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扬州市无偿献血者屏蔽归队策略,优化献血者招募保留策略。方法按照检测方法学的不同分为街头初筛胶体金HBsAg、TP反应性献血者和以往献血ELISA法(HBsAg、抗-HCV、TP、抗-HIV)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初筛胶体金法HBsAg、TP反应性献血者,屏蔽归队以本血站ELISA法检测结果进行判定处理;以往献血因ELISA法(HBsAg、抗-HCV、TP、抗-HIV)单试剂反应性屏蔽献血者,除本血站进行检测外,标本还送江苏省血液中心进行进一步确认,屏蔽归队结果最终以省血液中心确认结果进行处理。结果初筛胶体金法反应性献血者送检者中有33. 47%的献血者经ELISA法双试剂检测为阴性;以往ELISA法单试剂反应性屏蔽献血者跟踪检测中符合归队条件的献血者182例,占总送检标本37. 22%。结论对初筛胶体金法及以往ELISA法反应性屏蔽献血者采取积极的屏蔽归队措施是十分必要的和可行的,既可挽回一部分的献血者,保障献血者的献血权利,又能减少对献血者的身心伤害和献血纠纷,利于采供血机构与献血者的沟通回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江苏省反应性献血者屏蔽、保留与归队工作进行总结分析,观察保留与归队策略的可行性。方法 ELISA单试剂反应性/NAT(-)及ELISA(-)/NAT(+)的献血者标本,经确认为阴性者,血液淘汰,献血资格保留。屏蔽6个月以上的献血者可在省内任一家血站提出归队申请,经常规检测及江苏省血液中心复检合格后允许其归队。用χ2检验比较保留、归队后再献血的不合格率与普通献血者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2014年10月至2016年6月,单ELISA试剂(+)/NAT(-)标本1 615例,经确认阳性67例,不确定42例,阴性1 506例;ELISA(-)/NAT(+)标本831份,经确认阳性809例,阴性22例。共1 528例确认为阴性,保留献血资格。经保留的献血者中,89例再次献血,79例血液检测合格,不合格率11.24%,与普通献血者不合格率(1.5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期,全省共596例提出归队申请,218例被归队血站方淘汰,在余下的378份送检江苏省血液中心的标本中,有359份合格,符合归队条件。其中有332例在归队后献血,血液检测均合格。结论江苏省反应性献血者的归队策略合理可行,但献血者保留策略仍需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合肥地区既往HBsAg、抗-HCV、HIV抗原/抗体、抗-TP中ELISA单试剂反应性或灰区,并被血站信息管理系统屏蔽的献血者召回归队的可行性。方法对本站2013年11月—2016年8月间共268名屏蔽>6个月、既往ELISA 4项单试剂反应性或灰区现要求归队的献血者先检测ELISA 4项(HBsAg、抗-HCV、HIV抗原/抗体、抗-TP)和HBV、HCV、HIV 3项病毒核酸检测;全部合格后,针对屏蔽项目加做第3家ELISA试剂检测和相应确证试验(HBsAg:中和试验;抗-HCV:RIBA;抗-HIV:WB;抗-TP:TPPA),对因HBsAg屏蔽的献血者补充检测抗-HBc,均合格者允许归队。结果 268名献血者按归队流程检测后,共有132名献血者可以回归献血者队伍,总合格率为49.25%(132/268)。结论通过归队流程确实能使近一半的ELISA单试剂不合格献血者归队,保留了一部分血液资源,但这一比例远低于普通献血者的合格比例,血站应慎重对待归队工作,因归队策略的不当选择而召回献血者献血可能会存在安全输血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试剂有反应性的无偿献血者半年后检测合格后再次献血的可行性,尽可能减少无偿献血队伍中人员流失。方法 HBsAg、抗-HCV、抗-HIV、抗-TP单试剂有反应性的无偿献血者6个月后到血站抽取标本复查,检验科工作人员进行标本交接时,选择"复检、二次复查"与无偿献血者"复检、二次检验"区分开。结果 97人份半年后重新抽取标本,按照GB18467-2001《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规定的检测项目及标准检测后,80人份检测结果合格,复查合格后重新参加无偿献血的人数37人,占合格人数的46%。复查合格后参加献血2次的人数为6人。结论单试剂有反应性献血者半年后2次复查合格后献血,可最大限度减少献血者的流失。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2019—2021年呼和浩特市HBV、HCV、TP、HIV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归队检测及再次献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论证呼和浩特市无偿献血者归队策略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必要性,为进一步规范完善无偿献血者归队工作提供理论支撑。方法 收集2019—2021年呼和浩特市申请归队的献血者标本225份,HBV、HCV、HIV进行2种试剂血清学检验和核酸检测,TP采用2种试剂血清学方法检测抗-TP,检验结果均无反应性,符合归队要求,追踪分析归队后献血者的献血情况。结果 2019—2021年,呼和浩特市共进行HBV、HCV、TP、HIV归队标本225人,归队检测合格178人,归队率达79.11%,75人再次献血,归队后再次献血率为42.13%。结论 呼和浩特市HBV、HCV、TP、HIV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归队策略有效,对于维护献血者权益、缓解地区供血紧张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讨论现行献血者归队模式在本血站的实施现状,关爱献血者,保留和稳定献血者队伍。方法对4项血液传染病ELISA法检测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间隔6个月后追踪采样,对上一次屏蔽项目进行双试剂双孔追踪检测,结果均为无反应性时,送检上级机构再次检测和确认,合格后方可归队。结果 2015年1月~2017年2月共献血38424人次,其中138例为单试剂反应性屏蔽献血者,通知归队追踪检测37人,合格34人,归队合格率91%,归队后完成再献血共20人次。结论本血站启动无偿献血者归队模式,成效显著,对保障献血者权益,增加献血者信心,巩固献血者队伍,推动无偿献血事业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在献血者献血前利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HBsAg和抗-TP试剂快速初筛效果进行评价,并对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对2020年1月—2023年6月扬州地区献血人群献血前HBsAg、抗-TP项目初筛和献血后血液检测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2023年1月—2023年6月献血后血液检测ELISA法HBsAg、抗-TP反应性标本再次利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初筛试剂进行复检,对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在200 414名献血前的初筛人群中,共筛查HBsAg、抗-TP不合格标本781份,占0.39%;共有191717名献血者成功献血,献血后ELISA法HBsAg、抗-TP血液检测不合格标本986份(0.51%);对62份ELISA法HBsAg和61份抗-TP反应性标本用初筛试剂再次进行复检,其中HBsAg复检反应性24份(38.71%),抗-TP复检反应性26份(42.62%),14份HBsAg和6份抗-TP灰区标本复检均无反应性,9份HBsAg检测S/CO>25.0和10份抗-TP检测S/CO>15.0的标本经胶体金试剂复检反应性率均为100%。反应性标本反应强度(S/CO值)与初筛反应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献血者血液筛查中反应性标本的假阳性情况,探讨反应性献血者屏蔽与归队政策在我国实施的意义,以及合适的反应性献血者归队方案。方法对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60 856份开展ELISA检测,对HBsAg和抗-HCV反应性标本开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及血清学确证试验,并对ELISA单试剂反应性NAT阴性献血者在6~12个月后进行追踪检测。结果两个项目两种ELISA试剂检测结果不相符率达54.2%,349名ELISA检测方法单试剂反应性者PCR呈阴性者328份,确证试验阴性者259份;297名ELISA检测方法双试剂反应性者PCR呈阴性者120份,确证试验阴性者32份。HBV项目单试剂反应性组与双试剂反应性组PCR结果比较,χ2=123.224,P<0.01;HCV项目单试剂反应性组与双试剂反应性组PCR结果比较,χ2=93.029,P<0.01。ELISA单试剂反应性NAT阴性献血者有109名被追踪检测成功,其中98人检测结果为ELISA双试剂阴性NAT阴性,并有91名献血者成功归队。结论可以利用核酸检测和ELISA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制定适合我国的反应性献血者屏蔽与归队方案,提高献血者管理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HBsAg初筛反应性献血者的HBV感染特征并探讨其屏蔽策略。方法 2016年1月-6月来本中心献血的无偿单采献血者,选取其中HBsAg初筛反应性的单采献血者为研究组,选取HBsAg初筛非反应性成功捐献单采血小板,但HBsAg酶免检测和核酸检测均阳性的单采献血者为对照组,2组血液标本进行HBsAg定量检测、HBV-DNA定量检测和HBV两对半检测。结果 80名HBsAg初筛反应性献血者的酶免检测阳性预测值为98.75%(79/80);HBsAg定量中位数为384.9 IU/mL,HBV-DNA阳性率为90%(72/80),HBV-DNA定量中位数为3.38log IU/mL,均高于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意义;HBV两对半检测"135"模式百分比、"145"模式的HBsAg定量值和HBV-DNA定量值均高于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BsAg初筛反应性献血者具有较高的HBV传染性,应直接屏蔽或者按照酶免检测阳性结果进行归队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安徽省采供血系统暂时屏蔽的献血者重新召回检测结果,为制定合适的血清学检测呈反应性献血者重新召回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6月HBsAg、抗-HCV、抗-HIV、抗-TP血清学单试剂检测呈反应性的献血者,屏蔽6个月后,对其追踪采样进行相应反应性项目的检测:首先用原试剂再次进行ELISA双试剂检测,同时进行单人份核酸检测(NAT)若均为阴性送确证试验室再次进行ELISA双试剂(至少有一种试剂与原试剂不同)检测及补充血清学试验: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检测、HBsAg中和试验、HCV重组免疫印迹试验(RIBA)、HIV免疫印迹试验(WB)、TP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结果确证实验室共检测召回样本201例,召回检测阴性119例,召回率59.2%。其中:检测HBsAg单试剂呈反应性标本65例,可重新召回献血者26例,召回率40.00%(26/65);检测抗-HCV单试剂呈反应性标本40例,可重新召回献血者35例,召回率87.50%(35/40);检测抗-HIV单试剂呈反应性标本46例,可重新召回献血者25例,召回率54.35%(25/46);检测抗-TP单试剂呈反应性标本50例,可重新召回献血者33例,召回率66.00%(33/50)。结论血清学ELISA单试剂检测呈反应性献血者中有一部分是潜在合格的献血者,现行的呈反应性献血者重新召回策略具有防止合格献血者流失的积极意义,但召回检测结果仍然呈反应性献血者的进一步追踪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献血者血液筛查中ELISA法单试剂阳性检测结果假阳性情况,探讨其献血归队的可行性。方法对本地区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251例ELISA法单试剂阳性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相应的确证试验;经过6个月以上的献血屏蔽期后,对此前确证试验阴性的部分献血者再次采集标本进行追踪检测,并及时关注符合归队条件的献血者再次献血的情况。结果对251例ELISA法单试剂阳性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确证试验,结果有31例确证试验为阳性(阳性率为12.35%);经过6个月以上的献血屏蔽期后,对此前确证试验阴性且主动要求献血归队的87例献血者进行追踪检测,结果仍有11例没有符合献血归队条件,76例成功归队的献血者再次献血的检测结果全部阴性。结论利用ELISA试验和确证试验制定适合的献血者屏蔽与归队方案,能有效地保证受血者临床用血的安全,又能保障献血者无偿献血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检测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 )有反应样本送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确认结果分析,评估献血者归队的可行性。方法采用ELISA对2008年1月到2013年6月苏州市中心血站昆山分站的445438例样本进行ELISA检测呈反应性者送CDC以蛋白免疫印迹法(WB)进行确认,阴性献血者归队,阳性永久屏蔽。结果共检出有反应性样本729例,经确认阴性699例、阳性22例、不确定8例,分别占送检的95.9%、3.0%、1.1%;699例阴性归队后有389例献血,归队献血率为55.7%,其中有209例献血合格,180例归队献血后再次被送检。180例再次被送检样本苏州市中心血站ELISA检测结果:单试剂反应性有150例(83.3%),其中s/co<5.0低值反应性样本124例,占单试剂反应性样本的82.7%;确认阳性样本 ELISA检测结果均s/co>15.0。结论血站ELISA检测假阳性献血者建议半年后进行该项目的双试剂追踪检测,结果仍为有反应性则永久屏蔽,归队策略的选择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并评价浙江省采供血机构多中心血筛反应性献血者归队策略。方法建立《浙江省血筛反应性献血者归队策略》,对2017年6月1日-2018年12月1日期间,到12家血站参加归队的HBsAg或Anti-HCV或Anti-TP或Anti-HIV初筛反应性献血者,利用酶免、化学发光与核酸检测方法进行归队确认,并调查其归队目的和满意度。结果 2017年6月1日-2018年12月1日期间,进入浙江省归队流程的有304位献血者,其中HBsAg反应性49人(16.1%)、Anti-HCV反应性60人(19.7%)、Anti-TP反应性45人(14.8%)、Anti-HIV反应性40人(13.2%)、核酸联检反应性110人(36.2%),成功归队130人(42.8%),其中32位献血者(10.5%)成功归队后共参加108次献血,合计31 200 mL,血液检测合格后均用于临床;257位(84.5%)献血者归队目的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合格献血者或要求再次参加无偿献血,归队献血者满意度达到99.7%。结论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浙江省区域一体化的血筛反应性献血者归队策略行之有效,既排除了假阳性结果、保留了固定无偿献血者,又提升了献血服务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献血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初筛(试剂)反应性结果S/CO值与真阳性的相关性,为制定合理的HBsAg初筛反应性献血者归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3种HBsAg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以国产试剂1、国产试剂2、进口试剂代称)和1种国产核酸检测(NAT)试剂对2017年7月-2017年9月在长春市献血的9 951(人)份献血者血标本做初筛试验,凡是反应性[包括所有试剂(试验)反应性、单试剂反应性和灰区反应性(0.8≤S/CO﹤1.0)]血清标本再以中和试验(ELISA法)确证。使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绘制HBsAg S/CO值与确证结果的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OC),分析各S/CO值区间的阳性预测值,寻找灵敏度和特异性相适的S/CO值临界点。结果 1)献血者HBsAg初筛反应性率0.58%(58/9951),中和试验确证HBsAg阳性者比例20.69%(12/58)、阴性者比例79.31%(46/58)例;ELISA国产试剂1、2及进口试剂初筛与中和试验的阴性符合率均为100%,阳性符合率分别为57.14%(12/21)、66.67%(12/18)及27.27%(12/44)。2)ROC分析:国产试剂1、2及进口试剂HBsAg初筛试验相适的S/CO值临界点分别为1.635、3.605及3.245,敏感度为1、0.917及1,特异性为0.957、0.978及0.761。3)中和试验确证:12例HBV为阳性的献血者直接屏蔽(其中10例为NAT阳性),46例阴性献血者可继续追踪确定是否为感染状态(46例均NAT阴性)。结论每种ELISA试剂都有1个适宜的S/CO值,检测结果大于等于这个S/CO值时,其HBsAg真阳性率较高,可直接判为阳性,无需追踪确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深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因血液筛查检测 HBsAg 或抗-HCV 呈阳性反应,在规定的条件下允许其再次招回重新检测,以确定是否恢复其献血资格并重新归队献血的检测模式。方法对深圳市2007年10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无偿献血人群捐血后 HBsAg、抗-HCV 初筛反应性人员,且符合我中心制定的再次招回重新检测的献血人群进行分析研究,对无偿献血者归队模式的可行性进行探讨。结果2007~2013年期间共计415759人次,HBsAg 检测阳性2506例,抗-HCV 检测阳性1357例,阳性率分别为0.60%和0.33%。笔者对符合召回条件的59例 HBsAg 和16例抗-HCV 阳性反应的多次献血者启动了归队检测的召回流程,HBsAg、抗-HCV 项目分别有31例和9例成功完成检测流程检测项。其中29例曾经 HBsAg 呈阳性反应的献血者重新恢复献血资格,2例因后续检测不合格被屏蔽献血资格,而9例曾经抗-HCV 阳性反应而召回献血者全部恢复其献血资格。结论在现有检测模式下,血液筛查的检测技术手段很难避免因试剂、设备、人员操作等原因造成假阳性反应的发生。为了保护无偿献血人群的献血资格,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并具有实际操作性的献血者归队检测模式,以保护有限的无偿献血资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深圳市宝安地区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筛查假反应性献血者归队策略.方法 统计该血站2014-2018年抗-TP的检测情况,并采用抗-TP筛查假反应性献血者归队策略对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的献血者进行研究,每周统计检测情况,及时留取抗-TP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反应性标本,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及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进行确认,将结果及时汇总,依据检测结果及时进行第2轮归队检测.3个月后对献血者进行归队检测,及时电话通知并做好沟通等相关工作.结果 该血站2014-2018年抗-TP检测结果共确认反应性献血者数分别为173、176、173、137、144例,假反应性占反应性献血者比例为11.6%、28.4%、35.8%、38.7%、24.3%,占当年采血者的比例分别为0.65‰、1.65‰、1.88‰、1.90‰、0.70‰.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共检出抗-TP ELISA单试剂反应性的献血者51例,使用抗-TP筛查假反应性献血者归队策略后,有26例献血者可以解除屏蔽,占比为51.0%.结论 通过对抗-TP筛查假反应性献血者归队策略进行探索,以及对反应性结果进行确认,初步得出使假反应性的献血者重新获得献血资格的技术路线,可减少固定无偿献血队伍的流失.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建立嘉兴市梅毒(syphilis)反应性献血者归队检测方法,研究制定本市梅毒反应性献血者归队策略。方法对梅毒反应性献血者进行跟踪随访,在检验结果反应性暂时屏蔽一定时间(≥6个月)后将他们召回,采集血液标本,进行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TP DNA的检测,对结果进行分析,对复检结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的献血者实施归队处理。结果 TPELISA检测53 531例献血者标本,其中ELISA双试剂阳性317例,TP-ELISA单试剂阳性标本217份,经TPPA试验阴性或不确定120份,联系到72例,实际前来血站检测28例。28例献血者半年后检测结果全部阴性,可以归队。结论建立了嘉兴市梅毒反应性献血者归队检测方案,对复检结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的献血者实施归队处理(可以归队献血者28例)。探讨制定了本市梅毒反应性献血者归队策略,对于消除永久屏蔽对假阳性献血者身心造成的压力和伤害,缓解血液供需之间的矛盾,减少长期固定献血者的流失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靖江地区2015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检测传染性指标屏蔽,并且一种酶免试剂有反应性,另一种酶免试剂无反应性的情况,对这一部分献血者进行跟踪。方法对本地区2015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76例酶免法一种试剂反应性屏蔽的献血者,经过献血后6个月再次抽样血检测。结果对76例电话联系后有归队意愿的献血者进行确证试验,有63例归队成功,并有31例再次献血成功。结论对单一种酶免试剂检测反应性的献血者,达到献血间隔期6个月时,重新检测能有效避免试剂假阳性造成的实际符合献血条件的献血者的流失,保障了献血者的献血权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献血者召回策略的合理性。方法 2014年10月—2019年3月对2 706名ELISA单试剂阳性、而NAT阴性献血者标本的阳性项目进行确认,确认结果为阴性者,保留献血资格;3 109名被屏蔽至少6个月的献血者提出归队申请,归队检测合格者回归献血者队伍。比较参与保留和申请归队2种途径的检测合格率、再次献血比例、再次献血不合格率、再次献血的时间间隔。结果 2 390名(88.32%)献血者被成功保留献血资格,其中203人(8.49%)再次献血,再次献血不合格率12.32%,再次献血不合格者距离上一次不合格献血的时间间隔平均335 d,再次献血合格者的时间间隔为408 d。2 066名(66.45%)献血者成功归队,其中882人(42.69%)再次献血,再次献血不合格率4.99%,不合格者距离归队申请平均157 d,合格者平均92 d。结论献血者归队的流程、检测方法比献血者保留更科学,再次献血比例高,献血不合格率低,建议取消献血者保留途径,并永久屏蔽体内反复出现干扰物的献血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现行献血者屏蔽策略中对抗-TP ELISA反应性献血者实施屏蔽的准确性和适宜性.方法 使用2种不同的抗-TP ELISA试剂常规检测后的标本,进行TPPA确证试验.根据抗-TP ELISA初筛结果及确证结果对双试剂反应性和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从而判定献血者真阳性的可能性.结果 共收集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