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心力衰竭时自主神经功能的失衡已在基础和临床上得到证实,表现为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和迷走神经的功能下降,心力衰竭时心律失常的发生和治疗也与自主神经有关。研究心力衰竭时心律失常与迷走神经的关系,并通过刺激迷走神经来干预心肌重构,预防恶性心律失常有很重要的意义。现就近年慢性心力衰竭时迷走神经的改变和干预治疗的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研究显示,自主神经调节在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抑制交感神经活性或增加迷走神经活性均可抑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干预心脏外在自主神经如迷走神经、脊髓神经、肾交感神经、左星状神经节、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正中神经等可调节自主神经张力,为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心率变异性(HRV)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运用。重点探讨了HRV在人机工效学领域,尤其是评价汽车、飞机、电梯等载人交通工具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方面的运用情况。1相关概况心电图可以显示,即使是健康人,在安静状态下的心率(或R-R间距)也是有波动的,并非固定不变。在一连串的心搏中,频率时快时慢,R-R间距一般有几十毫秒的差异。HRV指R-R间距(瞬时心率)之间的微小差异,是研究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常用指标。HRV反映的是心脏节律的变化规律。自主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系统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HRV可用来描述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之间张力的变化,即自主神经对心率的调控作用。正常健康人,迷走神经对心率的调控作用强,HRV较大。迷走神经功能受损者,相邻R-R间距的差异较小,迷走神经对心率的调控作用弱,HRV较小。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都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而迷走神经功能相对抑制,HRV明显低于正常人。HRV的减小,反映了迷走神经活动受到抑制而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即迷走神经对心脏控制力下降而交感神经对心脏控制占优势。呼吸活动与自主神经调节的关系密切。正常的窦性心律可以表现为与呼吸节律同步的窦性心律不齐。健康...  相似文献   

4.
心血管疾病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相辅相成,研究者先后采取多种神经干预以治疗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高血压。这些干预手段包括刺激迷走神经,刺激脊髓,去肾交感神经术,心脏神经节丛刺激或消融,左侧心脏神经节切除术,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刺激,以及低强度耳屏刺激。这些方法在实验或临床上均产生一定疗效,有些已投入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5.
迷走神经在维持生理稳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包括调节心脏功能的反射通路。迷走神经刺激的抗炎潜能越来越受到关注。该文综述了迷走神经刺激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及可能的机制,以期为心血管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窦性心律震荡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窦性心律震荡是近几年提出来的心电学指标,它对心血管死亡危险的预测价值已被多项临床实验证实。窦性心律震荡主要反映了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平衡)的反射功能,迷走神经活性增加对心脏具有保护作用,而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可提高心室室颤阈值,促使心律失常的发生,现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心律震荡现象在心血管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做一简述。  相似文献   

7.
心率变异性的应用及评价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心率变异性(HRV)分析就是分析心率差异性的大小及变化规律,即逐跳心动周期之间的时间变异数。HRV实质上是反映神经体液因素对窦房结的调节作用,也就是反映自主神经系统的活性及其平衡协调关系。已经证实:在迷走神经活性增高和(或)交感神经活性减低时,HRV增高,反之降低。其中迷走神经活性的强弱尤为重要。HRV与许多疾病特别是心血管疾病、神经内分泌疾病的病理机制相关,可用以研究有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判断自主神经功能,评估病情和预后以及指导治疗、监护等各个方面。1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评估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研究…  相似文献   

8.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预后不良的心血管重症,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研究发现,交感-肾上腺素能系统(SAS )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激活是促进心力衰竭加重的关键因素。因此,通过抑制交感神经活动来控制心力衰竭进展,改善患者症状,是心力衰竭治疗的一个重要方法。与外科干预阻断交感神经、应用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药物等方法相比,通过介入技术所行的去肾交感神经术是一种更安全、更直接的抑制交感神经活动的手段。目前国内外已有不少关于去肾交感神经术与心力衰竭关系的实验和临床研究,部分结果证实其明显改善心功能及心力衰竭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许金鹏  蒋钟吉  廖碧红 《内科》2022,(2):180-183
静息心率可以反映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兴奋变化,静息心率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影响已在相关的病理生理学研究中得到证实。心力衰竭、冠心病、高血压、心房颤动、缺血性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均与静息心率有一定的相关性。有效干预静息心率,对进一步降低与其相关疾病的患病率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自主神经在阵发性心房颤动中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自主神经在阵发性心房颤动中的作用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许多临床观察及实验资料表明: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在一些阵发性房颤(PAF)发作中起重要作用,形成了迷走神经(乙酰胆碱能)及交感神经(肾上腺素能)介导的两种不同类型的PAF。因为它们有...  相似文献   

11.
《临床心电学杂志》2011,(5):393-393
心衰时交感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使心衰的药物治疗主要是β受体阻滞剂和ACEI等药物。心衰时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能使心衰进入恶性循环,而兴奋迷走神经将减弱交感神经的活性,根据这一理念,治疗心衰的迷走神经刺激器这一新技术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2.
自主神经与心电图波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主神经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自主神经对心血管调节是多方面的,交感神经主要通过儿茶酚胺、迷走神经主要通过乙酰胆碱作用于相应受体,调节心脏离子通道,影响动作电位,改变心电图各波段。  相似文献   

13.
正常情况下,心脏节律会随机体状况和昼夜时间而改变,这种心率的规则性变化称心率变异性(HRV)。通过测量连续的正常R—R间距变化的系数,从而反映心率的变化程度。正常人的心率为窦性心律,窦房结是心脏的主导起搏点.而窦房结细胞的活动受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的双重支配。交感神经兴奋时加快窦房结细胞的自发性舒张期除极,使蜜房结冲动形成,因而心率增快;而迷走神经兴奋时心率减慢。心率的综合反应取决于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的动态平衡,心率的即刻变化由迷走神经控制.交感神经仅起辅助作用。交感、迷走神经问的相互协调作用维持着正常人的心脏节律及心脏的正常活动.所以迷走神经功能兴奋时HRV大;迷走神经功能受损时HRV小。  相似文献   

14.
星状神节经为支配心脏的远端交感神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星状神经节的刺激或干预,有诱发或者缓解高血压、长QT综合征、继发性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和病窦综合征等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因此,也许可以选择性使用星状神经节干预的方法来达到防治这类心血管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已经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取得了瞩目的疗效,而血管迷走神经反射(VVR)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常见的严重并发症。VVR是指大动脉受到刺激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将冲动传入血管运动中枢抑制交感神经和(或)兴奋副交感神经传出纤维导致心率减慢和血管扩张,引起血压下降.  相似文献   

16.
心率变异性分析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率变异性(HRV)是指窦性心律快、慢发生变异。HRV分析是近几年在临床发展起来的一项可重复定量评价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无创性新方法。是评价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张力及其平衡状态的一种指标。临床大量事实证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迷走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继鸿 《临床心电学杂志》2002,11(2):116-119,128
通常认为 ,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从相反的方向调节和支配心脏的各种活动和功能。交感神经是心脏的加速神经 ,迷走神经是心脏的减速神经 ,但心脏的双重神经支配作用并不均衡 ,迷走神经占优势。迷走神经对心脏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抑制 ,故又称心脏的抑制神经。抑制作用主要表现为负性频率、负性传导和负性肌力作用。迷走神经兴奋时引起心率下降 ,兴奋传导的减慢 ,心肌收缩力减弱。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迷走神经对心脏还有兴奋作用 ,即迷走神经的正性变时、变力效应 ,迷走神经兴奋的当时或之后可引起心动过速 (图 1,图 2 ) ,称为迷走性心动过速 (Va…  相似文献   

18.
心率变异性是反映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张力及其平衡的定量分析指标。研究证实,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时,心率变异性较健康人降低,并作为心源性猝死和严重心律失常的预测指标。老年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的窦性心动过缓(窦缓)与心率变异性的高低有一定的关系。我们通过对112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窦缓的发生情况及其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与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加有关。近年来出现的肾去交感神经术(RDN)可通过选择性阻断肾脏传入和传出神经活性达到降压的目的,成为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新手段。RDN除了拥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外,还具有减慢心率、减轻左室肥厚、改善心功能、减少尿蛋白等作用。因此,RDN对于伴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可能同样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现将对RDN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及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介入手术治疗心血管疾病后迷走神经异常反射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介入手术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90例,其中46例患者发生迷走神经异常反射,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迷走神经异常反射的因素。结果患者的精神状态、术前禁食时间、穿刺途径、拔管时间是影响迷走神经异常反射的主要因素,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精神状态紧张、术前禁食时间4 h、经股动脉穿刺、术后立即拔管会引起迷走神经异常发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手术治疗心血管疾病后迷走神经异常反射的相关因素包括精神状态、术前禁食时间、穿刺途径、拔管时间,术中、术后应积极规避这些危险因素,避免迷走神经异常发射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