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目的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估18F-FDG PET/CT对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根据相应的检索词,收集1990年至2016年的所有PET/CT对NSCLC纵隔淋巴结诊断的发表文献,通过严格的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提取纳入文献中PET/CT对NSCLC纵隔淋巴结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PLR)、阴性似然比(NLR)、诊断比值比(DOR)并进行分析。阈值效应分析采用计算曲线下面积;亚组分析采用t检验。结果共纳入文献22篇,患者2543例。以患者为研究对象,总灵敏度为0.66(0.62~0.69),总特异度为0.82(0.80~0.84),总PLR为3.60(2.82~4.58),总NLR为0.45(0.37~0.54),总DOR为9.12(6.15~13.52),曲线下面积为0.826。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患有肺结核病史的与无肺结核病史的特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P < 0.05),提示肺结核病史是影响PET/CT诊断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结论18F-FDG PET/CT是诊断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良好方法,可为NSCLC提供准确分期。  相似文献   

4.
目前手术完全切除病灶是治疗NSCLC的首选方法.正确的术前分期、术后早期发现复发及转移,对提高NSCLC患者5年生存率至关重要.在肺癌的分期诊断,特别是N分期中,PET/CT显像既可发现异常的淋巴结,又可将其精确定位,提高了对N1和N2的检出率,分期更加准确.本研究对130例NSCLC初诊患者术前PET/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探讨了18 F-FDG PET/CT显像评价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基于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原发灶摄取相对值及代谢参数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手术和系统淋巴结清扫并经病理确诊的80例NSCLC患者的资料,分为淋巴结转移组与未转移组。测量原发灶最大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mean)、原发灶SUVmax与纵隔血池SUVmean的比值(SURblood)、原发灶SUVmax与肝脏SUVmean的比值(SURliver),以相对阈值法(40%为阈值)测量肿瘤代谢体积(MTV)及糖酵解总量(TLG),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参数预测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 80例患者中,淋巴结转移者28例(35.0%),淋巴结未转移者52例(65.0%)。淋巴结转移组原发灶最大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18F-FLT联合18F-FDG PET/CT显像对肺部恶性肿瘤患者纵隔淋巴结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1年10月全国11个PET/CT中心18F-FLT与18 F-FDG PET/CT显像的患者资料,选择行肺部恶性肿瘤切除和纵隔淋巴结清扫、获得病理检查结果的患者共41例,其中男28例,女13例,年龄(56.1 ±12.2)岁.对18F-FLT与18F-FDG PET/CT淋巴结的显像结果分别进行视觉分析和半定量分析,采用,检验比较各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1)41例患者手术共检出533枚淋巴结,经病理检查证实恶性192枚,良性341枚(炎性增生淋巴结或正常淋巴结);(2)以18 F-FDG SUV≥2.5和18F-FLT SUV≥2.0为诊断恶性淋巴结的阈值,18F-FDG和18F-FLTPET/CT对纵隔淋巴结良恶性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67% (176/192)、80.94% (276/341)、84.80%(452/533)、73.03%(176/241)、94.52%(276/292)和81.25% (156/192)、92.96%(317/341)、88.74% (473/533)、86.67% (156/180)、89.80% (317/353),两者灵敏度、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8.897、21.722和11.495,均P<0.05),准确性和阴性预测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3.604和3.712,均P>0.05);18F-FDG联合18 F-FLT诊断纵隔淋巴结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则分别提高至93.75%(180/192)、94.43% (322/341)、94.18% (502/533)、90.45% (180/199)、96.41%(322/334).结论 18F-FDG诊断纵隔淋巴结良恶性的灵敏度高于18F-FLT,但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明显低于FLT,两者联合诊断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能谱CT在原发性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纵隔淋巴结结核和纵隔淋巴结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50例纵隔淋巴结结核及26例纵隔淋巴结转移瘤的MSCT影像资料,记录病变分布、大小、密度、融合、强化方式、邻近组织受累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成人纵隔淋巴结结核比转移瘤更易累及4R、2R、7区淋巴结.前者病灶直径在1~4 cm之...  相似文献   

10.
11.
PET/CT诊断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灶的价值   总被引:26,自引:6,他引:20  
目的探讨PET/CT对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灶的检测效能。方法恶性肿瘤患者65例皆行PET/CT检查,原发灶皆经病理组织学确诊,转移灶的诊断综合组织病理学结果及多种影像学检查而定。行^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融合图像、唧图像和CT图像帧对帧对比分析。结果初诊恶性肿瘤患者59例,有恶性病灶264个。264个病灶中,唧与平扫CT阅片均有肯定诊断结论者128个,占48.4%;而唧有肯定诊断结论,但CT难以有肯定诊断结论者111个,占42.0%;唧显像为阴性或难以确定,而CT有肯定诊断结论者11例共25个病灶.占9.6%。PET/CT的总检出率高于PET和CT。6例治疗后患者,CT难以确定肿瘤残余和坏死区域,而PET/CT能清楚区分。结论PET/CT可提高对恶性肿瘤诊断及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并与增强CT及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 方法 胸段食管鳞癌患者54例,术前一周内行18F-FDG PET/CT和增强CT扫描,术后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显像方法对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及不同短径范围的诊断准确率。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四格表χ2检验。 结果 手术共切取肿大淋巴结186枚,均经病理证实,其中淋巴结转移77枚,18F-FDG PET/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77.9%(60/77)、95.4%(104/109)和88.2%(164/186),增强CT分别为40.3%(31/77)、75.2%(82/109)和60.8%(113/186),二者诊断效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04、15.77和36.77,P均 < 0.01)。对于短径>5 mm(5~10 mm及≥10 mm)的淋巴结,18F-FDG PET/CT诊断的准确率高于增强CT,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03和26.47,P均 < 0.01);对于短径≤5 mm的淋巴结,二者间诊断的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P>0.05)。 结论 18F-FDG PET/CT在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于短径>5 mm的淋巴结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18 F-FLT联合18F-FDG PET/CT显像对胃癌原发灶及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4月间37例经活组织检查证实的胃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18F-FLT和18F-FDG双显像剂PET/CT检查,对显像结果分别进行视觉分析和半定量分析.应用SPSS 13.0软件分别对不同病理类型原发灶的SUVmax进行两样本t检验,对2种显像方法诊断效能的比较行x2检验.结果 18F-FLT和18F-FDG PET/CT诊断胃癌原发灶的灵敏度分别为89.2% (33/37)和91.9% (34/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58,P>0.05).弥漫型胃癌的18F-FLTSUVmax为6.89±1.38,与肠型胃癌的3.79±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33,P<0.05);而两者的18F-FDG 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3±1.97与6.36±2.32,t=1.066,P>0.05).18 F-FLT和18 F-FDGPET/CT对胃癌区域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64.8% (35/54)、97.6%(246/252)、91.8%(281/306)和88.9% (48/54)、82.9% (209/252)、84.0% (257/3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8.796、30.948、8.854,均P<0.05);两者联合,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提高至92.6%(50/54)、98.8% (249/252)、97.7% (299/306).结论 18F-FLT是18F-FDG摄取少或不摄取的弥漫型胃癌的补充显像剂;对于胃癌转移淋巴结,18F-FLT比18F-FDG有更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但灵敏度较低,两者联合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在诊断乳腺癌及其区域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7例疑原发性乳腺癌及经临床随访(>12个月)证实的12例单发乳腺良性病变患者行18F-FDG PET/CT显像,患者均为女性.对显像结果分别行定性、半定量分析.27例疑乳腺癌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结果 疑乳腺癌患者术后病理检查示24例为乳腺癌,共25个病灶;良性病灶7个.18F-FDG PET/CT显像定性分析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为76.0%(19/25),特异性为94.7%(18/19);以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2.5为界值,18F-FDG PET/CT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为72.0%(18/25),特异性为63.2%(12/19);以病灶SUVmax大于对侧正常乳腺腺体SUVmax的-x+2s为界值,PET/CT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为96.0%(24/25),特异性为63.2%(12/19),其灵敏度明显高于前2种分析方法(X2=4.15,4.14;P均<0.05).定性方法的特异性明显高于半定量分析(X2值均为5.7,P均<0.05).23例行区域淋巴结廓清术的患者病理检查示10例有淋巴结转移.18F-FDGPET/CT定性诊断乳腺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60.0%(6/10),特异性为84.6%(11/13);以SUVmax>2.5为界值,18F-FDG PET/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60.0%(6/10),特异性为92.3%(12/13).结论 在18F-FDG PET/CT诊断乳腺癌中,以病灶SUVmax大于正常乳腺腺体sUVmax的-x+2s为界值的半定量分析有较好的灵敏度;定性分析的诊断特异性优于半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5.
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CT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方法 60例经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于术前进行PET/CT检查,在PET/CT工作站上,测量腋窝淋巴结SUVmax(SUV-LN)和原发灶SUVmax(SUV-PT),并计算二者之比值LN/PT,利用ROC曲线计算SUV-LN及LN/PT诊断ALN转移的最佳截断点,并比较二者诊断效能。此外,比较LN/PT和SUV-LN相结合的综合PET/CT分析法、常规PET/CT分析法及视觉分析法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结果 LN/PT和SUV-LN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0.27(敏感性91%,特异性80%)和1.7(敏感性82%,特异性64%)。LN/PT和SUV-LN的两者AUC分别为0.86和0.79,无统计学差异。以LN/PT≥0.27且SUV-LN≥1.7为标准的综合PET/CT分析法来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为83%,而使用常规PET/CT分析法及视觉分析法准确率分别为63%、61%。综合PET/CT分析法的准确率高于常规PET/CT分析法及视觉分析法(P0.05)。结论 LN/PT及SUV-LN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均有一定价值。结合LN/PT和SUV-LN的综合PET/CT分析法对腋窝淋巴结的诊断准确率明显优于常规PET/CT分析法及视觉分析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比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CT与病理诊断,探讨CT检出食管癌转移淋巴结的最小直径,为术前准备分期和制订放射治疗靶区提供指导。方法:选择110例食管癌患者,术前1周行CT检查确定纵隔淋巴结转移位置、淋巴结最小直径和数目,并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结果:胸腔内转移淋巴结最小直径为8 mm、锁骨上窝转移淋巴结为5 mm、气管食管沟转移淋巴结为6 mm时,与淋巴结直径10 mm相比,敏感性显著提高。结论:食管癌患者CT扫描发现转移的淋巴结的最小直径可<10 mm。  相似文献   

18.
FDG PET/CT联合99Tcm-SC前哨淋巴结显像诊断乳腺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9Tc^m-硫胶体(SC)乳腺前哨淋巴结(SLN)显像是判断乳腺癌第1站淋巴结是否有转移的一种方法,对乳腺癌治疗方案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而^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则从乳腺癌原发病灶及其转移淋巴结的异常代谢结合形态方面进行诊断。本研究联合以上两种方法对部分乳腺癌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PET/CT代谢参数在预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于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NSCLC的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9例、女性43例,年龄33~90(66.0±11.2)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行18F-FDG PET/CT显像,分析并计算代谢参数,变异系数(CV)为病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的标准差(SD)与SUVmax的比值;LMV为淋巴结SUVmax与纵隔血池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mean)的比值;病灶葡萄糖酵解总量(TLG)为肿瘤代谢体积(MTV)与SUVmean的乘积。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最佳临界值,并计算灵敏度和特异度。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比较;连续性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素。 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当患者肺部原发肿瘤的长径>30.0 mm或淋巴结的短径>10.0 mm时易发生淋巴结转移(61.9%对38.1%、59.5%对40.5%,χ2=9.16、5.20,均P<0.05);转移组患者的原发肿瘤CV、淋巴结SUVmax和LMV均高于未转移组患者(46.7±6.1对29.4±6.0、5.9±1.9对2.8±1.6、2.2±0.6对1.4±0.3,t=13.81、8.60、3.97,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SUVmax[OR=2.2,95%可信区间(CI):1.30~3.80,P<0.05]和原发肿瘤CV(OR=1.5,95%CI:1.20~1.80,P<0.01)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原发肿瘤CV的曲线下面积(AUC)=0.97(SD=0.02,95%CI:0.94~0.99,P<0.01),当CV>30.5时,其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97.5%、特异度为41.7%;淋巴结SUVmax的AUC=0.91(SD=0.30,95%CI:0.85~0.97,P<0.01),当淋巴结SUVmax>3.1时,其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2%和23.3%。将2种危险因素进行联合诊断,得出的AUC=0.98(SD=0.01,95%CI:0.96~1.00,P<0.01)。 结论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中原发肿瘤CV和淋巴结SUVmax是预测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为患者诊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肺癌术前18F-FDG PET/CT对纵隔淋巴结转移外科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68例肺癌患者术前18F-FDG PET/CT及CT对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及分期结果,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和t检验.结果 68例患者共切除纵隔淋巴结222枚,其中84枚(37.8%)病理检查证实为转移.18F-FDG PET/CT与CT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1.4%(60/84)、66.7%(92/138)、68.5%(152/222)、56.6%(60/106)、79.3%(92/116)与48.8%(41/84)、49.3%(68/138)、49.1%(109/222)、36.9%(41/111)、61.3%(68/1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8.96、8.57、17.19、8.43及8.88,P均<0.05);18F-FDG PET/CT与CT对纵隔淋巴结的分期与病理分期的一致率分别为73.5%(50/68)及41.2%(28/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55,P<0.01);其中18F-FDG PET/CT对N1及N2期淋巴结诊断的准确性分别为66.7% (10/15)和79.2% (19/24),明显高于CT的13.3% (2/15)和45.8%(11/24)x2=8.89和5.69,P均<0.05.淋巴结短径≥10 mm组SUVmax明显高于短径<10 mm组(5.5±2.8与2.2±0.9,t=5.17,P<0.05).结论 术前18F-FDG PET/CT对肺癌纵隔淋巴结的诊断和分期优于CT,其对适宜手术病例优化治疗决策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