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腹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肛门功能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16例经腹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Wexner排粪失禁评分评估患者的肛门功能,并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患者肛门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Wexner排粪失禁评分的评估,其中排粪控制良好(Wexner评分低于10分)的患者有99例(85.34%),Wexner评分随术后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二者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0.072,P=0.004)。单因素分析可知,肿瘤距肛缘距离、吻合口距肛缘距离以及新辅助放化疗均为术后肛门失禁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可知,吻合口距肛缘距离小于2 cm及新辅助化疗是低位直肠癌患者经腹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后排粪失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经腹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多数患者术后肛门功能良好,吻合口距肛缘距离小于2 cm及新辅助化疗是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影响肛门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罗宝嘉  郑美春  丘雪  覃惠英 《全科护理》2021,19(25):3570-3575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病人排便功能的现状,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中文版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评分表,于2019年1月—2020年6月对广州市某三级甲等肿瘤医院146例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恢复肛门排便1个月及以上的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高分辨肛门直肠测压仪检测病人的肛门直肠生理功能,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研究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病人排便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病人的LARS的发生率为76.71%(112/146),重度LARS发生率为35.62%(52/146).肛门直肠测压结果显示,与正常人群相比,病人的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便意感觉容量、直肠最大耐受容量、直肠顺应性等指标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接受放化疗、肿物位置是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病人发生LAR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病人普遍存在排便功能失调,LARS的发生率较高,术前接受放化疗、肿物位置越低,术后排便功能越受影响.提示在临床工作中对术前接受放化疗、肿物位置低的病人尽早干预,可通过指导针对性的康复锻炼、症状自我管理尽可能降低排便功能失调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TME)结肛吻合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1例直肠癌患者术前给予心理护理,硫酸镁顺式洗肠;术后保持肛门清洁,调节饮食,指导坐浴和缩肛运动.结果:本组手术均顺利进行,术后无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发生,肛门括约肌收缩功能存在,保肛率100%.结论:对腹腔镜低位直肠癌TME结肛吻合术患者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TME)结肛吻合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1例直肠癌患者术前给予心理护理,硫酸镁顺式洗肠;术后保持肛门清洁,调节饮食,指导坐浴和缩肛运动.结果:本组手术均顺利进行,术后无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发生,肛门括约肌收缩功能存在,保肛率100%.结论:对腹腔镜低位直肠癌TME结肛吻合术患者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TME)结肛吻合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1例直肠癌患者术前给予心理护理,硫酸镁顺式洗肠;术后保持肛门清洁,调节饮食,指导坐浴和缩肛运动。结果:本组手术均顺利进行,术后无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发生,肛门括约肌收缩功能存在,保肛率100%。结论:对腹腔镜低位直肠癌TME结肛吻合术患者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tal excision,TME)原则下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效果及适应证.方法 对26例直肠癌患者行TME、双吻合器进行Dixon术.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瘘、切口感染及吻合口狭窄,术后均一期愈合.3个月后,排便恢复正常.随访6个月~3年,未见癌复发,无性功能和泌尿功能障碍,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对低位直肠癌患者应根据肿瘤下缘距齿状线距离、Dukes分期及病理分化程度,在TME原则下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术,能有效降低局部复发率,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低位直肠癌自体肠平滑肌内括约肌重建的功能结果。方法:从1996年10月~1998年12月。31例低位直肠癌患行自体平滑肌内括约肌重建术,在齿线处行结肛吻合,均没有行预防性结肠或回肠造口,肿瘤距肛缘的距离为4~7cm。结果:术后仅1例吻合口复发,无远处转移,住院期间无患死亡,术后三个月肛门括约功能明显恢复。优良率达82.1%。结论:本术式在充分根治的基础上,符合肛门排便的三个基本功能:括约、感觉和储存功能,在低位直肠癌的治疗中,是一种较为合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郭子军  王巍 《中国综合临床》2007,23(10):937-939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治疗。方法通过对5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直肠癌下缘距肛缘距离1.5~7cm进行Dukes分期和病理分型,选择了直肠前切除术(Dixon术)、改良Parks(经肛门结肠肛管吻合术)术和局部扩大切除术,其中32例Dixon手术中28例按直肠系膜癌系膜全切除术(TME)原则进行低位Dixon手术;9例行改良Parks;9例行经肛门括约肌直肠癌局部扩大切除。对术后控制排便功能和局部复发率进行了随访。结果无术后死亡病例,术后出现吻合口痿1例,发生在使用吻合器组中,其发生率为3.6%(1/28);切口感染5例,发生率10%(5/50),经局部换药,均自行愈合;术后吻合狭窄1例,发生在使用吻合器组中,发生率约3.6%(1/28),经术后定期扩张,吻合口狭窄加重引起排便困难后改行Miles手术。术后控制排便能力均良好。随访50例,随访时间2~22月,平均10.5个月,无一例局部复发,患者均健在。结论保肛手术已经成为低位直肠癌手术治疗的首选术式,TME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起着重要作用,改良Parks术、局部扩大切除术和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中广泛应用,严格掌握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适应证,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贾映东  ;杨朝辉 《华西医学》2009,(8):2128-2129
目的:探讨保留肛门外括约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应用。方法:在全直肠系膜切除的基础上,应用国产一次性管状吻合器,对32例低位直肠癌行保留肛门外括约肌超低位结肛吻合,随访12-36个月。回顾性分析其根治性、术后排便功能、手术并发症、局部复发率。结果:全组病例术后病理检查无切端癌残留,无大便失禁,无吻合口漏;全组无手术死亡;肿瘤局部复发率9.4%(3/32)。结论: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外括约肌保肛手术,遵循肿瘤根治的原则下,能保留患者正常的肛门排便功能,明显改善该类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低位Dixon与超低位Dixon术后排便功能,指导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肛门功能康复及护理.方法: 对于纳入研究标准的541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分为低位Dixon和超低位Dixon(吻合口距离齿状线≤2cm)2组,两组性别、年龄、肿瘤距离齿状线距离、肉眼分类、肿瘤长径、侵犯肠管环周度、组织学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站别、Dukes分期无统计学差异.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的肛门控制力、便意及排便感觉,用徐忠法的五项10分标准,用二项分类Logistic Regresssion分析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吻合口距离齿状线距离等影响排便功能的有关因素.结果: 超低位Dixon与低位Dixon比较肛门控制力没有明显差异,排便感觉和便意与低位Dixon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二项分类Logistic Regresssion分析结果性别、年龄段、肿瘤部位、吻合口位置及淋巴结清扫范围是影响患者术后排便功能的因素.结论: 超低位Dioxn手术后排便功能低于低位Dixon手术,排便感觉和便意需要进行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根治术的护理   总被引:45,自引:2,他引:45  
目的 :探讨微创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 (TME)低位、超低位、结 -肛吻合术手术前后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 30例低位直肠癌病人术前行心理护理和甘露醇顺式灌肠 ,术后保持肛门清洁 ,调节饮食 ,指导坐浴和缩肛运动。结果 :本组术后无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发生 ,肛门括约肌收缩功能存在 ,保肛率 1 0 0 %。结论 :围手术期周到细致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直肠癌保肛术后出现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某院收治的老年直肠癌患者274例,依据患者是否出现LARS分为观察组104例和对照组170例,对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数据进行比较,筛选发生LARS相关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预测效能。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位置、术前放疗、吻合口位置、术后恢复时间和坐骨棘间径是老年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术后出现LAR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构建联合预测因子模型为:F=X_1+0.663X_2+1.232X_3+0.775X_4+0.503X_5。经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联合预测指标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均优于单一危险因素指标。结论低位直肠癌、术前接受放疗、吻合口距肛缘近、术后恢复时间短和坐骨棘间径小的老年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术后易出现LARS;同时,以与LARS有关的多因素作为风险预测模型,效能明显优于单一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的排便功能与生活质量现状,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对2019年1月-2020年6月于我院排便障碍专科门诊随访的146例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低位前切除综合征评分表(LARS)及癌症治疗功能评价量表(FACT-C)进行调查.结果 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LARS评分表得分为(25.67±9.24)分,FACT-C评价量表得分为(98.45±17.83)分.LARS评分表总分及各排便问题与FACT-C评价量表总分呈负相关(r=0.324~0.680,P<0.01).结论 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排便功能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提示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术后的排便问题,并指导患者采取措施正确应对,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术后预防性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并分析其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的严重程度。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海南省东部中心医院收治的腹腔镜直肠癌术患者120例。根据其是否行预防性造口,分成造口组(n=68)、非造口组(n=52)。记录2组患者腹腔镜围手术期指标,随访6个月,利用简明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估患者术后1、6个月生活质量的变化,经LARS评分量表对患者LARS发生率以及严重程度进行评估。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预防性造口患者重度LAR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心理健康、躯体疼痛、躯体角色功能、躯体功能、精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功能、总体健康评分高于术后1个月,且造口组心理健康、躯体疼痛、躯体角色功能、躯体功能、情绪角色功能、总体健康评分为(65.95±7.58)、(62.01±6.04)、(64.93±7.91)、(64.12±6.45)、(63.41±7.13)、(64.62±5.14)分,高于非造口组[(60.49±5.96)、(57.24±5.72)、(58.45±6.68)、(60.43±5.05)、(58.53±6.48)、(60.42±6.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造口组轻度LARS发生率高于非造口组(57.35%vs. 38.46%),重度LARS发生率低于非造口组(22.06%vs. 4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距肛缘距离<5 cm、低位肿瘤、吻合口瘘是预防性造口患者重度LARS发生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预防性造口能提升腹腔镜直肠癌术患者的生活质量,且能降低重度LARS发生率,预防性造口患者重度LARS发生主要与肿瘤距肛缘距离、肿瘤位置、吻合口瘘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手术对肛门直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100例,患者肿瘤远侧缘距肛缘距离≤5cm为低位组,肿瘤远侧缘距肛缘距离5~10 cm为中位组,低位组、中位组患者各5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低位前切除术,采用Hida肛门直肠临床功能评分系统对两组患者的肛门直肠功能进行评分,观察患者排便情况,采用肛门直肠功能压力检测仪对患者进行检测。结果:术后低位组患者每日出现便失控、每周出现便失控、排气失控、排液性便失控、排固性便失控等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中位组,中位组中偶尔便失控、排便功能正常发生率高于低位组,低位组患者排便功能较中位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肛门直肠临床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时,低位组患者的肛门直肠临床功能评分较中位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中位组患者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时间、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压力下降等均显著高于低位组,低位组患者肛门直肠测压较中位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患者手术后肛门直肠功能障碍较中位直肠癌患者显著,在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治疗时,应全面评估患者肛门直肠功能,争取保留患者肛门功能。  相似文献   

16.
濮建明 《临床医学》2010,30(11):57-59
目的探讨术前口服卡培他滨与放疗联合治疗对低位直肠癌的疗效。方法 44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均给予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口服卡培他滨1650 mg/(m2.d),分2次服用,共服2个疗程,化疗同时开始体外放疗,2 Gy/d,每周治疗5 d,总剂量为50 Gy。分析术前新辅助放化疗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全部病例按计划完成新辅助放化疗。84.1%的患者肿瘤分期降级,癌灶范围缩小,距肛缘的距离增大,所有患者均施行根治性切除术,保肛率达100%,83.5%的患者肛门括约肌功能良好。随访发现患者术后2年生存率为83.6%(39/44);仍然健在的患者的术后生存期为26~52个月,平均41.2个月。结论低位直肠癌采用术前新辅助放化疗确实能达到肿瘤降期、局部复发率降低、提高手术切除率、生存率和保肛成功率等目的,是治疗对低位直肠癌的一种有效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的理想治疗术式。方法 采用在Welch手术基础上设计经腹切除直肠肿瘤,近端结肠制作贮袋经肛门拖出行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18例,并随访保肛术后功能情况。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未发生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术后平均随访30mo,3例于术后18mo局部复发(复发率16.6%),余15例无癌生存。全组术后3mo排便功能接近正常人。结论 拖出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在确保直肠癌根治的情况下,保留肛门结构,制作结肠贮袋代替直肠壶腹,保存了正常的排便功能。  相似文献   

18.
双吻合器应用于低位直肠癌手术,提高了直肠癌患者的保肛率,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患者肛门括约肌及排便功能,但由于其对肛周神经、肌肉组织的牵拉损伤及术后直肠、肛管容量的减少,导致患者可能出现暂时性大便失禁、尿潴留、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等并发症,故加强术后护理,是保证患者顺利恢复的重要基础.我院2003年10月-2006年10月应用双吻合器技术治疗低位直肠癌22例.现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9.
尤伟 《临床医学》2005,25(7):7-8
目的探讨中下段直肠癌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的最佳术式。方法对36例中下段直肠癌患者实施经腹直肠癌切除经肛门行结肠肛管前高后低的斜形吻合术。肛提肌平面距肿瘤下缘3~5cm28例,5~7cm8例。结果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瘘,无吻合口狭窄。术后随访3月~5年,平均26个月,局部腹发2例(6.2%),肝转移2例。术后1月内大便次数较多,4~6次/d,3个月后排便次数及控便能力基本恢复正常。结论结肠肛管斜形吻合是直肠癌低位切除时,在确保括约肌功能的前提下,较为合理和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低位直肠癌46例保肛手术治疗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5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按(TME)原则行直肠癌切除术,切除直肠系膜距癌肿下缘不少于5 cm,吻合器或手工吻合切断肠管。结果本组患者无发生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手术死亡,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吻合口狭窄1例,经相应治疗后均痊愈。结论低位直肠癌采用TME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