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肝功能损伤的发生情况, 探讨其对病情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2月11日至3月28日于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住院并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且有肺炎表现的67例患者的病历资料, 分析患者入院时的肝脏生物化学指标和凝血功能的异常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方差分析和Kruskal-WallisH检验。结果 67例患者中, 7例(10.4%)总胆红素升高, 且均为轻度异常;36例(53.7%)白蛋白下降, 15例(22.4%)降至30 g/L以下;19例(28.4%)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 12例(17.9%)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升高, ALT和(或)AST升高者占32.8%(22/67)。普通型、重型患者ALT和(或)AST升高发生率分别为33.3%(10/30)、26.9%(7/26), 11例危重型患者中5例ALT和(或)AST升高, 但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1, P=0.546)。碱性磷酸酶和(或)γ-谷氨酰转肽酶异常者占16.4%(11/67)。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  相似文献   

2.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3):554-555
世界卫生组织于2020年3月11日宣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全球大流行,截至2020年7月中旬,全球COVID-19的确诊病例已超过1400万例,其中近60万例死亡。COVID-19的中位潜伏期为4 d,主要影响呼吸系统,常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和呼吸困难。入院时,半数以上患者的胸部CT表现为磨玻璃样影,80%以上患者淋巴细胞减少。14%~76%的COVID-19患者存在肝功能异常,但常无症状,肝脏生化指标升高主要表现为ALT、AST、GGT水平升高,胆红素水平略升高,ALP水平一般正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发病早期检验指标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火神山医院2020年2—3月收治的326例COVID-19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普通型组(184例)与重型组(142例),分析2组患者的血常规、CRP、肝功能、心肌损伤标志物等检验指标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CRP(rs=0.429)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淋巴细胞计数(rs=-0.439)、ALB(rs=-0.539)与疾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均<0.05);WBC、ALT、AST、γ-谷氨酰转肽酶、CK、CK-MB等指标与疾病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CRP、淋巴细胞计数、ALB水平可作为预测COVID-19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轻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入院时的肝功能,分析肝功能异常的原因,探讨疾病预后指标。方法收集55例非重症COVID-19患者(非重症组)和55例重症COVID-19患者(重症组)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COVID-19患者入院后首次检查的肝功能指标ALT、AST、TB、DB、ALB、ALP、GGT、LDH。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灵敏度、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AUC)。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对COVID-19患者进展为重症COVID-19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TB、D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与非重症组比较,ALT、AST、ALB、ALP、GGT、LDH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AST、LDH是COVID-19发展为重症COVID-19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单独检测AST预测COVID-19严重程度的AUC为0.796(95%CI:0.712~0.880),最佳截断值为:44.5 U/L(灵敏度58.2%、特异度90.9%);单独检测LDH预测COVID-19严重程度的AUC为0.783(95%CI:0.696~0.870),最佳截断值为:393.5 U/L(灵敏度56.4%、特异度96.4%);AST和LDH联合检测的AUC为0.819,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5.5%、87.3%。结论 COVID-19患者肝功能异常发生率较高,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要注意肝功能的保护,AST、LDH水平有可能成为COVID-19严重程度和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肝脏》2020,(9)
目的分析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血氧饱和度与肝功能异常及临床治疗的相关性。方法观察74例确诊的COVID-19新冠肺炎住院患者比较轻型/普通型(46例)和重型/危重型(28例)患者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和肝功能生化指标的变化,分析患者血氧饱和度与肝功能等生化指标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轻型/普通型和重型/危重型患者在氧饱和度(96.52±1.68 VS 87.61±2.99)、ALT(39.69±25.35 VS 57.25±37.89)、AST(29.28±15.38 VS 43.57±19.31)、LDH(218.56±72.85 VS 262.07±80.05)等指标中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肝功能异常患者中,治疗后血氧饱和度恢复正常,两组患者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轻型/普通型患者ALT(66.82±21.65VS 42.47±18.46)、AST(61.00±17.66 VS 36.83±16.30)及LDH(309.46±58.92 VS 218.38±45.12),和重型/危重型ALT(93.54±21.06 VS 49.54±19.75)、AST(57.93±14.22 VS 33.80±11.28)及LDH(329.79±54.78 VS 257.50±90.59)均明显好转,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肝功能指标与氧饱和度的相关性分析中,ALT、AST、r-GT及LDH和氧饱和度存在负相关性(P0.05)。结论新冠肺炎患者低血氧饱和度和肝功能异常密切相关,血氧饱和度的恢复有利于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6.
孙舟  王文虎  黄顺东  吴国栋 《肝脏》2020,(4):350-352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肝损伤情况,跟踪其进展情况以期了解临床意义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53例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肝功能情况、预后转归及治疗周期。结果53例普通型新冠肺患者中有10例出现肝损伤,主要表现为ALT和/或AST升高,均预后良好。其中合并肝损伤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25.2 d,肝功能正常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21.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合并肝损伤相对常见,其发病机制可能与SARS-CoV-2感染有关。ALT和AST也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预后的一个血清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截至4月12日,新型冠状病毒播散至全球211个国家和地区,累计174余万人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超过10万人因感染而死亡,对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许多患者除呼吸系统损伤外,还表现不同程度的肝脏损伤[2,3],及时修复患者肝损伤,有利于肺炎患者的康复[4]。1 COVID-19患者肝损伤的机制许多COVID-19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伤,Chen等[5]通过对99例患者的研究发现,超过40%的COVID-19患者在病程中出现不同程度肝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8.
2019年12月,我国武汉地区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COVID-19)。现已有近8万例临床诊断患者,死亡2700余例。随着临床病例资料的不断丰富,研究人员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除了具有典型的呼吸系统表现外,也出现了心肌损伤、爆发性心肌炎、心源性休克和心功能衰竭等与病毒感染相关的心脏损害症状。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更易发展为重症患者,死亡风险更高。本文基于现有文献报道,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心肌损伤的相关机制和防治策略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随着确诊病例数增加和研究深入,发现COVID-19主要侵犯呼吸系统,还可累及心肌及其他重要脏器.本文对CO-VID-19相关心肌损伤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临床特征、影像学评估等进行综述,以期为COVID-19患者心肌损伤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早期肝脏生化学异常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人民医院收治的218例COVID-19患者,分析轻症组和重症组、肝脏生化学异常组和肝功能正常组的差异性。生化异常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Spearman分析伴肝脏生化学异常患者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轻症患者189例,重症患者29例。1周内COVID-19合并肝脏生化学异常总发生率为29.4%(64/218),其中基线为21.1%(46/218),第1周为17.9%(39/218)。与轻症组比较,重症组基线直接胆红素、ALT、AST和γ-谷氨酰转肽酶显著升高,白蛋白显著下降(t=5.435,P0.05),两组总胆红素(TBI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03,P=0.133)。与肝功能正常组比较,肝脏生化异常组基线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LDH)较高,淋巴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较低(P0.05)。COVID-19合并肝脏生化学异常主要表现为TBIL、ALT或AST轻度升高,三个指标基线和第1周同时升高分别占4.3%(2/46)和5.1%(2/39)。肝脏生化学异常与重症、慢性肝病、基线C-反应蛋白、LDH、肌酸激酶呈正相关(P0.05),与淋巴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呈负相关(P0.05)。慢性肝病基础病、重症COVID-19和基线LDH升高是肝脏生化学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OVID-19合并早期肝脏生化学异常主要表现为TBIL、ALT或AST轻度升高,三个指标同时升高少见。重症COVID-19、慢性肝病和基线LDH升高是早期肝脏生化学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自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发展迅速。随着病例资料的积累,我们发现COVID-19患者除表现出典型呼吸系统症状和体征,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表现。本文将结合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所致的肝功能损伤表现及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SARS-CoV-2可能引起肝损伤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背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合并明显的消化系统表现,甚至仅表现为消化系统症状.因此,明确COVID-19患者的消化系统表现及其规律,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我院350例COVID-19住院患者消化系统表现,为COVID-19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及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市第四医院COVID-19住院患者资料,如一般情况、起始症状、疾病危重程度、消化系统症状、肝功能指标等.对COVID-19非危重组及危重组患者的消化系统症状、肝功能指标进行比较.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中位数检验、连续性校正卡方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350例患者均为COVID-19确诊患者,男性176例(50.3%),女性174例(49.7%);年龄范围17-94岁,中位年龄59岁;非危重组254例(72.6%),危重组96例(27.4%).首发症状以发热、干咳、乏力、胸闷等为主.262例(74.9%)出现发热,189例(54.0%)患者出现干咳,237例(67.7%)出现乏力,195例(55.7%)出现胸闷,212例(60.6%)出现纳差.79例(22.6%)患者出现消化系统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腹痛等症状.42例(12.0%)患者出现腹泻,48例(13.7%)患者出现呕吐,3例(0.9%)患者出现腹痛.5例(1.4%)患者以单纯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150例(42.9%)患者出现肝功能指标异常(ALT、AST、TBIL、DBIL至少一项升高),其中73例(20.9%) ALT升高,98例(28.0%) AST升高,60例(17.1%) DBIL升高,27例(7.7%) TBIL升高·此外,275例(78.6%)血白蛋白(ALB)浓度降低.非危重组患者出现消化系统症状的比率(52/254,20.5%)与危重组患者(27/96,28.1%)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34,P0.05).非危重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异常比率(87/254,34.3%)与危重组患者(63/96,65.6%)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8,P0.05).非危重组ALB降低的比率(182/254,71.7%)与危重组(93/96,96.9%)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χ~2=26.322,P0.05).无论是非危重组,还是危重组,肝功能指标升高多数不超过2ULN,ALB降低多数在30-40 g/L范围.腹泻组ALB降低的比率(39/42,92.9%)与非腹泻组(236/308,76.6%)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85,P0.05).不同白蛋白浓度分组之间的发病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OVID-19住院患者部分合并消化系统症状,以腹泻、呕吐症状较常见,少数患者以单纯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易于误诊.部分COVID-19患者合并肝损伤,多数轻微,无肝衰竭发生,提示新型冠状病毒可能对肝脏有一定的损伤作用.非危重组与危重组相比,消化系统症状的发生率总体相近,但是危重组肝功能指标异常发生率及异常程度更高.COVID-19患者多数可出现血白蛋白浓度降低,腹泻患者更容易出现血白蛋白浓度降低.以上结论有助于临床医生加深对该疾病的认知,并提高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比较不同年龄和基础疾病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血液学指标和病情严重程度.方法 选择2020-01-22~2020-02-29广西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及武汉市黄陂区中医医院收治的150例COVID-19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青年组(18~39岁,51例)、中年组(40~59岁,50例...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于2019年12月在中国武汉出现,后经确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致,该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冠状病毒属,与人类SARS冠状病毒及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类似,均可感染人类。该肺炎虽主要引起呼吸道症状,但报道称部分患者合并心肌损伤。本综述简要探讨COVID-19合并心肌损伤可能机制,为抗疫一线医师治疗合并心肌损伤的COVID-19患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及明确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患者肝损伤临床特点及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在本院住院确诊2019-nCoV感染相关的肺炎病例共计160例,其中普通型131例,重型10例,危重型19例.通过电子病例收集患者临床特点及实验室肝功能各项指标(AST、ALT、TBil、DBil、ALP...  相似文献   

16.
2019年底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引起的肺炎引起全球公共卫生关注。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有基础病的老年人更易感,COVID-19合并基础病患者中糖尿病患者占20. 9%,病死率为7. 3%,糖尿病患者因代谢负荷导致机体炎性损伤、免疫失衡,增加了COVID-19的风险。本文就糖尿病并发/合并症、天然免疫、T/B细胞功能失衡、慢性炎症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表达紊乱等方面,对糖尿病患者易感新型冠状病毒的免疫因素进行分析,为COVID-19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血浆D-二聚体(D-dimer,D-D)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重症化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日—2月8日在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102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血浆D-D是否升高分为D-D不升高组与D-D持...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肝损害特征,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0年1月19日-3月5日湖北省襄阳市中心医院三院区收治的201例COVID-19患者的病历资料,分为非危重组(轻型/普通型,n=173)、危重组(重型/危重型,n=28) 2组,收集ALT、AST、TBil、DBil及Alb等指标。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 201例患者中37例(18. 4%)出现肝损害,危重组19例,非危重组18例,2组间肝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7. 9%vs 10. 4%,χ2=52. 963,P 0. 05)。危重组肝损害患者与非危重组肝损害患者ALT和(或) AST水平异常时间(入院时和住院期间)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 906,P 0. 05); 2组肝损害患者ALT和(或) AST水平升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 869,P 0. 05),大部分患者为轻中度肝损害。201例患者中胆红素升高者1例(TBil 2倍正常值上限,且以IBil为主),为非危重肝损害患者。危重组肝损害患者Alb水平明显低于非危重组(t=-8. 002,P 0. 05); 201例患者中Alb水平下降者有75例,其中入院时50例(24. 9%),住院期间25例(12. 4%),2时间段患者Alb水平(t=-4. 967,P 0. 05)和低白蛋白血症情况(χ2=26. 645,P 0. 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OVID-19患者肝损害比较常见,以轻中度肝损害为主,胆红素异常发生率较低,Alb浓度下降发生率高,危重患者与非危重患者在肝损害发病率及严重程度具有显著差异,白蛋白水平能可作为评估及预测COVID-19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提高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临床特征及早期转归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5日—3月4日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经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确诊的79例资料完整的COVID-19出院患者病例资料及出院后3个月43例患者的随访资料.结果 7...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肝脏硬度值(LSM)和肝功能不同指标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分期的相关性,为临床无创性检测和评估该病选择新指标。方法:选取北京佑安医院和邯郸市传染病医院就诊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83例,均做肝穿刺病理活检,按结果进行病理分期分组:Ⅰ期18例为小胆管炎症期(炎症组);Ⅱ期20例为细小胆管增生期,Ⅲ期9例为瘢痕期(此两期为纤维化组);Ⅳ期36例为肝硬化期(肝硬化组)。对照组为正常体检者30例,男10例,女20例;3组患者和对照组人员均进行肝脏瞬时弹性技术检测,计算LSM值;同时检测3组患者和对照组人员肝功能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ST/ALT、碱性磷酸酶(ALP)和谷氨酰氨基转移酶(γ-GGT),分析各指标与PBC分期的相关性。结果:(1)83例患者和正常体检人的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83例患者的ALT、AST、ALP、γ-GGT、AST/ALT和LS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肝硬化组患者的年龄均值最大,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