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冠心病血瘀证相关基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筛查冠心病血瘀证病证结合相关基因。方法:区组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冠心病血瘀证、冠心病非血瘀证、非冠心病血瘀证患者和正常健康者共40例,运用外周血mRNA差异显示获得差异条带、反向Northern法阳性验证、克隆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得到了28条真实差异基因片段序列,于NCBI human genomic数据库中比对分析,获得了与人类基因100%同源的3条(b13、49b、23b),99%同源的2条(b12、36a),98%同源(25b、57d)2条。其中的b13为淋巴细胞活化信号分子家族成员1,表达于T、B细胞表面,参与多系统的炎症反应,促进Th2类细胞因子的分泌,在冠心病血瘀证组呈高表达。23b系BCL2相关转录因子1,参与凋亡调控基因BCL2的转录过程,明显表达于冠心病血瘀证组。结论:差异基因中b13、 23b从不同途径,导致或参与了脂代谢、血液高粘高聚高凝状态的形成,并通过分泌炎性细胞因子,调控细胞凋亡,参与了内皮损伤和动脉硬化的形成。与冠心痛血瘀证的病理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血瘀证相关基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查冠心病血瘀证病证结合相关基因。方法:区组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冠心病血瘀证、冠心病非血瘀证、非冠心病血瘀证患者和正常健康者共40例,运用外周血mRNA差异显示获得差异条带、反向Northern法阳性验证、克隆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得到了28条真实差异基因片段序列,于NCBI human genomic数据库中比对分析,获得了与人类基因100%同源的3条(b13、49b、23b),99%同源的2条(b12、36a),98%同源(25b、57d)2条。其中的b13为淋巴细胞活化信号分子家族成员1,表达于T、B细胞表面,参与多系统的炎症反应,促进Th2类细胞因子的分泌,在冠心病血瘀证组呈高表达。23b系BCL2相关转录因子1,参与凋亡调控基因BCL2的转录过程,明显表达于冠心病血瘀证组。结论:差异基因中b13、23b从不同途径,导致或参与了脂代谢、血液高粘高聚高凝状态的形成,并通过分泌炎性细胞因子,调控细胞凋亡,参与了内皮损伤和动脉硬化的形成。与冠心病血瘀证的病理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简称冠心病或缺血性心脏病,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属中医“胸痹”范畴。血瘀证是冠心病的主要证型,主要表现为胸痛(刺痛或绞痛),固定不移,痛引肩背或臂内侧,心悸,唇舌紫暗, 相似文献
5.
<正>冠心病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1]),血瘀证作为冠心病的主要和最常见证型,已经成为冠心病病证结合研究的主要对象。而非编码RNAs(ncRNAs)是具有调控基因表达的功能RNA,与冠心病密切相关~([2-3])。目前已有一些研究对冠心病血瘀证相关ncRNAs进行了探索,筛查出相应的miRNA、lncRNA及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4-6])。因此,本文将对冠心病血瘀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相关竞争性内源RNA(ceRNA)网络构建及分析,探讨冠心病血瘀证发生发展机制。方法 通过HMDD、DisGeNET、OMIM、GeneCards、TTD、lncRNADisease数据库查找冠心病血瘀证相关基因,并通过starBase平台构建lncRNA相关ceRNA网络,采用MCODE、MCL、GLay方法识别功能模块,基于最小结构熵确定最优模块识别方法,筛选包含lncRNA、miRNA、mRNA的模块,通过文献预测模块中潜在的调控轴。结果 ceRNA网络共有283个节点,由72个miRNA、182个mRNA、29个lncRNA和4 990个调控关系组成,共划分为11个功能模块,发现UCA1-miR-1-G6PD调控轴,其中miR-1抑制G6PD表达导致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而UCA1能够解除miR-1的抑制从而恢复G6PD正常表达。结论 UCA1-miR-1-G6PD分子调控轴与冠心病血瘀证相关;可通过ceRNA网络的模块化分析开展病证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7.
运用差异显示筛查冠心病血瘀证相关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筛查冠心病血瘀证相关基因。方法 从临床入手,选择符合冠心病诊断和血瘀证辨证标准的患者,设计对照组,择用3个锚定4个随机引物,进行外周血mRNA差异显示,运用差异显示扫描系统扫描电泳胶图。结果 48条泳道中相同引物不同分组间出现了100余条差异条带。结论 mRNA差异显示是筛查冠心病血瘀证病证结合相关基因差异条带的可行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
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简称冠心病或缺血性心脏病,是以脂质代谢异常为病理基础,多种诱因共同结果导致的一种疾病。诱因作用下,脂质沉积于冠状动脉内膜上,随着时间延长形成白色斑块,称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1];随着时间延长,动脉硬化程度逐渐加重,冠状动脉管腔逐渐狭窄或形成堵塞,使心肌缺血、缺氧引发心脏病。研究表明,冠心病为多因素共同作用结果,以基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血瘀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血瘀证”有人称为“瘀血证”,实际上两者有所区别。瘀血是指瘀斑、瘀块、瘀点等皮下出血、紫瘢、血肿等离经之血,是有形的出血性病理变化;而血瘀是广义的,除包括离经之血外,尚包括脏腑经络人体各部位的血液停滞、瘀塞不通、血脉不通、血不循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冠心病血瘀证相关差异表达非编码RNA(lncRNA),微小RNA(microRNA,miRNA),信使RNA(mRNA),构建基因间调控网络,从转录组层面研究冠心病血瘀证物质基础和病理机制。方法: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检测冠心病血瘀证、冠心病非血瘀证和正常(各5例)lncRNA,miRNA和mRNA表达情况,通过交联分析筛选冠心病血瘀证相关的差异基因表达谱。对获得的差异基因进行功能通路分析,根据基因间Pearson相关分析和star Base靶基因预测平台,构建基因间调控网络,通过网络拓扑分析,筛选其中的关键基因。在另一匹配队列中(每组各15例)对基因调控网络中的关键节点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验证。结果:39个lncRNA,229个miRNA和221个mRNA与冠心病血瘀证密切相关。功能与通路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血瘀证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与免疫和炎症相关。共有9个lncRNA(均为下调),31个mRNA(11个上调,20个下调)和24个miRNA(14个上调,10个下调)构成共调控网络,包括76个基因间调控关系。CTA-384D8.35,CTB-114C7.4,RP11-567M16.6和hsa-miR-3158-3p是冠心病血瘀证基因调控网络中的关键节点。Real-time PCR结果验证了上述结果。结论:冠心病血瘀证存在lncRNA-miRNA-mRNA差异表达基因谱,其与免疫和炎症密切相关;差异表达基因间存在相互调控关系,并可依此构建冠心病血瘀证相关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对冠心病血瘀证的物质基础进行深度挖掘,可为从转录组层面开展中医证型相关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伴抑郁发作血瘀证/痰浊证的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伴抑郁发作血瘀证和痰浊证与5-HTTLPR、GNβ3C825T、α-ADDUCINGly460Trp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选择冠心病伴抑郁发作患者血瘀证115例,痰浊证120例,健康对照者148例,运用多聚酶链式反应技术(PCR)以及限制性内切酶方法检测5-HTT启动子区(5-HTTLPR),GNβ3C825T及ADDUCING460W3种基因多态性,并分析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不同组中的分布频率,并与健康人对照组比较。结果:痰浊证组GNβ3825T等位基因频率与健康人对照组比较分布差异有显著性(χ2=4.568,P=0.033);血瘀证组ADDUCIN460WW基因型和W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均明显高于健康人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χ2=12.29,P=0.002;χ2=13.159,P=0.001)。结论:GNβ3C825T可能与冠心病伴抑郁发作痰浊证的遗传机制相关,ADDUCING460W可能是冠心病伴抑郁发作血瘀证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2.
中医类的动物模型从无到有,从单纯因素刺激到多因素刺激,从个体上升到基因研究,从不可重复的模型到重复率较高的模型,结果表明中医因素与现代物理化学方法相结合所造的动物模型无疑是未来发展探索的主流。中医类的动物模型应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根本,继承传统中医经典理论是发展中医的基础与关键,在继承的同时,也应充分吸收现代科技成果,创新思维,运用多学科交叉等更多科学的方法及手段开展研究,可使中医理论得到不断地充实与完善。所以在造模的同时,面临各种挑战:1证的不客观性,故积极探索中医领域中人类未发觉或是容易忽略的异常指标是很有必要的。2证的兼证很多,故要探索如何排除干扰,做针对性更强的动物模型。3少见考虑用内因,不内外因等中医因素作用于动物模型的制作上并且缺乏稳定、可靠、可重复的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7,(9)
从表观遗传学研究探讨冠心病血瘀证的证候实质,主要包括DNA甲基化修饰和非编码RNA调控两个方面。DNA甲基化的调控方式具有整体、可逆、间接的特点,而非编码RNA的调节方式具有广泛、多样、复杂的特点。总体而言,表观遗传学调控的时间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明显,调节方式相对间接,充分体现基因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其中渗透着中医天人相应、整体观的思想,为研究中医证候实质与中药作用机制提供了合作平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冠心病血瘀证差异表达基因及其启动子甲基化的情况.方法 以家系冠心病血瘀证患者14例为观察对象,家系健康人7例为对照,采用表达谱芯片检测冠心病血瘀证差异表达基因.再收集冠心病血瘀证患者16例和健康人7例,选择其中2个差异基因进行启动子区甲基化特异性PCR(MS-PCR)研究,初步分析冠心病血瘀证差异表达基因及其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结果 表达谱芯片结果通过倍数变化值(FC)>3或FC<1/3、Call=P筛选,共获取差异表达基因26个,选择KLF5和LRP12基因进行MS-PCR,冠心病血瘀证与健康人各启动子甲基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血瘀证差异基因KLF5和LRP12的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和健康人比较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血瘀证与肌动蛋白相关基因异常表达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心病血瘀证与肌动蛋白相关基因异常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依据病证结合的研究思路,将5例患者样本混合与5名正常人样本混合并杂交制备芯片(即病证结合芯片).根据治疗前后血液黏度测试结果设计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前后自身对照芯片(以下称"以药测证芯片"),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信号通路分析,筛选出凝血、血液流变学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及其与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控相关的通路.结果 在两张芯片中共同表达的凝血、血流变功能方面差异表达的基因有肌动蛋白(ACTA2)、纤维连接蛋白(FN1)、结合珠蛋白(Hp)、骨桥蛋白(SPP).其与细胞通讯、黏着斑、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TGF-β)等5条通路有关.结论 冠心病血瘀证与肌动蛋白基因及其代谢调控相关,介导了凝血、血流变异常基因的5条信号转导通路.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系统综述冠心病血瘀证基因组学研究的方法和内容。方法 计算机检索Medlin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查找冠心病血瘀证基因组学的临床研究,按照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任何分歧通过协商一致或通过第3名研究人员来解决。结果 最终纳入34项研究,其中与冠心病血瘀证密切相关的基因组学研究类型包括基因多态性、差异基因的表达、基因的甲基化修饰,涉及的生物学功能有血管内皮损伤、血液流变学改变、炎症反应与免疫调节、血管平滑肌增殖、血脂水平等,采用的技术方法有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飞行时间质谱技术(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TOF-MS)、基因芯片杂交测序(Gene Chip)等。结论 基因组学研究可阐明冠心病血瘀证的生物学基础,为冠心病血瘀证的病机演变提供更好的依据,更有助于从分子水平实现个体化治疗,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患者外周血细胞中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与中医血瘀证的关系。方法:选取6例2015年2月—2015年5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血管科住院或门诊UA血瘀证患者作为试验组,另选取6例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住院或门诊UA非血瘀证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重亚硫酸盐处理检测两组IL-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血瘀证与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相关性。结果:IL-6基因转录起始位点前-1 118 bp至-826 bp序列中7个位点Cp G位点甲基化程度血瘀证组存在高于非血瘀证组的趋势,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IL-6基因转录起始位点前-1 47 1 bp至-1 184 bp序列4个Cp G位点甲基化程度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之间的差异尚不明显。结论:UA血瘀证患者IL-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存在高于非血瘀证组的趋势,一定程度反映了UA血瘀证本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