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移植前BCR-ABL基因转录本水平对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移植后无白血病生存率(LFS)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年07月至2014年1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并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07例Ph~+ ALL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移植前有关临床因素对移植后LFS的影响。结果:107例Ph~+ ALL患者中,男性64例,女性43例,移植中位年龄为30(7-54)岁;总复发率为35.5%(38/107),复发中位时间为移植后6.9(1.5-40.7)个月;总死亡率为36.4%(39/107),51.3%(20/39)患者死于复发,25.6%(10/39)患者死于感染,中位随访时间为移植后19.8(3.6-83.7)个月。107例中,49例移植前BCR-ABL阴性,49例移植前BCR-ABL阳性,9例BCR-ABL资料丢失。阴性患者组5年估计累积复发率(CIR)、非复发死亡率(NRM)及总体生存率(OS)分别为26.5%、29.5%及41.6%。阳性患者组5年估计CIR、NRM及OS分别为64.4%、8.9%及48.9%。移植前基因阴性组CIR显著低于阳性组(P0.001),NRM高于阳性组(P=0.030),两组OS相近(41.6%对48.9%,P=0.497)。多因素分析提示移植前BCR-ABL+(P=0.016)及疾病状态≥CR2(P0.001)为LFS独立危险因素,而移植年龄为影响移植后总生存主要因素(P0.001)。结论:复发与感染为Ph~+ AL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主要死因,疾病状态≥CR2以下移植及移植前BCR-ABL+均为Ph~+ AL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LFS独立预后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接受单倍型相合造血干细胞(Haplo-SCT)的B细胞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移植前血液学缓解(HCR)状态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6年6月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接受Haplo-SCT且移植前均获得HCR的317例B-ALL患者。采用Cox模型分析移植前HCR状态对317例接受Haplo-SCT的B-ALL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317例患者3年非复发死亡(NRM)、累计复发(CIR)、无病生存(LFS)及总生存(OS)率分别为15%、15%、71%和74%。HCR伴外周血中性粒细胞(ANC)和血小板(PLT)恢复(CR)组、ANC未恢复伴或不伴PLT恢复(CRi)组和ANC恢复伴PLT未恢复(CRp)组的3年NRM、CIR和LFS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R组患者3年OS率高于CRi组(76%vs 59%,P=0.049)。移植前微小残留病(P=0.006)和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P=0.020)影响CIR;PLT植入影响NRM、LFS和OS(P值均0.001);Ⅲ~Ⅳ度急性GVHD影响NRM(P0.001)和OS(P=0.035);慢性GVHD影响LFS(P0.001)。结论移植前HCR状态不影响接受Haplo-SCT的B-ALL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FCM)评价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allo-HSCT)后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微小残留病(MRD)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4月到2016年9月收入本科室符合条件的allo-HSCT后的AML(M3除外)患者82例(入选条件为allo-HSCT后FCM定期监测骨髓MRD,未出现阳性事件者随访满2年),其中男50例,女32例,平均年龄27.27(2-57)岁;按照FAB分型,在82例中M0/M1 2例,M2 51例,M4/M5 24例,M6 5例。根据患者初发时的白血病相关免疫表型(LAIP),选取相应的抗体组合。结果:82例allo-HSCT后的AML患者(骨髓形态学均处于完全缓解状态)中检测到20例患者(24.39%)MRD,阳性率平均为1.64(0.10-4.91)%。在随访过程中,20例MRD阳性者中16例骨髓复发(复发率80%),其中1例伴髓外复发;62例骨髓MRD阴性者4例骨髓复发(复发率6.45%),2例髓外复发。MRD阳性组平均无白血病生存(LFS)时间为15.19±3.99个月,中位LFS为10±3.84个月;MRD阴性组平均LFS时间为53.50±1.69个月(P0.001)。MRD阳性组平均总生存(OS)时间为22.52±5.72个月,中位OS为18±3.27个月;MRD阴性组平均OS时间为42.86±2.83个月(P=0.008)。结论:对处于形态学完全缓解的allo-HSCT后AML患者,FCM定期监测骨髓MRD结果与其复发率、LFS及OS时间密切相关。与MRD阴性组相比,MRD阳性组复发率显著增加,LFS及OS明显减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NST)前后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动态监测微小残留病(MRD),以预测移植后急性白血病(AL)复发的意义,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行NST的成人AL患者51例,对所有患者移植前骨髓形态学完全缓解(CR)期内,移植前35 d内、移植后1、2、3月内,以后每3月至移植后2年、2年后每6个月内采集骨髓监测MRD。低水平MRD组(A组)共33例(移植后每次检测MRD0.2%),高水平MRD组(B组)共18例(移植后动态监测MRD,至少1次≥0.2%)。结果:移植后2组2年累计复发率分别为6.1%和50%(P=0.001)。多因素分析表明:移植后M RD≥0.2%是AL移植后复发的独立的高危因素,高水平MRD组复发风险是低水平MRD组的5.84倍(P=0.036)。移植后复发组与未复发组的死亡率分别为81.8%和46.3%(P=0.036)。结论: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中,采用FCM动态监测MRD是预测移植后早期复发的重要方法,移植后MRD≥0.2%可作为白血病早期复发的预警,以及指导临床早期给予干预措施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探索难治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缓解状态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预后的影响。对32例接受allo-HSCT的难治复发性AML的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移植前未缓解(NR)17例,完全缓解(CR)15例,比较两组在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白血病复发和无白血病生存率(LFS)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细胞遗传学特征和移植方式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除NR组中1例移植失败,1例死于重症肝静脉阻塞病以外,其余30例均获得造血重建。NR组与CR组aGVHD发生率分别为47.1%(8例)和33.3%(5例)。在可评估的患者中,NR组9例中5例发生cGVHD,CR组11例中4例发生cGVHD,两组发生aGVHD(P=0.335)和cGVHD(P=0.217)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NR组治疗相关死亡率(29.4%vs 14.3%,P=0.392)及移植后复发率(42.9%vs 26.7%,P=0.300)较CR组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位随访13(1-124)个月,至今NR组和CR组各有6例无病生存,2年LFS两组相近(35.3%vs 40.0%,P=0.267)。对32例患者的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P=0.044)及发生cGVHD(P=0.046)的患者总生存率(OS)显著延长。结论:单中心样本研究结果显示,allo-HSCT是挽救性治疗难治复发性AML的有效手段,移植前NR的患者预后与CR患者相比,allo-HSCT疗效及预后无显著性差异,提示对NR状态的难治复发性AML患者实施allo-HSCT,并通过移植后过继免疫治疗产生cGVHD,以期获得长期生存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对预后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2月至2016年9月在天津市肿瘤医院血液科诊断并接受auto-HSCT治疗的56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移植后造血均顺利重建,无移植相关死亡。56例患者在诱导治疗后和auto-HSCT后的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23.2%(13/56)和78.6%(44/56)(P 0.01)。诱导治疗后和auto-HSCT后的CR+VGPR率分别为53.6%(30/56)和94.6%(53/56)(P 0.0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37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为71个月。采用含硼替佐米方案诱导化疗的患者中位PFS时间为37个月,中位OS时间未达到;而采用未含硼替佐米方案诱导化疗的患者中位PFS时间为27个月(P 0.01),中位OS时间为51个月(P0.01)。相关预后因素分析发现,auto-HSCT后CR+VGPR患者及诱导化疗周期数小于6次的患者与PFS密切相关(P 0.01)。结论:auto-HSCT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CR率,延长PFS和OS时间。含硼替佐米化疗方案诱导后序贯移植是适合移植的MM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维持治疗使持续CR+VGPR的患者明显获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以VICP+L-ASP/TKI为诱导方案治疗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疗效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08年8月至2014年6月期间41例成人B-ALL患者进行了随访,观察接受VICP+LASP/TKI方案诱导治疗后的完全缓解率(CR)、毒副作用和总生存(OS)、无事件生存(EFS)。比较分析不同危险因素分层亚组之间的治疗结果,观察规范化巩固、维持治疗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等因素对生存期的影响。结果:41例ALL患者无早期死亡,其中37例患者为CR,1疗程CR率为90.2%,随访至2015年3月17日,中位随访时间25(9-79)个月;1年OS率为75.3%,EFS率为58.3%。3年预期OS为48.6%,EFS率为37.5%。危险因素分析显示,初诊时白细胞计数≥30×10~9/L,LDH≥250 U/L,诱导治疗后微小残留病灶(M RD)水平10-4是预后的不良因素。缓解后根据《2012年中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进行规范化巩固治疗或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均能改善长期生存,3年OS分别为73.8%和61.5%、3年EFS分别为63.5%和65.7%。主要毒副作用是血液学毒性,诱导治疗中有97.6%(40/41)出现Ⅳ级血液学不良反应。结论:以VICP+L-ASP/TKI为基础诱导化疗和缓解后根据《2012年中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进行规范化巩固治疗将有助提高疗效。对于初诊白细胞或LDH升高的高危患者,应积极实施造血干细胞移植,与此同时,规律监测MRD,根据MRD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以改善成人ALL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100例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接受allo-HSCT的白血病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治疗效果。在100例患者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4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33例,急性白血病(混合细胞型)(HAL)2例,慢性髓系细胞白血病(CML)16例,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2例。移植前处于第1次完全缓解期(CR1)76例,第2次及以上缓解期9例,未缓解15例。造血干细胞均来自外周血。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全相合移植预处理多数采用改良白舒非+环磷酰胺(Bu Cy)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采用经典环孢素A(Cs A)加短疗程甲氨蝶呤(MTX)方案;HLA配型不全相合移植预处理采用氟达拉滨(Flu)+Bu Cy+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ATG),GVHD预防采用Cs A+短疗程MTX+吗替麦考酚酯(MMF)。平均随访时间为13个月。结果:至随访终点,66.0%(66/100)存活,53.0%(53/100)无病存活,28.0%(28/100)复发,34.0%(34/100)死亡,其中44.1%死于重症肺炎。65.0%的患者移植当次发生肺部感染。所有患者移植后的3年总体生存率(OS)为(60.9±5.5)%,3年无病生存率(DFS)为(48.8±5.6)%。未缓解期移植的复发率(66.7%)明显大于缓解期移植(21.2%)(P0.05)。不全相合移植GVHD的发生率(60.8%)明显高于全相合移植(38.8%)(P0.05)。结论:肺部感染仍是当前造血干细胞移植面临的一大重要难题。白血病患者应在取得CR1后尽早进行移植,复发病人的移植也应争取在缓解状态下进行。全相合移植综合预后优于不全相合移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合并IKZF1基因突变的成人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的预后,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可否改善患者预后。方法:收集经毛细管电泳法检测骨髓IKZF1基因突变164例成人B-AL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IKZF1基因突变与成人B-ALL患者的预后关系。结果:164例成人B-ALL患者中IKZF1基因突变阳性80例,阴性84例。80例IKZF1基因突变阳性患者根据诱导化疗缓解后的治疗方式分为移植组(48例)和化疗组(32例)。分析结果显示,移植组中IKZF1突变阳性患者的3年总生存(OS)率、无白血病生存(LFS)率分别为50.3%±8.3%和41.6%±8.5%,化疗组分别为33.7%±12.8%和31.5%±9.5%,均明显低于IKZF1突变阴性患者率(79.5%±7.6%、64.0%±8.4%)和(54.4%±9.9%、40.6%±9.6%)(P<0.05)。IKZF1突变阳性80例患者中移植组3年OS和LFS率(55.3%±7.5%和48.3%±7.6%)明显高于化疗组(32.9%±11.8%和28.4%±10.3%)(P<0.05)。结论:IKZF1基因突变是成人B-ALL预后不良的因素,allo-HSCT可明显提高IKZF1突变阳性成人B-ALL患者的3年OS和LFS率,从而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伴t(1;19)(E2A-PBX1)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1月22日至2018年4月11日我中心收治的19例伴t(1;19)(E2A-PBX1)初治AL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化疗及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完全缓解率(CR)、总生存(OS)和无复发生存(RFS)。结果:19例患者中位年龄24岁(14-66岁),男女比例为0.73∶1。中位白细胞数16.47×10~9(1.8-170.34)/L,中位血红蛋白98(65-176)g/L,中位血小板数50(15-254)×10~9/L。免疫分型Pre B-ALL 17例(89.5%),Common B-ALL 2例(10.5%)。总体CR率94.7%,1个疗程CR率94.7%, 4年总生存率47.1%,4年无复发生存率43.3%。造血干细胞移植组患者总生存及无复发生存略高于非移植组患者OS(62.5%vs 36.7%)(P=0.188);RFS(62.5%vs 38.9%)(P=0.166)。结论:成人伴t(1;19)(E2A-PBX1)阳性的ALL患者主要表现为Pre B-ALL,与儿童同类患者疗效比较,疗效较差,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提高患者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在成人Ph染色体阴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中的地位及其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14年2月86例首次行auto-HSCT患者的疗效.结果 5年总生存(OS)和无病生存(DFS)率分别为(63.8±5.6)%和(60 9±5.6)%,5年累积无复发死亡(NRM)率和复发率分别为(4.70±0.05)%和(34.40±0.31)%.年龄≥35岁、诊断时乳酸脱氢酶水平高、高白细胞起病、首次诱导治疗第15天骨髓原始细胞比例≥5%、第1次完全缓解(CR1)至移植时间间隔>6个月及回输物中CD34+细胞数≥3.8× 106/kg均为不良预后因素.且CR1至移植时间间隔>6个月是影响预后的独立不良因素.34例患者具有微小残留病(MRD)检测结果,显示移植前MRD阳性(MRD≥0.01%)、首次诱导化疗后MRD未转阴或巩固化疗过程中MRD转阳均提示不良预后,且巩固化疗中MRD转阳是影响DFS的独立不良因素.结论 auto-HSCT联合维持化疗是成人B-ALL治疗的可选方案.由于移植前及化疗过程中MRD阴性结果提示更好的结局,故MRD可能在指导成人B-ALL移植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SET-NUP214融合基因阳性急性白血病的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1年5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收治的17例14岁以上的初诊SET-NUP214融合基因阳性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SET-NUP214阳性患者中ALL 13例(均为T-ALL,其中ETP 3例,Pro-T-ALL 6例,Pre-T-ALL 3例,Medullary-T-ALL 1例)、AML 3例(2例M5,1例M0)、系列不清的急性白血病(ALAL) 1例。就诊时13例患者伴髓外浸润。17例患者均接受治疗,总计完全缓解(CR) 16例,其中T-ALL患者的CR例数为12例,中位OS时间为23(3-50)个月,RFS时间为21(0-48)个月。11例患者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位OS时间为37.5(5-50)个月,中位RFS时间为29.5(5-48)个月;单纯化疗组6例患者的中位OS时间为10.5(3-41)个月,中位RFS时间为6.5(3-39)个月。移植组患者的OS及RFS均优于单纯化疗组(P=0.038)。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难治的4例患者移植前SE...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探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FCM)动态监测急性白血病(AL)完全缓解(CR)后微小残留病(MRD)与预后的关系。选择2010年10月至2012年5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58例AL患者,其中45例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和13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定期用FCM检测患者骨髓MRD,同时检测骨髓细胞形态学的变化,追踪至复发或随访截止日期。平均随访9个月(3-21个月)得出完全缓解患者MRD平均水平,并对CR后不同时间点MRD水平在评估AL患者预后中的价值进行分析和总结。定义MRD≥1%为阳性,否则为阴性。结果表明:45例AML患者,测得CR后MRD最大值9.57%,最小值0.01%,平均值0.67%;13例ALL患者,测得CR后MRD最大值7.9%,最小值0.0016%,平均值0.99%;共测得44份AL诱导缓解后的骨髓MRD水平,MRD(+)组复发率53.3%(8/15),MRD(-)组复发率10.3%(3/29),MRD(+)组复发率高于MRD(-)组(χ2=7.58,P=0.006);共测得58份AL巩固治疗1个疗程后的骨髓MRD水平,MRD(+)组复发率62.5%(5/8),MRD(-)组复发率16.0%(8/50),MRD(+)组复发率高于MRD(-)组(χ2=6.11,P=0.013)。结论: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白血病CR后MRD差异较大,10-6-10-2,不能作为评价完全缓解的单一指标。诱导缓解后及巩固治疗1个疗程后MRD≥1%时复发率高,MRD可以作为预后评价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双次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该科2003年4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4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2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在完全缓解后行第1次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另外2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在完全缓解后行第1次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3~4个月行第2次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结果 42例患者均造血功能重建。其中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无病生存13例(65%),复发7例(35%)。单次自体移植无病生存10例(45.5%),复发12例(54.5%)。结论双次自体移植较单次自体移植复发率低,移植相关死亡率低,无病生存率较高,可以作为没有找到合适供者或经费困难患者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生存与复发危险因素,并探讨AML复发后的治疗选择。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本中心行allo-HSCT术后处于完全缓解(CR)期的180例AM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影响移植后生存及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180例患者中,134例(74.4%)存活,46例(25.6%)死亡,40例(22.2%)复发。移植后5年总生存(OS)率、无事件生存(EFS)率、累积复发率分别为74.3%、42.5%和25.0%。AML危险分层为高危组、伴高危细胞遗传学、移植前为CR2期以及未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是影响移植后OS的独立危险因素;移植前为CR2期、AML危险分层高危组是影响移植后EFS的独立危险因素;AML危险分层高危组、单疗程诱导治疗后微小残留病MRD+、伴高危细胞遗传学、未发生cGvHD是影响移植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移植后应用去甲基化药物(HMA)辅以G-CSF动员的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维持治疗可提高移植后复发患者的总生存率,2年OS率为62.5%。结论:allo-HSCT可大大提高AML患者的生存率,但移植后复发仍为影响生存的主要因素之一。应用HMA联合DLI维持治疗可能成为治疗移植后复发患者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急性白血病 (AL) (不包括急性髓系白血病M3 型 )患者第 1次完全缓解 (CR1)期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auto HSCT)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HSCT)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AL CR1期HSCT患者 14 0例 ,其中HLA相合同胞供者allo HSCT 4 6例 ,auto HSCT 94例 ,预处理方案包括全身照射 环磷酰胺 (TBICy)、白消安 环磷酰胺 (BuCy)以及马法兰 阿糖胞苷 环磷酰胺(MAC)方案。allo HSCT组予以环孢菌素A(CsA)或联合甲氨蝶呤 (MTX)或FK5 0 6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 ,auto HSCT组自体骨髓净化 39例 ,移植后免疫治疗和 (或 )维持化疗 38例。结果  14 0例患者移植后均获髓系造血重建 ,中位随访时间 70 0 (18~ 5 5 6 3)d ,auto HSCT组与allo HSCT组比较 :移植后 5年无白血病生存 (LFS)率 [分别为 (5 1.5± 5 .4 ) %和 (5 2 .8± 7.6 ) % ]相近 (P >0 .0 5 ) ;累积移植相关死亡率 [分别为 (14 .4± 4 .1) %和 (37.6± 7.8) % ]后者显著增高 (P <0 .0 5 ) ;累积复发率 [分别为 (5 2 .0± 5 .5 ) %和 (2 6 .3± 6 .9) % ]前者明显增加 ,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auto HSCT组中自体骨髓净化和移植后治疗患者与未经相应处理患者比较 ,5年LFS率显著提高 ,分别为 (6 2 .8± 6 .8) %和 (38.4± 8.4 ) % ,P <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11年8月本院行allo-HSCT的急性白血病28例,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7例,急性髓系白血病21例。26例为同胞全相合,2例同胞5/6相合。预处理方案22例为马利兰/环磷酰胺,3例为改良马利兰/环磷酰胺,3例为马利兰/环磷酰胺/氟达拉滨。常规采用环孢素联合短程甲氨喋呤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结果所有患者移植后造血功能均快速重建。中位随访时间22个月,至随访结束,总生存率71.4%,其中,16例患者(57.1%)已无病生存11~79个月。未出现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6例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8例于移植后死于cGVHD、感染或疾病复发。移植前首次化疗即达完全缓解者(即CR1)移植后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均比CR2或NR患者同期增高。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急性白血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CR1后应尽早选择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青年中、低危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在第1次完全缓解期(CR1)接受白消安(BU)/环磷酰胺(CY)改良方案预处理后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HSCT)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探讨改良BU/CY预处理联合auto-PBSCT的疗效。本院2013年5月至2016年12月期间10例青年中、低危AML患者,无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条件、CR1期接受以改良的BU/CY方案预处理联合auto-PBSCT,移植后3个月开始白介素-2(IL-2)或IL-2+二盐酸组胺维持治疗18个月。观察预处理方案的毒副作用、造血恢复时间、移植后100 d及1年内死亡率、复发率、2年及3年无白血病生存率(LFS)、3年及4年总生存率(OS)。结果:常见的非血液学毒性反应为胃肠道反应(轻度7例、中度3例、重度1例)、轻度肝损害(4例)、出血性膀胱炎0例、轻中度感染10例(血流感染5例,肠道感染2例,肛周感染3例,口腔感染2例)。患者均达到清髓效果,中性粒细胞(ANC)0.5×10~9/L中位时间为1.5(0-3 d)d,血小板(Plt)20×10~9/L中位时间为3(2-5)d。移植后中性粒细胞植入中位时间为13(10-19)d,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为32(10-72)d。移植后100 d及1年内死亡率为0。1例移植后半年复发,1例移植后14个月复发。移植后中位随访时间48.1个月,至随访日中位生存时间54.7个月。2年LFS为100%(10例),3年LFS为80%(8例);3年OS为80%(8例),4年OS为70%(7例)。结论:改良的BU/CY+auto-PBSCT治疗模式可达到清髓目的,对青年中、低危AML疗效明确,移植相关死亡率低,LFS及OS时间较长,可作为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条件患者的另一个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uto-H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临床疗效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7年11月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40例auto-HSCT治疗MM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患者移植疗效的因素。结果:40例患者移植前完全缓解(CR) 9例(22. 5%)、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 5例(12. 5%),部分缓解(PR) 26例(65%),其中1例为3次复发后PR;移植后CR 22例(55%),其中2例为双次移植后CR,VGPR 12例(30%),PR 6例(15%)。中位随访时间28. 4(3. 1-88)个月,疾病进展15例,死亡7例,预期3年PFS率和OS率分别为45. 1%和8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OS的因素有ISS分期(P 0. 05)、移植后达CR和VGPR(P 0. 05);影响PFS的因素有ISS分期(P 0. 05)、移植前诱导治疗方案(含硼替佐米或沙利度胺27例)(P 0. 05)、疾病危险度分层(高危组6例)(P 0. 05)、移植前疗效达CR和VGPR(P 0. 05)、移植后达CR和VGPR(P 0. 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ISS分期以及移植后达CR和VGPR是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移植后达CR和VGPR、ISS分期、移植前的诱导治疗方案是影响P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auto-HSCT可以提高MM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存率,ISS分期及移植后达CR和VGPR是影响OS和PFS的独立预后因素,移植前诱导治疗方案也是影响PFS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FLT3-ITD+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进行allo-HSCT治疗的FLT3-ITD+AML患者56例,对其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等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中性粒细胞植入,粒系造血重建中位时间为13(10-20)d,巨核系造血重建中位时间为15(9-23)d。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34.3(5.6-101.4)个月,至随访结束41例(73.2%)患者存活,15例(26.8%)患者死亡,3年OS率及DFS率分别为71.2%和65.6%。单因素分析显示,未发生aGVHD患者OS率为(81.2±9.4)%,显著高于发生aGVHD患者(55.4±9.1)%(χ~2=5.309,P0.05);移植治疗前1个疗程即达到CR的患者OS率为(80.2±9.2)%,显著高于 1个疗程才达到CR的患者(45.3±8.5)%(χ~2=4.275,P0.05)。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化疗1个疗程未达到CR及发生aGVHD为影响该类患者OS率的危险因素。结论:allo-HSCT治疗可显著改善FLT3-ITD+AML患者的预后,移植治疗后未发生aGVDH及移植前化疗1个疗程达到完全缓解(CR)患者的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