丛枝菌根真菌(AM)对半夏叶形指数、繁殖系数、产量及化学成分等的影响.方法:半夏生长期间常规测量叶长、叶宽、株高及叶柄直径(茎粗)直至倒苗,计算叶形指数;收获块茎后,测量并计算块茎产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量收获块茎和赫章县栽培半夏块茎中鸟苷含量;采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法测量收获块茎和赫章县栽培半夏块茎中生物碱含量.结果与结论:接种AM真菌可显著提高半夏块茎产量,提高繁殖系数;接种AM真菌提高半夏叶形指数,使叶片趋向竹叶型,推迟半夏倒苗时间;摩西球囊霉+根内球囊霉第1批处理(gm+gi 1)对提高半夏块茎鲜重、干重及繁殖系数的效果最为明显,说明多菌协同、接种时间越长对提高半夏块茎产量和繁殖系数效果越为明显.接种AM真菌可显著提高半夏块茎鸟苷、生物碱含量,且接种菌剂的处理生物碱及鸟苷含量大多高于赫章县栽培半夏;摩西球囊霉+根内球囊霉第2批处理(gm+gi 2)对增加块茎鸟苷、生物碱含量的效果最为明显,说明多菌协同,且在半夏生长中期进行接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以重庆市巫溪县不同生长年限栽培与野生太白贝母鳞茎及其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方法测定根系的菌根侵染率和侵染强度、鳞茎中贝母辛和总生物碱的含量以及相应生长地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探讨了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太白贝母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AM真菌均可侵染不同采样点太白贝母根系并形成典型的丛枝-泡囊型菌根,侵染率78.74%~98.68%,侵染强度13.29%~37.06%。太白贝母根际土壤微生物资源丰富,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分布规律是:细菌数量放线菌数量真菌数量。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根际细菌、放线菌、解无机磷细菌、解有机磷细菌数量及微生物总数量整体上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解钾细菌整体上呈现递减趋势,真菌整体上呈现递增趋势,土壤微生物区系由高肥力的"细菌型"向低肥力的"真菌型"过渡。贝母辛和总生物碱质量分数整体上呈现出随着生长年限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与其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的变化趋势一致,即生长年限对太白贝母地的土壤质量及药材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由此可见,随着太白贝母生长年限的增加,根际土壤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降低,进而引发太白贝母连作障碍,导致太白贝母药用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13.
贺学礼  马丽  王平  赵丽莉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6):2170-2175
目的:研究不同施P条件下接种AM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对黄芩Scuteliaria baiealensis生长、养分吸收和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果:接种AM真菌显著提高了黄芩根系侵染率,增加黄芩干重、全磷(P)、黄芩苷、地下部全氮(N)含量,促进黄芩根系对钾(K)、钙(Ca)、镁(Mg)、铁(Fe)、锌(Zn)元素的吸收;降低了地上全N含量及氮磷比(N/P),抑制了黄芩根系对锰(Mn)、铜(Cu)元素的吸收和分配.AM真菌接种效应因施P量不同而变化,施P量为0.12~0.18 g·kg-1时接种效果最好.结论:接种AM真菌和施P之间有显著交互作用,适宜施磷水平下接种AM真菌能够显著提高黄芩产量和质量,提高P肥利用率,减少P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模拟土壤AM真菌关键影响因子,探索AM真菌对半夏根部侵染率和入药质量影响,筛选半夏、AM真菌和土壤环境的最佳组合.方法:设置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全苗期和成熟期测定半夏AM真菌侵染率,收获期测定半夏块茎水分、水溶性浸出物和入药成分.结果与结论:半夏成熟期90mg.kg-1栽培基质速效磷(P)含量,30%含水量,与EM混合接种时,AM侵染率为最大.各因素对半夏药材水分含量的影响作用大小为菌剂>P营养>水分,对半夏水溶性浸出物含量的影响作用大小为水分>菌剂>P营养,对半夏块茎琥珀酸和生物碱含量的影响作用大小均为菌剂>P营养>水分.30,90mg kg-1的低P条件,接种AM真菌可显著提高AM真菌的侵染率,提高半夏块茎入药质量,但EM和GM混合接种对提高AM真菌侵染率和入药质量的作用上更具有优势性.  相似文献   

15.
丛枝菌根真菌对掌叶大黄产量及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丛枝菌根(AM)真菌在人工栽培条件下对掌叶大黄根和根茎的产量及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室内盆栽对照试验,设不接种AM组为CK组,设接种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为AM组,每处理组重复15盆,每盆播种掌叶大黄种子10粒,出苗后间苗3株。采用文献方法计算菌根侵染率和浸染强度,采用称重法测定掌叶大黄根和根茎产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掌叶大黄根和根茎中蒽醌类成分的含量,比较施加AM真菌后,掌叶大黄生物量、蒽醌类组分的变化。结果:AM组与CK组的侵染率分别为(96.96±1.57)%和0,侵染强度分别为(62.07±3.40)%和0;与CK组比较,AM组根和根茎产量提高了(42.96±2.12)%,总蒽醌类平均值提高了127.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LC分析结果表明,AM组与CK组掌叶大黄蒽醌类在含量和成分间的比例上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接种AM真菌处理并未导致掌叶大黄有效成分的根本改变。结论:接种AM真菌后,能明显促掌叶大黄根和根茎的生长发育,增加药用部位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但在试验期间未造成掌叶大黄质量的变异。  相似文献   

16.
不同生长年限太白贝母中贝母辛和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ang HY  Ma P  Peng R 《中药材》2011,34(7):1034-1037
目的:测定不同生长年限太白贝母鳞茎中贝母辛和总生物碱的含量,为建立和完善中药材太白贝母的质量控制体系和适宜采收时间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HPLC-ELSD法测定贝母辛,色谱柱为Agilent Extend C18(250 mm×4.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二乙胺水溶液(10∶90),流速为1.0 mL/min,Alltech 2000蒸发光散射检测器;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生物碱。结果:生长2~3年的太白贝母贝母辛的含量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增加,生长4~6年的太白贝母贝母辛的含量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而降低;生长2~4年太白贝母的总生物碱含量逐年增加,生长5~6年总生物碱含量逐年下降。结论:综合药用有效成分贝母辛和总生物碱的含量、贝母药材的产量以及土地利用率3个因素考虑,以4年生的太白贝母采收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滇重楼接种不同丛枝菌根(AM)真菌条件下,不同时期的滇重楼根系侵染率、根际土壤养分的变化及各因子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单因素盆栽实验,对滇重楼幼苗接种28种AM真菌,在8月份(果熟期)和11月份(衰老期)2个时期进行采样,分析根系侵染率和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结果:滇重楼果熟期和衰老期各AM真菌处理组菌根侵染率均在75%~100%;与CK组相比,2个时期的根际土壤易提取球囊霉素和总球囊霉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2个时期的处理组根际土壤pH均呈上升趋势,果熟期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均有明显下降,衰老期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无显著性差异,2个时期的根际土壤全氮和全钾有所下降,2个时期的根际土壤其他理化性质增加或降低,无明显变化规律。相关性分析表明,菌根侵染率与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接种AM真菌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滇重楼根际土壤理化性质,为AM真菌菌剂在滇重楼栽培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接种不同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组合对云南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yunnanensis)根际土壤环境的影响。方法:在室温盆载条件下,对种植于灭菌土壤中的云南重楼实生幼苗分别接种12种AM真菌的不同组合,观察不同AM真菌组合的侵染能力及其对云南重楼根系活力、根际土壤环境中养分含量、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接种外源AM真菌对云南重楼根际土壤中AM真菌孢子密度、根系AM真菌侵染率具有调控作用,提高了云南重楼根系活力;外源AM真菌可调节云南重楼根际土壤中的养分含量,提高了根际土壤中总球囊霉素及易提取球囊霉素含量,提高了云南重楼对土壤中速效氮、磷、钾的吸收能力,提高了根际土壤中酶活性,同时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提高了细菌/真菌、细菌/放线菌数量比及降低了真菌/放线菌数量比,改善了云南重楼根际土壤环境。结论:不同AM真菌处理组合对云南重楼幼苗根际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一定的影响,该研究结果为人工栽培云南重楼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9.
混合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木香幼苗生长及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丛枝菌根(AM)真菌混合接种的协同作用对木香幼苗的生长、生理生化特性、根生物量及萜类成分积累的影响,为优势互补效应菌根真菌的组合配置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室温盆栽接种实验,通过不同菌株的结合,以不接种为对照,测定不同AM真菌结合接种处理对木香幼苗的根系菌根侵染率、植株生长与生理生化特性、根生物量及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含量的影响。结果:供试AM真菌能与木香根系形成良好菌根共生体,菌根共生体系的形成后可增加木香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提高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酶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与空白CK组相比,AM真菌处理组能显著促进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含量的积累,木香幼苗共生栽培过程中显著促进其代谢产物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向根中累积,间接提高了木香的入药品质和木香内酯产量。结论:接种外源性AM真菌可提高木香根系菌根生活力,增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促进木香营养生长。在人工栽培中,S2,S4,S5混合接种处理组的菌根效应最佳,木香生长和药用品质达到最优,为木香菌根生物技术的应用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太白贝母的种子特性,为太白贝母的种苗繁育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百粒重法计算太白贝母种子千粒重,T视镜观察种子形态,考察层积和不同温度对太白贝母种胚发育的影响。结果:太白贝母种子千粒重为(1.447 0±0.055 9)g,种子长为(6.809±0.578)mm,宽为(5.094±0.419)mm。5℃层积处理的太白贝母种胚发育极为缓慢,层积100d胚率平均仅16.37%;10℃和15℃层积处理胚的发育较快,其中10℃层积100d平均胚率41.12%,15℃层积100d平均胚率55.33%。结论:低温湿沙层积对太白贝母完成形态后熟作用明显,但温度过低不利于种胚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