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考察经不同炮制方法得到的泽泻饮片中两种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RP-HPLC法对24.乙酰泽泻醇A和23-乙酰泽泻醇B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泽泻麸炒后24-乙酰泽泻醇A的含量为0.04973%,23.乙酰泽泻醇B的含量为0.07771%,均高于生品,而其他炮制品,23-乙酰泽泻醇B的含量均低于生品。结论:泽泻麸炒后两种主要成分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2.
《中成药》2016,(9)
目的通过HPLC法研究清炒、麸炒、盐炙对泽泻Alismatis Rhizoma中泽泻醇A、24-乙酰泽泻醇A、泽泻醇B和23-乙酰泽泻醇B含有量的影响。方法分析采用Zorbax Eclipse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 L/min;检测波长208 nm;柱温40℃。结果与生泽泻比较,清炒品中上述4种成分的含有量均降低,麸炒品均增加,盐炙品除23-乙酰泽泻醇B外均有所增加。其中,以23-乙酰泽泻醇B变化最显著,其次是24-乙酰泽泻醇A。结论 3种炮制方法对泽泻中23-乙酰泽泻醇B和24-乙酰泽泻醇A含有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不同炮制方法对泽泻中泽泻醇B23-乙酸酯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泽泻中泽泻醇B23-乙酸酯的影响。方法采用RP-HPLC法。反相HypersilODSC18柱(200mm×4.6mm,5μm),以乙腈-水(70∶3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08nm。结果樟帮麸炒法的质量分数为0.1565%,生品为0.155%,而其他炮制品质量分数均低于生品。结论不同炮制方法、辅料对泽泻各炮制品中泽泻醇B23-乙酸酯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泽泻不同炮制工艺及评价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一辉  余无双  周丽姣  罗金龙 《中成药》2010,32(10):1736-1740
目的:探讨饮片外观色泽作为工艺评价标准的可行性,优化樟帮法和药典法泽泻炮制工艺条件.方法:以泽泻有效成分24-乙酰泽泻醇A和23-乙酰泽泻醇B、饮片外观色泽差和饮片外观色泽均匀性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方法优化各炮制工艺,并用SPSS、数据挖掘工具,分析工艺参数与有效成分含量、饮片色泽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获得各炮制工艺的最优条件;樟帮麸炒盐泽泻各项评判指标都优于其它炮制方法;饮片色度差、饮片色泽均匀性与泽泻饮片的内在质量有显著相关.结论:饮片外观色度差可以作为饮片质量评判指标,樟帮麸炒泽泻最佳炮制工艺为:生泽泻片250 g,麦麸40 g(拌蜂蜜0.25 g),260℃炮制6 min.  相似文献   

5.
泽泻炮制过程中23-乙酰泽泻醇B的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云枫  朱玉岚  彭国平 《中草药》2006,37(10):1479-1482
目的分析泽泻中三萜类成分在炮制加工过程中的变化。方法采用超临界流体色谱分离技术(SFC)及HPLC测定方法,对泽泻加工炮制前后的三萜类成分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在泽泻药材加工成生泽泻饮片的烘干(70℃)过程中,有少量23-乙酰泽泻醇B转化成了24-乙酰泽泻醇A和泽泻醇B;而在泽泻盐制(190~200℃)及麸制(160~170℃)过程中,23-乙酰泽泻醇B则大量转化为24-乙酰泽泻醇A和泽泻醇B,两者又进一步转化成了泽泻醇A。结论在高温炮制过程中,泽泻药材中三萜类主成分23-乙酰泽泻醇B出现两条转变途径,一条是氧环开裂并重排生成24-乙酰泽泻醇A,进一步脱乙酰基转化成泽泻醇A;另一条是先脱乙酰基生成泽泻醇B,继而氧环开裂转化成泽泻醇A。  相似文献   

6.
泽泻性寒,味甘、淡,归肾、膀胱经,具有利水渗湿、泄热之功效。古代泽泻经盐炒、麸炒、土炒等炮制后,水溶性煎生物较生品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尤以盐制品为高,利于有效成分煎出。现代炮制主要包括生泽泻、清炒泽泻、麸炒泽泻、土炒泽泻及盐炙泽泻等,最常用为麸炒泽泻和盐泽泻,泽泻生品以利水渗湿为主,麸炒泽泻以渗湿和脾、降浊生清为主,盐炙泽泻引药下行,增强滋阴泻热及利尿作用。泽泻无明显副作用,少数出现轻度食减退、嘈杂、肠鸣、腹泻等胃肠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续断浸出物及有效成分的影响,为科学评价不同炮制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盐炙闷润、盐炙拌炒、酒炙和酒麸炙法等6种方法炮制续断,以其浸出物和川续断皂苷Ⅵ含量为指标,评价炮制品质量。结果炮制后川续断皂苷Ⅵ和浸出物的含量均较生品有所增加,不同炮制品间两者含量有差异。结论酒炙和酒麸炙法炮制续断与传统炮制方法质量较一致。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蒙古黄芪原药材、生饮片及其炮制品进行质量差异性研究。方法选取道地蒙古黄芪的药用部位根,制备成生饮片及炮制品,进行炮制前后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素、总多糖、总黄酮和总皂苷量的比较研究,分析质量差异性原因。结果成分量由高到低分别为黄芪甲苷:原药材生饮片蜜炙品酒炙品盐炙品炒制品;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素和总多糖:原药材生饮片酒炙品盐炙品蜜炙品炒制品;总黄酮:原药材酒炙品生饮片盐炙品蜜炙品炒制品;总皂苷:原药材蜜炙品生饮片酒炙品盐炙品炒制品。结论温度和辅料保护可能是影响蒙古黄芪原药材、生饮片及其炮制品质量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泽泻为泽泻科多年生沼泽植物泽泻Alisma orientale (Sam.) Juzep.的块茎,是一味常用中药,历代泽泻入煎剂都有不同方法炮制。近年来,中医临床上多用生品,炮制入药者不多,且各种炮制不统一,有清炒、盐炙、麸炒、土炒等方法。为探讨泽泻的最佳炮制方法,本文对泽泻的生品、不同方法炮制品的水溶性煎出物做了比较,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当归生品、酒品、炭品及土炒品的各项质控指标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差异 方法 按照《中国药典》2015版标准,测定当归不同炮制品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及阿魏酸含量,考察HPLC方法的线性、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及加样回收率。同时采用HPLC-Q-TOF/MS鉴定当归不同炮制品的9种主要化学成分,并用HPLC方法比较各当归炮制品中9种主要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差异。结果 各当归炮制品的水分、总灰分、醇溶性浸出物测定结果均符合《中国药典》2015版的要求。生当归和酒当归的阿魏酸含量分别为0.061 %和0.050 %,符合药典要求。运用高分辨质谱鉴定了9个主要化学成分,分别为邻苯二甲酸、阿魏酸、肉桂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A、(E)-藁苯内酯、(Z)-藁苯内酯、新当归内酯、欧当归内酯A。结论 当归酒炙后挥发油成分含量降低,挥发油成分具有兴奋子宫功能,酒炙后可能有助于舒缓子宫兴奋作用,使子宫收缩平缓,发挥稳定的活血通经作用。当归土炒后挥发油成分含量降低,土炒缓和油润而不滑肠作用可能与此有关。综上所述,当归炮制后挥发油成分含量下降,和传统炮制理论是吻合的。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develop a simultaneous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 of four triterpenoids in Alismatis Rhizoma by multi-components by single maker (QAMS). METHODS Four main triterpenoids (alisol A, alisol A 24-acetate, alisol B and alisol B 23-acetate) were selected as analytes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Alismatis Rhizoma. Alisol B 23-acetate was used as the internal reference standard and three relative correction factors (RCFs) to alisol B 23-acetate were calculated. These RCFs were obtaine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diode array detector under various chromatographic conditions. Then 31 batches of Alismatis Rhizoma samples collected from different areas were determined by both external standard method (ESM) and QAMS. RESULTS The RCFs were obtained with good reproducibility (RSD ?? 2.25%). No obvious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between the analysis results of QAMS method and ESM method (RSD ?? 3.52%). CONCLUSION The established QAMS method is reliable and feasible for simultaneous analysis of four triterpenoids and could be used for quality control of Alismatis Rhizoma.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大小泽泻化学成分的差异。方法选取8种不同质量梯度的泽泻药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23-乙酰泽泻醇B含量,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测定其指纹图谱。结果8种不同质量梯度泽泻中23-乙酰泽泻醇B含量均在0.06%以上,并且其大小与23-乙酰泽泻醇B含量没有相关性(P>0.05),红外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0.9以上。结论不同大小泽泻的化学成分基本相同,其23-乙酰泽泻醇B含量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  相似文献   

13.
完善泽泻药材和饮片的质量标准,为《中国药典》2020年版泽泻药材和饮片质量标准的修订提供参考和建议。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对泽泻药材和饮片的水分、总灰分、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农药残留及醇溶性浸出物进行测定;以硅胶GF254板为薄层板,以二氯甲烷-甲醇(15∶1)为展开剂,建立了以23-乙酰泽泻醇B和23-乙酰泽泻醇C及泽泻对照药材为对照的薄层鉴别方法;采用HPLC,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208 nm和246 nm波长下分别对23-乙酰泽泻醇B和23-乙酰泽泻醇C进行定量分析。采用建立的方法,对37批泽泻药材、30批泽泻饮片和19批盐泽泻的质量进行评价,根据实验结果,建立了泽泻药材和饮片的质量标准。该标准具有很好的专属性和重复性,可用于泽泻药材与饮片的质量控制。建议《中国药典》2020年版对泽泻的【来源】、【鉴别】(薄层)、【浸出物】(盐泽泻)、【含量测定】项进行相应的修订。  相似文献   

14.
为了比较不同产地泽泻的质量差异,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对37批泽泻药材与30批泽泻饮片进行测定,分别建立其特征图谱,并测定其中8个萜类成分的质量分数。采用相似度评价、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对样品数据进行分析。泽泻特征图谱中呈现3个主要特征峰,以23-乙酰泽泻醇B(S)为参照物峰,泽泻烯醇和泽泻醇B的相对保留时间分别为0.55,0.77。利用泽泻醇B与23-乙酰泽泻醇B的峰面积及其比值可以区分泽泻的产地。含量测定及PCA和PLS-DA结果表明,泽泻样品按产地可明显分成"建泽泻"(福建泽泻、江西泽泻)、"川泽泻"(四川泽泻、湖北泽泻)和"广泽泻"(广西泽泻)3类。不同产地泽泻中各成分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泽泻醇A和24-乙酰泽泻醇A在"广泽泻"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建泽泻"和"川泽泻"(P<0.000 1);"川泽泻"中泽泻醇B、泽泻醇C等成分的含量显著高于"建泽泻"(P<0.000 1)。该研究建立的特征图谱结合萜类成分含量测定结果显示,不同产地泽泻化学成分的含量及比例关系存在显著差异,但成分的数目和种类基本一致。研究结果阐明了泽泻的产地差异及其成分特征,可为泽泻药材、饮片的鉴别及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得到23-乙酰泽泻醇B闪式提取的最佳工艺。采用单因素考察法,以23-乙酰泽泻醇B提取率为指标,考察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对23-乙酰泽泻醇B提取率的影响,并结合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方法对闪式提取泽泻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得到23-乙酰泽泻醇B闪式提取最佳工艺为80%乙醇、液料比12∶1、提取4次、提取时间114 s/次。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23-乙酰泽泻醇B闪式提取工艺,稳定、省时、高效,且具有可室温提取、无成分破坏的优点,可用于实际大生产。  相似文献   

16.
通过测定川芎不同炮制品中浸出物的含量及绿原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Ⅰ、阿魏酸松柏酯、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的含量,研究不同炮制方法对川芎醇溶性浸出物及6种成分含量的影响。浸出物的测定按照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2201项下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进行;含量测定采用Agilent TC-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0.5%醋酸溶液(B),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5 nm,进样量10μL。结果表明,与生川芎相比,川芎炮制品的浸出物含量均明显增加,增加程度为蜜川芎>酒川芎>芷川芎>茶川芎。高效液相测定方法便捷、可靠,川芎及其炮制品中绿原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Ⅰ、阿魏酸松柏酯、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及加样回收率均良好。川芎炮制前后共有色谱峰15个,指认了其中8个,与炮制前相比,川芎蜜炙、酒炙后新增2个色谱峰,白芷提取物炮制后新增了4个色谱峰;酒川芎中绿原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Ⅰ、阿魏酸松柏酯、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的含量均减少;蜜川芎、茶川芎、芷川芎中除阿魏酸含量增加外,其余5种成分含量均减少。黄酒、蜂蜜、茶叶及白芷提取物均能促进川芎中化学成分的溶出,增加浸出物的含量;川芎不同炮制品中6种成分含量的变化可为研究川芎不同炮制品化学成分、药效变化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牡丹皮中主要成分含量的影响,为全面评价牡丹皮的药效与质量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RP-HPLC测定丹皮酚和芍药苷含量,流动相分别为甲醇-水(55:45)和乙腈-0.1%磷酸溶液(14:86),检测波长依次为274,230 nm.采用Al(NO3)3显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检测波长508 nm;硫酸-苯酚比色法测定总多糖含量,检测波长485 nm. 结果: 丹皮酚、芍药苷、总黄酮及总多糖在不同炮制品中含量排序分别为酒炙品>生品>炒黄品>炒焦品>炒炭品,炒黄品>生品>酒炙品>炒焦品>炒炭品,酒炙品>生品>炒黄品>炒焦品>炒炭品,生品>酒炙品>炒黄品>炒焦品>炒炭品. 结论: 多指标成分测定有利于阐释牡丹皮的炮制机制,并有助于牡丹皮炮制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泽泻降血尿酸乙醇提取物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泽泻所含泽泻醇B23-乙酸酯为指标,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和乙醇用量等4种因素对提取结果的影响。泽泻醇B23-乙酸酯和血尿酸的含量均用HPLC法测定。结果:只有提取次数对泽泻乙醇提取物的泽泻醇B23-乙酸酯含量有显著影响。结论:泽泻降血尿酸乙醇提取物的最佳制备工艺为7倍药材量的70%乙醇提取2次,每次提取1 h。该提取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9.
泽泻贮藏养护技术及有效成分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贮藏养护技术条件下泽泻药材中主成分的含量变化规律,为泽泻的合理贮藏及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双层复合包装袋密封贮藏,纤维编织袋包装贮藏,泽泻、丹皮对抗贮藏;HPLC测定24-乙酰泽泻醇A、23-乙酰泽泻醇B的含量。结果主要成分含量变化由小到大的顺序是丹皮对抗贮藏、塑料袋贮藏、编织袋贮藏。结论丹皮对抗贮藏养护技术是泽泻贮藏的最佳方法,其次是塑料袋密封贮藏。  相似文献   

20.
韭菜子不同炮制品对正常和肾阳虚小鼠交配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文辉  胡昌江  刘俊达  李倩  龙兰艳 《中成药》2012,34(7):1322-1324
目的比较韭菜子炮制品对正常小鼠和氢化可的松所致肾阳虚模型小鼠的交配能力的影响。方法韭菜子生品、盐炙品和酒炙品的含水乙醇提取物对正常和用氢化可的松造成肾阳虚小鼠灌胃,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用红外摄像记录30min内小鼠的跨骑潜伏期和跨骑次数。结果生品及盐炙品仅对肾阳虚小鼠交配能力的提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酒炙品对正常和肾阳虚小鼠交配能力的提高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韭菜子在提高阳虚小鼠交配能力上,酒炙品优于生品和盐炙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