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康复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66例与对照组54例,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之上结合针刺治疗,8 w后比较两组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日常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临床疗效,并分析两组各自不同开始训练时间对应疗效,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结果治疗后8 w,两组FMA上肢、下肢评分及BI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FMA上肢、下肢评分及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自不同发病到开始训练时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SS-QOL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较单纯康复训练更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恢复,可提高临床疗效,表现为开始训练时间越早,临床疗效越理想,且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康复锻炼对老年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平衡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脑出血偏瘫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与观察组31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及常规康复训练,进行早期自主及被动常规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虚拟现实康复锻炼。两组疗程均为4 w。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肢体功能、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测定]、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平衡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后Fuge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和简易上肢功能评分(STEF)较干预前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干预后FMA和STEF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NIHS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而MBI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干预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NIHS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而MBI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干预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和情绪功能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干预后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和情绪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虚拟现实康复锻炼可改善老年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平衡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对其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前后肢体功能、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4.6%,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规范的康复治疗对前循环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前循环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30例)和对照组(50例),康复组患者给予6个月规范的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接受1个月的康复治疗,出院后定期随访。结果康复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时肢体运动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3、6个月时肢体功能恢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规范康复治疗对于前循环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针灸联合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治疗对老年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影响.方法 老年脑梗死后偏瘫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观察组采用针灸联合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应用针灸脉冲电疗仪KWD-8081;对照组仅采用偏瘫肢体康复训练.两组疗程均为8 w.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与治疗8 w...  相似文献   

6.
李洁霞  梁妙玲 《内科》2010,5(4):429-43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80例脑卒中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康复干预组和对照组,康复干预组在发病48h病情稳定后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护理及随意自我康复锻炼,6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康复干预组肌力、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均喜 《内科》2008,3(1):40-41
目的 探讨早期进行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康复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均接受内科药物基础治疗,康复组在早期即给予规范的康复治疗;对照组不给予规范的康复治疗。结果 康复组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对中风偏瘫患者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8月-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100例中风偏瘫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50例.其中参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行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进行护理之后的临床成效.结果实行个性化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以及日常运动功能评分均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和参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在中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的产生,促进患者的尽快恢复,有着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分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纳入我院收治的30例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讨组,每组15例.参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研讨组给予分期康复护理,对两组临床干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干预后,研讨组功能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干预后,研讨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分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其生活质量的影响良好,可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规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干涉组,每组53例,干涉组患者在通例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的康复护理,对照组患者进行通例的神经内科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干涉组患者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强迫运动疗法(CIMT)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包括手功能的康复疗效。方法:符合人选条件的40例脑卒中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强迫运动组和常规康复对照组.强迫运动组只采用强迫运动疗法.即限制健侧肢体运动,治疗期间健侧上肢穿戴吊带和夹板(即清醒时固定时间不少于90%),根据制定动作程序进行患侧肢体的反复训练.每天6h,每周5d。连续4周,不采用其他康复治疗手段;常规康复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即易化技术.以bobath方法为主.进行上肢及手功能训练,每天2个单元(每个单元40min),每周5d.连续4周。功能评价采用简化Fugl-Meyer上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和简易上肢功能评价表(STEF)。结果:常规康复组治疗后FMA、STEF评分有明显提高(分别为26.3→34.1.38.6→41.4)(P〈0.05).CIMT组有更显著提高(分别为26.3→53.2,38.7→60.5.P〈0.01),且比常规康复组显著(P〈0.01)。结论:CIMT对于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是较常规康复疗法更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运动想象对卒中后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运动想象训练(镜像疗法)对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远端运动功能、痉挛和手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35例卒中12个月以内的偏瘫患者,按照入院病例号单双的顺序,分为运动想象训练组(20例)和对照组(1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传统的物理疗法、理疗、作业疗法,2~5h/d,5d/周。运动想象训练组辅助镜像疗法,对照组辅助无镜像疗法的训练(完全避开视觉的训练),训练时间均为30min/次,2次/d,持续4周。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时进行Brunnstrom偏瘫恢复六阶段手运动功能评定、痉挛评定(MAS)和功能独立评定(FIM)中自我照顾的评分。两组在治疗后4周和第1、3、6个月,评价Brunnstrom、MAS和FIM评分改变。对出院后继续自我练习3个月的2例患者进行功能磁共振成像检查和表面肌电图检查。结果①治疗后4周,运动想象组Brunnstorm、FIM评分分别增加0.6±0.5和3.8±1.9,对照组分别增加0.1±0.6和1.5±2.6;两组Brunnstorm增加值比较,t=2.69,P〈0.05;两组FIM增加值比较,t=3.03,P〈0.01。在痉挛方面,MAS评分运动想象训练组和对照组分别减少0.2±0.4和0.1±0.3。运动想象组治疗后MA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②运动想象训练组在治疗后1、3、6个月,Brunnstrom和FI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③表面肌电图检查显示,当进行腕背伸运动时,桡侧腕伸肌群活动比尺侧腕屈肌群活动明显。④头部功能磁共振成像显示,运动想象训练组患者在患侧第一运动区和辅助运动区,均有高信号显示。结论运动想象训练对提高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的恢复和降低手致残率的疗效显著,但对缓解痉挛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小组模式干预对城市社区卒中后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80例首次发病的卒中出院患者,按照是否进行小组模式干预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干预组患者接受小组模式干预治疗,包括卒中教育、康复训练、文体疗法等措施;对照组仅接受基础治疗。采用卒中生活质量(SS—QOL)量表和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FIM)量表,评估两组患者入组时和3个月后的疗效情况。结果①人组时,两组患者的SS—QOL、FI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干预后3个月,干预组患者的SS—QOL、FIM评分均高于入组时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SS—QOL、FIM评分也均高于入组时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干预后3个月,干预组患者的SS—QOL、FI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组模式对城市社区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干预,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医护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10月接诊的100例 AMI 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50例),早期康复护理组(5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采用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评定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施3周护理后,早期康复组患者对医护态度、医护水平、健康宣教及心理干预等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分别为98.0%比78.0%、100%比76.0%、96.0%比80.0%、100%比8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0.01),早期康复组患者的 CQQC 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利于病情改善,可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康复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心内科冠心病患者108例,被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康复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床旁康复治疗),疗程8周,采用36项简易一般健康调查表(SF-36)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初评时,两组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8周治疗结束复评时常规治疗组所有SF.36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康复干预组治疗后与初评时及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比较,除生理机能指标无显著差异(P〉O.05)外,其他指标均有显著改善[生理:躯体疼痛(69.89±16.84)比(54.62±16.77)比(56.63±6.74),生理职能(54.56±35.62)比(29.84±39.07)比(29.44±37.12),总体健康(65.74±15.82)比(48.49±8.79)比(48.28±10.29),心理:活力(62.92±14.31)比(37.57±16.65)比(38.31±16.32),情感职能(51.37±18.94)比(25.05±14.57)比(28.27±12.04),社会功能(74.02±9.35)比(47.49±9.87)比(51.35±9.29),精神健康(72.18±13.26)比(55.69±14.05)比(58.43±11.36)],P均〈0.01)]。结论:康复干预能有效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a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program on the functional capacity and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on waiting lists for lung transplantation.

METHODS:

Patients on lung transplant waiting lists were referred to a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program consisting of 36 sessions. Before and after the program, participating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with the six-minute walk test and the Medical Outcomes Study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 (SF-36). The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program involved muscle strengthening exercises, aerobic training, clinical evaluation, psychiatric evaluation, nutritional counseling, social assistance, and educational lectures.

RESULTS:

Of the 112 patients initially referred to the program, 58 completed it. The mean age of the participants was 46 ± 14 years, and females accounted for 52%. Of those 58 patients, 37 (47%) had pulmonary fibrosis, 13 (22%) had pulmonary emphysema, and 18 (31%) had other types of advanced lung disease. The six-minute walk distance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after the program than before (439 ± 114 m vs. 367 ± 136 m, p = 0.001), the mean increase being 72 m. There were significant point increases in the scores on the following SF-36 domains: physical functioning, up 22 (p = 0.001), role-physical, up 10 (p = 0.045); vitality, up 10 (p < 0.001); social functioning, up 15 (p = 0.001); and mental health, up 8 (p = 0.001).

CONCLUSIONS: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had a positive impact on exercise capacity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on lung transplant waiting lists.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干预对重度心力衰竭(心功能Ⅳ级)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0例重度心力衰竭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观察组(在常规组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早期运动治疗)。观察入院时、3周、6个月后患者血压和静息心率、6min步行距离、生活质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的变化。结果:6个月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观察组患者静息心率明显下降[(107.3±15.8)次/min∶(75.8±9.4)次/min],6min步行距离明显延长[(324.3±110.5)m∶(478.1±113.3)m],LVEF明显增加[(33.5±8.7)%∶(48.9±9.3)%],心功能明显改善(心功能转为II级人数明显增多,28.09%∶84.69%);随访期间再次心衰住院率(29.67%∶9.18%)和总住院率(42.86%∶22.45%)明显降低(P均〈0.01),且上述指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均〈0.01),而常规组干预前后无显著差异。观察组2例(2%)死于心源性猝死,显著少于常规治疗组的9例(9%,因肺部感染、心血管事件而心衰加重死亡),P〈0.05。结论:早期运动干预对提高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和促进心脏功能康复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早期主动性康复训练对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45例卒中后7-45d的偏瘫患者,按照入院病例号单双顺序分为康复组(25例)和对照组(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传统物理疗法、作业治疗和理疗等治疗;另外,康复组接受早期上肢主动性康复训练和应用腕关节背伸矫形支具,对照组仍进行传统康复训练。两组训练时间为30min/次,2次/d,5d/周,治疗时间均为4个月。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个月时进行偏瘫上肢功能评分(manual function examination,MFS)和运动评定量表评分(the motor assessment scale,MAS)。康复治疗4个月后,第3、6、12个月进行随访,评价MFS和MAS。对出院后继续自我练习2个月的患者进行功能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治疗后4个月,康复组MFS、MAS评分较治疗前分别增加10.8±1.1和5.3±1.5,对照组增加4.4±0.4和1.9±0.8,两组增加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康复组第3、6、12个月MFS、MAS随访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头部功能磁共振成像显示,康复组患者患侧第一运动区和辅助运动区均有高信号显示;对照组患侧和健侧第一运动区有高信号显示,而患侧辅助运动区无高信号显示。结论早期主动性康复训练对提高上肢功能的恢复和降低上肢致残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音乐节奏刺激(RAS)辅助康复训练中,对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3年3—8月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卒中康复期偏瘫患者40例,按数字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同时给予试验组患者RAS,连续治疗30 d。对两组患者均于第1、15、30天采用Fugl-Meyer评分与足印法对下肢运动功能及步态进行评价。结果 (1)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经过30 d的康复治疗,各项指标与训练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表现为患者跨步长增加,分别增加29.5%和52.4%;患健两侧步长差缩短,分别缩短32.2%和42.5%;步频加快,分别加快9.5%和15.7%;最大步行速度加快,分别加快18.9%和29.5%。(2)试验组Fugl-Meyer积分在第15、30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试验组第30天Fugl-Meyer积分高于同组第15天(P0.05);试验组第30天步态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S能够在短期内改善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是有效的康复治疗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20.
康复运动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运动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干预组进行康复运动,分别于入院时和治疗6周后对两组患者血浆脑钠素(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生活质量和6min步行距离和生活质量进行测定。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血浆BNP水平,LVEF,6min步行距离和生活质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6周后康复运动组血浆BNP水平明显降低[(525.3±114.2)pg/ml:(423.2±113.5)pg/ml].LVEF明显升高[(43.86±10.21)%:(48.37±9.48)%].生活质量明显提高[(51.8±18.6):(34.7±15.6)]和6min步行距离显著增加[(312.63±48.23)m:(482.52±56.34)m],(P均〈0.05)。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康复运动,能降低血浆BNP水平,改善心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