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呼气相HRCT对肺气肿患者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2 8例肺气肿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进行吸气相、呼气相HRCT检查 ,肺气肿患者还进行了肺功能试验检查 ,对肺气肿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双肺吸气相密度平均值 (ID)、双肺吸 -呼气相密度差值 (VD)进行统计学比较 ,并对患者的双肺ID、双肺VD和空气潴留评分值与肺功能试验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肺气肿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双肺ID、双肺VD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双肺VD、空气潴留评分值与肺功能试验指标显著相关 (Ρ <0 .0 5 )。结论 呼气相HRCT能够反映肺气肿患者的肺功能状况 ,作为吸气相HRCT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肺高分辨率CT呼气相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吸气相和呼气相高分辨率CT(HRCT)表现 ,对呼气相HRCT上的空气潴留征进行定量分析。方法  44例COPD患者进行吸气相、呼气相HRCT和肺功能试验检查 ,分析其HRCT表现 ,统计双肺吸 -呼气相密度差值 (VD)和面积缩小率 (AD)、空气潴留评分值并与肺功能试验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40例患者呼气相HRCT上出现空气潴留征 ,超出了吸气相异常征象的范围 ;双肺VD和AD、空气潴留评分值与肺功能试验指标显著相关 (Ρ <0 .0 5 )。结论 呼气相HRCT可以作为吸气相HRCT的补充手段 ,空气潴留征能够定量分析并且反映患者的肺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正常人和患者高分辨率CT的呼气相表现及肺功能状况对定量指标的影响。方法  2 6例健康成人和 2 9例患者进行了HRCT的吸气相和呼气相扫描。观察呼气相的空气潴留征以及累及的范围 ,计算测量阈值范围内的双肺吸 -呼气相的平均密度差值 (VD)和面积缩小率 (AD)。患者组按肺功能试验结果分为两组 ,和正常对照组一起 ,进行VD和AD的统计学比较。结果  2 9例患者中 ,肺功能正常组 13例 ,肺功能异常组 16例。正常对照组与肺功能异常组、肺功能正常组进行双肺VD和双肺AD方差分析检验 ,正常对照组与肺功能异常组之间、肺功能正常组与异常组之间的四项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Ρ <0 .0 5 )。结论 呼气相HRCT的空气潴留征可以辅助吸气相HRCT评价阻塞性肺疾患 ,初步判断患者的肺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呼气相CT上肺内低密度区产生的原因。方法15例正常青年志愿者,年龄21~23岁,平均22岁。在右中肺门区,做仰卧与俯卧位深吸气屏气及深呼气屏气薄层螺旋CT扫描。对仰卧及俯卧位呼吸气相上中肺门区解剖结构相同的层面,进行肺叶面积及密度测量。计算肺叶吸气较呼气面积增加百分率及密度增加值。结果当右下叶处于下垂位,同层面肺叶膨胀性及密度改变均大于非下垂位,肺叶膨胀性与密度变化呈现高度相关(P<0.005)。结论呼气CT上肺内低密度区产生的因素有多种,其中肺内血流变化可直接影响肺密度,同时对肺叶膨胀性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体位呼气相薄层MSCT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肺部气体潴留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31例allo-HSCT后患者行低剂量呼气相仰卧位、俯卧位肺部MSCT扫描,检查患者肺部有无气体潴留病灶,利用GE 工作站测定气体潴留区域(呼气相肺部CT值≤-700 HU)占全肺体积百分比,并进行评分,得出体积分数.对不同体位病灶检出率用McNemar检验,对测得的体积分数进行秩和检验.结果 仰卧位扫描发现8例气体潴留阳性(25.8%);俯卧位扫描阳性15例(48.4%),其中双体位均示阳性7例,仰、俯2种体位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00,P=0.039);2种体位测得体积分数仰卧位得分13分,俯卧位得分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7,P=0.001),俯卧位对气体潴留敏感度较高.结论 allo-HSCT后临床上出现慢性排异反应患者进行呼气相薄层MSCT肺部检查,应加扫俯卧位,不仅可以更敏感地发现双肺下叶前段气体潴留病灶,并且可以初步评估气体潴留的严重程度,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常成人肺HRCT呼气相密度改变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正常成人肺HRCT呼气相表现和对其进行定量分析。方法分析97例20~70岁健康志愿者的肺呼气相HRCT表现,计算双肺吸呼气相密度差值(VD)、面积缩小率(AR)、呼气相上左前、左后、右前、右后肺局部区域的密度值(LD),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左肺与右肺之间,上肺与下肺之间的VD和AR存在显著性差异;前肺与后肺的LD有显著性差异;双肺的VD和AR有显著性相关。结论健康成人的肺呼气相HRCT上各区域间存在着密度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小气道疾病患者进行呼气相CT扫描 ,结合吸气相CT扫描 ,评价呼气相CT在诊断小气道疾病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3 1例小气道疾病患者及对照组 12例 ,使用螺旋CT进行呼气末的胸部CT扫描 ,结合吸气末CT扫描 ,测量和计算肺横断面积衰减分数 (CLARS) ,肺密度衰减值 (LDAV)。同时 ,对 2组分别进行了吸气末和呼气末的高分辨率扫描 (HRCT) ,重点观察呼气末的空气潴留征象。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横断面积衰减分数分别为 2 5和 48,肺密度衰减值分别为 79HU和 186HU ,2组结果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在呼气相HRCT扫描时观察空气潴留征象 (airtrapping) ,正常对照组中没有见到此征象 ( 0 % ) ,而 3 1例病例组中有 13例 ( 4 2 % )可见到空气潴留。结论 呼气相CT能够观察空气潴留征象 ,结合吸气相CT扫描 ,测量和计算CLARS、LDAV等指标 ,对小气道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定量有较大的帮助 ,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评价吸烟肺的影像学征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非吸烟组51例和吸烟组65例,均无呼吸系统症状.全部受试者均行吸气末和呼气末HRCT扫描.图像观察时将两肺按上、中、下肺区分成6个区域:上肺区,隆突水平以上的肺区;中肺区,隆突与右肺下静脉之间肺区;下肺区,右下肺静脉水平以下肺区.观察的内容包括:肺气肿、肺微结节、磨玻璃密度影、小叶间隔增厚、空气潴留5项征象,然后进行评分,每一肺区出现1种上述CT征象计为1分,未出现计为0分,最后算出总分值.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上述各CT征象在吸烟组与非吸烟组之间的差异及总分值与吸烟指数的关系.结果 肺气肿、肺微结节、小叶间隔增厚、空气潴留4个征象在吸烟组与非吸烟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 为16.81、5.66、14.41和8.23,P均<0.05);而磨玻璃密度影征象无统计学意义(χ2=1.91,P>0.05).总积分值与吸烟指数呈高度 正相关(r=0.79,P<0.01).结论 吸烟肺的HRCT征象主要有肺气肿、肺微结节、小叶间隔增厚、磨玻璃密度影、空气潴留,这些改变随吸烟指数增加而加重.HRCT对评价吸烟肺形态学改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直径≤1 cm肺结节C T影像学定性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190例≤1 cm肺结节的影像资料,统计分析各征象在良恶性组间及不同病理分型组间检出率的差异。结果影像诊断考虑为恶性的190例结节中,病理证实恶性168例,准确率88.4%。良性组中纯磨玻璃结节、血管集束征比例明显低于恶性组,实性结节比例明显高于恶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余征象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性病例中,不同病理分型组间除血管集束征、支气管充气征外,纯磨玻璃结节、混合磨玻璃结节、实性结节呈线性下降趋势,而毛刺征、分叶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呈增加趋势,各征象线性趋势通过了0.017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结论对于≤1 cm的肺结节,CT多平面重建(M PR)、容积再现(VR)能充分展现各恶性征象,对肺小结节的良恶性鉴别及恶性结节病理分型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MSCT)肺功能成像技术评价石棉沉着病病人在疾病不同分期中肺功能指标的变化及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间明确诊断的石棉沉着病病人21例及正常对照组21例,同时收集受检者年龄、性别、接触史、工种等基本信息。对每位受检者分别在深吸气末和深呼气末屏气行全肺扫描,采用Siemens Pulmo肺定量分析软件对CT肺容积、密度指标进行测定。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石棉沉着病组与对照组的肺容积指标和平均肺密度指标进行比较,采用LSD-t检验对石棉沉着病不同分期组与对照组间各项肺功能指标进行多重比较,并分别采用秩和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检验对石棉沉着病不同分期组间的粉尘接触史和工种类型进行比较。结果 1石棉沉着病Ⅰ期组与Ⅱ期组在职业接触史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023,P0.05),并且随着职业接触史时间的延长,Ⅱ期病人的出现概率增高;而两组病人在不同工种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石棉沉着病组吸气相肺容积(V_(in))、左肺V_(in)(LV_(in))、右肺V_(in)(RV_(in))、吸气相和呼气相的肺容积差(V_(in)-V_(ex))均较对照组减小;右肺呼气相肺容积(RV_(ex))、呼气相和吸气相的肺容积比(V_(ex)/V_(in))较对照组增大(均P0.05);而两组间V_(ex)和LV_(e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两组间吸气相平均肺密度(MLD_(in))、吸气相左肺平均肺密度(LMLD_(in))和吸气相右肺平均肺密度(RMLD_(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石棉沉着病组呼气相平均肺密度(MLD_(ex))、呼气相左肺平均肺密度(LMLD_(ex))、呼气相右肺平均肺密度(RMLD_(ex))、呼气相和吸气相的平均肺密度比(MLD_(ex)/MLD_(in))均较对照组增大,而呼气相和吸气相的平均肺密度差(MLD_(ex)-MLD_(in))较对照组减小,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石棉沉着病Ⅱ期组较Ⅰ期组和对照组的RV_(ex)均增大;石棉沉着病Ⅰ期组和Ⅱ期组的V_(in)-V_(ex)均较对照组减小,且Ⅱ期组的V_(in)-V_(ex)低于Ⅰ期组(均P0.05);3组间其余肺容积指标和CT平均肺密度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石棉沉着病病人肺功能改变的特点为肺总量、左肺和右肺总量减低,双肺残气量、左肺和右肺残气量升高,用力肺活量降低,肺气肿形成,而且石棉沉着病病人的粉尘接触时间越长其病情越严重。多层螺旋CT肺功能成像技术在评价石棉沉着病病人肺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用血流敏感性交替反转恢复(FAIR)序列评价重力和肺容积对MR肺灌注血流分布的影响.方法 应用GE 1.5 T MR系统,10名健康志愿者取仰卧位呼气末屏气时,用FAIR序列自背侧至腹侧每隔3 cm依次进行5个冠状面(依次标记为P3、P6、P9、P12、P15)扫描,之后再对P3层面在吸气末屏气时扫描.对5个冠状面的相对肺血流量(rPBF)进行方差分析,同一层面左、右肺rPBF间进行配对t检验,并对5个层面和rPBF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分析P3层面在不同呼吸相时反转脉冲标记前、后双肺信号强度变化率(⊿SI%)、rPBF及P3层面肺面积(Area)的变化情况,并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1)5个不同冠状面:在重力方向上,右肺由后至前的rPBF依次为:100.57±18.22、79.57±12.36、61.65±11.15、48.92±9.96、41.20±9.88;左肺为:106.61±26.99、78.89±11.98、64.00±13.64、51.27±8.95、43.04±12.18;除P12与P15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7.43、15.83,P值均<0.05),rPBF由后至前是逐渐减小的;在非重力方向上,即同一冠状面,左、右肺rPBF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系数(r值)右肺为-4.98,左肺为-5.16.(2)P3层面在不同呼吸相时:右肺呼气相和吸气相的⊿SI%、rPBF、Area分别为1.12±0.31和0.71±0.18、90.78±17.35和52.85±8.75、(12.59±3.23)×103mm2和(17.77±4.24)×103mm2;左肺呼气相和吸气相的⊿SI%、rPBF、Area分别为1.01±0.24和0.70±0.11、91.08±18.68和54.58±10.70、(12.34±3.08)×103mm2和(17.34±4.98)×103mm2.不同呼吸相时⊿SI%、rPBF、Area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气末的⊿SI%及rPBF明显高于吸气末;吸气末Area明显大于呼气末.结论 FAIR评价肺灌注在重力方向的灌注梯度是比较敏感的,不同呼吸相时肺灌注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检查时将感兴趣区置于重力依赖性区域,并在呼气末屏气可以提高灌注缺损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PTNB)对肺局灶性磨玻璃影(GGO)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CT引导下PTNB 53例肺局灶性GGO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穿刺活检病理和胸腔镜手术病理对照,比较CT引导下对PTNB8mm/≤8mm局灶性GGO的活检病理准确率和部分实性GGO/纯GGO的病理准确率。结果 CT引导下PTNB对8mm局灶性GGO活检病理准确率为91.11(41/45)/≤8mm局灶性GGO活检病理准确率为37.50(3/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06,P0.05)。部分实性GGO的活检病理准确率为87.18(34/39),纯GGO的活检病理准确率为71.43(10/1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102,P0.05)。结论 CT引导下PTNB对于8mm肺局灶性GGO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CT伴/不伴磨玻璃影(GGO)与肺腺癌病理分级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09例直径≤3 cm周围型肺腺癌患者的高分辨率CT和病理资料,分析高分辨率CT伴/不伴GGO与周围型肺腺癌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高分化腺癌、高中分化腺癌、中分化和中低以及低分化腺癌中GGO的显示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伴发GGO的周围型肺腺癌分化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硬化引起的肺周围血管扩张的CT征象在不同Child-Pugh分级和不同肝硬化病程间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收集白银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4月—2016年6月间120例肝硬化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男69例,女51例,年龄34~85岁,平均(56.42±11.32)岁。将病人按Child-Pugh分级(Child A、Child B、Child C)和肝硬化病程时间(≤3年和3年)分别分组。120例病人均进行胸部螺旋CT平扫,观察病人以下4种CT征象:(1)肺血管纹理增粗达胸膜面;(2)双肺小结节影;(3)双肺底层面网格状影;(4)右肺底层面平均密度。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χ2检验比较组间的统计学差异。结果按Child分级的3组间比较,肺血管纹理增粗达胸膜面数量、双肺小结节的数量、双肺底层面网格状影的出现以及右肺底层面平均密度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Child C组各项数据均高于Child A组、Child B组,Child B组高于Child A组(均P0.05)。3组间肺血管纹理增粗达胸膜面和双肺小结节影的定性分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按病程时间分组的2组间比较,3年组的上述4项CT征象数值均高于≤3年组(均P0.05)。结论肝硬化引起的肺周围血管扩张的CT征象在不同Child分级和肝硬化病程时间组之间存在差异,观察这些征象有助于提高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支气管扩张 (支扩 )病人的肺高分辨率CT的呼气相表现。方法  2 1例支扩患者进行HRCT的吸、呼气相扫描的肺功能检查 ,观察支扩和空气潴留的累及范围 ,统计患者双肺吸 -呼气相密度差值 (VD)、面积缩小率 (AR)和空气潴留评分值 ,将它们与肺功能试验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空气潴留征可见于支扩未累及的层面 ;双肺VD、双肺AR、空气潴留评分值与肺功能试验的结果存在显著性相关。结论 呼气相HRCT辅助吸气相能对支扩进行评价。通过呼气相HRCT的定量指标可以评价患者的肺通气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基于人工智能(AI)的CT定量分析预测20 mm以下磨玻璃结节(GGO)肺腺癌浸润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腺癌(<20 mm)的145例GGO患者术前胸部薄层高分辨CT影像资料,其中微浸润性腺癌(MIA)70例,浸润性腺癌(IAC)75例。通过AI肺结节软件获取GGO的直方图、熵及反映结节大小的CT定量参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IAC和MIA两组GGO的CT定量参数的差异,通过单变量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IAC的独立预测因子,并采用ROC曲线评估各单因素参数对GGO侵袭性的预测效能。结果 两组GGO的长径、短径、平均直径、体积、平均CT值、最大CT值、最小CT值、标准差、中位数及熵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分析显示熵、平均CT值和体积是预测GGO浸润性的独立预测因子,当其阈值>8.6、>-516 HU、>937.0 mm3时,预测GGO浸润性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03%、81.30%、73.67%和74.65%、67.14%、81.71...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探讨三维CT值定量分析所得磨玻璃(GGO)成分比例和实性成分比例在判断Ⅰ期肺腺癌(<3cm)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手术切除并有随访结果的114例病理Ⅰ期肺腺癌患者的HRCT、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三维CT值定量分析软件对病灶GGO成分和实性成分比例进行计算。根据随访结果,按照是否有疾病进展分为进展组和无病生存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及影像指标的差异。采用Cox回归对上述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预测肿瘤进展的临界值,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不同GGO成分和实性成分比例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情况。结果:114例Ⅰ期肺腺癌中进展组51例,无病生存组63例,5年无病生存率为55.3%。性别、吸烟状况、病理评分、附壁成分比例、实性成分比例、GGO成份比例、病变类型在两组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GGO成分比例(P=0.04)和实性成分比例(P<0.01)与预后相关,其界值分别为0.13和0.47。GGO成分比例≥0.13组的无病生存率(26.0%)要明显高于GGO成分比例<0.13组(39.1%,P< 0.01),实性成分比例≥0.47组的无病生存率(33.3%)要明显低于实性成分比例<0.47组(82.4%,P<0.01)。结论:三维CT值定量分析所得GGO成分比例和实性成分比例对Ⅰ期肺腺癌术后疾病进展有较高预测价值,可以作为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对周围孤立性肺磨玻璃结节(GGO)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行CT检查的59例肺GGO患者,均接受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经手术、临床或随访结果证实。根据肺GGO轴位最大直径、实性成分所占比例、病变位置、距胸膜的距离、穿刺针-胸膜的角度、调针次数进行分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测定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混合型GGO中实性成分≤50%和>50%之间的良恶性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对59例周围孤立性肺GGO患者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8%(53/59)、84.2%(32/38)、100%(21/21),病理结果均证实为腺癌。根据方法中的不同分组,测定诊断的准确率较高且均≥80%,灵敏度均≥75%,特异度均为100%,但总体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混合型GGO实性成分≤50%和>50%之间的良恶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P=0.01)。 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对周围孤立性肺GGO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GGO中实性成分比例与其恶性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CT测量5岁以下儿童呼气末、吸气末肺组织的平均密度值.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因外伤等疾病进行胸部CT扫描的正常肺患儿6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吸气末扫描组与呼气末扫描组进行通气控制CT扫描,每组30例.获取胸部吸气末、呼气末CT图像.胸部CT图像中选取主动脉弓上2 cm、隆突下1 cm、膈上2cm3个层面肺组织的腹侧、背侧、外侧、内侧、中心测量肺CT值.计算左肺、右肺以及全肺的平均密度值.对单侧肺吸气末、呼气末各测量区域肺密度值的变化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各测量区域间肺密度值变化两两比较采用LSD法.结果 吸气末左肺、右肺及全肺对应的肺密度值均为(-766±56)HU,呼气末相应的值分别为(-625±86)、(-647±85)、(-636±86)HU.吸气末,左肺腹侧、背侧、外侧、内侧、中心肺密度值分别为(-798±63)、(-733±68)、(-767±64)、(-754±65)、(-775±63)HU,右肺分别为(-796±70)、(-736±65)、(-769±64)、(-754±62)、(-776±59)HU;呼气末,左肺上述5个部位肺密度值分别为(-692±91)、(-555±116)、(-639±91)、(-598±103)、(-640±98)HU,右肺分别为(-712±90)、(-575±121)、(-657±90)、(-619±95)、(-670±87)HU,双肺5个测量部位在吸气末和呼气末肺密度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2.55、11.29、23.31、25.47,P值均<0.01).5个测量部位中,背侧肺密度平均值最高,腹侧最低,其余从高到低分别为内侧、外侧、中心.结论 本研究测量得到5岁以下儿童呼气末、吸气末肺组织的密度值,可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俯卧位对全身麻醉机械通气下不同手术类型病人肺顺应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脊柱手术患者53例(其中脊柱侧弯手术病人20例,脊柱普通手术病人33例)。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间歇正压通气模式机械呼吸,潮气量6~10 ml/kg,呼吸频率12次/min。术前仰卧位通气10 min后改为手术俯卧位通气10min,分别经麻醉机采集不同潮气量时压力-容积曲线,计算肺顺应性。结果全身麻醉机械通气下,脊柱侧弯手术病人术前仰卧位肺顺应性为(33.6±10.0)ml/cmH2O,术前俯卧位的肺顺应性降低为(28.2±8.6)ml/cmH2O,术前仰卧位与俯卧位的肺顺应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手术组病人术前仰卧位肺顺应性为(40.2±9.1)ml/cmH2O,其术前俯卧位肺顺应性降低为(36.1±4.2)ml/cm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俯卧位时全身麻醉机械通气下手术病人的肺顺应性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