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脓毒症是由感染所诱发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可诱发脓毒症休克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病情危重,病死率较高。由于脓毒血症发病机制复杂,涉及感染、炎症反应、免疫等多方面,已成为重症医学的研究课题。本资料对50例脓毒症患者作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检测,并分急性期与恢复期、死亡组与生存组,分析PCT、D-二聚体与脓毒血症病情的关系,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联合运用乳酸、降钙素原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评价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48例住院脓毒症患者按照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比两组患者病程早期乳酸、降钙素原、D-二聚体水平、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以及乳酸和降钙素原清除率,同时通过ROC曲线观察不同指标对预后的参考价值,并观察联合三种指标组(联合组)与非联合组间患者病死人数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三种指标和APACHEⅡ评分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三种指标预测死亡结局的ROC曲线下面积在0.71~0.82。存活组患者6 h和24 h乳酸清除率,24 h和72 h降钙素原清除率均显著高于死亡组患者(P<0.05)。联合组与非联合组间患者死亡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0,P=0.043)。结论联合乳酸、降钙素原和D-二聚体检测对于预测脓毒症患者结局灵敏性高于非联合组。  相似文献   

3.
石冰心 《临床医学》2020,40(7):10-13
目的 探讨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动态监测血乳酸(LAC)、D-二聚体(D-D)、降钙素原(PCT)水平对其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1月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所收治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18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180例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分组,分为死亡组98例和存活组82例。采集并记录患者入院时、入院3、7 d时的LAC、D-D、PCT水平,并对其进行APACHEII评分和24 h乳酸清除率计算,分析不同预后患者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在入院后3~7 d时,存活组患者LAC、D-D、PCT水平均呈现持续下降趋势,死亡组患者上述指标呈现明显的持续上升趋势。存活组患者在入院3、7 d时LAC、D-D、PCT、APACHEII评分均明显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存活组患者的24 h乳酸清除率[(27. 19±11. 25)%]明显高于死亡组[(16. 72±4. 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18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APACHEII评分与其LAC、D-D、PCT水平呈明显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血乳酸、D-二聚体、降钙素原水平上升可作为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不佳的重要指征,通过对患者进行相关指标的动态监测,可为早期针对性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脐血血浆D-二聚体(DD)与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和免疫荧光分析法测定40例健康新生儿50例(对照组)、40例轻度窒息新生儿(轻度窒息组)、30例重度窒息新生儿(重度窒息组)脐血血浆DD、PCT水平,对各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轻度窒息组、重度窒息组及对照组脐血DD水平分别为(1 740±265)、(3 164±453)、(612±73)ng/L,PCT水平分别为(8.4±1.7)、(18.3±4.7)、(0.4±0.1)ng/mL。窒息患儿脐血DD和PCT水平均高于健康新生儿(P0.05),患儿脐血DD和PCT水平随窒息程度加重而升高(P0.05)。结论窒息患儿体内存在不同程度的纤溶亢进和细菌感染,且与窒息程度相关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动态联合监测脑利钠肽(NT-proBNP)、降钙素原(PCT)和D-二聚体(D-D)在感染性疾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从2018年8月至2020年10月被诊断为感染性疾的10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并依临床疗效分组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同时取同期100例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通过比较观察组和对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和D-二聚体(D-D)联合诊断骨质疏松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69例影像学确诊的骨质疏松患者(试验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9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双抗夹心免疫化学发光法定量测定PCT,使用全自动凝血仪进行D-D检测。结果 试验组患者PCT和D-D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和D-D联合检测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PCT和D-D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和D-D联合检出率(100%)明显高于PCT(82.6%)和D-D(88.4%)的单独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与D-D联合诊断骨质疏松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可用于骨质疏松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儿血浆D-二聚体(D-D)及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ARDS患儿60例,其中晚期ARDS患儿28例(晚期ARDS组),早期ARDS患儿32例(早期ARDS组),另选取同期健康足月儿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患儿治疗前,治疗后3、7天及血浆D-D、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及患儿治疗后存活情况。结果晚期ARDS组患儿D-D、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高于D-D、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早期ARDS组和对照组(P<0.05);早期ARDS组患儿D-D、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病情严重程度和患儿D-D、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成正相关。两组患儿治疗7天后D-D、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低于治疗后3天,差异有显著性(P<0.05)。晚期ARDS组患儿死亡率为21.42%高于早期ARDS组患儿,差异有显著性(P<0.05)。死亡组患儿治疗7天后D-D、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显著较高于存活组患儿,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ARDS患儿病情严重程度与患儿血浆D-二聚体及降钙素原成正相关,其对判断病情的变化有着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忻  金梅  刘玲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4):2045-2047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及D-二聚体与慢性丙型肝炎(简称丙肝)炎症进程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在123例慢性丙肝患者入院时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按Scheuer推荐标准进行分级诊断;在患者入院时及治疗1个月后进行血浆D-二聚体、PCT、C-反应蛋白(CRP)检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D-二聚体、降钙素原对丙肝患者炎症活动程度的判断效能。对二者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计算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治疗前后各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慢性丙肝炎症分级越高,PCT和D-二聚体水平越高(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CT浓度为0.977 2ng/mL时,判断患者体内存在炎症活动的灵敏度为0.800、特异度为0.872,当D-二聚体浓度为693.4μg/L时,判断患者体内存在炎症活动的灵敏度为0.589、特异度为0.992。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CT与D-二聚体水平与丙肝病理分级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83、0.57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回归方程为P=1-[1+e-(-2.099+2.074PCT+0.0025D-二聚体)],诊断点P=0.704 7,灵敏度0.988,特异度0.932。治疗后PCT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PCT及D-二聚体可有效评估慢性丙肝患者炎症病理分级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D-二聚体(D-D)检测在急诊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8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脓毒症组(n=35)、严重脓毒症组(n=25)、感染性休克组(n=20)。随访1年,根据患者治疗结局分为死亡组(n=24)与存活组(n=56),比较各组患者的血清PCT、D-D水平。结果感染性休克组患者的血清PCT[(17.97±1.84) ng/ml]、D-D [(5.13±0.58)mg/L]水平及死亡率(30.00%)显著高于脓毒症组患者的血清PCT [(3.47±1.06) ng/ml]、D-D[(1.60±0.34) mg/L]水平、死亡率(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脓毒症组患者的血清PCT[(10.55±1.49) ng/ml]、D-D[(3.35±0.42)mg/L]水平及死亡率(20.00%)显著高于脓毒症组患者的血清PCT、D-D水平和死亡率(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死亡组患者的血清PCT[(6.01±1.27) ng/ml]、D-D [(2.14±0.72) mg/L]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患者的血清PCT[(19.34±2.11) ng/ml]、D-D[(5.78±1.24) mg/L]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患者治疗后的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量表)评分显著高于严重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评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均显著低于严重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组,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清PCT和D-D水平可有效评估急诊脓毒症患者的病情,并可有效预测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儿危重症病例评分(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 score,PCIS)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1,VEGFR-1)、D-二聚体水平检测对儿童重症肺炎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血清降钙素原(PCT)和感染可能性评分(IPS)在评估危重症患者感染中的价值。方法对不明原因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或)伴有休克的患者,观察其出现SIRS首个24h的临床相关感染指标和PCT值。以血清PCT≥0.5ng/mL和IPS>14分别为评估感染的阈值,根据最终临床感染诊断比较IPS和PCT值在预测感染中的价值。结果47例患者入选,血清PCT检测感染的敏感性70.7%,特异性83.3%,其阳性预测值96.7%,阴性预测值29.4%,阳性似然比4.24。IPS检测感染的敏感性75.6%,特异性66.7%,阳性预测值93.9%,阴性预测值28.6%,阳性似然比2.27。结论血清PCT是评价感染较好的生化指标,其预测感染价值特别是特异性优于IPS。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血流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在疾病初期的动态变化,分析两者相关性,及对血流感染患者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绵阳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血流感染患者48例,于入住ICU第1、3、5天检测血清PCT水平并进行APACHEⅡ评分。根据第28天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34例,死亡组14例。比较2组患者血清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差异,根据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对预后评估价值。结果死亡组患者入住ICU第1、3、5天血清PCT水平及第3、5天APACHEⅡ评分分值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血清PCT水平与同期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第3、5天APACHEⅡ评分与预后相关系数分别为-0.631、-0.869。根据ROC曲线分析,血清PCT水平和第3、5天APACHEⅡ评分对血流感染患者预后均有一定评估价值(P0.05)。第3、5天APACHEⅡ评分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2、0.997。结论血清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有较好相关性,第3、5天APACHEⅡ评分对血流感染患者预后评估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联合检测对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该院妇产科收治的95例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到该院行产前检查的90例健康孕妇作为健康对照组。收集2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2组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等血清指标差异,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血清D-二聚体、FIB水平对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诊断价值。结果2组研究对象在年龄、孕周、体质量指数、产次、流产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t=1.062、1.543、1.511、0.328、3.822,P=0.144、0.062、0.067、0.567、0.051);观察组血清D-二聚体、PT、APTT、TT、FIB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366、2.806、3.491、2.024、8.627,P=0.000、0.006、0.001、0.044、0.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二聚体、FIB是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D-二聚体鉴别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18,FIB为0.819,D-二聚体联合FIB的AUC为0.877,明显高于D-二聚体和FIB单独检测(Z=2.533、2.899,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清D-二聚体、FIB水平明显升高,可作为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早期诊断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知检测肺癌患者及肺癌患者手术前后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bg)的含量变化,为肺癌患者诊断及病情评估提供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凝仪对45例肺癌患者及17例手术后复发者,20例手术后无复发者和43名健康人的D-D和Fbg进行检测.结果 肺癌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D-D、Fbg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经手术后1年内复发的17例肺癌患者和手术后1年内无复发的20例肺癌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D-D和Fbg含量变化与患者病情和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诊断和疗效观察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在肺栓塞(PE)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内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的32例肺栓塞患者与116例有肺栓塞临床表现的呼吸系统其他疾病患者的D-D、FIB和血小板(PLT)。结果肺栓塞患者的D-D和FI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肺栓塞患者的PL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D和FIB综合诊断PE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1(95%CI=0.635~0.847),灵敏度为62.5%,特异性为82.76%,阳性预测值(PPV)为50%,阴性预测值(NPV)为88.9%,其中ROC曲线下面积、PPV和NPV都较单独诊断时高。结论联合检测D-D和FIB对早期诊断PE具有快速、简便、价廉等优势,值得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浆降钙素原(PCT)、和肽素(Copeptin)及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胰腺炎(AP)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01-01—2019-12-31期间三亚中心医院收治的AP患者175例,根据其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胰腺炎(MAP)组(78例)、中度重型胰腺炎(MSAP)组(50例)和重症胰腺炎(SAP)组(47例)。47例SAP患者根据其预后情况分成存活组(30例)和死亡组(17例)。另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浆PCT、Copeptin及D-二聚体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PCT、Copeptin及D-二聚体水平对SAP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AP组血浆PCT(2.65±0.84 vs. 0.03±0.01,ng/mL)、Copeptin(2.37±0.45 vs. 0.28±0.03,ng/mL)及D-二聚体(1.31±0.26 vs. 0.35±0.04,mg/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AP组血浆PCT(4.16±1.08 vs. 2.73±0.92,1.51±0.36,ng/mL)、Copeptin(3.40±0.72 vs. 2.58±0.53,1.40±0.28,ng/mL)及D-二聚体(2.17±0.85 vs. 1.48±0.32,0.64±0.11,mg/L)水平均明显高于MSAP组和MAP组(P0.05)。死亡组血浆PCT(4.82±1.58 vs. 3.60±1.02,ng/mL)、Copeptin(4.17±0.95 vs. 2.80±0.64,ng/mL)及D-二聚体(2.66±1.04 vs. 1.75±0.42,mg/L)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ROC曲线显示,PCT、Copeptin及D-二聚体3项联合诊断SAP的曲线下面积(0.894,95%CI:0.836~0.955)最大,其敏感度和特异度为90.4%和83.6%;3项联合预测SAP发生死亡的曲线下面积(0.930,95%CI:0.872~0.993)最大,其敏感度和特异度为95.0%和87.2%。结论:血浆PCT、Copeptin及D-二聚体水平升高与AP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相关,3项联合检测对SAP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联合检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尿酸、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Fg )等指标,探讨其在预防和评估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糖尿病肾病患者87例作为糖尿病肾病组,单纯糖尿病患者45例作为单纯糖尿病组,健康体检合格者61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上述3组人群血清尿酸、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g )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项指标单纯糖尿病组和对照组均低于糖尿病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和单纯糖尿病组比较,尿酸、D‐二聚体和 F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酸、D‐二聚体和Fg3项指标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和预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娟  马进  田庆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23,(6):1021-1024+1029
目的 探讨血常规、D-二聚体(D-D)及降钙素原(PCT)与新生儿败血症继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9年8月至2022年9月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根据是否继发NEC分为NEC组(n=12)和非NEC组(n=88)。收集两组患儿及孕母围生期的临床资料及检测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D-D及PCT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败血症继发NEC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血常规、D-D及PCT对新生儿败血症继发NEC的预测价值。结果NEC组和非NEC组患儿的胎龄、喂养方式、脐静脉置管、WBC、MPV、D-D及PCT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79、5.114、5.634、5.357、4.951,χ2=7.181、13.145、4.495,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喂养方式、MPV、WBC、D-D及PCT均是新生儿败血症继发NEC的独立有关(P<0...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及内脏肥胖指数(VAI)与慢性丙型肝炎(CHC)炎症进程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门诊CHC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入组后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按Scheuer推荐的标准进行分级诊断;以入组时及治疗4周后为观察点,进行PCT、D-二聚体、VAI检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PCT、D-二聚体、VAI对CHC患者炎症活动程度的判断效能。对PCT、D-二聚体、VAI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比较治疗前后各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 CHC分级越高,PCT、D-二聚体及VAI水平越高(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PCT、D-二聚体、VAI的临界值为0.982 3ng/mL、701.4μg/L、1.2时,判断患者体内炎症活动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02、0.882,0.602、0.989,0.598、0.976。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PCT、D-二聚体及VAI与CHC病理分级呈正相关(P0.05)。治疗4周后PCT、D-二聚体及VAI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PCT、D-二聚体与VAI对早期判断CHC炎症活动程度及评估临床治疗效果价值明显,但以PCT最为灵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