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标准,评价头颈部CT血管造影检查(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51例疑似脑动脉瘤患者,行CTA及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标准,评价CTA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经DSA检查确诊颅内动脉瘤的患者114例,CTA诊断检出率、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61%、95.61%、100.00%、100.00%、88.10%。对于直径d <3 mm的动脉瘤,CTA的诊断准确性低于DSA (P=0.036)。CTA诊断时间为(16.21±2.14) min,短于DSA诊断时间(25.68±4.11) min(t=21.436,P <0.001)。结论CTA与DSA相比对颅内动脉瘤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但对于直径d <3 mm的动脉瘤,CTA的检出率和灵敏度会降低且CTA明显缩短了检查时间。  相似文献   

2.
脑动脉瘤CTA与DSA对比检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评价CTA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24例脑动脉瘤经CT/CTA及DSA对比检查。结果;本组24例直径在5-32nm有脑动脉瘤均经CTA满意显示,CTA阳性率和诊断铉为100%。CTA图像可以任意角度旋转,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动脉瘤瘤体与载瘤动脉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CTA与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目的通过与DSA对比,评价三维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0例因蛛网膜下腔出血高度怀疑动脉瘤破裂的病人行CTA检查,同期行DSA检查及可行的血管内栓塞治疗。比较CTA与DSA检出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以及在显示动脉瘤瘤颈和载瘤动脉关系上的优劣。结果CTA检出动脉瘤26个,对动脉瘤的敏感性为95.5%,特异性为87.5%,准确性为93.3%,与DSA比较无显著差异。CTA对动脉瘤细节及瘤颈的显示明显优于DSA。结论CTA能无创有效的诊断颅内动脉瘤,所提供的诊断信息对治疗方案的制订具有极大的帮助,CTA还特别适用于急症病人的动脉瘤筛查。  相似文献   

4.
脑动脉狭窄是造成脑卒中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及时正确对脑动脉狭窄类病变做出诊断,就显得格外重要[1].本文选择了25例在我院接受诊断的脑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TA与DSA的检查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头颈部CTA与DSA在脑动脉狭窄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旋转DSA技术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进  徐春玲  周胜利  刘雨成  陈军   《放射学实践》2009,24(6):610-613
目的:对7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患者行脑血管DSA(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造影,并对常规和旋转DSA的影像表现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常规经右股动脉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插管至两侧颈内动脉、一侧椎动脉行全脑血管造影.每根行正位、侧位,再加旋转DSA造影.根据DSA的影像表现对脑动脉瘤的大小、分布、形态、瘤颈、有无血栓、破口及血流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64例脑动脉瘤患者常规正侧位造影显示动脉瘤者51例的55枚动脉瘤,检出率为76.4%(55/72);通过旋转DSA造影检出增加了13例的17枚动脉瘤,检出率提高了23.6%(17/72).结论:DSA造影是诊断脑动脉瘤的标准方法,而三维旋转DSA技术为多角度观察提供了方便,有效排除了血管成角、重叠等因素的干扰,可清晰显示脑动脉瘤的大小、形态、瘤颈、有无血栓、破口及血流等情况,特别是提高了小动脉瘤及复杂动脉瘤的检出率,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CTA和DSA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应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A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方法:用CTA检查缺血性脑血管患者,与DSA检查结果相比较。结果:检查动脉共198条,两种检查结果一致的动脉195条,诊断不符合动脉3条:结论:CTA诊断脑缺血性疾病有相当高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充分利用CTA各种分析诊断方法,可完全替代DSA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320排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0-04-2011-03期间行320排CTA和DSA检查的颅内动脉瘤患者33例.将CTA图像质量按颅底骨质残留及血管显示情况分为4个等级,再以DSA所见为对照,分析320排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及粗符合率.结果 33例经320排CTA检出颅内动脉瘤30例33个、动静脉畸形(AVM)2例、颅内动脉瘤合并AVM 1例;经DSA证实有颅内动脉瘤30例33个、AVM 3例,其中动脉瘤"假阳性"1例;有22例行手术治疗.320排CTA诊断颅内动脉瘤敏感性为100%,粗符合率为97.0%.结论 与DSA比较,320排CTA诊断颅内动脉瘤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粗符合率,在术前筛查方面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A与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及DSA确诊的颅内动脉瘤16层CT血管成像资料,并与DSA进行对照.结果 32例共38个动脉瘤,其中6例为2个动脉瘤.MSCTA共发现34个动脉瘤, DSA发现36个动脉瘤.38个动脉瘤4个位于前交通动脉,7个位于大脑中动脉,9个位于后交通动脉,14个位于颈内动脉,4个位于椎动脉.结论 MSCTA可以作为外科治疗或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旋转DSA功能是大型DSA设备的重要功能之一,在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中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该方法大大提高了脑血管疾病的病变检出率,同时降低对比剂的使用量,减少了血管痉挛及其它一些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回顾总结对旋转DSA在脑血管造影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旋转DSA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旋转DSA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37例脑动脉瘤的旋转DSA影像表现,分析脑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数目及检查方法。结果检出脑动脉瘤单发34例,多发3例。37例中查出脑动脉瘤39个,其中,后交通动脉瘤20个,前交通动脉瘤13个,颈内动脉瘤2个,其他部位4个;小型7个,中型18个,大型13个,巨型1个;囊状28个,梭状11个。结论旋转DSA能准确诊断脑动脉瘤。  相似文献   

11.
12.
CTA对颅内微小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并与DSA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和数字减影造影在颅内微小动脉瘤(VSD)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43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动脉瘤疑似患者行CTA和DSA检查。CTA后处理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DSA常规摄正、侧位、双侧斜位片。结果:经手术及介入栓塞治疗证实39枚微小动脉瘤,CTA诊断36枚,DSA诊断35枚。减影后CTA与DSA比较,对瘤体直径≤3mm的VSA的判断,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敏感性为92.3%,特异性为85.7%,准确性为91.3%。结论:CTA诊断微小动脉瘤是一种可靠方法,在临床诊断上与DSA基本等同,在对临床治疗提供帮助上,CTA明显优于DSA。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A检查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多层螺旋CTA在脑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多层螺旋CT对38例患者行CTA检查,扫描后进行相应后处理成像,并与手术或数字减影造影术(DSA)颅内动脉瘤结果对照。结果38例CTA中共检出41个动脉瘤,单发35例,多发3例,有2个病灶较小,CT报告阴性;发病部位分布依次为基底动脉环27个,其中前交通动脉19个,后交通动脉8个;颈内动脉C1段5个;大脑中动脉M1段3个,M2段2个;大脑前动脉A1段1个,A2段2个;椎基底动脉脑段1个,小脑上动脉1个。脑动脉瘤多发生于脑基底动脉环,CTA的准确性为95.4%,DSA的准确性为97.7%。结论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及疑脑动脉硬化并发脑动脉瘤患者应首选多层螺旋CTA筛查,恰当的后处理方法是更好地显示病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CTA和DSA应用于脑血管病变的比较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目的 将CTA与DSA对脑血管病变的检出进行对照 ,观察CTA在脑血管病变检出方面的价值。方法 选择自 1999-0 3~ 2 0 0 0 -0 82 0例脑血管病变患者行CTA和DSA检查 ,将CTA与DSA检出情况进行对比 ,观察CT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以及它们的符合率。结果  2 0例患者经CTA检查发现有 17例患者存在血管异常 ,3例患者显示正常 ,存在血管异常的 17例患者共检出 18个脑血管病变 ,包括 6个动脉瘤 ,9个AVM ,2个颈内动脉 -海绵窦瘘 (CCF) ,1个动脉狭窄 ;DSA检查 17例患者存在血管异常 ,3例患者显示正常 ,存在血管异常的 17例患者共检出 19个病变 ,7个动脉瘤 ,8个AVM ,2个动脉狭窄 ,2个CCF。经统计得知 ,CTA检出脑血管病变的敏感度为 90 .6% ,特异度为 95 .2 % ,CTA与DSA的总符合率为 90 .6%。结论 我们认为三维CTA对于脑血管病变的检出 ,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而且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微创伤性 ,能用于脑血管病变的诊断 ,并有其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是对AVM的检出率很高  相似文献   

15.
颅内动脉瘤的DSA与临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分析评价颅内动脉瘤的脑血管造影与临床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脑血管造影表现和临床资料,就其动脉瘤大小、部位、形态、检查方法以及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颅内动脉瘤临床表现与动脉瘤大小、部位有一定关系,相同或不同部位动脉瘤可产生不同或相同临床症状,旋转DSA技术是常规脑血管造影的有效补充检查手段。结论 1.颅内动脉瘤临床症状与其生长部位及大小有一定相关性,但无明显特异性;2.旋转DSA技术在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作者对不进行DSA,仅行三维图像(CTA、MRA)检查诊断的脑动脉瘤患者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DSA的必要性及仅靠CTA进行脑动脉瘤手术的可能性。研究对象为1995年~1997年经CTA诊断的29例(42个动脉瘤)患者及经DSA诊断的15例(24个动脉瘤)患者。CTA检查组中未破裂动脉瘤24例(34个瘤),破裂动脉瘤5例(8个瘤),单发17例,多发12例。行CTA及MRA者X例,仅行CTA者7例。  相似文献   

17.
颅内动脉瘤的CTA术前诊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评价CT血管造影(CTA)在颅内动脉瘤的术前诊断价值及对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和容积显示技术(VRT)作用的比较.材料和方法:对36例CT平扫怀疑患有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进行CTA检查,初选27例动脉瘤患者分别进行MIP、SSD及VRT成像,观察动脉瘤的部位、形态、生长方向及载瘤动脉;进行瘤体大小及瘤颈宽度的测量,部分病例与术中结果比较.结果:27例动脉瘤患者中,动脉瘤大小:5~60mm.瘤颈呈蒂状(颈宽<10mm)18例、宽颈(颈宽≥10mm)9例.载瘤动脉分别为:大脑中动脉(12例)、大脑前交通动脉(7例)、颈内动脉虹吸部(6例)、基底动脉(2例).蒂状窄颈动脉瘤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1例瘤颈宽为10mm手术后患者所在中动脉闭塞,脑组织缺血性梗死,9例均放弃手术.结论:CTA可作为动脉瘤的有效术前筛选诊断,可作为神经外科医师手术前的重要指导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常见的脑血管病,常由脑动脉瘤破裂引起,再出血是蛛网膜下腔出血致命的并发症。首次出血的病死率高达40%,第二次出血的死亡率高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CTA与DSA诊断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内部再狭窄的意义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本院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65例(116枚支架)疑似支架内部再狭窄就诊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将其划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33例,对照组患者32例。65例患者均行CTA检查,之后行DSA检查。DSA检查期间,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综合围术期护理措施。比较DSA与CTA对65例患者内部再狭窄的阳性诊断率,以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分量(SD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DSA对65例患者内部再狭窄的阳性诊断率70.77%高于CTA的52.31%(P <0.01),对于轻度狭窄的诊断率高于CTA(P <0.05),无狭窄的诊断率低于CTA(P <0.05)。干预后观察组SAS与SDS分值低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06%低于对照组28.13%(P <0.05)。结论 DSA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内部再狭窄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而辅以综合围术期护理措施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