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的效果.方法:wAMD患者共38例(38只眼),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注射,1次/月,共注射3次;观察注射前、注射后2周、1月、3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以及黄斑中心凹厚度(CFT),同时观察患者眼压、炎症、前房积血、视网膜出血、白内障等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分析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前、后的情况.结果:治疗后2周、1月及3月BC-VA均高于治疗前,并呈升高趋势,而CFT均低于治疗前,并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眼内炎、视网膜脱离等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wAMD起效快疗效显著、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2.
张立群 《包头医学》2014,38(3):176-177
目的:探索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进行全方位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本院行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的110例AM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全方位护理组)56例,对照组(常规护理组)54例,两组患者均行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并且对其进行术前术后对症护理,术后观察两组护理的临床效果以及患者对两组护理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1.观察组中显效40例,有效14例,无效2例,临床有效率:96.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中患者对于护理满意的有53例,不满意3例,满意度94.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中并发眼压增高的有1例,眼部感染的有1例,并发率3.6%,对照组中并发眼压增高的有3例,眼部感染的有3例,并发率11.1%,与对照组性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AMD进行全方面术前术后护理,与常规的护理相比,临床效果良好,并发症发生少,加强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湿性黄斑的发病率不断升高,成为全世界最普遍的致盲疾病之一。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发生是该疾病的主要病理特征,能导致严重的不可逆性视力损害。有研究认为,引起视网膜血管及黄斑变性的最主要因子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目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的典型代表是雷珠单抗,因此,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成为当今国际上治疗湿性黄斑变性的新趋势和研究热点[2]。我科于2011年12月开始给予湿性黄斑变性患者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现将我科26例湿性黄斑变性患者接受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经单独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后眼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纳入20例患者(20眼)。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4周测量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指标,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及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比较患者不同时间点眼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性。结果注射眼术前,术后1、4周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动脉的PSV、EDV、RI、P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同样对侧眼术前,术后1、4周,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动脉的PSV、EDV、RI、P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独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不影响湿性AMD患者的眼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临床效果。方法将42例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分为治疗组(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和对照组(视网膜光凝),各21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和CMT均同对照组患者之间具有一定差异性,且同治疗前差异显著;两组患者治疗后FFA黄斑区无明显荧光渗漏率分别为52.38%、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4.29%、1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3次+必要时(3+PRN)方案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图像特征。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5月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确诊且未予治疗的湿性AMD患者8例8只眼,按照3+PRN治疗方案给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0.5 mg/0.05 ml)治疗,采用OCTA 6 mm×6 mm范围模式扫描黄斑区视网膜,在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进行规律的门诊随访,记录患者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矫正视力、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分型、CNV形态特征及变化、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黄斑区视网膜外层血流密度(ORVD)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CCVD)。结果 男性4例4只眼,女性4例4只眼,平均年龄(70.9±10.6)岁;3只眼为Ⅰ型CNV,5只眼为Ⅱ型CNV。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分别为0.55(0.33,0.87)、0.35(0.24,0.84)、0.35(0.22,0.58)、0.26(0.10,0.58)logMAR,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RT分别为(271.88±91.95)、(204.00±45.78)、(196.00±31.14)、(219.25±71.32)μm,其中,治疗3个月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1,P=0.044);ORVD分别为(41.38±2.77)%、(41.73±3.60)%、(42.53±1.95)%、(41.40±2.33)%,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CVD分别为(64.38±2.24)%、(64.96±1.39)%、(64.16±1.39)%、(64.63±1.86)%,各组间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CVA与CRT(P=0.009, RR=0.457)和CCVD(P=0.001,RR=0.574)显著相关,与ORVD(P=0.093,RR=0.302)不相关。治疗前CNV形态特征,2只眼为团状,2只眼为线条样,2只眼为纠缠错乱状,1只眼为椭圆环形,1只眼为碎片样。治疗1个月,7只眼CNV形态趋于正常化,表现为CNV最大直径减小、断裂/破碎、周边毛细血管丢失、数量和密度下降、所在区域最大横截面积减小;1只眼CNV形态较前恶化,表现为CNV吻合成环、密度增加、最大血管直径增加。治疗3个月,7只眼CNV形态趋于正常化,1只眼较前无明显变化。治疗6个月,5只眼CNV趋于正常化,3只眼恶化。随访中未发现眼内感染或玻璃体内注射的其他并发症。结论 利用OCTA技术观察CNV特征能够评估湿性AMD患者接受雷珠单抗治疗的疗效,可为湿性AMD患者的治疗与随访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8月新余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88眼)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44例(44眼)。两组患者均接受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1~3次,在每次治疗剂量的选择上,A组予以0.5 mg,B组予以1.0 mg。比较两组各项疗效观察指标、视网膜中央动脉眼血流动力学指标、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3个月,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a波振幅、b波振幅均高于治疗前,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BCVA、a波振幅、b波振幅均高于A组,CMT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均高于治疗前,阻力指数(RI)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PSV、EDV均高于A组,RI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复发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5 mg和...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老年性湿性黄斑病变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入院的90例老年性湿性黄斑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患者给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光凝治疗,B组患者仅给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C组患者仅给予光凝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中央黄斑厚度及其变化趋势与并发症.结果:A组患者治疗后1wBCVA分数组间比较高于C组;治疗后1m、3m、6m与12mBCVA分数组间比较高于B组与C组,CMT组间比较低于B组与C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wCMT组间比较低于C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BCVA分数上升趋势与CMT下降趋势最为明显;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光凝治疗在治疗老年性湿性黄斑病变中效果最为显著,安全性较高,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到2018年7月就诊的50例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50例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2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视网膜光凝治疗方式,实验组则以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为主要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与视力改善程度。结果经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分析发现,实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过程中,选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的治疗方式,可以使临床疗效不断增强,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评价经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AMD)前后视网膜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 前瞻性研究.共纳入2014年10月~2016年1月在广州爱尔眼科医院诊治的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14例14只眼.所有患者接受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本研究采用1+PRN的治疗方案.注射后每月复诊,根据复诊情况决定是否重复治疗.治疗前及首次治疗后l、3、6个月,记录最佳矫正视力、mfERG各环的潜伏期和振幅密度变化情况.结果 末次随访时,患者平均接受雷珠单抗注射2.86±1.58次.治疗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7),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视力与治疗前视力相比较,逐渐提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6个环的潜伏期均无明显下降.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环及2环的N1波、Pl波振幅密度的升高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fERG可以作为一种评价经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湿性AMD后患者视功能变化情况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眼内注射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对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疗效.方法:根据患者自行选择药物的意愿,将104例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分为康柏西普组和雷珠单抗组,每组各52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黄斑部外层视网膜管状结构(ORT)发生率、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黄斑中心凹厚度及中心凹浅层血管密度、黄斑容积、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渗漏情况、眼内异物感、一次性眼压过高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康柏西普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雷珠单抗组(P<0.05);治疗后1个月,康柏西普组BCVA值大于雷珠单抗组,CMT及黄斑容积、黄斑中心凹浅层血管密度、ORT发生率、血清CRP及VEGF水平低于雷珠单抗组(P<0.05);两组CNV减少率,3个月后的BCVA、CMT及黄斑中心凹浅层血管密度、黄斑容积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柏西普治疗nAMD的近期疗效高于雷珠单抗,且能提高视力,减少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但随着时间的延长,两者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探讨联合雷珠单抗和光动力疗法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效果。方法: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8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雷珠单抗(Lucentis)玻璃体腔注药术,对照组给予施图伦眼水点眼及叶黄素口服。结果:治疗后经过观察,治疗组视力提高的比率为82.5%,对照组为57.5%,治疗组视力提高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2组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都明显变薄,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治疗后治疗组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性黄斑变性是导致老年人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雷珠单抗的应用能恢复视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联合光动力疗法(PDT)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的疗效及对房水中血管内皮生长抑制因子(VEGI)、白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眼科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接诊的54例(72眼)wAM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  相似文献   

18.
《陕西医学杂志》2017,(2):262-263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0例(50眼)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对照组患者采用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高于对照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00%,较对照组的12.00%明显降低(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可减轻黄斑水肿,提高视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报道有新生血管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 D)患者玻璃体腔内注射贝伐单抗的短期安全性,生物学效应以及可能的治疗机制。设计:干预性、连续性、回顾性病例研究。受试者:79例有中心凹下新生血管的AM D患者的81只眼。方法:所有患者玻璃体腔内注射贝伐单抗(1.25m g)1次/月,直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雷珠单抗联合光动力疗法(PDT)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黄斑形态学变化。方 法 收集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57 例(1 眼/ 例)并分为观察组30 例(雷珠单抗联合光动力疗法)和对 照组27 例(雷珠单抗单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黄斑形态学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黄斑中心凹厚度(CMT) 及病变面积均呈下降趋势(P <0.05),观察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治疗后1 个月下降幅度最大,观察组和对照 组CMT 下降幅度分别为(87.5±12.8)和(60.1±16.6)μm ;观察组和对照组黄斑病变面积减少幅度分别 为(2.5±0.6)和(1.8±0.7)mm2。治疗后12 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黄斑病变面积减少有效率分别为93.3% 和 77.8%。结论 与单药治疗相比,雷珠单抗联合光动力疗法更能提高黄斑形态学改善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