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早期心脏康复护理方法及其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期间于我院接受PCI术治疗的8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2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5.24%78.57%)、遵医行为良好率(97.62%76.19%)、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73.42±4.95)分(63.18±5.24)分]相对更高(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7.14%16.67%)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9.71±1.04)分(15.28±2.15)分]相对更低(P0.05),住院时间[(7.16±1.27)d(11.34±2.06)d]相对更短(P0.05)。结论早期心脏康复护理的开展,能够有效提升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护理质量,促进其术后良好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呼吸道管理模式应用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脏直视手术中的护理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行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直视手术患儿9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予常规护理联合呼吸道细节管理,记录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心率(99.78±1.46)次/min,血氧饱和度(98.94±0.76)%;对照组术后心率(105.45±2.88)次/min,血氧饱和度(96.44±0.19)%,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肺不张0例,肺部感染1例,住院时间(11.32±1.45)d,护理满意度(94.76±2.83)分;对照组发生肺不张5例,肺部感染6例,住院时间(19.78±3.44)d,护理满意度(86.78±5.76)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心脏直视手术中开展呼吸道管理模式有助于患儿心脏功能恢复,减少手术后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舒适护理的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5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住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在术后1年的恢复情况,包括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并发症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5.27±1.75)天,低于对照组的(7.05±2.0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采用舒适护理干预,能减少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78例作为研究对象,作为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心脏病手术围手术期: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本院编制的肺部并发症预防性干预,观察两组患者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肺部并发症发生率10.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应用肺部并发症预防性干预措施,可有效控制肺部并发症风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家庭中心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6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9例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对照组34例、观察组35例,前者行常规护理,后者行家庭中心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对照组住院时间较观察组长,其生理机能、精神状态评分较观察组评分低(P0.05);对照组并发症率20.58%高于观察组的8.57%(P0.05)。结论家庭中心护理可有效促进先天心脏病患儿术后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精细化护理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8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采用红蓝双色球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的手术治疗情况、术后48h疼痛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拒食次数(2.96±0.82)次/d、术后哭闹次数(2.18±0.52)次/d少于对照组的(5.19±0.53)次/d、(5.63±0.76)次/d,住院时间(7.84±2.06)d、ICU入住时间(3.01±0.57)d短于对照组的(9.39±2.35)d、(5.25±1.06)d,术后48h疼痛评分(4.01±0.83)分低于对照组的(6.76±0.97)分(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12%)高于对照组(80.49%)(P0.05)。结论 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中应用精细化护理可有效减少患儿拒食、哭闹次数,改善患儿疼痛情况,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中介入治疗中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观察评估。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治疗组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进行综合护理,对两组患儿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状等进行比较。结果对两组患儿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以及X线曝光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综合比较,治疗组患儿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儿的术后并发症以及36 h内的疼痛评分进行综合比较,治疗组患儿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治疗进行护理干预可以加快手术的进行过程,并降低了并发症发病率,缩短了住院时间,临床护理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家庭参与疼痛管理护理模式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4年7月到2019年7月间收治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9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家庭参与疼痛管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疼痛指数、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比较、及两组患儿并发症状况比较。结果护理后实验组在手术后2-7d疼痛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俩组患儿治疗依从性分别为对照组(72.91%),实验组患儿治疗依从性为(91.66%),同时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对照组(39.58%),实验组为(14.58%),同时实验组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上所述,家庭参与疼痛护理能可有效改善患而疼痛指数,同时能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及降低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门诊协同护理对于改善其生活质量和提高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9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门诊协同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6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自我效能得到显著提升,主要表现为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和自我护理能力测定表(ESCA)评分的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5.65%80.43%)、治疗依从性(97.83%78.26%)、SF-36[(78.35±4.22)分(70.12±5.03)分]和ESCA评分[(102.44±5.18)分(94.05±4.39)分]相对更高(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4.35%21.74%)、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36.53±4.36)分(48.21±3.95)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37.86±4.05)分(50.28±3.91)分]相对更低(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治疗恢复期间的门诊协同护理,能够有效促进疾病的治疗恢复,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合并冠心病骨折老年患者接受治疗恢复期间的全岗位护理方法,观察其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102例合并冠心病骨折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全方位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51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中对于护理效果感到满意的患者比例(92.16%76.47%)相对更高,而治疗期间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比例(3.92%17.65%)以及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次[(0.95±0.26)次/月(1.98±0.42)次/月]、骨折部位疼痛VAS评分[(1.94±0.34)分(3.63±0.51)分]相对更低(P0.05),住院时间[(15.62±2.05)d(21.17±4.27)d]相对更短(P0.05)。结论在合并冠心病骨折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期间,实施全方位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减少骨折愈合的干扰因素,进而加快患者的恢复进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AM I并成功接受PCI术治疗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优质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组基础上接受优质护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白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常规护理组比较,优质护理组症状消失时间[(16.23±3.10)d比(13.15±2.90)d]和住院时间[(18.73±4.10)d比(15.26±3.40)d]显著缩短,护理后IL-6[(40.78±4.01)pg/ml比(35.28±2.59)pg/ml]、hs CRP[(11.86±3.12)mg/L比(7.16±1.93)mg/L]和TNF-α[(4.50±0.45)g/L比(3.47±0.53)g/L]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20.0%比8.3%)均显著降低,P0.05或0.01。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并成功进行PCI术的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可有效促进症状恢复,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疼痛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接收的行手术治疗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8例为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抽样法分设不同组别。术后,对比组选择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在对比的基础上,研究组选择实施疼痛护理干预。观察经分别行不同护理模式的患儿疼痛改善情况、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的FLACC评分明显低于对比组(P0.05);对比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为73.53%,明显低于研究组的94.12%(P0.05)。结论对行手术治疗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予以疼痛护理干预,其护理效果良好,能有效改善患儿的疼痛感,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小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中使用围手术期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以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11收治的小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患儿中,92例接受介入治疗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46例患儿,观察组患儿接受围手术期护理,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情况较对照组患儿家属更优,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介入治疗的小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患儿获得有效围手术期护理后,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同时患儿护理家属护理满意度较高,还能降低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经过及效果。结果75例患儿均取得满意的效果。术后第3天再次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显示无残留分流,心脏听诊无杂音,手术成功率100%(75/75)。术后出现房室传导阻滞1例,溶血1例,穿刺部位血肿1例,经相应处理后均愈痊。住院天数5 d~7 d,中位住院天数为5 d。术后随诊观察未发生封堵器移位和再通。结论采取充分的术前护理,正确的术中配合,解除患儿及家属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密切的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详细的出院指导,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实施焦虑状态专项护理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随机将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8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应用焦虑状态专项护理)、对照组(40例,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焦虑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焦虑评分[(38.36±2.61)分]低于对照组[(44.24±2.56)分],且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97.24±2.63)分]高于对照组[(83.15±2.48)分],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焦虑发生率(42.22%)低于对照组(64.44%),P0.05。结论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实施焦虑状态专项护理的效果较佳,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症状及日常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家庭参与疼痛管理护理模式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广东三家三甲医院治疗的152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患儿开展本次研究,根据护理模式的不一样分成常规组(76例)与研究组(76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实施家庭参与疼痛管理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疗效。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术后疼痛指数、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出院后半年的定期复诊、按医嘱服药、合理饮食、合理作息等方面的依从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对患儿实施家庭参与疼痛管理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促进患儿的疼痛指数快速降低,并降低患儿等不良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救治中无缝隙链接急救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及抢救成功率。方法将80例入组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40例,常规急救护理模式)与观察组(40例,无缝隙链接急救护理模式),统计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1.14±0.05)min]、检查时间[(11.08±3.58)min]、静脉通路建立时间[(3.22±1.14)min、治疗时间[(35.41±6.25)min]均低于对照组[(2.26±0.61)min、(15.33±4.02)min、(4.87±1.21)min、(43.39±6.89)min](P0.05);观察组生命体征、意识恢复、临床症状、器官功能评分[(2.59±0.24)分、(2.45±0.21)分、(2.58±0.23)分、(2.46±0.16)分]与抢救成功率(100.00%)高于对照组[(2.11±0.17)分、(1.97±0.04)分、(2.21±0.14)分、(1.97±0.15)分]、85.00%(P0.05);观察组急救护理满意度(环境、业务、服务、技术、沟通)评分[(89.65±7.24)分、(91.77±6.24)分、(90.26±7.45)分、(89.98±6.54)分、(90.54±6.33)分]均高于对照组[(78.25±6.14)分、(82.21±5.07)分、(79.58±6.24)分、(81.17±5.21)分、(80.62±6.43)分](P0.05)。结论无缝隙链接急救护理模式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救治中具有较好应用效果,利于急救时间缩短、抢救成功率提升、急救护理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腋下小切口与后外侧切口入路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周围型肺癌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对该院2013-08~2015-08收治的84例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进行基线调查,将患者随机抽签分为A组和B组,每组42例,A组行腋下小切口肺叶切除术,B组行后外侧切口入路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总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等围手术期指标,以及术后疼痛评分、吗啡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A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7.69±1.63)cm]、术中出血量[(182.74±74.53)ml]、引流管留置时间[(6.25±1.49)d]、住院天数[(11.37±1.86)d]较B组[(22.14±3.87)cm、(229.34±80.45)ml、(7.62±1.48)d、(13.21±2.42)d]短或少(P0.01或P0.05);A组术后疼痛评分[(4.43±1.26)分]及吗啡用量[(187.82±67.82)mg]较B组[(7.02±1.06)分、(257.36±77.34)mg]低或少(P0.05);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9.05%,较B组的40.48%低(P0.05)。结论腋下小切口与后外侧切口入路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周围型肺癌均有显著疗效,腋下小切口肺叶切除术对患者机体造成的损伤较小,患者恢复更迅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小儿无痛支气管镜吸痰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58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小儿的无痛支气管镜吸痰的临床资料,按护理方案分为观察组80例与对照组7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护理;观察组采用无痛支气管镜吸痰护理,对照两组患儿吸痰后的气道粘膜损伤情况及肺部呼吸音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粘膜损伤情况及肺部呼吸音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先天性心脏病小儿术后采用无痛支气管镜吸痰护理,可降低对患儿的气道粘膜损伤,同时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联合健康教育分析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先天性心脏病患儿80例,时间范围为2017年2月-2018年2月,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一组为观察组(联合全方位护理干预),另一组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和心率、呼吸恢复稳定时间,评定联合健康教育分析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实施全方位护理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心率、呼吸恢复稳定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施全方位护理干预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指标改善效果佳,且心率、呼吸恢复稳定时间明显缩短,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