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并发冠状动脉病变(CAL)的临床特点;观察大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对KD患者冠状动脉的影响。方法以中日友好医院儿科收治的57例K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分为冠状动脉正常组(NCAL)和CAL组,并对两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和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t检验或χ2检验对NCAL和CAL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52例KD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NCAL者32例,CAL者20例,包括冠状动脉扩张(CAD)16例,冠状动脉瘤(CAA)4例。CAL组口腔黏膜病变及肛周皮肤脱屑的发生率低于NCAL组(P<0.05);发热时间、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高于NCAL组(P<0.05);在CAD患者中,左冠状动脉脉病变的发生率高于右冠状动脉(P<0.01)。IVIG治疗后6~18 d复查超声心动图,CAD患者左、右冠状动脉直径均明显缩小(P<0.05);CAA患者冠状动脉内径变化不明显(P>0.05)。33例KD患者进行随访,18例NCAL者无新发病变,13例CAD患者冠状动脉直径恢复正常,1例CAA冠状动脉直径增加,1例CAA病变明显减轻。结论热程长、血WBC、CRP及AST升高是KD患者并发CAL的危险因素,而性别、年龄和PLT与CAL无关,大剂量IVIG可促进KD患儿CAL恢复。  相似文献   

2.
影响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并发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7月-2005年12月期间185例住院KD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比冠状动脉病变(CAL)组和无冠脉病变(NCAL)组的性别、年龄、发热天数、血生化及EKG、UCG等11项影响因素及病程10d内阿司匹林(ASA)联用静脉丙球(IVIG)治疗后CAL的发生率。结果KD并发CAL的发生率为15.1%(28/185);发病10d内联用IVIG治疗者CAL发生率为11.5%(15/131);10d后联用IVIG治疗者CAL发生率为36%(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及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均显地发热天数和EKG异常与CAL的发生呈显著相关。结论患病热程长和早期EKG异常是预测CAL变发生的高危因素;热程10d内予IVIG联合ASA治疗可明显减少CAL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川崎病(KD)患儿血清血管生长因子(VEGF)及内皮抑素(ES)的变化,探讨其在K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与冠状动脉扩张的相关性。方法以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将32例初发KD患儿根据心脏彩超结果分为冠状动脉病变组(CAL组)12例,无冠状动脉病变组(NCAL组)2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患儿血清VEGF及ES的水平,运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冠状动脉扩张程度,分析血清VEGF、ES水平及VEGF/ES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扩张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VEGF、ES水平及VEGF/ES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L组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VEGF及ES水平明均显高于NCA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儿血清VEGF、ES水平及VEGF/ES与冠状动脉扩张程度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VEGF及ES可能参与KD患儿急性期血管炎的发病机制,并且对于评估KD冠状动脉损伤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川崎病(KD)患儿急性期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05例急性期KD患儿临床资料(KD组),并选取同期入院体检的11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KD组患儿入院后均经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比较KD组与对照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GDF-15、SAA水平差异。以发病3个月后冠状动脉损伤(CAL)情况为依据,将患儿分为CAL组和非CAL组,比较2组治疗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GDF-15、SAA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上述指标对KD患儿CAL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KD组治疗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GDF-15、SA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KD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D组发病初期CAL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高于发病3个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L组(n=31)治疗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GDF-15、SAA水平均高于非CAL组(n=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治疗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GDF-15、SAA水平对KD患儿CAL均具有较高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0.632、0.846、0.775,P0.05],其截断值为78.60%、1 655.39 ng/mL、795.41 mg/L,且3项联合检测的预后预测价值最高(AUC=0.908,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GDF-15、SAA可能参与KD急性期病情进展,治疗前水平能预测KD患儿发病3个月后CAL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儿童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以及冠脉损害(CAL)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KD患儿72例,按照临床表现的不同分为典型组和不典型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记录两组患儿的实验室检验指标并对CAL的高危因素进行探讨。结果 56例为典型KD患儿,其中合并CAL的患儿8例,CAL发生率14.29%;16例为非典型KD患儿,其中合并CAL的患儿7例,CAL发生率43.75%;非典型KD患儿CAL发生率明显高于典型SD患儿(P0.05);典型KD患儿的临床表现如草莓舌、淋巴结肿大、口唇皲裂和肛周脱屑等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典型KD患儿(P0.05);此外,合并CAL患儿的实验室指标如白细胞、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等均明显高于不合并CAL患儿(P0.05)。结论不典型KD的CAL发生率较高,临床表现不显著且好发于1岁的儿童,而白细胞、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等明显升高可能是川崎病患儿发生CAL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技术(UCG)在小儿川崎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间就诊于本院的小儿KD患者80例,按冠状动脉受累情况进行分组,无冠状动脉损害者38例,为对照组;并发冠状动脉损害者42例,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心动图检查结果。结果:观察对照组及研究组患者的声像图特征,所有冠状动脉均清晰可见,对照组患儿均未发现冠状动脉受损,且心功能正常。而研究组患儿中27例伴CAE,伴左房扩大4例,左室扩大1例,LVEF降低1例;并发冠状动脉瘤15例,动脉瘤内径为3.5~17.0mm,伴左房扩大5例,左室扩大2例,LVEF降低3例;经对比发现有冠状动脉损害组与无冠状动脉损害组心功能改变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AL严重程度与年龄呈负相关性(r=-0.342,p=0.027),年龄越小越容易发生损伤并且损伤程度越重。结论:超声心动图技术作为小儿川崎病的一种诊断方式,有助于患儿冠状动脉早期病变的发现,获得确切诊断效果,将其用于小儿KD的诊断,具备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血脂代谢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2007年1月2009年10月住院治疗的82例KD患儿,检测治疗前后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C)、载脂蛋白A1(ApoA1)及载脂蛋白B100(ApoB100)水平。选取5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KD患儿在治疗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超声心动图显示将KD组再分为冠状动脉病变组(CAL组,n=31)和非冠状动脉病变组(NCAL,n=51)。结果治疗前,KD患儿TC、ApoA1、HDL-C降低,TG、LDL-C升高,与正常儿童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KD患儿CAL组较NCAL组变化更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VLDL-C和ApoB100水平KD患儿与正常儿童比较、NCAL组与CAL组比较变化均不明显(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NCAL组TC、TG、HDL-C、LDL-C、ApoA1恢复正常(P〈0.05)),而CAL组仅TC、LDL-C、ApoA1恢复正常(P〈0.05)。结论 KD患儿存在血脂代谢紊乱,TC、TG、HDL-C、LDL-C、ApoA1与冠状动脉的损害有关,应早期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典型川崎病(KD)患儿应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的必要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收住的49例非典型KD患儿,分A组(26例)IVIG加阿司匹林治疗,B组(23例)单用阿司匹林治疗。对其冠状动脉损害(CAL)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病程6~21天时发生CAL例数:A组3例(11.54%),B组9例(39.13%),A、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1年CAL例数:A组0例(%),B组5例(21.74%),A、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非典型KD急性期应用IVIG能降低CAL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微血管炎症及心肌纤维化指标[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剂(TIMP-1)、半乳糖凝集素-3(Gal-3)、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脂质运载蛋白2(Lcn2)]在川崎病(KD)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KD患儿100例,分别在KD急性期与亚急性期抽取所有患儿血液样本测定相关生化指标(TIMP-1、Gal-3、TGF-β、Lcn2)水平,超声检测冠状动脉内径D值、心肌灌注状态。统计KD患儿不同时期、不同冠状动脉内径、不同心肌灌注情况者相关生化指标(TIMP-1、Gal-3、TGF-β、Lcn2)水平。结果 KD急性期患者TIMP-1、Gal-3、TGF-β、Lcn2水平高于亚急性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例KD患儿中,冠状动脉内径异常者36例(CAL组)、无冠状动脉内径异常者64例(NCAL组),CAL组TIMP-1水平低于NCAL组,Gal-3、TGF-β、Lcn2水平高于NCA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100例KD患儿中,心肌灌注异常者38例(异常组)、心肌灌注正常者62例(正常组)...  相似文献   

10.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的诊断,典型病例并不困难,但不典型病例极易误诊,诊疗不及时容易出现冠状动脉病变(CAL),即冠状动脉扩张(CAD)、冠状动脉瘤(CAA)、冠状动脉狭窄等.目前KD已成为儿童后天获得性心脏病的首要病因.为此,就本院2000年9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34例不典型KD患儿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川崎病(Kwasaki disease,KD)合并冠状动脉损害(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L)的危险因素。方法参照KD及CAL诊断标准,回顾性分析124例KD患儿,分成两组,CAL组50例和非冠状动脉损害组(not coronary artery lesions,NCAL)74例。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组患儿的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血清钠、血清钾的变化。结果与NCAL组患儿相比,CAL组患儿WBC、PLT、CRP、IgGI、gAI、gM明显增高(P〈0.05),血清钠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钾、Hb、E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istic回归分析显示PLT、CRPI、gGI、gM、血清钠与KD合并CAL密切相关。结论 PLT、CRPI、gGI、gM及血清钠可作为KD患儿并CAL的可靠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IL-4、IL-6、IL-10、(干扰素-7)IFN-7、(肿瘤坏死因子-a)TNF-“在川崎病(KD)急性期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冠状动脉损害(CAL)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试验方法挑选符合本研究的KD患儿50例、健康儿童65例。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IL-2、IL-4、IL-6、IL-10、IFN-γ、TNF-α的浓度,并将KD组分为CAL组和非CAL组进行对比。【结果】①KD组IL-4、IL-6浓度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IL-2、IL-10、IFN-7、TNF-α浓度与健康对照组浓度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CAL纽IL-6浓度较非CAL组IL-6浓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IL-2、IL-4、IL-10、IFN-γ、TNF-α浓度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4、IL-6水平的升高与KD血管炎症的发生有关,KD急性期监测IL-4、IL-6水平的变化,对于判断KD病情变化及转归有帮助。  相似文献   

13.
氨基末端脑钠肽检测评价川崎病患儿心脏损害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氨基末端脑钠肽(NT-proBNP)在川崎病(KD)患儿心脏损害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KD患儿血浆NT-proBNP水平,对照组为20例正常体检儿童,实验组为30例KD患儿,常规超声心动图观察其中发生冠状动脉病变(CAL)患儿12例,未发生CAL惠儿18例,检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期二尖瓣血流频谱测定早期充盈峰速E峰和晚期充盈峰速A峰,计算E/A值;同时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DI)检测二尖瓣环6个位点的收缩峰值速度(Sa)、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并计算Ea/Aa、E/Ea值.结果:KD患儿急性期血浆NT-proBN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KD急性期内,有CAL组NT-proBNP明显高于无CAL组,(P<0.01).通过直线回归分析,急性期KD患儿血浆NT-proBNP水平与Sa、Ea、Ea/Aa及E/Ea有显著相关关系(P值均<0.05),与LVED、LVEF、E/A及Aa关系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NT-proBNP可用于KD辅助诊断,也可用于预测CAL的发生.血浆NT-proBNP是反映心功能的经典生化指标;KD急性期存在左室舒张功能减低明显,TDI指数可作为反映KD患儿左心功能的敏感指标.本文用TDI指数和NT-proBNP评价KD患儿的心功能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川崎病(KD)急性期患儿血清内脂素(visfatin)和抵抗素(resistin)水平变化,探讨其与KD 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内脂素和抵抗素含量,回顾性分析90 例KD 患儿血清内脂素和抵抗素含量变化,并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同时选取30 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 KD 组血清中抵抗素和内脂素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1).KD 组中冠状动脉损伤患儿血清抵抗素和内脂素含量均明显高于冠状动脉正常患儿,且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KD 组血清内脂素和抵抗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 =0.63,P <0.05).结论 内脂素和抵抗素在KD 急性期尤其伴冠状动脉病变时明显升高,可作为判断KD 冠状动脉损伤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川崎病(KD)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7例KD患儿根据治疗情况分为治疗组(17例)和对照组(10例),对照组口服肠溶阿司匹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注射大剂量IVIG,观察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总热程、退热时间、黏膜充血、手足肿胀、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和冠状动脉病变(CAL)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儿急性期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CAL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早期联用大剂量IVIG治疗KD,能迅速缓解急性临床症状,明显降低CAL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并检测血清中两者的水平,探讨两者在KD中的作用。方法:KD患儿46例,其中20例发生冠状动脉扩张(CAL组),26例无冠状动脉扩张(NCAL组)。另以20例年龄相似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NC组)。分别用ELISA法测定急性和恢复期血清NGAL、MMP-9水平。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急性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GAL、MMP-9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结果:与NC组相比,NCAL组和CAL组急性期NGAL、MMP-9均明显升高,CAL组恢复期MMP-9显著升高。CAL组恢复期MMP-9水平较NCAL组恢复期升高,与急性期相比差异无显著性。NCAL组和CAL组NGAL、MMP-9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较NC组增加。与NCAL组比较,CAL组NGAL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MMP-9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升高。结论:NGAL、MMP-9在急性期升高,参与急性期KD的发病。NGAL对诊断有无冠脉损伤无临床意义。MMP-9可能是反映冠状动脉异常的预测标志,对评价KD预后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非典型川崎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小平 《华西医学》2006,21(1):78-79
目的:探讨非典型川崎病(KD)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001年3月至2004年9月住院治疗的141例KD病例资料作回顾分析。结果:141例中113例(80·1%)为典型KD,28例(19·9%)为非典型KD。非典型KD组平均年龄1·33±1·65岁,较典型组小,差异有显著性(P<0·01);非典型KD只具备KD诊断标准中6项之4项或3项,非典型KD冠状动脉扩张(CAD)和冠状动脉瘤(CAA)的发生率为100%,与典型K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非典型KD组在病程8·9±6·8d接受丙种球蛋白治疗,住院天数为l5·3±6·6d,均较典型组的7·1±2·8d、11·5±5·7d明显延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访CAD大多数于3~6个月恢复正常。CAA于1年至2年恢复正常。结论:非典型KD更多见于小年龄的婴幼儿,非典型KD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高,冠状动脉病变是诊断非典型KD的重要依据,临床应重视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铁蛋白(SF)、C反应蛋白(CRP)、25羟维生素D3[25(OH)D3]、趋化素(Chemerin)与川崎病(KD)患儿冠状动脉损害(CAL)和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耐药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该院收治的KD患儿70例,根据是否合并CAL分为合并CAL组(13例)和不合并CAL组(57例);所有患儿均接受IVIG治疗,根据是否耐药分为IVIG耐药组(12例)和IVIG敏感组(58例)。比较各组患儿血清SF、CRP、25(OH)D3、Chemerin水平,并应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KD患儿IVIG耐药的危险因素。结果 合并CAL组患儿血清SF、CRP、Chemerin水平均高于不合并CAL组,25(OH)D3水平低于不合并CA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VIG耐药组患儿血清SF、CRP、Chemerin水平均高于IVIG敏感组,25(OH)D3水平低于IVIG敏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骨桥蛋白(OPN)基因708C/T位点多态性的特点,以及与冠状动脉损伤(CAL)的关联性。 方法选择2006年10月至2015年3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103例KD患儿(KD组),及同期在医院进行体检的10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技术,对203例受试者的OPN基因708C/T位点多态性进行分析。KD组根据有无CAL分为KD合并CAL组(n=43)和KD无CAL组(n=60)。 结果KD组OPN基因708C/T位点3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CC(9,8.74%)、CT(30,29.13%)和TT(64,62.14%),等位基因频率为C(48,23.30%)和T(158,76.70%);正常对照组OPN基因708C/T位点3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CC(8,8.00%)、CT(35,35.00%)和TT(57,57.00%),等位基因频率C(51,25.50%)、T(149,74.50%);两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9,0.28;均P>0.05);KD合并CAL组中OPN基因708C/T位点基因型[CC(3,6.98%)、CT(15,34.88%)、TT(25,58.14%)]及等位基因频率[C(21,24.42%)、T(65,75.58%)]与KD未合并CAL组[CC(6,10.00%)、CT(14,23.33%)、TT(40,66.67%),C(26,21.67%)、T(94,78.33%)]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3,0.22;均P>0.05)。 结论未发现OPN基因708C/T位点多态性与KD的发生及其并发CAL存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和C-反应蛋白(CRP)对川崎病(KD)早期诊断的价值及其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CAL)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8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226例KD患儿作为KD组,其中85例有CAL(CAL组),141例无CAL(NCAL组)。选择同期住院的17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感染组;另外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150例正常儿童作为健康体检组。分别采用一步免疫测定夹心法、全自动免疫比浊法和全自动白细胞计数法,检测3组的PCT、WBC和CRP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上述指标与CAL的关系。结果 KD组患儿的PCT、WBC和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感染组和健康体检组[PCT(μg/L):1.63±2.64比0.84±1.06、0.13±0.19,WBC(×109/L):13.28±5.69比10.85±4.67、7.45±2.46,CRP(mg/L):12.21±7.32比10.72±5.59、2.07±1.13,均P0.05];CAL组患儿的PCT、CRP水平均明显高于NCAL组[PCT(μg/L):2.74±3.67比1.19±1.85,CRP(mg/L):17.68±6.24比9.01±5.76,均P0.05],而两组W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WBC和CRP早期水平升高与KD密切相关,同时检测PCT和CRP水平对预测CAL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