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专业女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在神经质人格与抑郁症状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抽取400名护理专业女大学生,用一般情况调查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应对方式量表进行访谈和评测。结果共收集378份有效问卷。结果显示应对方式与神经质人格、抑郁症状显著相关(P<0.01);多重中介模型和Bootstrap检验显示,自责的应对方式在神经质人格与抑郁症状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其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6.97%。结论自责的应对方式是护理专业女大学生神经质人格与抑郁症状关系中的部分中介因素。  相似文献   

2.
背景:焦虑和抑郁的共病率各家报道不一,在抑郁症的病理心理学上,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的应付方式与人格及其与抑郁症状的关系等基本问题并不十分清楚。目的:分析伴有焦虑症状抑郁症患者的应付方式与人格的关系。设计:病例-对照观察。单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湖南省脑科医院。对象:选择2002-06/2003-01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湖南省脑科医院住院的抑郁症患者88例。另选择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中山大学部分职工及家属、临时工、学生中健康自愿者90人为正常对照组。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应付方式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进行调查评估。主要观察指标:①抑郁症组与正常对照组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应付方式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评分比较。②有焦虑症状抑郁症组和无焦虑症状抑郁症组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应付方式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评分比较。③抑郁症组各指标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结果:178名入选对象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抑郁症患者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的精神质、神经质两个维度的得分高于正常对照组,而艾森克人格问卷的内外向维度、积极应付方式得分低于对照组。②伴有焦虑症者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的精神质、神经质两个维度的得分明显高于不伴焦虑症者,积极应付方式得分低于无焦虑症组。③相关、回归分析表明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与焦虑自评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的内外向维度及积极应付方式的关系更为密切。结论:①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焦虑症状、精神质较明显,偏内向,情绪不稳定,较少采用积极的应付方式。②有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其抑郁症状较严重,精神质、神经质比较明显,较少采用积极的应付方式。③较少采用积极的应付方式可纳入人格特质的内外向维度之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好学生标兵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对二者关系可能有影响的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的作用。方法对160名三好学生标兵采用一般生活满意度问卷、积极一消极情感量表、总体幸福感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内在一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情绪调节方式问卷进行测评分析。结果三好学生标兵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评分与一般生活满意度问卷、总体幸福感量表评分及积极一消极情感量表情感平衡因子评分呈显著负相关。消极完美主义在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心理控制源在积极完美主义、消极完美主义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减弱型情绪调节方式对消极完美的中介效应起着调节作用,增强型情绪调节方式对心理控制源的中介效应起着调节作用。结论生活事件降低主观幸福感水平,完美主义是生活事件和主观幸福感的中介变量,心理控制源是完美主义和主观幸福感的中介变量,情绪调节对完美主义及心理控制源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人格型态与抑郁症的关系,并尝试应用量表判定抑郁症的严重程度.方法对1 025例精神病患者的艾森克个性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测试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根据艾森克个性问卷4个维度评分,将患者分成3种人格型态,其中抑郁症患者中属于自我中心神经质类型人格型态者占44.44%;通过判别分析发现,重度抑郁患者艾森克个性问卷的神经质、掩饰性维度评分及症状自评量表的人际关系敏感、偏执因子分显著有别于轻度抑郁患者.结论抑郁症患者中属于自我中心神经质类型人格型态者居多,艾森克个性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某些因子评分能有效判定抑郁症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5.
朱建萍  王润珠  周虹   《护理与康复》2021,20(11):7-10+16
目的 了解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心理弹性、神经质人格现状,分析心理弹性在急诊科护士神经质人格和职业倦怠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浙江省5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83名急诊科护士,以一般资料调查表、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通用版、Connor-Davidson弹性量表简化版、大五人格问卷神经质人格分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急诊科护士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通用版条目均分(2.19±0.90)分;Connor-Davidson弹性量表简化版总分(26.34±5.86)分;大五人格问卷神经质人格分量表条目均分(2.57±0.66)分.职业倦怠均分及各维度与神经质人格呈显著正相关(r=0.317~0.495,P<0.05),与心理弹性呈显著负相关(r=-0.512~-0.361,P<0.05),心理弹性与神经质人格呈显著负相关(r=-0.450,P<0.05).中介效应及结构方程模型结构显示,模型拟合度较好,急诊科护士心理弹性在神经质人格和职业倦怠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量为0.188,占总效应的39.57%.结论 心理弹性与神经质人格是影响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发生的重要因素,心理弹性在神经质人格与职业倦怠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中国汉族人群抑郁障碍患者儿童期虐待、人格特征、应激性生活事件与抑郁症状的相关性。方法共入组抑郁障碍患者203例(87例男性,116例女性)完成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儿童期不良家庭环境调查表(CECA),生活事件量表(LES)的调查。采用SPSS AMOS 22.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分析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果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指数理想:χ~2(6)=9.98,P=0.13,CFI=0.96,RMSEA=0.06。儿童期虐待对抑郁障碍的总体效应为0.446(标准系数估计值),直接效应0.316,通过人格特征的间接效应为0.130,人格特征作为中介变量调节儿童期虐待与抑郁障碍严重程度的关系。人格特征对负性生活事件的直接效应为0.437,负性生活事件对抑郁障碍无明显影响。结论本研究首次分析了中国汉族人群中儿童期虐待、人格特征、应激性生活事件与抑郁障碍患者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的关系。儿童期虐待直接或间接影响抑郁障碍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人格问卷评估出的3个类型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程度与父母养育方式及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于2004-09/10以某综合性大学11个班级的新生共340人为调查对象。①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评估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问卷由3部分构成,根据每一部分得分及回答情况将大学新生分为3类,第1类学生可能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第2类学生可能有某种心理问题,第3类学生可能暂时没有心理问题。②使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评定不同类型父母的养育方式,包括6个父亲因子(58条目)和5个母亲因子(57条目),采用4级评分制。③应用艾森克个性(成人)问卷评定新生的人格特征,包含4个分量表共88个条目,测量人格的4个维度,每一维度分数越高,分别说明此项人格特征越明显。④采用以班为单位的团体指导,统一填表方式进行,所有问卷当场回收,全部调查在两周内完成,主要对不同类型大学生的父母养育方式和人格特征进行比较,多重比较采用单因素多组秩检验,两两比较进行两组间的非参数检验。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340份,回收完整规范问卷327份,回收率96.2%。①大学生人格问卷测查结果:1类学生46人(14.1%);2类学生91(27.8%),3类学生190人(58.1%)。②不同类型学生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艾森克个性(成人)问卷的多重比较:在第1、2、3类学生中,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的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关,父亲惩罚、严厉,父亲拒绝与否认,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关心,母亲过度干涉、保护的多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艾森克个性(成人)问卷中的神经质或情绪性维度及内外向维度有显著性差异。③在多重比较中差异有显著性因子的两两比较:在第1和第2类学生的比较中,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关心,母亲过度干涉、保护及神经质或情绪性维度差异有显著性;在第2和第3类学生的比较中,父亲惩罚、严厉、父亲拒绝与否认、母亲过度干涉及神经质或情绪性维度差异有显著性;在第1和第3类学生的比较中,父亲惩罚、严厉、父亲拒绝与否认、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关心、母亲过度干涉、保护因子及神经质或情绪性维度、内外向维度都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较差,从第1到第3类学生,父母养育方式倾向较少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关心,更多的惩罚、严厉,更多的拒绝与否认,各类型学生神经质或情绪性维度得分有显著性差异,均呈递增或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的神经质水平在负性生活事件与焦虑症状之间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生活事件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对252例抑郁症患者进行评估。运用皮尔逊相关分析、层级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神经质的调节作用。结果回归模型表明,抑郁症患者的焦虑症状预测了抑郁的严重程度(B=0.71,t=16.08,P<0.001)。神经质(B=0.39,t=6.61,P<0.001)与负性生活事件(B=0.25,t=4.04,P<0.001)对焦虑症状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负性生活事件和神经质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B=1.12,t=2.08,P=0.038)。结论抑郁症患者的焦虑症状加重了抑郁的严重程度;神经质负性生活事件和焦虑症状之间起调节作用,高神经质的抑郁症患者在遭遇负性生活事件时更易表现出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父母养育方式与武装警察部队医学生的人格特征和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于2004-04对来自军人家庭的武装警察部队医学生中随机抽取护理专业与检验专业180人进行测试。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问卷,包括父亲教养方式的6个分量表,即“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和母亲教养方式的5个分量表,即“情感温暖、理解”“过干涉、过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艾森克人格问卷有85项,由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掩饰倾向4个分量表组成。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包括20个条目,分为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两个因子。采用4级评分(0,1,2,3)。进行团体测试,以无记名的方式填写问卷,完成后当场收回。结果:发出问卷180份,回收合格问卷176份,有效率97.8%。①父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与人格问卷中内外向分和掩饰倾向分正相关,与神经质分和精神质分负相关(P<0.01)。父母亲严厉、惩罚与神经质分和精神质分正相关,与掩饰倾向分负相关(P<0.01)。母亲过干涉、过保护,拒绝、否认、偏爱与神经质分正相关,而与掩饰倾向分负相关(P<0.01或P<0.05)。父亲的偏爱和母亲的惩罚、严厉与内外向分负相关(P<0.05)。②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与积极应对正相关与消极应对负相关(P<0.01)。母亲的过分干涉、过分保护、惩罚、严厉、偏爱与消极应对正相关(P<0.05)。③内外向分和掩饰倾向分与积极应对正相关,与精神质分负相关,神经质分和精神质分与消极应对正相关,与掩饰倾向分负相关。结论:武装警察部队医科学生母亲的养育方式与他们的情绪稳定、精神质和掩饰倾向的关系更为密切。父母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在父母的养育方式中作用最为突出,对子女形成良好的人格和有效的应对以及心理健康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测试法定量化评定分析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相关因素。方法:于2003-12/2004-03以江门市新会区高中生在校学生30000人为框架人口,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办法,抽取新会区华侨中学、梁启超中学、司前镇中学3个学校的高中一、二、三年级的第一个班共567人作为调查对象。以症状自评量表[包含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大因子。采用5级评分法(0从无,l轻度,2中度,3相当重,4严重)]评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评估标准参照全国成人常模标准以各因子分达到或超过中度痛苦水平(≥2分)为界划分有无心理问题。采用心理控制源量表(内控、外控为两极的泛化期待进行评定,得分以外控性计分)、艾森克个性问卷(45个条目,统计指标为神经质,内外向两个维度分)、应付方式问卷(统计指标包括积极和消极两个因子)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包括父亲养育方式的情感温暖、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度保护6个因子;母亲养育方式的情感温暖、惩罚严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度保护5个因子)进行调查。采用统一的指导语,无记名,答卷当场收回。结果:发放问卷567份,收回合格问卷567份,有效率100%。①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16.2%,高中生有心理健康问题人数在各因子中的比率为1.6%~8.6%。其中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偏执、抑郁、敌对、恐怖6个因子是高中生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②高中生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与外控性、消极应付方式、父亲养育方式中的惩罚严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度保护、母亲养育方式中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以及艾森克人格问卷的神经质维度呈显著的正相关。③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的复相关系数在0.45~0.62之间,决定系数在0.20~0.39之间,表明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受方程内因素影响的程度在39%。外控性、消极应付方式、父母养育方式中的惩罚严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父亲的过度保护、母亲的过分干涉、艾森克人格问卷的神经质维度、内外向维度与症状自评量表的总分呈正相关,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0.001)。结论:采用消极应付方式越多,情绪越不稳定、父母养育方式中采用惩罚、偏爱、拒绝以及父亲的过度保护、母亲的过分干涉均易引起青少年心理上的不良,本次调查中此影响因素占39%。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影响脑卒中患者配偶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的因素,探讨社会支持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采取目的抽样的方法,调查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共351例。对患者配偶应用艾森克成人人格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进行心理测评。结果(1)社会支持、人格特质及应对方式对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皆产生预测作用(P〈0.05)。(2)社会支持是神经质因子与亲密度和适应性的完全中介变量,检验系数c’分别为-0.046和-0.013;也是积极应对方式与亲密度、精神质因子与适应性的部分中介变量。检验系数c’分别为0.332和-0.133,中介效应比例分别为31.5%和62.7%。(3)社会支持是消极应对方式与适应性的调节变量(△R^2=0.005)。结论脑卒中患者配偶亲密度与适应性、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及人格特质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且社会支持在各因素对亲密度的影响中起到缓冲和调节的作用。增强脑卒中患者配偶的社会支持来源及其利用,有效实施家庭干预,将有利于患者的疾病康复与家庭系统稳定,促进患者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2.
《护理学报》2021,28(18)
目的探究信息感知对眼科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过程中知觉压力的中介作用和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信息感知量表、知觉压力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一般健康问卷对河南省736名眼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纳入知觉压力后,信息感知对心理健康的直接作用依然显著(β=0.493,t=15.254,P0.001),且知觉压力对心理健康的中介作用有统计学意义(β=-0.182,t=-5.617,P0.001),该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12.3%。纳入知觉压力与社会支持的交互项,结果发现该交互性对护士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β=0.186,t=6.972,P0.001)。结论知觉压力在眼科护士信息感知与心理健康之间起着部分中介效应,知觉压力的中介作用受到社会支持的调节,即信息感知对眼科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测试法定量化评定分析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相关因素。方法:于2003-12/2004-03以江门市新会区高中生在校学生30000人为框架人口,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办法,抽取新会区华侨中学、梁启超中学、司前镇中学3个学校的高中一、二、三年级的第一个班共567人作为调查对象。以症状自评量表[包含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大因子。采用5级评分法(0从无,1轻度,2中度,3相当重,4严重)]评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评估标准参照全国成人常模标准以各因子分达到或超过中度痛苦水平(≥2分)为界划分有无心理问题。采用心理控制源量表(内控、外控为两极的泛化期待进行评定,得分以外控性计分)、艾森克个性问卷(45个条目,统计指标为神经质,内外向两个维度分)、应付方式问卷(统计指标包括积极和消极两个因子)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包括父亲养育方式的情感温暖、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度保护6个因子;母亲养育方式的情感温暖、惩罚严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度保护5个因子)进行调查。采用统一的指导语,无记名,答卷当场收回。结果:发放问卷567份,收回合格问卷567份,有效率100%。①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16.2%;高中生有心理健康问题人数在各因子中的比率为1.6%~8.6%。其中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偏执、抑郁、敌对、恐怖6个因子是高中生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②高中生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与外控性、消极应付方式、父亲养育方式中的惩罚严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度保护、母亲养育方式中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以及艾森克人格问卷的神经质维度呈显著的正相关。③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的复相关系数在0.45~0.62之间,决定系数在0.20~0.39之间,表明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受方程内因素影响的程度在39%。外控性、消极应付方式、父母养育方式中的惩罚严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父亲的过度保护、母亲的过分干涉、艾森克人格问卷的神经质维度、内外向维度与症状自评量表的总分呈正相关,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0.001)。结论:采用消极应付方式越多,情绪越不稳定、父母养育方式中采用惩罚、偏爱、拒绝以及父亲的过度保护、母亲的过分干涉均易引起青少年心理上的不良,本次调查中此影响因素占39%。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人格问卷评估出的3个类型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程度与父母养育方式及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于2004-09/10以某综合性大学11个班级的新生共340人为调查对象.①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评估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问卷由3部分构成,根据每一部分得分及回答情况将大学新生分为3类,第1类学生可能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第2类学生可能有某种心理问题,第3类学生可能暂时没有心理问题.②使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评定不同类型父母的养育方式,包括6个父亲因子(58条目)和5个母亲因子(57条目),采用4级评分制.③应用艾森克个性(成人)问卷评定新生的人格特征,包含4个分量表共88个条目,测量人格的4个维度,每一维度分数越高,分别说明此项人格特征越明显.④采用以班为单位的团体指导,统一填表方式进行,所有问卷当场回收,全部调查在两周内完成,主要对不同类型大学生的父母养育方式和人格特征进行比较,多重比较采用单因素多组秩检验,两两比较进行两组间的非参数检验.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340份,回收完整规范问卷327份,回收率96.2%.①大学生人格问卷测查结果:1类学生46人(14.1%);2类学生91(27.8%),3类学生190人(58.1%).②不同类型学生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艾森克个性(成人)问卷的多重比较:在第1、2、3类学生中,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的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关,父亲惩罚、严厉,父亲拒绝与否认,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关心,母亲过度干涉、保护的多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艾森克个性(成人)问卷中的神经质或情绪性维度及内外向维度有显著性差异.③在多重比较中差异有显著性因子的两两比较:在第1和第2类学生的比较中,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关心,母亲过度干涉、保护及神经质或情绪性维度差异有显著性;在第2和第3类学生的比较中,父亲惩罚、严厉、父亲拒绝与否认、母亲过度干涉及神经质或情绪性维度差异有显著性;在第1和第3类学生的比较中,父亲惩罚、严厉、父亲拒绝与否认、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关心、母亲过度干涉、保护因子及神经质或情绪性维度、内外向维度都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较差,从第1到第3类学生,父母养育方式倾向较少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关心,更多的惩罚、严厉,更多的拒绝与否认,各类型学生神经质或情绪性维度得分有显著性差异,均呈递增或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15.
安适  袁娟  陈涛  姚能亮  王双双 《护理学报》2022,29(20):55-59
目的 本研究探讨自评健康在老年人自理能力和抑郁症状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以其中60岁及以上的7 589个样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躯体生活自理能力量表、自评健康评分、简版流调用抑郁量表,构建并检验中介模型。结果 本组老年人抑郁症状总分为(9.50±6.79)分,抑郁症状检出率为43.47%,自评健康得分为(3.24±0.97)分,自理能力总分为6.00(6.00,7.00)分。本组老年人的抑郁症状总分与自评健康得分呈正相关(rs=0.344,P<0.001),与自理能力总分呈正相关(rs=0.281,P<0.001),自理能力总分和自评健康得分呈正相关(rs=0.315,P<0.001)。自评健康在老年人的自理能力和抑郁症状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153,效应占比为24.72%。结论 本组老年人的抑郁症状检出率处于较高水平、自评健康得分处于中等水平、自理能力总分处于偏低水平。自评健康在老年人自理能力与抑郁症状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进行康复训练、积极参与社会交往、重视代际支持、完善养老保障、健全社会支持网络是改善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提高自评健康水平,减少患抑郁可能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压力知觉在健康关注度与生活习惯间的中介和调节效应。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我国3省的414名研究生进行调查,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压力知觉对健康关注度与生活习惯关系的中介和调节效应,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结果 健康关注度得分越高,各项生活习惯得分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压力知觉越高,各项生活习惯得分越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压力知觉在健康关注度与早餐习惯、熬夜习惯之间起到调节效应(P<0.05)。压力知觉在健康关注度与早餐习惯、饮酒习惯、运动习惯和总习惯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标准化直接效应及95%CI分别为0.422(0.332~0.511)、0.199(0.108~0.290)、0.481(0.395~0.567)、0.645(0.572~0.718)。结论 健康关注度较低、压力知觉较高的研究生易出现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压力知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健康关注度对部分生活习惯的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网络成瘾大学生社会支持、人格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为制定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和父母改善家庭教养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374名大学生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网络成瘾标准诊断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UCLA孤独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网络成瘾者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显著低于非网络成瘾者(P〈0.01);艾森克人格问卷神经质维度评分显著高于非网络成瘾者(P〈0.01),内外向和掩饰性维度评分显著低于非网络成瘾者(P〈0.05或0.01);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偏爱被试因子分和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显著低于非网络成瘾者(P〈0.05或0.01),父亲和母亲惩罚严厉、拒绝否定因子分均显著高于非网络成瘾者(P〈0.01);UCLA孤独量表评分显著高于非网络成瘾者(P〈0.01)。结论网络成瘾大学生获得的社会支持少,对支持的利用度也少;人格特质表现出更加明显的神经质,个性更内向、更孤独;父母教养方式中更多地表现为拒绝否认和严厉惩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与童年期被忽视、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 对105例抑郁症患者(研究组)和109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儿童被忽视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版)、汉密顿抑郁量表评估被试的被忽视情况、人格特征、抑郁症状。对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与儿童期被忽视情况、人格特征间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研究组儿童被忽视量表总分及安全忽视、交流忽视、躯体忽视、情感忽视因子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艾森克人格问卷的精神质、神经质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内外倾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抑郁症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与儿童被忽视量表总分呈正相关(P<0.05),体重、认识障碍因子评分与儿童被忽视量表的安全忽视、情感忽视维度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迟缓、绝望感因子评分与艾森克人格问卷的内外倾维度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0.01),与神经质维度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结论 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与其童年期被忽视及人格特征有关,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的知识、态度和信念水平在抑郁情绪和应对方式之间的中介效应,为ACS患者的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2年6-9月在山东省济南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住院的ACS患者177例,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患者健康问卷、ACS反应指数量表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ACS患者健康问卷平均得分为(4.72±4.72)分,应对方式中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的平均得分分别为(20.92±5.93)和(33.39±7.00)分,反应指数量表中知识、态度、信念各维度平均得分分别为(12.05±2.86)、(14.32±3.03)、(22.71±3.81)分。ACS患者抑郁、反应指数、应对方式之间存在相关性。知识水平在积极应对和抑郁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在消极应对和抑郁中起到完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依次为0.04和0.03,分别占总效应的35.74%和60.62%。结论在应对方式对抑郁情绪的作用中,有一部分是通过知识水平来实现的;因此,通过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ACS患者的知识水平有利于患者采取积极应对的方式以缓解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农村高中生的人格特点与其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200名农村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EMBU中,父母教养方式在性别上均存在差异;在EPQ中,只在P、L上得分有性别差异,在E、N上得分无差异;相关及回归分析中显示,母亲惩罚、严厉(m4),父亲过度保护(f6)对子女精神质(P)影响显著;父亲拒绝、否认(6),母亲惩罚、严厉(m4)对子女的神经质或情绪的稳定性(N)影响显著;母亲惩罚、严厉(m4)在子女的掩饰或纯朴性(L)上影响显著。结论: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人格特点有着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