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鼻咽癌多与EB病毒感染相关,早期患者及时治疗后预后良好,但复发/转移性鼻咽癌治疗方式有限,预后不佳。近年来,免疫治疗在复发/转移性鼻咽癌中的研究十分广泛,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药物具有较好的疗效和良好的耐受性,引起临床广泛关注。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 PD-L1)表达状态、肿瘤突变负荷、循环EB病毒-DNA水平可能成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预测的生物标志物。本文将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及其在复发/转移性鼻咽癌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正>结直肠癌(CRC)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发现,通过手术治疗可以达到根治目的。据最新统计,20%的患者发现时已出现远处转移,且有年轻化趋势[1]。一旦发现疾病进展,全身治疗就成为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免疫治疗目前在CRC治疗中仍是一种新的治疗方式,并且在过去的几年中,取得了很好疗效,尤其是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中疗效显著。目前免疫治疗主要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细胞过继疗法及肿瘤疫苗,下面作者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在CRC中的治疗进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正>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全球范围内,结直肠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3位,病死率居第2位,仅次于肺癌[1]。早期结直肠癌预后良好,但部分结直肠癌患者在初诊时已是晚期,给临床治疗带来挑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因其疗效显著已成为结直肠癌治疗中的研究热点。ICI能改善微卫星不稳定(MSI)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生存率和生活质量[2],但MSI患者仅占全部结直肠癌患者的5%,而占95%的微卫星稳定(MSS)患者对于ICI治疗反应不佳,这与其肿瘤抗原数量少和易发生免疫逃逸的特性有关[3]。研究证明大多数MSS晚期结直肠患者对免疫单药治疗无反应或无持久的临床反应,为提高疗效,基于ICI的联合治疗值得探索,本文就此问题综述。  相似文献   

4.
结直肠癌是常见恶性肿瘤,免疫疗法对微卫星不稳定和常规化疗难以治疗的结直肠癌有效。了解肿瘤免疫微环境(TIME)有助于提高免疫治疗反应。分子成像可在解剖学和分子水平上实现细胞和亚细胞过程可视化,并加以表征和量化。对TIME细胞组成进行显像有助于理解肿瘤动态发展过程,发现并阐明肿瘤致病过程的分子机制,协助开发更有效的癌症治疗方法以及通过识别生物标志物准确预测不同治疗反应。本文针对分子影像学检测结直肠癌免疫微环境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对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患者,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继发性耐药是不可避免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是目前癌症治疗的主要手段,包括抗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 (CTLA-4)的单克隆抗体,可显著改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但携带EGFR突变的NSCLC患者对于ICIs反应较差。研究表明EGFR信号通路可能影响抗肿瘤免疫反应和肿瘤免疫微环境。本文就EGFR信号通路在肿瘤免疫微环境中对抗肿瘤免疫应答的影响、相关预后指标、EGFR突变患者的免疫治疗现状及目前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随着肿瘤免疫学的迅速发展, 免疫治疗逐渐引起肿瘤治疗领域专家的重视, 相关研究为晚期肿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机会。以程序性死亡受体1及其配体、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目前晚期肿瘤临床治疗的研究热点, 已有多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晚期肿瘤免疫治疗, 其不仅安全性高, 且在晚期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肾癌、尿路上皮癌、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展现出令人振奋的治疗效果, 有效延长了患者生存期。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也是目前免疫治疗领域的明星产品之一, 对急性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展现出强大持久的治疗效果, 以Simpuleucel-T为代表的肿瘤疫苗曾一度成为肿瘤免疫治疗里程碑式的成功范例。肿瘤免疫治疗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研究前景不可估量。  相似文献   

7.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结肠炎为最常见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结肠炎内镜表现为红斑(93.5%)、脆性(58.6%)、充血(48.2%)和溃疡(37.9%),超98%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结肠炎可累及远端结肠。本文报道1例重度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结肠炎死亡病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内镜可见黏膜粗糙、水肿,血管纹理消失,既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应用病史。经一线激素及二线英夫利昔单抗治疗,患者虽内镜表现好转,但相继出现血小板减低、消化道大出血、心肌损伤等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重度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结肠炎死亡病例临床罕见,本例患者肠道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应用激素及英夫利西单抗肠道疗效可,但依然未能逆转患者病程进展,相继发生其余器官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最终导致临床死亡。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诊治仍需更多临床探索。  相似文献   

8.
于鑫  叶庭路 《新医学》2023,(2):106-109
光动力疗法已经成为多种肿瘤辅助治疗的重要选择之一。近年来,针对免疫检查点的单克隆抗体已显示出对一系列癌症的临床治疗前景。将光动力疗法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结合的治疗方案有助于扩大治疗效果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已经在动物及人体研究中显示出初步的联合抗肿瘤效果。该文综述光动力疗法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乳腺癌、结直肠癌、肾细胞癌、恶性黑素瘤等恶性肿瘤中的抗肿瘤及免疫学效应,为优化抗肿瘤联合治疗方案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肿瘤靶向及免疫治疗是肿瘤治疗学上的重大进展,肿瘤靶向药物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种类多、效果好,并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也会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其中皮肤不良反应事件较为常见,不同的药物常引起的皮肤病也不尽相同,在治疗上也因人而异。虽然肿瘤治疗相关皮肤反应对患者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但其可能预示着更好的肿瘤疗效。  相似文献   

10.
三阴性乳腺癌作为乳腺癌一种特殊亚型,因缺乏相应激素受体及分子靶点,治疗方法有限,预后差.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作为免疫治疗的重要治疗策略,在近年来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尚未解决,其中包括疗效预测标志物的筛选.该文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研究结果及展现出潜在预测价值的生物标志物进行综述,对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1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s)是当今肿瘤治疗领域的革命性突破, 改变了多种肿瘤治疗模式。老年人占肿瘤现患人数及死亡人数的绝大部分, 老年肿瘤患者存在免疫衰老、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感染性疾病发生率高、肿瘤突变负荷与年轻患者存在差异等均可能影响ICIs疗效。在大部分ICIs临床试验中, 老年肿瘤患者在受试人群中未能占据应有比例, 亚组分析及荟萃分析结果提示年龄对疗效及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影响较小。临床医生可参考相关试验数据, 在体能状态较好的老年肿瘤患者中使用ICIs, 以积累更多的真实世界数据。  相似文献   

12.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获益,但存在治疗反应率低等临床问题。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是肿瘤-免疫系统交互对话、动态变化的过程,纵向监测生物标志物变化,有助于消除个体间的差异,提供肿瘤时空异质性信息。本文将从肿瘤细胞源性、免疫微环境源性及多指标联合三方面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标志物动态监测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张勇 《中国临床医学》2020,27(6):922-925
以免疫检查点程序性死亡因子-1(programmed death 1,PD-1)抑制剂、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抑制剂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ntigen 4,CTLA-4)抑制剂为代表的肿瘤免疫治疗,近年来在肿瘤治疗中广泛开展,有效延长了肿瘤患者的生存期,但也可能导致免疫治疗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s)相关肺炎是常见的irAEs之一,可导致部分肿瘤患者治疗暂停、治疗失败、甚至威胁生命。正确了解ICIs相关肺炎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并恰当治疗,对影响肿瘤患者的预后、延长生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显著改善黑色素瘤患者预后,但原发及继发性耐药使治疗进入瓶颈期。T细胞受体与肿瘤抗原的结合是免疫治疗发挥作用的关键。肿瘤新抗原(neoantigen)由肿瘤特异性蛋白编码突变产生,在肿瘤细胞中特异表达,在正常组织不表达,不受中枢免疫耐受影响,是免疫治疗的理想靶点。靶向肿瘤新抗原的疫苗、过继性细胞回输及抗体药物等能有效加强和扩大肿瘤特异性免疫反应,促进T细胞识别并清除肿瘤,突破当前治疗瓶颈。本文就黑色素瘤新抗原的个性化治疗现状、最新进展、临床困境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前肿瘤免疫治疗已成为主要的抗肿瘤方法之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近年来作为一种新的免疫疗法已在多种难治性实体肿瘤中被批准使用。免疫检查点分子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介导的信号通路在淋巴瘤发生发展及预后中起重要作用。PD-1通路抑制剂在多种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对其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诊断和管理也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6.
叶倩  凌志  殷旭东 《临床荟萃》2022,37(10):889-898
目的 探究肌减少症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s)的短期疗效、远期预后和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对PubMed、EMBASE和Cochrane数据库中在2021年6月前发表的关于肌减少症对免疫治疗的实体瘤患者短期疗效、远期预后和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影响的文献进行检索。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和Stata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有27篇文献被纳入荟萃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合并肌减少症可降低肿瘤患者免疫治疗的客观反应率(RR=0.11,95%CI:0.02~0.54)和疾病控制率(RR=0.55,95%CI:0.39~0.78)。同时,治疗前合并肌减少症是肿瘤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S:HR=1.60,95%CI:1.30~1.97;PFS:HR=2.81,95%CI:1.88~4.22),甚至在治疗期间肌减少也是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合并肌减少症会增加患者发生严重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风险(RR=1.27;95%CI:0.74~2.19)。结论 肌减少症是肿瘤患者免疫治疗效果和预后不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及死亡率极高的恶性肿瘤,其中以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最为常见。NSCLC的传统治疗主要依靠化学药物,近年来免疫治疗成为NSCLC治疗的热点,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大量新型生物免疫制剂被开发并应用于临床,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最广、疗效最为肯定。本文将对近年NSCLC免疫治疗生物标志物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阐述,以期提高免疫治疗精准度,更好地指导NSCLC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8.
王杰  蒋士卿  王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2,26(10):135-138+143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但由ICIs诱导的免疫系统过度激活也会导致T细胞对自身抗原进行攻击,临床上出现一系列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CIP)是一类少见但有潜在致命危险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在肿瘤免疫治疗任何时间。临床医生应了解CIP的机制及特征,及早识别并正确处理。本文就CIP的流行病学、生物学机制、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卵巢癌的病死率高居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之首,绝大部分患者虽经历手术、化学治疗、靶向治疗等循环往复的治疗,复发率仍高.广大学者在该领域的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近年来卵巢癌的内科治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免疫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药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其他药物治疗)、抗血管生成药物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在部分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中显示出一定的临床疗效,目前主要用于晚期和复发性癌经常规治疗失败的患者。在三大妇科恶性肿瘤中,以子宫内膜癌疗效最好,其次是子宫颈癌,卵巢癌疗效最差。对于复发耐药的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应用ICI治疗,部分患者可取得显著疗效。应用ICI治疗,应重视筛选治疗优势人群和合理的疗效评估,早期识别、及时干预免疫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目前ICI单药治疗妇科肿瘤临床疗效有限,联合治疗有望提高其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