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动态3D CE-MRV在颅内静脉系统疾病诊断中的成像优势及其对颅内疾病临床诊断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可疑或确诊为颅内静脉病变者36例应用3T磁共振仪及3D TRICK技术行动态CE-MRV检查,9例无颅内静脉病变者同时行2D TOF序列MRV检查.分析动态3D CE-MRV图像,观察颅内深浅静脉系统主干及其分支的显示情况,比较其相对于2D TOF序列MRV的优势;分析动态3D CE-MRV对颅内疾病如静脉窦及静脉血栓、累及静脉的血管畸形、肿瘤和外伤等的诊断价值及其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结果:与2D TOF序列比较,3D CE-MRV对静脉窦属支、上下吻合静脉及海绵窦等显示更清晰(P〈0.05).动态CE-MRV显示36例受检者大致可分为4种结果:①正常者16例,含静脉发育变异6例;②累及静脉的颅内血管畸形3例;③静脉窦或静脉血栓11例,其中3例为溶栓术后复查显示再通;④肿瘤及外伤6例:脑膜瘤或颈静脉球瘤压迫或侵犯静脉窦者3例;外伤致颅内静脉异常者3例,其中1例为颈内动脉海绵窭瘘.结论:动态3D CEMRV对颅内静脉尤其是细小静脉的观察明显优于2D TOF序列的MRV;多时相显影和多方位重组可对颅内静脉变异、静脉畸形和累及静脉的疾患能清晰显示,为临床诊断、治疗方案的确定及疗效评价提供重要的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脂肪抑制技术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87例临床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MRI检查,常规轴位T_1WI、T_2WI、T_2WI加脂肪抑制序列,及斜冠状位T2*ME3D加脂肪抑制序列。结果 87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T_1WI发现信号异常者75例,T_2WI发现信号异常者69例,加脂肪抑制序列发现信号异常者82例。其中36例脂肪抑制序列表现为骶髂关节旁骨髓水肿,30例软骨下骨板粗细不均、中断、凹凸不平,16例关节面下脂肪信号堆积。结论 MRI脂肪抑制序列能够早期发现骶髂关节强直性脊柱炎骨髓水肿或是软骨板信号异常,在临床诊断及临床抗炎治疗后随访中,MRI脂肪抑制序列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曹惠霞  吴迪  王俊  余浩杰  崔静  韩立新 《放射学实践》2007,22(11):1185-1188
目的:比较三维增强FLASH序列和2D TOF序列MR静脉成像(MRV)对颅内静脉系统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组11例中健康志愿者6例(正常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5例(病变组),均同时行3D增强FLASH和2D TOF序列MRV扫描,病变组5例患者同时行DSA检查.将脑内主要静脉(14支)的显示情况分为3级:满意显示,一般显示和未显示.比较两种扫描方法对脑内静脉和静脉血栓的显示情况.结果:正常组中三维增强FLASH和2D TOF序列对所观察的14支脑静脉的满意显示率、一般显示率和未显示率分别为88.10%,5.95%,5.95%和30.95%,53.57%,15.48%.三维增强FLASH未显示结构主要为下矢状窦.病变组5例中DSA共发现12处血管病变,三维增强FLASH显示优于2D TOF 10处,两者相仿2处.结论:三维增强FLASH对脑静脉系统的显示优于2D TOF序列,可以提供高质量的脑内静脉结构的图像,对诊断脑静脉内血栓形成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永存镰状窦的MRI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镰状窦患儿的MRI资料,均行MR平扫,获得T1WI、T2WI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图像,4例增强扫描,1例行磁共振静脉成像(MRV)检查。结果 5例中,1例合并Dandy-Walker畸形,1例合并小脑蚓部肿瘤。其余3例未见合并静脉窦血栓或肿瘤压迫等导致静脉窦异常开放因素,直窦存在正常引流功能,考虑永存镰状窦。结论 MR T1WI序列矢状位图像以及增强MRV图像对永存镰状窦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作者复习了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足跟部皮下结节的MRI和病理切片。病人均为女性,28~65岁,1例伴发系统性红斑狼疮。使用1.5T MR装置,T_1WI SE序列、脂肪抑制T_2WI FSE序列和静脉增强后脂肪抑制T_1 WI。5例MRI均显示足跟部软组织肿块影,其长径2.0~4.2cm,横断面2.0~3.5cm×1.0~2.3cm。皮下类风湿结节显示为两  相似文献   

6.
脑磁共振静脉成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已被广泛应用于颅内静脉系统检查,特别是用来评价静脉窦血栓形成。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脑MRV描述正常颅内静脉系统解剖和变异的作用,评价它在诊断硬脑膜窦血栓形成过程中潜在的误诊因素。材料和方法:对79例常规磁共振表现正常的MRV图像进行分析,观察硬脑膜窦和主要静脉的表现和缺失情况。其中7例志愿者接受了MRV和3DPCMRA两种方法检查。结果:上矢状窦、直窦、Galen静脉和大脑内静脉显示率为100%,枕窦显示率为10%,基底静脉显示率为92%。横窦血流间隙显示率约为34%,均出现在非优势侧横窦,优势侧横窦没有出现流动间隙。结论:MRV是有效的评价颅内静脉系统方法。常规MR表现正常者中有34%可以发现横窦流动间隙,这些流动间隙不应被误诊为静脉窦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7.
颅内动脉瘤流动伪影在不同MRI序列上的表现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流动伪影在不同MRI序列上的表现.方法 对经DSA或手术证实同时合并有流动伪影的19例颅内动脉瘤的MRI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使用GE Signa 1.0T超导型MRI扫描仪.全部患者均行脑SE序列T1WI和T2WI、GRE序列、FLAIR序列、对比增强T1WI及3D TOF MRA扫描.结果 颅内动脉瘤流动伪影在所有MRI序列图像上均表现为动脉瘤残腔水平的不规则条带状影,且均位于相位编码方向.19例颅内动脉瘤在FLAIR序列上均可显示流动伪影,GRE序列上显示18例,T2WI上显示17例,T1WI上显示9例.行Gd-DTPA增强的7例病人T1WI图像均显示相位编码方向上的流动伪影.GRE序列及FLAIR序列图像上的流动伪影强度大于SE序列;T2WI上的流动伪影强度大于T1WI;对比剂注入后T1WI增强图像上的流动伪影强度明显大于增强前图像.结论 不同MRI序列上颅内动脉瘤流动伪影的强度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UBE T2FLAIR序列对脑内微小转移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脑转移瘤患者行常规扫描后再行3D T1WI序列和CUBE T2FLAIR序列增强扫描,统计并比较2种序列显示转移瘤的数目、大小、位置等。结果:35例共129个病灶,CUBE T2FLAIR显示124个病灶,显示率98.4%;3D T1WI序列显示112个病灶,显示率86.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结论:在显示脑内微小转移瘤方面,CUBE T2FLAIR序列比3D T1WI序列更敏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R多参数成像诊断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价值。方法手术病理证实的61例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MR多参数成像资料,对照病理,并结合文献综合分析。结果 61例共70个病灶,分多脂肪型58个,少脂肪型9个,无脂肪型3个;脂肪型表现为短T_1长T_2信号,牙齿和钙化在T_1WI、脂肪抑制T_2WI表现为低信号;少脂肪型,表现为极少量脂肪信号位于囊壁边缘或Rokitansky结节内。无脂肪型3个,表现为长T_1长T_2液体信号影。Rokitansky结节、浮球在T_1WI、脂肪抑制T_2WI为高低混杂信号,脂肪抑制像脂肪信号减低;Rokitansky结节和浮球DWI均高低混杂信号;动态增强扫描,Rokitansky结节轻-中度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为I型,浮球无强化。Rokitansky结节3D减影为稍高信号,浮球3D减影无显示。结论 MR多参数成像对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影像征象提供更多诊断信息,有助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影像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MRI对儿童脑静脉窦血栓(CVST)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10天~11岁,平均3.9岁)经临床确诊为CVST患儿的MRI及MRV表现.对所有病例均行MRI及MRV平扫,其中1例行增强MRI(CE-MRI)和增强MRV(CE-MRV)扫描. 结果 14例横窦受累,12例上矢状窦受累,11例乙状窦受累,1例蝶顶窦受累.MR平扫6例表现为T1WI等高信号、T2WI高信号;3例表现为T1WI等高信号、T2WI低信号;3例表现为T1WI、T2WI等信号;1例T1WI高信号、T2WI等信号;2例T1WI和T2WI血栓显示不明显.增强扫描表现为脑静脉异常强化,静脉窦壁表现为环形、三角形或平行状强化,而静脉窦内血栓无强化,呈不规则充盈缺损或空三角征.MRV表现为受累静脉窦显影不规则、狭窄或中断、侧支血管形成,邻近深静脉及浅静脉迂曲扩张.结论 MRI结合MRV,特别是增强MRI和MRV是诊断儿童CVST的有效手段,对于临床及时诊断治疗及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脑静脉窦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脑静脉窦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CT与MRI表现特点。回顾性分析22例脑静脉窦和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头颅CT、MRI影像学表现。受累静脉窦或静脉系统:上矢状窦血栓18例,右侧横窦14例,左侧横窦13例,右侧乙状窦10例,左侧乙状窦6例,直窦血栓5例,2例合并大脑内静脉血栓形成。14次CT平扫,9次出现直接征象(急性期3次,亚急性期6次);22次MRI平扫,12次出现流空信号消失,表现为高信号三角征(急性期5次,亚急性期6次,慢性期1次),5次增强MRI显示空三角征,21次MRV显示受累的静脉窦或静脉不显影。CT与MRI(MRV)检查是诊断静脉血栓形成可靠的手段。对急性静脉血栓形成者,CT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诊断方法;对于亚急性期、慢性期CVT者,MRI、MRV检查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增强磁敏感成像(contrast-enhanced 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CE-SWI)在颅内常见肿瘤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14例颅内常见肿瘤中,脑膜瘤6例,高级别胶质瘤4例,脑转移瘤3例,髓母细胞瘤1例),分析其CE-SWI特点.结果 CE-SWI示所有肿瘤边界清楚,瘤内分布静脉血管.4例高级别胶质瘤、3例脑膜瘤(矢状窦旁2例,直窦旁1例)及3例转移瘤显示瘤周水肿,与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一致.3例高级别胶质瘤瘤内见出血灶.4例高级别胶质瘤、2例脑膜瘤、3例转移瘤及1例髓母细胞瘤明显强化,与常规增强T_1WI一致.4例脑膜瘤明显环形强化,常规增强T_1WI均匀明显强化.6例脑膜瘤与1例脑膜转移瘤均显示"脑膜尾征".结论 CE-SWI具有磁敏感效应、对比增强以及FLAIR等多重效应,有助于颅内常见肿瘤的术前诊断,减少扫描序列.  相似文献   

13.
探讨脑静脉窦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cT与MRI表现特点。回顾性分析22例脑静脉窦和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头颅CT、MRI影像学表现。受累静脉窦或静脉系统:上矢状窦血栓18例,右侧横窦14例,左侧横窦13例,右侧乙状窦10例,左侧乙状窦6例,直窦血栓5例,2例合并大脑内静脉血栓形成。14次CT平扫,9次出现直接征象(急性期3次,亚急性期6次);22次MRI平扫,12次出现流空信号消失,表现为高信号三角征(急性期5次,亚急性期6次,慢性期1次),5次增强MRI显示空三角征,21次MRv显示受累的静脉窦或静脉不显影。CT与MRI(MRV)检查是诊断静脉血栓形成可靠的手段。对急性静脉血栓形成者,CT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诊断方法;对于亚急性期、慢性期CVT者,MRI、MRV检杏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和MRV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和MRV(磁共振静脉成像)表现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MRI和MRV表现。20例均行常规MRI,10例行MRI增强,15例行MRV检查(2DTOF)。结果20例常规MRI榆查中,12例静脉窦内正常流空效应消失,T1WI,T2WI和FLAIR静脉赛内见等、高或低信号,3例静脉宴内未见明屁异常信号但伴有腑组织水肿、出血、梗死及脑积水。5例海绵窦区T1WI见稍低或等信号,T2WI见高信号并可见强化.15例MRV见静脉窦高信号缺失、静脉窦粗细不规则、静脉窦内充盈缺损。结论MRI和MRV相互结合可有助于对顿内静咏窦血栓形成的早期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流动伪影在颅内动脉瘤MRI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流动伪影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DSA(10例)或手术(5例)证实的15例同时合并有流动伪影的颅内动脉瘤的MRI和MRA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使用Siemens Impact1.0T超导型MR扫描仪。全部患者均行脑MRSE序列扫描,13例行3D TOF MRA动脉期扫描。结果 15例颅内动脉瘤共显示29个流动伪影,在所有MR序列图像上均表现为动脉瘤残腔水平的不规则条带状影,且均位于相位编码方向上。T2WI较T1WI上所显示的伪影更为粗大、明显。结论 合理地应用流动伪影有助于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6月至2016年12月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7例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特点及疗效。结果本组17例患者主要累及上矢状窦、横窦、乙状窦、直窦等部位。其中,4例接受介入溶栓术,13例接受抗凝治疗。17例患者中,15例(88.2%)患者好转痊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出血者头颅CT复查血肿吸收,核磁共振成像+磁共振静脉显影(MRV)显示静脉窦完全再通,2例(11.8%)病重放弃治疗。结论对怀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患者采用MRV或CT静脉显影或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等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及时给予对症药物抗凝或介入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MR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旨在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和影像学方法确诊的11例CVST患者.MR检查技术包括平扫、增强扫描及MRV;其中4例行CT平扫检查;3例行DSA检查.结果:11例CVST累及上矢状窦5例,横窦1例,乙状窦1例,直窦1例,上矢状窦及横窦及乙状窦联合受累2例,横窦及乙状窦联合受累1例.CVST的直接征象:急性期血栓3例,T1 WI呈等信号或等高混杂信号,T2 WI呈低信号,周围可见稍高信号的环,为增厚的硬膜;亚急性期血栓8例,T1 WI及T2 WI均以高信号为主.增强扫描受累静脉窦可见空"三角"征或"充盈缺损"征.MRV可显示受累静脉窦不显影或者充盈缺损形成.CVST的继发脑损害包括脑肿胀、出血及梗死等.结论:磁共振检查对CVST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于T2 WI呈低信号的急性期血栓,应仔细观察围是否有较高信号的环形改变,进一步行增强扫描结合MRV检查可作出早期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正常人枕窦MRV表现.方法 对120例正常人进行T1WI、T2WI、T2WI-FLAIR、DWI磁共振检查,并用3D-PC法进行枕窦MRV成像,观察枕窦的MR表现.结果 (1)枕窦的显示率为27.5%.(2)枕窦的形态表现为中央型26例,外侧型5例,双侧型2例.(3)枕窦引流直窦血流22例,引流窦汇血流10例,引流横窦血流1例.(4)33例存在枕窦中,22例横窦缺如或发育不良;16例乙状窦缺如或发育不良.结论 MRV是显示枕窦解剖形态的有效方法,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静脉性脑梗死的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经MR或DSA确诊的脑静脉窦血栓(CVST)患者的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伴有静脉性脑梗死.25例均行T_1WI、T_2WI、2D T_2~*梯度回波(GRE)、SWI及磁共振静脉成像(MRV)检查.其中,18例行DSA检查,22例行CT检查.结果 20例为出血性静脉脑梗死,5例为非出血性静脉脑梗死.SWI示16例(16/20)出血灶的数目较TISE序列增多,显示18例(18/20)的出灶灶较T_2FSE增多,显示12例(12/20)的出血灶较2D T_2~* GRE序列增多.其中,17例(17/25)的SWI最小强度投影(MinIP)图像梗死区可见许多扩张的小静脉,其他序列未见此征象.结论 SWI可以发现静脉性脑梗死中更多的出血灶和扩张的引流静脉,对诊断静脉性脑梗死和判断静脉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可能会有更大帮助.  相似文献   

20.
MRI在胃癌诊断及pT分期(TNM)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I对胃癌诊断与pT分期的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本院1998-2001年间43例经病理证实的胃癌病例,Borrman'sⅠ型胃癌5例,Ⅱ型16例,Ⅲ型14例,Ⅳ型8例。MRI检查采用仰卧横断面SE T1WI平扫及增强扫描;SE重T2WI及FIR脂肪抑制图像;矢状面FSE重T2WI。根据所得到MR的图像进行胃癌的分期诊断,并与手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结果:正常胃壁各层结构在MR SE T1WI、FSE重T2WI及FIR脂肪抑制图像不能很好显示,仅浆膜层在各序列上要表现为低信号影。癌块在SE T1WI增强及FSE重T2WI上表现为胃壁不规则增厚、边缘毛糙的稍高信号影;FSE重T2WI及FIR脂肪抑制图像对胃癌的周围浸润范围和腹膜后转移性淋巴结的显示较好,可对肿瘤进行较正确分期。运用后处理技术行胃腔MR仿真内镜成像,可观察腔内病变情况。本组43例胃癌中,除3例较早期(pT1,pT2)胃癌MRI不能区分及4例pT2由于呼吸伪影过度诊断为pT3外,余36例pT分期诊断与病理基本附合。结论:MRI技术对胃癌Ⅱ-Ⅳ期术前诊断及分期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