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从表观遗传学研究探讨冠心病血瘀证的证候实质,主要包括DNA甲基化修饰和非编码RNA调控两个方面。DNA甲基化的调控方式具有整体、可逆、间接的特点,而非编码RNA的调节方式具有广泛、多样、复杂的特点。总体而言,表观遗传学调控的时间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明显,调节方式相对间接,充分体现基因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其中渗透着中医天人相应、整体观的思想,为研究中医证候实质与中药作用机制提供了合作平台。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是多基因遗传及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性疾病,血瘀证是其常见证型之一。表观遗传学是在基因序列不变基础上,研究基因表达受环境、疾病等影响的可遗传变化的学科,与中医证候本质具有一定相关性,是目前CHD血瘀证研究极具前景的一个领域。本文从表观遗传学在CHD血瘀证治疗、诊断等方面的作用,概述CHD发生的表观遗传学机制,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及染色质重构等,展望其在CHD血瘀证中能作为一种新的诊断指标,为相关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DNA甲基化作为一种表观遗传学的重要机制,可在不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对表观基因组进行修饰,从而使基因表达状态发生可遗传的改变.在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这一领域的飞速发展,突出了环境等非遗传因素的重要性,打破了单独运用遗传学进行研究的瓶颈,为探索病理机制找到了新的突破口。目前甲基化调节已成为眼科的研究热点,大量文献表明许多基因的甲基化异常状态与疾病存在相关性。成熟的甲基化调节药物研究还处于空白阶段,而中药在该方面显示了不可忽视的疗效。因此.有理由认为中药具有通过调节甲基化来治疗眼病的可能。本文将具体介绍DNA甲基化在眼科疾病的应用以及中药调节DNA甲基化修饰的进展,希望为挖掘中药的相关调控作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冠心病血瘀证差异表达基因及其启动子甲基化的情况.方法 以家系冠心病血瘀证患者14例为观察对象,家系健康人7例为对照,采用表达谱芯片检测冠心病血瘀证差异表达基因.再收集冠心病血瘀证患者16例和健康人7例,选择其中2个差异基因进行启动子区甲基化特异性PCR(MS-PCR)研究,初步分析冠心病血瘀证差异表达基因及其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结果 表达谱芯片结果通过倍数变化值(FC)>3或FC<1/3、Call=P筛选,共获取差异表达基因26个,选择KLF5和LRP12基因进行MS-PCR,冠心病血瘀证与健康人各启动子甲基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血瘀证差异基因KLF5和LRP12的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和健康人比较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5.
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许多疾病中发现有异常的DNA甲基化模式。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药可以通过干预DNA的甲基化修饰过程,而发挥其治疗的效果。众所周知,中药有寒热温凉四性,本文从中药四性角度综述了中药干预DNA甲基化的研究,以寻找中药药性与DNA甲基化修饰的相关关系,为中药药性的现代化阐释提供一定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
和其他肿瘤一样,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受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调控的多基因级联过程,这一过程导致致癌基因激活或抑癌基因(TSG)的失活。在肿瘤的发生过程中,除遗传学变化外,启动子高甲基化是导致抑癌基因表观遗传失活的重要机制。在肝癌细胞中,启动子序列区异常的甲基化不仅发生在成熟的癌细胞中,而且在癌变前也存在,比如在慢性乙肝、丙肝或者肝硬化患者的肝细胞中。本文主要论述肝癌细胞中DNA甲基化方面的表观遗传学变化。  相似文献   

7.
许雅思  凌雨田  苏丹  林能明 《中草药》2014,45(10):1486-1490
表观遗传学是一种不改变基因组DNA序列的基因表达调控方式,其主要涉及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及RNA分子干扰。植物提取物来源于天然植物,一般无毒,在防癌、抗癌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表明,多种癌细胞中存在植物提取物的表观调控靶点,植物提取物可通过表观遗传机制来发挥预防和治疗肿瘤的作用。植物提取物中的成分包括茶多酚、白藜芦醇、染料木黄酮、姜黄素和烯丙硫醇等,通过改变DNA甲基化和(或)组蛋白修饰等可导致基因的激活或沉默,从而调控肿瘤抑制基因和(或)癌基因的表达。对肿瘤表观遗传学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利于从临床的角度阐明肿瘤的表观遗传学机制,指导抗肿瘤新药的研制和开发,从而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肿瘤。  相似文献   

8.
DNA甲基化研究的是基因在核苷酸序列不变的情况下DNA发生的天然修饰。目前,DNA甲基化在生物医药领域运用集中在研究疾病全基因组DNA甲基化的特点、规律以及寻找疾病的DNA甲基化生物标记物。本文在系统综述DNA甲基化研究技术的基础上,归纳和分析了DNA甲基化技术在中医证候生物学基础研究中运用的现状,提出了从全基因组DNA甲基化作为切入点来筛选中医证候生物标志物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的经典调控机制,可调控转录水平。目前其在中医领域的研究主要包括证候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初步研究,即探讨特定疾病的证候与特定基因甲基化的相关性,以及药物分子作用机制研究,即探讨中医药干预对特定基因甲基化程度变化及甲基化相关酶的影响。目前认为,甲基化调控具有遗传性、可塑性,并在整个基因组均有分布,可以适应中医证候动态演变与中医整体干预的研究特点。但目前的研究在证候相关生物标志物的方法学方面有待完善,在甲基化机制方面有待功能学验证的深入研究。甲基化在诠释中医先天遗传因素与后天环境影响对疾病与证候发生发展方面,甲基化与RNA层面的相互作用在探索中药干预机制方面,以及甲基化证候生物标志物在人群的证候筛查、疾病证候分型、药物敏感性的预测方面,均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0.
吕芳  苏幼红  张富春  李江伟 《中草药》2008,39(10):1580-1583
表观遗传学是以不改变基因DNA序列编码的方式来改变遗传基因表达的一种遗传方式,主要涉及DNA甲基化作用的改变、RNA沉默、染色质组蛋白的修饰作用、基因印记。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基因突变参与肿瘤的形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肿瘤的形成会受到遗传学修饰和表观遗传修饰的影响,因此表观遗传修饰在肿瘤进展中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DNA甲基转移酶(DNMT)抑制剂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可通过对表观遗传学进行调节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然而这些药物因骨髓抑制作用及其他副作用在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植物活性成分的遗传毒性不明显,在抗癌、抗突变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对有关具有表观遗传调节作用的植物活性成分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概述了植物活性成分与肿瘤表观遗传学修饰机制关系的近期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1.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发生骨折的危险性增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在中医学属于"骨痿"的范畴。组蛋白修饰和DNA甲基化目前被认为影响BMSCs和成骨细胞的分化。目前骨痿的表观遗传学证候研究大多与肾虚证有关。相关补肾中药可以对成骨细胞内ERα、Runx2、Osterix等基因或BMSCs的相关基因甲基化产生抑制,进而促进其向成骨细胞分化,达到改善骨质量的效果。中医药改善骨痿的机制可能与抑制BMSCs DNA甲基化与组蛋白甲基化,促进成骨细胞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7,(3):211-214
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修饰的一种重要形式,在细胞分化、胚胎发育和环境适应上发挥重要作用,并且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近30年来,关于DNA甲基化与衰老相关性疾病关系的大量研究揭示了基因组整体甲基化水平及特定基因甲基化异常是衰老相关性疾病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中药在治疗衰老相关性疾病上有着较为丰富的理论和经验。与化学药物相比,中药具有多途径、多方式、多靶点的作用优势。随着中医药现代研究的不断深入,关于中药对表观遗传修饰,特别是对DNA甲基化的作用正日益受到重视,研究表明某些中药复方及单体对衰老相关疾病的异常甲基化具有一定调整作用。本文综述了中药对衰老相关性疾病(肿瘤、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和神经退行性疾病)DNA甲基化作用的研究进展。DNA甲基化的研究有助于衰老相关疾病发病机制、疾病风险评估及发现早期诊断的新的分子标志物,同时还能为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途径。中药资源丰富,是研究开发DNA甲基化调节药物的重要资源库。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患者外周血细胞中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与中医血瘀证的关系。方法:选取6例2015年2月—2015年5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血管科住院或门诊UA血瘀证患者作为试验组,另选取6例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住院或门诊UA非血瘀证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重亚硫酸盐处理检测两组IL-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血瘀证与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相关性。结果:IL-6基因转录起始位点前-1 118 bp至-826 bp序列中7个位点Cp G位点甲基化程度血瘀证组存在高于非血瘀证组的趋势,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IL-6基因转录起始位点前-1 47 1 bp至-1 184 bp序列4个Cp G位点甲基化程度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之间的差异尚不明显。结论:UA血瘀证患者IL-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存在高于非血瘀证组的趋势,一定程度反映了UA血瘀证本质。  相似文献   

14.
DNA甲基化是目前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研究中的热点。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在我国主要集中于两广地区。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报道发现鼻咽癌中的异常的DNA甲基化改变。中医药在临床上对鼻咽癌防治和预后有着良好疗效。中医药防治疾病的机制与表观遗传学调控相关,中医中药可能通过DNA甲基化这一表观遗传改变达到防治鼻咽癌的目的。文章主要综述DNA甲基化对中医药防治鼻咽癌方面的相关研究,为中医药治疗鼻咽癌的机制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5.
邢朝斌  张妍彤  王卓  宋菊  龙月红 《中草药》2017,48(24):5063-5069
DNA甲基化是目前研究最为广泛的一种表观遗传学现象,甲基化后的DNA可在不改变碱基序列的情况下对植物的表型进行调控。在高等植物中有CG、CHG和CHH(H代表A、C或T)3种甲基化位点,多发生于对称序列CG和重复序列中,且不同物种中的甲基化程度和模式不同。药用植物功能基因启动子区域的DNA发生甲基化后,可抑制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其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导致品质差异的形成。在众多的DNA甲基化检测方法中,重亚硫酸盐测序法可在单核苷酸水平上鉴别DNA甲基化的位点和程度,是DNA甲基化分析的金标准。对其进行引物优化、技术改良后,可有效地揭示药用植物的DNA甲基化情况,这为阐明经典遗传学不能完全解释的药用植物品质差异等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持,并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对近年来DNA甲基化与纤维化疾病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DNA甲基化是当前研究最广泛的表观遗传修饰途径,在DNA甲基化转移酶的作用下,能调控基因表达。研究证实DNA甲基化参与了多个器官的纤维化过程。以DNA甲基化为靶点深入挖掘中医药抗纤维化疾病,可能开拓阐明中药抗纤维化新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表观遗传学在中医证候本质研究中的应用情况。方法:检索摘要中包含"表观遗传"或"miRNA"或"DNA甲基化"或"组蛋白修饰",并含"证"的文献,检索数据库为中国知网(CNKI),检索时间为建库时间至2019年3月12日。采用Citespace进行作者和机构的共现分析;Notexpress导入文献题录并提取信息,再利用EXCEL 2016进行描述分析,包括各年份发表文献数量、文献类型、发表期刊、表观遗传机制内容、所涉及证候、证素及疾病名称、研究方法。结果:证候的表观遗传研究从2009年开始逐年递增,近3年发文量达到高峰;比较稳定的研究团队是王阶、苏式兵团队;发文量较多的核心机构是成都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复杂系统研究中心、湖南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文献类型以期刊论文为主;发文数量最多的是中华中医药杂志;涉及的主要表观遗传机制是miRNA、DNA甲基化;研究最多的证候是血瘀证;涉及的主要疾病是冠心病和肿瘤;研究方法以临床试验为主。结论:基于表观遗传机制的证候本质研究虽然是热点问题,但仍处于探索阶段,研究结果尚无法作为精确判断证候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表观遗传学的改变已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疾病防治新战略。中医药通过表观遗传学调控基因表达,可参与细胞凋亡、增殖、分化及细胞周期调控、免疫、炎症、代谢等病理生理过程。本文对目前表观遗传学研究较为热门的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mi RNA调控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代谢综合征(MS)痰证、非痰证患者及健康人外周血中CELSR2基因CpG位点DNA甲基化水平,初步探索MS痰证形成的表观遗传学机制。方法 收集MS患者,运用证素辨证法筛选MS痰证、非痰证患者各27例,并以27名健康人为对照。理化指标检测包括: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身体重指数(BMI)、腰围(WC)、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MethylTarget方法检测CELSR2基因启动子区41个CpG位点的DNA甲基化水平。结果 与健康组比较,MS痰证、非痰证组中SBP、DBP、BMI、WC、FPG、TG升高而HDL-C降低(P<0.01);与MS非痰证组比较,MS痰证组中DBP、BMI、WC、FPG、TG升高(P<0.05)。与健康组比较,MS非痰证组中CpG28、CpG34 DNA甲基化水平降低(P<0.05),MS痰证组中CpG24、CpG34 DNA甲基化水平降低(P<0.05);与MS非痰证组比较,痰证组中CpG20、CpG24、CpG34 DNA甲基化水平降低(P<0.01)。与健康组比较,MS患者吸烟、饮酒人数较多(P<0.01);与MS非痰证组比较,痰证组饮酒人数增多(P<0.05)。与CELSR2基因CpG34甲基化率正常比较,低甲基化发生MS痰证的风险是其4.14倍(95%CI:1.25~13.70,P<0.05);与未饮酒相比,饮酒发生MS痰证的风险是其3.55倍(95%CI:1.07~11.82,P<0.05)。结论 DBP、BMI、WC、FPG、TG升高可能使MS痰证形成的风险升高,CELSR2基因CpG34位点的DNA低甲基化可能是MS痰证形成的表观遗传学基础,饮酒是MS痰证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病证结合背景模式下,调查血管性认知障碍肾阳虚证的分布情况并从DNA甲基化角度探讨血管性认知障碍肾阳虚证的生物学内涵,为未来中医药治疗该病证提供表观遗传学层面的靶点。方法:2020年9月至2022年11月,通过量表对北京社区居民进行认知障碍筛查,对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患者进行证候分析;后纳入VCI肾阳虚证患者与健康对照者,采集外周血,采用Illumina Human Methylation 850K BeadChip对受试者的外周静脉血进行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检测,筛选差异甲基化基因并对其进行生信分析。结果:研究共调查1 902人,患有VCI的人数为201例,占总调查人数的10.57%,其中肾阳虚证者占72.14%;甲基化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VCI组有386个差异甲基化位点,可注释到136个基因。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显示,两组间差异基因主要涉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雌激素(Estrogen)信号通路、环磷酸腺苷(cAMP)信号通路等通路。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显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EG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