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介绍近几年来对趋化因子以及家族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多种功能及其作用的最新研究成果。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0-01/2005-04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chemotacticfactororchemokinesorchemotacticcytokine”,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研究趋化因子家族的文献,然后筛除明显与中枢神经系统无关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有明确提出趋化因子家族中成员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中的作用。②有明确提出趋化因子家族中成员在中枢神经系统再生中的作用。③有明确提出趋化因子家族中成员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中的作用。排除标准:①趋化因子家族成员在非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②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相关文献4984篇,按上述标准纳入17篇,其余文献均被排除。资料综合:17篇文章分别介绍了趋化因子家族成员及其受体的组成及其结构;趋化因子家族成员及其受体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关系;介绍了趋化因子家族成员及其受体参与了中枢神经系统的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研究了趋化因子家族成员及其受体在脊髓损伤中的可能作用。结论:趋化因子是一类控制细胞定向迁移的细胞因子,其功能行使由趋化因子受体介导。趋化因子家族可能对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损伤的调控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近几年来对趋化因子以及家族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多种功能及其作用的最新研究成果。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0-01/2005—04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chemotactic factor or chemokines or chemotactic cytokine”.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研究趋化因子家族的文献,然后筛除明显与中枢神经系统无关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有明确提出趋化因子家族中成员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中的作用。②有明确提出趋化因子家族中成员在中枢神经系统再生中的作用。③有明确提出趋化因子家族中成员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中的作用。排除标准:①趋化因子家族成员在非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②重复研究。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相关文献4984篇,按上述标准纳入17篇,其余文献均被排除。 资料综合:17篇文章分别介绍了趋化因子家族成员及其受体的组成及其结构;趋化因子家族成员及其受体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关系;介绍了趋化因子家族成员及其受体参与了中枢神经系统的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研究了趋化因子家族成员及其受体在脊髓损伤中的可能作用。 结论:趋化因子是一类控制细胞定向迁移的细胞因子,其功能行使由趋化因子受体介导。趋化因子家族可能对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损伤的调控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具有跨胚层的多向分化能力,已被众多的体内及体外试验所证实.然而,启动、参与和促进其定向分化的相关因子和调控机制尚未阐明.近来研究发现趋化因子及其相关受体在BMSC的迁移和功能调节中具有一定作用.对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BMSC的表达及对其趋化性迁移的关系进行综述,为趋化因子及其受体成为疾病治疗的分子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王伟  张旗  庞艳梅  邸书华  甄利波 《临床荟萃》2009,24(11):1003-1006
氧化应激和炎症是致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两大主要因素。大量文献表明,趋化因子及其受体作为联系氧化应激与炎症的枢纽,可通过经典的趋化作用及细胞一细胞间黏附机制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许多过程,如白细胞浸润、泡沫细胞滞留或逸出、血管平滑肌细胞活化和增殖等。研究趋化因子网的调节机制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趋化因子是一类能够引起白细胞直接迁移的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及其受体之间形成一种复杂的趋化因子网络,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存活、迁移、血管形成以及肿瘤部位的白细胞浸润。近年来,关于趋化因子与白血病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趋化因子网络在白血病的治疗和预后分析等方面也出现一些新的应用。本文就趋化因子网络在白血病中的影响和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慢性疼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不仅严重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常规的药物治疗和外科治疗往往疗效不佳且有副作用,急需寻找新的治疗策略。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神经胶质细胞通过释放多种物质来参与疼痛的产生和维持,而其中趋化因子在疼痛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针对一些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慢性疼痛中的表达和作用进行综述,旨在寻找治疗慢性疼痛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7.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对造血细胞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克霞  贾乃镛 《临床荟萃》2003,18(8):473-474
细胞的增殖分化受正负信号的调控 ,造血细胞也有增殖、分化和生长抑制的调节机制。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一些参与炎症及免疫反应的趋化因子是造血负调控因子的主要成员。现介绍一些对造血干细胞或祖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的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对造血细胞的调节作用。1 趋化因子的分类及其受体趋化因子超家族的成员多为相对分子质量 80 0 0~12 0 0 0的小分子蛋白 ,主要由白细胞分泌 ,能引起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的定向迁移 ,并对这些细胞的活化、功能的发挥及淋巴细胞再循环、组织定位和免疫应答等有重要作用。近年来趋化因子及其受体…  相似文献   

8.
SDF-1、CXCR4在造血系统中的表达与生物学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趋化因子是血液学基础与临床研究的一个热点,近年来对趋化因子在造血干/祖细胞动员和归巢以及白血病细胞播散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 1,SDF-1)及其受体CXCR4在这些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关键的作用。本文就SDF-1/CXCR4趋化因子及受体的基本结构和在造血系统中的表达及其与干祖细胞、白血病细胞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黄喆 《中国临床康复》2014,(19):3105-3110
背景:趋化因子配体12/趋化因子受体4生物学轴在肿瘤的特异性转移中有重要作用,而干细胞标志物糖蛋白激素受体5基因的表达对于肿瘤的增殖和侵袭转移发挥重要作用。 目的:观察趋化因子配体12/趋化因子受体4生物轴以及干细胞标志物糖蛋白激素受体5基因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临床中的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收集2013年1至6月辽宁省肿瘤医院收治100名结直肠癌患者为实验组,10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两组组织中趋化因子配体12、趋化因子受体4及干细胞标志物糖蛋白激素受体5 mRNA表达情况,并分析趋化因子配体12、趋化因子受体4及干细胞标志物糖蛋白激素受体5 mRNA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部位、淋巴转移以及预后等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结果与结论:趋化因子受体4、糖蛋白激素受体5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均有较高的表达率,但是趋化因子配体12 mRNA表达率降低。趋化因子受体4、干细胞标志物糖蛋白激素受体5 mRNA、趋化因子配体12 mRNA三者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等患者临床特征无相关性,与结直肠癌的发病位置及其大小也无相关性,与结直肠癌组织是否淋巴转移具有相关性关,伴有淋巴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中干细胞标志物糖蛋白激素受体5 mRNA和趋化因子受体4的表达率更高,而趋化因子配体12 mRNA表达无显著变化;趋化因子受体4表达随肿瘤的恶性程度增高而增高;糖蛋白激素受体5表达于胃肠道肿瘤和脑肿瘤干细胞等表面,其表达随肿瘤的恶性程度增高而增高。提示结直肠癌组织中趋化因子受体4的表达增高,糖蛋白激素受体5基因表达增高,二者增高促进了结直肠癌组织生长及转移,糖蛋白激素受体5以及趋化因子配体12/趋化因子受体4轴的表达的调控,使其或将成为肿瘤诊断及治疗的重要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
研究发现,肿瘤微环境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而沙利度胺正是通过改变肿瘤微环境来发挥抗肿瘤作用,本文对近年来沙利度胺在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其类似物来那度胺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CXC亚族趋化因子受体CXCR3主要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B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表面,通过与靶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靶细胞的定向迁移和免疫反应,在感染、自身免疫病及肿瘤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最新研究显示,CXCR3及其配体CXCL9、CXCL10、CXCL11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通过对其中作用机制的阐明,CXCR3有望成为评价肿瘤患者预后的新指标与临床肿瘤免疫治疗的新靶点。该文就趋化因子受体CXCR3及其特异性配体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意义及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对造血细胞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趋化因子的研究进展很快,已经发现了50多种趋化因子和17种趋化因子受体。现已证实,它参与了体内众多生理和病理功能。本文介绍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对造血细胞的调节和一些对造血干细胞/祖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的趋化因子,并详细讨论SDF-1/PBSF和其受体CXCR4对造血细胞的调控。  相似文献   

13.
趋化因子是一类具有细胞募集功能的小分子蛋白,在机体发生炎症、损伤及病原体入侵时,可以募集免疫细胞,促使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参与慢性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将针对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参与慢性痛(包括炎症痛、神经病理痛、癌痛等)产生机制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慢性痛机制的研究提供崭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前,对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认识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的深入而愈加深化,这有助于我们对淋巴瘤发病机制、诊疗原则、转归与预后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有单成为新的而有前景的治疗靶点.2000年WHO也将其纳入新的淋巴瘤分类标准.本文就非霍奇金淋巴瘤相关生物分子的表达及其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趋化因子有趋化白细胞和免疫调节重要功能,这一功能一旦异常易导致感染及肿瘤发生。本文综述趋化因子及受体在HIV、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沙眼衣原体感染,肿瘤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移植技术的进步和新的抗B/T细胞单克隆抗体的出现,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恶性淋巴瘤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步。本文重点介绍霍奇金病(Hodgkin disease,HD)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 Hodgkin lymphoma,NHL)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7.
趋化因子(ehemokine)是目前已知最大的哺乳类动物细胞因子超家族[1].自1992年国际免疫学会议首次命名至今,已发现至少50余种趋化因子及20余种趋化因子受体.大量研究表明,趋化因子通过与其受体相互作用,在肺部感染性疾病中起到重要作用[2].本文将就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特性,以及与肺部感染性疾病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王红芳  岂连鹏  申建刚 《临床荟萃》2007,22(10):729-731
血管新生机制是恶性肿瘤的重要发病机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是参与血管新生作用最强最具特征性的促血管生成介质,它可刺激血管生成,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与迁移,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国外的许多研究证实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存在着血管新生,而且VEGF及受体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多种细胞系中表达,血清VEGF水平已成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 NHL)的一项独立预后因素.本研究中我们主要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的方法检测NHL患者血浆VEGF浓度,旨在探讨NHL患者血浆VEGF(P-VEGF)与临床病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系统回顾了以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为主的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方案CHOP的由来及其演化,比较分析了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多种治疗方案的优点及不足之处,明确了方案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对非霍奇金淋巴瘤而言,缺乏合适的肿瘤微环境,使人们难以在连续的细胞培养中或异种移植动物身上种植出肿瘤细胞。现今已有诸多研究阐明微环境对淋巴瘤细胞生长和生存的重要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包括淋巴瘤干细胞生活在特定的微环境中,该环境中各种非恶性辅助细胞及细胞因子对淋巴瘤的形成与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和预后意义。阻断淋巴瘤细胞和微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可能成为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新策略。本文将对肿瘤微环境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淋巴瘤微环境的细胞种类,间充质干细胞和基质细胞,T细胞亚群的辅助作用,巨噬细胞及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和免疫监测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